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目光学透视式头盔显示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高伟清 周仕娥 吕国强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9-143,共5页
采用分立元件研制双目光学透视式头盔显示器,对双目透视式头盔显示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实验研究。用偏振分光棱镜作为组合镜,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图像源和外界环境的亮度随偏振片方位角呈余弦变化规律,并通过调整偏振片使头盔显示器的图像与... 采用分立元件研制双目光学透视式头盔显示器,对双目透视式头盔显示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实验研究。用偏振分光棱镜作为组合镜,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图像源和外界环境的亮度随偏振片方位角呈余弦变化规律,并通过调整偏振片使头盔显示器的图像与外界环境达到最佳融合状态。调查研究了头盔显示器双目重叠范围的改变对视觉效果的影响,数据结果显示,双目重叠范围为单目视场的33~50%时效果最佳。最后根据视差原理编程制作立体图像对,分别显示于头盔显示器的左右眼,实现立体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盔显示 增强现实 双目竞争 立体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显示LED背光技术》专题文章导读
2
作者 吕国强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83-1083,共1页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信息显示的依赖程度已经到了不可或缺的地步,成为人们获取现代信息的最重要的手段和途径,是历来各国高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之一,带动着相当可观的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以TFT-LCD、OLED为代表的现代显示...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信息显示的依赖程度已经到了不可或缺的地步,成为人们获取现代信息的最重要的手段和途径,是历来各国高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之一,带动着相当可观的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以TFT-LCD、OLED为代表的现代显示产业进入了新的高速发展阶段,成为支撑全球信息产业持续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消费性电子产品、新兴电子产品等众多领域,几乎涵盖整个电子市场,并且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不断拓宽以及国家国防战略的需要,对可应用于各种特殊时空状态下的显示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的来说,新型显示的研究包括3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显示 OLED 背光技术 消费性电子产品 TFT-LCD 导读 专题 信息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传感器网络及其关键技术 被引量:5
3
作者 闫晓星 孙锐 吕国强 《中国新通信》 2008年第7期19-22,共4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近来随着电子技术、通信网络和信号处理技术的进步,视觉传感器网络(VSN)利用大量分布的相机节点满足了大量潜在的应用。同时,如何在功率和带宽受限的视觉传感器网络中组织和传输视觉信息仍是...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近来随着电子技术、通信网络和信号处理技术的进步,视觉传感器网络(VSN)利用大量分布的相机节点满足了大量潜在的应用。同时,如何在功率和带宽受限的视觉传感器网络中组织和传输视觉信息仍是一个开放的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视觉传感器网络的概念,VSN面临的挑战;最后探讨了相机覆盖、网络结构、视觉信息处理与通信、安全等主要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传感器网络 图像/视频处理 QOS 超宽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体积式真三维立体显示器的色度学特性 被引量:8
4
作者 冯奇斌 王小丽 +1 位作者 吕国强 吴华夏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0-104,共5页
开发了一种真三维显示器样机,由单片DMD、200W UHP光源、RGBRGB 6段4倍速色轮、20层液晶光阀组成的显示体、投影镜头、折叠光路、控制电路等部分组成。对该显示器的色度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其色域是NTSC标准的53.8%,色温是5 401K。色轮是... 开发了一种真三维显示器样机,由单片DMD、200W UHP光源、RGBRGB 6段4倍速色轮、20层液晶光阀组成的显示体、投影镜头、折叠光路、控制电路等部分组成。对该显示器的色度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其色域是NTSC标准的53.8%,色温是5 401K。色轮是影响色域的主要因素之一,选择新的色轮后,色域提升至NTSC标准的6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度学特性 真三维立体显示 色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辊压法制备柔性双稳态液晶显示器件 被引量:3
5
作者 夏亮 徐琼 +2 位作者 陆红波 唐龙祥 邱龙臻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8-611,共4页
基于PET塑料薄膜取代硬质玻璃作为基板材料制备柔性液晶盒时,采用传统制备工艺会产生盒厚度不均以及盒中残留气泡等现象,导致柔性液晶器件性能变差。采用辊压工艺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文章对其工艺流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实验发现,通... 基于PET塑料薄膜取代硬质玻璃作为基板材料制备柔性液晶盒时,采用传统制备工艺会产生盒厚度不均以及盒中残留气泡等现象,导致柔性液晶器件性能变差。采用辊压工艺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文章对其工艺流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实验发现,通过在辊压工艺中加热两片基板以降低溶液的黏度,能够有效地避免气泡残留,获得厚度均匀的柔性液晶盒。应用辊压工艺和聚合物分散胆甾相液晶,成功地制备了尺寸为7cm2的反射式柔性双稳态液晶盒。利用正交偏光显微镜观察了聚合物分散液晶的相形态,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试了其光电性能:最高反射率为22.8%,对比度为2.259,阈值电压为78V,饱和电压为99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分散胆甾相液晶 柔性液晶盒 辊压法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O_3作空穴注入层的绿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史高飞 牛红林 +1 位作者 鲁文武 胡俊涛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用真空热蒸镀的方法制备了绿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并对其工艺流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器件结构为ITO/MoO3(xnm)/N,N′-diphenyl-N,N′-bis(1-naphthyl)-(1,18-biphenyl)-4,4-diamine(NPB)(40nm)/tris(8-hydroxyquinoline)aluminum(Alq3)(6... 用真空热蒸镀的方法制备了绿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并对其工艺流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器件结构为ITO/MoO3(xnm)/N,N′-diphenyl-N,N′-bis(1-naphthyl)-(1,18-biphenyl)-4,4-diamine(NPB)(40nm)/tris(8-hydroxyquinoline)aluminum(Alq3)(60nm)/LiF(1nm)/Al(150nm),其中x=0,5nm。实验中,对ITO基片进行氧等离子体表面处理,能够有效减小ITO表面的接触角。通过对器件的光电性能测试,研究了MoO3作空穴注入层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空穴注入层MoO3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能级较好的与ITO功函数匹配,降低了空穴注入势垒,提高了器件的发光亮度和效率。当外加电压小于10V时,器件的电流密度随外加电压的增加而增加,但变化不明显;当外加电压大于10V时,器件的电流密度明显增强,发光色度几乎不随驱动电压的改变而改变,色坐标稳定在(0.36,0.55)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工艺流程 绿光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片机的全彩OLED静态显示驱动接口电路 被引量:4
7
作者 傅勇 张雷 +1 位作者 胡俊涛 吕国强 《电视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91-93,共3页
针对奇晶公司生产的CMEL CO283QGLD-T型OLED显示模块的特性,以宏晶科技的STC11L60XE单片机为主控制器,进行OLED显示模块与单片机在SPI模式下的硬件接口设计和软件设计,并实现了分辨率为240×320的全彩图片静态显示。所设计的OLED驱... 针对奇晶公司生产的CMEL CO283QGLD-T型OLED显示模块的特性,以宏晶科技的STC11L60XE单片机为主控制器,进行OLED显示模块与单片机在SPI模式下的硬件接口设计和软件设计,并实现了分辨率为240×320的全彩图片静态显示。所设计的OLED驱动电路具有通用性,且可显示多种测试图片用于中小尺寸OLED的显示性能测试和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ED 单片机 SPI 驱动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类与逆F类功率放大器的效率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解冰一 蔡斐 +1 位作者 章宏 吕国强 《电子科技》 2011年第8期78-80,84,共4页
为了对F类与逆F类功率放大器的效率进行研究,首先从理论方面对两种放大器工作模式各自的效率进行了计算。通过计算可以看出,在相同的输出功率下,因为晶体管导通内阻的存在,逆F类功率放大器的效率优于F类功率放大器。再通过软件仿真设计... 为了对F类与逆F类功率放大器的效率进行研究,首先从理论方面对两种放大器工作模式各自的效率进行了计算。通过计算可以看出,在相同的输出功率下,因为晶体管导通内阻的存在,逆F类功率放大器的效率优于F类功率放大器。再通过软件仿真设计F类和逆F类功率放大器,在相同的输出功率下,逆F类功率放大器的最高漏极效率为91.8%,F类功率放大器的最高漏极效率为8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类 逆F类 功率放大器 漏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米波E面膜片滤波器的加工误差研究
9
作者 蔡斐 陈彦发 +2 位作者 邓光晟 杨军 吕国强 《电子科技》 2009年第10期10-13,共4页
E面膜片滤波器由于结构简单、高Q值、滤波特性好、设计精度高、易于批量生产等优点,在毫米波雷达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文中对E面膜片滤波器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误差合成法以及数据模拟仿真,研究了Ka波段E面膜片滤波器中,膜片厚度、膜片... E面膜片滤波器由于结构简单、高Q值、滤波特性好、设计精度高、易于批量生产等优点,在毫米波雷达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文中对E面膜片滤波器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误差合成法以及数据模拟仿真,研究了Ka波段E面膜片滤波器中,膜片厚度、膜片安装、膜片长度在不同加工误差下,对滤波器系统性能S参数的影响,为其加工制造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面膜片滤波器 加工误差 误差合成 毫米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电极有机薄膜晶体管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世琴 陈梦婕 邱龙臻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5-598,共4页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的高性能的层状石墨烯,通过转移和图案化后用作电极,制备了底接触的并五苯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s)。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发现,石墨烯电极的厚度比一般的金电极薄的多,所以石墨烯电极厚度对并五苯晶粒的生长影响不大...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的高性能的层状石墨烯,通过转移和图案化后用作电极,制备了底接触的并五苯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s)。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发现,石墨烯电极的厚度比一般的金电极薄的多,所以石墨烯电极厚度对并五苯晶粒的生长影响不大。电学性能研究得到器件的输出和转移曲线、开关电流比、阈值电压、场效应迁移率。转移曲线的关态电流约为10-9 A,电流的开关比超过103。基于底接触的并五苯OTFTs的最大场效应迁移率约2×10-2 cm2.V-1.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薄膜晶体管 层状石墨烯 图案化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二癸基-[1]苯并噻吩[3,2-b][1]-苯并噻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锐 陈梦婕 +2 位作者 熊贤风 王迎 邱龙臻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2-177,共6页
以邻氯苯甲醛、NaHS·xH2O、癸酰氯为原料,经消去、酰化,还原反应合成2,7-二癸基二苯并二噻吩(C10-BTBT)。通过核磁共振表征和确证。本文研究了C10-BTBT光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以及环境稳定性。紫外-荧光光谱研究证明,化合物... 以邻氯苯甲醛、NaHS·xH2O、癸酰氯为原料,经消去、酰化,还原反应合成2,7-二癸基二苯并二噻吩(C10-BTBT)。通过核磁共振表征和确证。本文研究了C10-BTBT光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以及环境稳定性。紫外-荧光光谱研究证明,化合物在近紫外光激发下发出明亮的蓝光,发射中心波长在352nm。液晶相的相转变温度通过差热扫描仪测定,测量结果为熔点Tcp=112℃,清亮点Tmp=125℃。通过喷墨打印技术制备了底栅顶接触结构的2,7-二癸基二苯并二噻吩的OTFT器件,场效应平均迁移率达到0.1cm2/V·s,最大迁移率达到0.25cm2/V·s,开关比超过104。放置空气中不同时间,器件开态电流和开关比没有较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薄膜晶体管 苯并噻吩 迁移率 环境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类功率放大器漏极电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章宏 蔡斐 +1 位作者 解冰一 吕国强 《电子科技》 2011年第10期19-21,47,共4页
F类功率放大器实现高效率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输出滤波器控制漏极输出的电压或电流波形。基于这一点,文中首先理论分析了在不同谐波比例下的漏极电压波形,然后利用电磁仿真软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仅有三次谐波和基波组合在一起时,当三次... F类功率放大器实现高效率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输出滤波器控制漏极输出的电压或电流波形。基于这一点,文中首先理论分析了在不同谐波比例下的漏极电压波形,然后利用电磁仿真软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仅有三次谐波和基波组合在一起时,当三次谐波和基波电压比K=0.111时,漏极电压波形最平坦;当K接近0.4时,漏极电压波形趋于方波。最后选择合适的谐波比例,设计了一款功率附加效率最大值达到88.074%的F类功率放大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类 功率放大器 漏极电压 功率附加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联盟的重叠联盟形成算法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国富 周鹏 +3 位作者 蒋建国 苏兆品 田敬北 刘扬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1-127,共7页
重叠联盟形成问题是复杂智能系统中极具挑战性的前沿课题.特别是当一个能力有限的agent同时参与了多个不同的任务,但又不能同时满足这多个任务的需求时,就会产生资源冲突.为此,本文重点研究如何把一个无效的二维二进制编码修正为一个合... 重叠联盟形成问题是复杂智能系统中极具挑战性的前沿课题.特别是当一个能力有限的agent同时参与了多个不同的任务,但又不能同时满足这多个任务的需求时,就会产生资源冲突.为此,本文重点研究如何把一个无效的二维二进制编码修正为一个合法的编码,提出将有效联盟的剩余能力转移给一个动态的虚拟联盟,由虚拟联盟帮助解决其他无效联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不会丢弃任何无效编码,在解决激烈的资源冲突时显得更加灵活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智能系统 多AGENT系统 重叠联盟 二维二进制编码 虚拟联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表面修饰制备高性能柔性薄膜晶体管 被引量:5
14
作者 林广庆 李鹏 +3 位作者 熊贤风 吕国强 王晓鸿 邱龙臻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92-1399,共8页
分别采用六甲基二硅胺(HMDS,Hexamethyldisilazane)和聚苯乙烯/氯硅烷复合材料修饰聚乙烯基苯酚(PVP)绝缘层制备了底接触的有机薄膜晶体管并研究了其半导体层的表面形貌和器件的电学性能。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发现,并五苯半导体薄膜在不同... 分别采用六甲基二硅胺(HMDS,Hexamethyldisilazane)和聚苯乙烯/氯硅烷复合材料修饰聚乙烯基苯酚(PVP)绝缘层制备了底接触的有机薄膜晶体管并研究了其半导体层的表面形貌和器件的电学性能。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发现,并五苯半导体薄膜在不同的界面修饰上的生长形貌产生了很大变化。在PVP上沉积的并五苯晶粒尺寸都小于150 nm,经过聚苯乙烯/氯硅烷复合材料和HMDS处理后的PVP表面生长的并五苯晶粒尺寸则分别在200~400 nm和400~600 nm。大尺寸的晶粒能够减小器件沟道内的陷阱浓度,从而有效地提高电学性能。PVP绝缘层采用聚苯乙烯/氯硅烷和HMDS修饰后,与未修饰的器件相比迁移率分别提高了58倍和82倍。采用HMDS作为表面修饰层制备柔性OTFT,并五苯场效应晶体管的关态电流约为10-9A,电流的开关比超过104,最大场效应迁移率约可达0.338 cm2·V-1·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五苯 聚乙烯基苯酚(PVP) 聚苯乙烯(PS) 偏压应力 柔性有机薄膜晶体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4-乙烯基苯酚)衬底修饰层喷墨打印的小分子有机半导体薄膜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熊贤风 元淼 +2 位作者 林广庆 王向华 吕国强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5-112,共8页
采用旋涂法预先在SiO2衬底表面形成一层聚(4-乙烯基苯酚)(PVP)作为表面修饰层,以喷墨打印的6,13-双(三异丙基甲硅烷基乙炔基)并五苯(TIPS并五苯)作为有源层制作有机薄膜晶体管,有效改善了有机半导体薄膜的形貌。采用真空热蒸镀工艺制备... 采用旋涂法预先在SiO2衬底表面形成一层聚(4-乙烯基苯酚)(PVP)作为表面修饰层,以喷墨打印的6,13-双(三异丙基甲硅烷基乙炔基)并五苯(TIPS并五苯)作为有源层制作有机薄膜晶体管,有效改善了有机半导体薄膜的形貌。采用真空热蒸镀工艺制备源漏电极,形成底栅顶接触结构的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器件。作为对比,在未经过表面修饰的SiO2衬底上采用相同条件打印TIPS并五苯薄膜晶体管,发现在经过PVP修饰的SiO2衬底上打印的单点厚度更均匀,咖啡环效应被抑制或被消除;而通过多点交叠打印形成的矩形薄膜的晶粒尺寸更大,相应的OTFT器件具有更高的场效应迁移率。在有PVP修饰层的衬底上制作的OTFT,器件在饱和区的平均场效应迁移率达到了0.065 cm2·V-1·s-1;而直接在SiO2衬底上制作的器件,相应的平均场效应迁移率仅为0.02 cm2·V-1·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半导体 有机薄膜晶体管 喷墨打印 表面修饰 绝缘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修饰制备高性能薄膜晶体管 被引量:6
16
作者 林广庆 李鹏 +5 位作者 王明晖 冯翔 张俊 熊贤风 邱龙臻 吕国强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0-494,共5页
应用聚苯乙烯/氯硅烷复合材料作为栅绝缘层的界面修饰层制备了高性能的并五苯场效应晶体管。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发现,界面修饰对并五苯半导体薄膜的生长形貌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空白二氧化硅上沉积的并五苯晶粒尺寸都小于150nm,而在修饰过... 应用聚苯乙烯/氯硅烷复合材料作为栅绝缘层的界面修饰层制备了高性能的并五苯场效应晶体管。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发现,界面修饰对并五苯半导体薄膜的生长形貌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空白二氧化硅上沉积的并五苯晶粒尺寸都小于150nm,而在修饰过后二氧化硅的表面生长的并五苯晶粒尺寸多在200~400nm。大的晶粒尺寸能够减小晶粒间的界面,从而有效提高电学性能。表面改性的并五苯场效应晶体管的关态电流约为10-10 A,电流的开关比超过106,最大场效应迁移率约可达1.23cm2.V-1·s-1,而未处理的晶体管的场效应迁移率仅有0.011 8cm2.V-1·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薄膜晶体管 二氧化硅表面修饰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自由度头部跟踪系统的误差修正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仕娥 高伟清 +1 位作者 李英杰 吕国强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5-41,共7页
建立基于CCD图像处理的六自由度头部跟踪系统,对测量所得六自由度参量进行误差分析,发现误差主要由信标精度和六自由度之间互相依赖所造成。为降低由信标精度引起的初始误差,提出了系统初始误差修正方案,在初始状态下将各自由度归零,无... 建立基于CCD图像处理的六自由度头部跟踪系统,对测量所得六自由度参量进行误差分析,发现误差主要由信标精度和六自由度之间互相依赖所造成。为降低由信标精度引起的初始误差,提出了系统初始误差修正方案,在初始状态下将各自由度归零,无须加工高精度的信标解决了系统初始误差问题。此外,提出各自由度参量独立提取方案,降低各参量之间的依赖程度,避免误差在各参量之间传递。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误差修正和算法改进后,六自由度的测量误差大大降低。在-30°~30°的方位角变化范围内,方位角α的标准差为0.94°,横滚角β和俯仰角γ在0°位置标准差分别为0.30°和0.02°,位置xo和yo在0cm位置标准差分别为0.94cm和0.01cm,位置zo在112.31cm位置标准差为0.28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跟踪 图像处理 CCD 六自由度 误差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墨打印C8-BTBT薄膜中的衬底效应及其OTFT器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向华 顾勋 +2 位作者 张春雨 李博 吕申宸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22-527,538,共7页
以喷墨打印制备的共轭有机小分子2,7-二辛基[1]苯并噻吩并[3,2-b]苯并噻吩(C8-BTBT)作为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的有源层,分别采用紫外臭氧处理、旋涂聚(4-乙烯基苯酚)(PVP)薄膜、自组装苯乙基三氯硅烷(PETS)单分子层和苯基三氯硅烷(PTS)... 以喷墨打印制备的共轭有机小分子2,7-二辛基[1]苯并噻吩并[3,2-b]苯并噻吩(C8-BTBT)作为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的有源层,分别采用紫外臭氧处理、旋涂聚(4-乙烯基苯酚)(PVP)薄膜、自组装苯乙基三氯硅烷(PETS)单分子层和苯基三氯硅烷(PTS)单分子层四种衬底修饰方法,分析有机小分子薄膜生长过程中的衬底效应,及其对OTFT器件性能的影响。其中PVP或PETS修饰衬底具有疏水及低表面粗糙度的特性,在其上喷墨打印沉积的C8-BTBT单线条薄膜具有均匀性好、覆盖率高且有序堆积的结晶形貌,基于这种高质量薄膜制备的OTFT器件性能最优,饱和场效应迁移率达到1 cm2·V-1·s-1左右,开关比超过106。结果表明,对打印衬底进行疏水性处理及降低表面粗糙度是制备高性能共轭小分子OTFT器件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 喷墨打印 2 苯并噻吩并[3 2-b]苯并噻吩(C8-BTBT) 衬底效应 迁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噻吩/聚己内酯共混物的有机薄膜晶体管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晓鸿 邱龙臻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57-862,共6页
选择聚3-己基噻吩(P3HT)/聚己内酯(PCL)双晶共混体系制备了不同配比的共混物有机薄膜晶体管。电学性能研究发现,随着共混物中P3HT含量降低,薄膜晶体管的场效应迁移率、开关电流比和阈值电压等性能缓慢降低。当P3HT质量分数为40%时,共混... 选择聚3-己基噻吩(P3HT)/聚己内酯(PCL)双晶共混体系制备了不同配比的共混物有机薄膜晶体管。电学性能研究发现,随着共混物中P3HT含量降低,薄膜晶体管的场效应迁移率、开关电流比和阈值电压等性能缓慢降低。当P3HT质量分数为40%时,共混物薄膜仍具有较好的场效应性能,迁移率为0.008 cm2.V-1.s-1,开关电流比为5×103,阈值电压为45.5 V。原子力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共混物成膜时发生明显的垂直相分离,在界面处形成连续的半导体层,有利于载流子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薄膜晶体管 半导体/绝缘聚合物 相分离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法制备有机薄膜晶体管的碳纳米管电极
20
作者 王晓鸿 胡大庆 +1 位作者 丁运生 邱龙臻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82-786,共5页
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做分散剂制备了分散性能良好的多壁碳纳米管溶液,借助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在硅片表面形成亲水疏水区域,采用溶液法制备了图案化的碳纳米管薄膜电极。应用图... 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做分散剂制备了分散性能良好的多壁碳纳米管溶液,借助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在硅片表面形成亲水疏水区域,采用溶液法制备了图案化的碳纳米管薄膜电极。应用图案化碳纳米管电极制作聚(3-己基噻吩)有机薄膜晶体管,以SDS和PEDOT/PSS为分散剂获得的器件迁移率分别为0.01 cm2.V-1.s-1和0.007 5 cm2.V-1.s-1,开关电流比均为3×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溶液法 有机薄膜晶体管 电极 图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