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结构方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叶绍灿 李永山 钟军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9-104,共6页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有关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描述性研究较多,实证性研究较少。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之上,应用SPSS和AMO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发现: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从职业生涯规划认知、个体职业生涯规划以及...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有关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描述性研究较多,实证性研究较少。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之上,应用SPSS和AMO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发现: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从职业生涯规划认知、个体职业生涯规划以及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其结构方程模型的负荷因素上体现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即先是满足基本需求,然后实现全面发展;其结构方程模型内容的选择上体现了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重发展轻待遇、重科研轻教学、重经验轻学习等三个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辅导员 职业生涯规划 结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高校辅导员专业伦理构建的理论、原则与路径 被引量:2
2
作者 叶绍灿 李永山 陈竹 《江淮论坛》 CSSCI 2014年第4期184-188,共5页
高校辅导员的专业伦理建设成效直接关系到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程度、职业声誉、社会地位和社会形象。从高校辅导员的身份定位及其工作职责方面考虑,高校辅导员专业伦理构建的理论来源有关怀伦理、正义伦理、德行伦理等,构建原则有尊重学... 高校辅导员的专业伦理建设成效直接关系到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程度、职业声誉、社会地位和社会形象。从高校辅导员的身份定位及其工作职责方面考虑,高校辅导员专业伦理构建的理论来源有关怀伦理、正义伦理、德行伦理等,构建原则有尊重学生人身自由、避免对学生造成伤害、行为让他人受益、每件事保持公正、坦诚面对每位学生等。可以从辅导员的专业能力、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辅导员对学校的责任、辅导员对社会的责任等四个维度构建高校辅导员专业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辅导员 专业伦理 专业能力 社会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史证小说的尝试——论《世说新语》刘孝标注 被引量:1
3
作者 郝敬 张莉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8-45,共8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多种新兴的史学注疏方式,改变了史注依附于经注的传统注疏之法。这一阶段的小说在其体系发展中,借鉴史学的诸多表现形式,始终表现出贴近史学的文体特征。刘孝标注《世说新语》,遵循了裴松之对《三国志》的注法体例...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多种新兴的史学注疏方式,改变了史注依附于经注的传统注疏之法。这一阶段的小说在其体系发展中,借鉴史学的诸多表现形式,始终表现出贴近史学的文体特征。刘孝标注《世说新语》,遵循了裴松之对《三国志》的注法体例,以及补阙备异的新兴史学原则,成为新兴史学注疏的主要代表形式。同时,在小说学领域,则开创了以史注小说、以史证小说的学术新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证 小说 世说新语 刘孝标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发展伦理价值的逻辑性 被引量:1
4
作者 任雪萍 陈浴新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4-92,共9页
十八大以后,建立一种社会"新"型发展模式日渐成为社会的共识。以传统发展伦理的悖论作为缘起,阐述了"新"型发展伦理要求在人类的道德视野里,把自己看作是一个负有特殊道德使命的成员,能够以强大的道德力量来约束人... 十八大以后,建立一种社会"新"型发展模式日渐成为社会的共识。以传统发展伦理的悖论作为缘起,阐述了"新"型发展伦理要求在人类的道德视野里,把自己看作是一个负有特殊道德使命的成员,能够以强大的道德力量来约束人对自然的盲目行为,自觉地限制自己破坏自然的行为。"新"型发展伦理产生的逻辑前提是人对自然"意识品质"的嬗变,人类与自然形成的伦理关系,必须通过人类自觉的活动来实现,而这种自觉活动的状态依赖于人类关乎自然的"意识品质",由古至今人类对自然道德情感的状态呈现了一个逐步递进的态势。"新"型发展伦理形成的逻辑基础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性,任何物种作为目的,表明它存在,而且需要其它生物也存在;作为手段,表明某一物种存在,需要它的存在。"新"型发展伦理的实现路径表现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发展 伦理价值 逻辑性 自然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水浒”小说对话本的传承与衍变
5
作者 张莉 郝敬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7-154,共8页
从整个水浒说话的发展历史来看,其文本形态不断经历着由口头到书面,再由书面返回口头的流动过程。带有明显的表演性口头叙事印记的书面小说作品《水浒传》,正是水浒说话的文本形态在口头与书面的互动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巅峰之作,呈现出书... 从整个水浒说话的发展历史来看,其文本形态不断经历着由口头到书面,再由书面返回口头的流动过程。带有明显的表演性口头叙事印记的书面小说作品《水浒传》,正是水浒说话的文本形态在口头与书面的互动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巅峰之作,呈现出书面性与口头性交融的文本特色。随着文人化和书面化的不断增强,《水浒传》小说又逐渐打破了说话行为的模式限制,转向了经典化与文学化的演进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小说文本 水浒话本 人本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生态视阈下民俗艺术传承的影像到场——以安徽花鼓灯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徐静 陈赛赛 《江淮论坛》 CSSCI 2012年第6期168-172,共5页
播布于淮河流域的花鼓灯艺术是目前汉民族唯一被列入国家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舞种。本文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在分析和把握花鼓灯艺术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着重求证了影像到场是传承花鼓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佳路径选择,并由此进... 播布于淮河流域的花鼓灯艺术是目前汉民族唯一被列入国家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舞种。本文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在分析和把握花鼓灯艺术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着重求证了影像到场是传承花鼓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佳路径选择,并由此进一步探讨影像在传承花鼓灯艺术时所应遵循的文化生态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 影像到场 花鼓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