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掺杂Y_(2)O_(3)钨基复合材料在近韧脆转变温区的静载拉伸特性
1
作者 黄俊 李阳阳 +8 位作者 袁国虎 左彤 罗来马 徐光青 吕珺 谭晓月 洪雨 朱晓勇 吴玉程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24,共7页
制备了掺杂质量分数分别为0.5%,2.0%Y_(2)O_(3)的钨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其显微组织,通过不同温度(25~800℃)下的拉伸试验分析了其近韧脆转变温区的变形特性。结果表明:2种复合材料均存在由轧制变形导致的大量位错,Y_(2)O_(3)颗粒对位错运... 制备了掺杂质量分数分别为0.5%,2.0%Y_(2)O_(3)的钨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其显微组织,通过不同温度(25~800℃)下的拉伸试验分析了其近韧脆转变温区的变形特性。结果表明:2种复合材料均存在由轧制变形导致的大量位错,Y_(2)O_(3)颗粒对位错运动起到钉扎作用;Y_(2)O_(3)掺杂质量分数为2.0%的复合材料的晶粒更细小,发生韧脆转变的温度更低,在300~400℃拉伸时发生半脆性行为,断口区域位错密度在3.8×10^(15)~3.9×10^(15)m^(-2),在600~800℃下发生明显塑性变形,位错密度增加至6.2×10^(15)~6.8×10^(15)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_(2)O_(3) 钨基复合材料 韧脆转变温度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信贷下新能源车企动力电池获取方式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江鑫 栗继祖 吴玉程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3-149,共7页
在绿色信贷支持下,车企面临着如何获取动力电池才能更好发挥绿色金融促进新能源汽车研发创新的问题。本文分别在无竞争及引入竞争情形时构建了车企采取不同动力电池获取模式下的供应链博弈模型,从供应链角度揭示了积分市场对新能源汽车... 在绿色信贷支持下,车企面临着如何获取动力电池才能更好发挥绿色金融促进新能源汽车研发创新的问题。本文分别在无竞争及引入竞争情形时构建了车企采取不同动力电池获取模式下的供应链博弈模型,从供应链角度揭示了积分市场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作用机制,并在补贴退坡、积分售价偏低等情形下对电池获取方式的选择给出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支持不仅能提高研发主体研发投入,增强不同模式创新效应,而且能够有效缓解补贴退坡及积分售价偏低带来的负效应;竞争使得创新效应及供应链收益均有显著增长;无竞争时的单一入股策略、竞争时的外购策略不仅可以最大化自身收益,还可以有效应对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和积分售价偏低等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 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获取 研发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信贷下电池厂及车企研发创新模式与策略研究
3
作者 李江鑫 栗继祖 吴玉程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2,共7页
绿色信贷对研发投入、创新效应的促进作用受车企及电池厂研发模式与策略的影响。本文分别构建了车企与电池厂单一主导研发和双方独立研发模式下的供应链博弈模型,通过研发投入、创新效应的分析,对不同模式及策略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绿色信贷对研发投入、创新效应的促进作用受车企及电池厂研发模式与策略的影响。本文分别构建了车企与电池厂单一主导研发和双方独立研发模式下的供应链博弈模型,通过研发投入、创新效应的分析,对不同模式及策略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不论是从社会效益还是创新效应看,电池厂主导的单一研发模式都不是最理想的策略,不能最大发挥绿色信贷的促进作用;绿色信贷下,合作对电池厂及车企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受电池成本比例、资金时间价值以及绿色信贷利率的影响;当单一方主导研发时,绿色信贷总能激励车企投入更大研发,而只有在合作状态下,才能提升电池厂的研发努力,而当双方独立研发时,绿色信贷下车企研发投入增加,而电池厂选择搭便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 新能源汽车 研发模式 创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变堆偏滤器拓扑优化设计与稳态热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小强 鲁碧为 +1 位作者 刘家琴 吴玉程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1-607,共7页
为了提高聚变堆偏滤器的冷却能力,以满足其高温服役性能需求,基于一体化增材制造技术,以换热量最大为设计目标,采用变密度法对偏滤器中的W/Cu模块进行拓扑优化设计和模型重构,并采用大型商用仿真软件对拓扑优化后的W/Cu模块进行有限元... 为了提高聚变堆偏滤器的冷却能力,以满足其高温服役性能需求,基于一体化增材制造技术,以换热量最大为设计目标,采用变密度法对偏滤器中的W/Cu模块进行拓扑优化设计和模型重构,并采用大型商用仿真软件对拓扑优化后的W/Cu模块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及温度场、应力场计算。结果表明,在10 MW/m2稳态热流密度条件下,拓扑优化后W/Cu模块的最高温度降低了108.5℃,仅为512.3℃;W/Cu模块界面处的最大热应力下降了264.2 MPa,仅为486.5 MPa,说明应力分布得到明显改善;W/Cu模块的总变形和弹性应变均大幅减小。该拓扑优化结构的应用可大大提升聚变堆偏滤器实现低成本、高效率、高可靠性的一体化增材制造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堆 偏滤器 增材制造 W/Cu模块 拓扑优化 稳态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