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传播学视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媒介建构——以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 |
黄海波
詹向红
|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8
|
|
2
|
政治问题,还是伦理问题——《文学革命论》发生动因的一种读解 |
许徐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3
|
网络红人形象传播及其符号互动模式研究 |
杨庆国
陈敬良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2
|
|
4
|
技术驱动与嵌入集群内数字出版产业融合模式研究 |
杨庆国
陈敬良
吴惠慧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5
|
范围标记还是持续体标记——空间构式“X中”的“中”的性质、语义与功能 |
陈红燕
陈昌来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5
|
|
6
|
农村出版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及其评价指标研究 |
杨庆国
陈敬良
|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7
|
“汉语热”背后的冷思考 |
刁世兰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9
|
|
8
|
对外汉语专业跨文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
詹向红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9
|
|
9
|
从“山海经”到“幻灯片”:鲁迅图像观的发生学考察——兼及“左翼图像学”的创构 |
许徐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10
|
刘大櫆生平事迹考辨 |
张体云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1
|
关于王茂荫的一篇佚文 |
张成权
|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2
|
天安门群众性诗歌运动与八十年代思想启蒙──以社交媒介理论为考察视角 |
许徐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5 |
0 |
|
13
|
新文化运动现代性问题再考察——从反思“被压抑的现代性”开始 |
许徐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