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构维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 被引量:11
1
作者 苏冰 刘颀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7-53,共7页
话语权的生成和构建遵循一定的逻辑,其核心机制生发于意识形态内部结构。意识形态内部结构由认知解释、价值信仰和行动策略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需要针对这三个要素精准发力,以理论的科学性和创新... 话语权的生成和构建遵循一定的逻辑,其核心机制生发于意识形态内部结构。意识形态内部结构由认知解释、价值信仰和行动策略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需要针对这三个要素精准发力,以理论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夯实话语权的思想基础,以价值的道义性和正当性铸牢话语权的价值根基,以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供话语权的实践支撑,在三者协调统一、动态平衡中实现话语权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结构 话语权 认知解释维度 价值信仰维度 行动策略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说“理”内涵与机制创新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晨曦 葛玉荣 林谷俞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5,共7页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新论述,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首次明确提出并阐释“思政课的本质”问题.高校思政课说“理”,应然包括:治国理政的政理、马克思主义的学理,以及用中国故事诠释中国精神的事理.通过融...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新论述,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首次明确提出并阐释“思政课的本质”问题.高校思政课说“理”,应然包括:治国理政的政理、马克思主义的学理,以及用中国故事诠释中国精神的事理.通过融合高校思政课说“理”方法、发挥高校思政课说“理”艺术、增强高校思政课说“理”效能、评估高校思政课说“理”效度,实现思政课社会政治属性与教育教学属性的价值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说“理” 机制创新 路径勘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生态经济理论的思想来源与构建 被引量:7
3
作者 詹玉华 金小方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2-67,共6页
在我国生态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学者们偏重于西方生态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借鉴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而未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生态经济学的奠基性作用,未将中国传统生态经济思想充分融入现代生态经济学建构之中,且三种... 在我国生态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学者们偏重于西方生态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借鉴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而未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生态经济学的奠基性作用,未将中国传统生态经济思想充分融入现代生态经济学建构之中,且三种理论资源之间缺乏有效的融合。文章立论在于: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思想,借鉴但不盲从西方生态经济学,充分吸收中国传统生态经济智慧,将三者有机统一,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经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 马克思主义 西方理论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制度四个维度的创新与优化路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詹玉华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69,108,共5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到了一个依靠制度来推动的新阶段。生态文明制度是一个系统性的有机整体,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其中强制性的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到了一个依靠制度来推动的新阶段。生态文明制度是一个系统性的有机整体,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其中强制性的政府管理制度是内核,激励性的市场选择制度是动力,引导性的生态文化教育制度是方向,广泛性的社会公众参与制度是基础。通过对生态文明制度四个维度的分析,探索其创新与优化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制度 四个维度 融合与互动 创新与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本视域中生态文明建设探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詹玉华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25,共5页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建设为了人、依靠人,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把生态文明建设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其中,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是根本属性,人民的主体力量是基本依靠,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内在动力,促进...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建设为了人、依靠人,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把生态文明建设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其中,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是根本属性,人民的主体力量是基本依靠,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内在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根本价值理念和目标导向。以人为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丰富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引领建设的新维度、新方向和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生态文明 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思政课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理路--基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25
6
作者 黄莹莹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59,共5页
推动探究性学习是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重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设置教师精讲、学生独学、小组研讨和师生互动等教学环节,使用亮、考、帮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度参与课堂,为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交互环境,非常适... 推动探究性学习是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重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设置教师精讲、学生独学、小组研讨和师生互动等教学环节,使用亮、考、帮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度参与课堂,为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交互环境,非常适合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推动研究生学术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实现研究生思政教育学理性和实效性的统一,反映了当前研究生课堂教学发展的新趋势,深刻把握其实践进路,对于研究生专业课探究性教育与学习具有示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探究性学习 思想政治理论课 对分课堂 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林长制改革的制度创新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24
7
作者 朱凤琴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2,共7页
林长制的理论体系包括理论蕴涵、基本理据、现实考量、文化根基和法律基础5个方面的构成要素。在制度创新层面,林长制制度改革开展了多层面、多方位的实践探索。林长制制度的顶层设计、林长制制度的运行机制是最主要的两个制度创新。从... 林长制的理论体系包括理论蕴涵、基本理据、现实考量、文化根基和法律基础5个方面的构成要素。在制度创新层面,林长制制度改革开展了多层面、多方位的实践探索。林长制制度的顶层设计、林长制制度的运行机制是最主要的两个制度创新。从完善林长制立法、提升制度执行力、厚植自然生态文化3个方面入手,探析林长制制度创新的提升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长制 理论体系 制度创新 提升路径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动因、制约因素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4
8
作者 胡艳萍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0-146,共7页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号召并强调中国始终要保持积极的姿态投身于全球治理当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使全球治理体系的构建能够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前进。同时,21世纪的中国高举中国...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号召并强调中国始终要保持积极的姿态投身于全球治理当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使全球治理体系的构建能够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前进。同时,21世纪的中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努力扩大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网络覆盖面,使得中国在全球治理领域建树颇丰,引领示范效应突出,日益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发动机。中国为何要积极投身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伟大实践,中国在积极投身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都取得了哪些经验,中国还应在哪些方向上着力和发力,进一步推动这一变革进程,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治理体系 “一带一路” 共商共建共享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家义政思想的内涵、特质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金小方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8-92,共5页
墨家以贵义著称,提出义政思想来治平天下。墨家义政思想以天志为哲学基础,以自上而下的行政机构为施政主体,以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为施政方法,以兴天下之利为归宿。墨家义政思想在理论基础、基本立场、施政方法... 墨家以贵义著称,提出义政思想来治平天下。墨家义政思想以天志为哲学基础,以自上而下的行政机构为施政主体,以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为施政方法,以兴天下之利为归宿。墨家义政思想在理论基础、基本立场、施政方法、理论归宿方面都与儒家仁政思想有明显的差异。墨家义政思想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民约论或专制理论,而是平民立场上的道义政治,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家 义政 仁政 民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仁道与儒家的共同体建构 被引量:3
10
作者 苏冰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117,共7页
仁道是儒学的核心价值范畴,是以亲亲、仁民、爱物、万物一体为逻辑次第展开的价值理念体系。它不仅为构建儒家亲缘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和生命共同体提供价值基础,而且成为维系这三个不同层级共同体存在的基本纽带和维持共同体秩序的根本... 仁道是儒学的核心价值范畴,是以亲亲、仁民、爱物、万物一体为逻辑次第展开的价值理念体系。它不仅为构建儒家亲缘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和生命共同体提供价值基础,而且成为维系这三个不同层级共同体存在的基本纽带和维持共同体秩序的根本法则。由亲爱亲人的孝悌之道、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到万物一体的仁者之道,不仅意味着仁道在不同实践境域的推进和拓展,更意味着仁道境界突破亲缘共同体和人“类”共同体向人与自然所构成的生命共同体的超越性提升。梳理其中蕴含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理念及不同层级共同体和谐共生的智慧,对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的共生共存难题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道 孝悌 忠恕 万物一体 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修身思想的传承与创造性转化——以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苏冰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6-74,共9页
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对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进行了全面阐述:立足共产党员的历史使命,继承注重道德修养的中国文化传统,论证了党性修养的必要性;循着与传统修身思想相似的思维理路,从马克思主义人性历史性生成的视角论证党性修... 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对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进行了全面阐述:立足共产党员的历史使命,继承注重道德修养的中国文化传统,论证了党性修养的必要性;循着与传统修身思想相似的思维理路,从马克思主义人性历史性生成的视角论证党性修养的可能性;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创造性转化传统修身思想中“重学”“内省”“慎独”“知行合一”等内容,揭示了党性修养的具体路径和方法。《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两种异质文化的融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风格、理论视域的时空转换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这一探索不仅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供了光辉典范,而且对新时代增强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少奇 中国共产党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传统文化 党性修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巢湖区域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璐 周全 《绿色科技》 2017年第21期186-189,共4页
指出了环巢湖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为环巢湖区域旅游综合性的开发建设奠定了充分的文化基础。提出了互联网+时代的环巢湖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探讨了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辩证关系及推动措施,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环巢湖区域 乡村旅游资源 开发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风建设助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能引 《中南农业科技》 2022年第3期103-105,114,共4页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家风建设,能够促进个人成长,涵养社会好风气,带动党风政风建设,有助于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积聚功能不断弱化,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和全球化趋势,阻滞了家...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家风建设,能够促进个人成长,涵养社会好风气,带动党风政风建设,有助于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积聚功能不断弱化,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和全球化趋势,阻滞了家风的传承与发展。加快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应当积极培育和弘扬优良家风,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新理念,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支撑条件,扎实推进党风政风根本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风建设 基层社会治理 新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