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播学视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媒介建构——以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 被引量:18
1
作者 黄海波 詹向红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9-155,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媒介建构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环境塑造方面起着举足轻重作用。文章从传播学理论出发,以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媒介建构问题为依托,具体地剖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媒介建构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环境塑造方面起着举足轻重作用。文章从传播学理论出发,以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媒介建构问题为依托,具体地剖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传播中尚待注意和完善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媒介建构 议程设置 “知沟”假说 使用与满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问题,还是伦理问题——《文学革命论》发生动因的一种读解 被引量:1
2
作者 许徐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4-203,共10页
以往对《文学革命论》发生动因之认识,主要是与政治问题建立直接关联,并由此导致截然不同的对立性评价。但这些看法,实际是《文学革命论》接受史研究。如果深入其'发生前史',可以发现,'文学革命'与'国民性改造'... 以往对《文学革命论》发生动因之认识,主要是与政治问题建立直接关联,并由此导致截然不同的对立性评价。但这些看法,实际是《文学革命论》接受史研究。如果深入其'发生前史',可以发现,'文学革命'与'国民性改造'密切相关。从陈独秀国民性改造思想、反孔教与伦理革命、'文学革命'论争以及文本自身等多个视角梳理,认为在社会、政治、伦理等诸动因中,伦理问题最为直接、最为紧迫。若从此角度出发,可尝试重建《文学革命论》与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学创作实践、与'人的文学'观念之关联,亦可重估其对于中国现代文学观念发生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问题 伦理问题 文学革命 国民性改造 发生动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红人形象传播及其符号互动模式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杨庆国 陈敬良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1-94,90,共5页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将网络红人划分为文字、图片和视频三个阶段进行研究。在符号互动理论基础上,分别构建了网络红人形象传播及其符号互动模式。由此发现,网络红人与网民的符号互动模式是从偶像崇拜走向符号的自我暴露,从个性化走向符号...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将网络红人划分为文字、图片和视频三个阶段进行研究。在符号互动理论基础上,分别构建了网络红人形象传播及其符号互动模式。由此发现,网络红人与网民的符号互动模式是从偶像崇拜走向符号的自我暴露,从个性化走向符号的多元化,并通过平民造星和自我造星的方式,促进了网络草根文化的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红人 符号互动 形象传播 模式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驱动与嵌入集群内数字出版产业融合模式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庆国 陈敬良 吴惠慧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5-78,共4页
文章以12家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集群为案例,分析其经营现状、主营业务及产业融合依托。在此基础上,以"技术驱动→内部融合→外部融合→空间网络融合"为技术路线,立体化解析技术驱动与嵌入集群内数字出版产业融合的4大模式:基础... 文章以12家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集群为案例,分析其经营现状、主营业务及产业融合依托。在此基础上,以"技术驱动→内部融合→外部融合→空间网络融合"为技术路线,立体化解析技术驱动与嵌入集群内数字出版产业融合的4大模式:基础性高新技术渗透与介入式融合、内部化产业重组与延伸融合、外部化产业环境融合及内外叠加多节点空间网络融合。并从基地集群内入驻企业引导、竞争秩序建立、产业融合壁垒突破、产业链延伸与重组、自组织建设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出版 基地集群 技术驱动 数字出版产业融合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围标记还是持续体标记——空间构式“X中”的“中”的性质、语义与功能 被引量:5
5
作者 陈红燕 陈昌来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6-74,共9页
空间构式"X中"的"中"作为持续体标记为时尚早:"中"为后附缀,功能上作为范围标记,起到约束VP和AP的语义、实现"X中"体词性与范围义的作用;"VP中""AP中"可以是持续时量,也... 空间构式"X中"的"中"作为持续体标记为时尚早:"中"为后附缀,功能上作为范围标记,起到约束VP和AP的语义、实现"X中"体词性与范围义的作用;"VP中""AP中"可以是持续时量,也可以是短促时量,时量长短、有界无界不改变"X中"构式的性质与意义;"中"在特殊语境下呈现出的特点不适于作为持续体标记普遍参照标准;"中"的语法化程度远不及持续体标记"着",也不及同为空间构式后缀的"上""下""里";"中"的演化引发疑似持续体标记争议,认知原因包括形义近似构式之间的交互影响、基于隐喻和转喻的抽象与扩展,语用原因包括构式语用创新、语言表达经济;"X中"构式未来能否完成结构性质转化,"中"能否成为持续体标记,需依据其后续演变状况方能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构式 附缀化 体标记 映射 语境依赖 磨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出版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及其评价指标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庆国 陈敬良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13,共4页
出版服务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形式,建成后的农家书屋因其覆盖范围广和资源丰富而成为农村出版公共服务的最优平台。本文探索了基于农家书屋的农村出版公共服务资源进一步整合优化的机制与模式,并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有... 出版服务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形式,建成后的农家书屋因其覆盖范围广和资源丰富而成为农村出版公共服务的最优平台。本文探索了基于农家书屋的农村出版公共服务资源进一步整合优化的机制与模式,并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有助于优化农村出版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和测度其资源整合的绩效,从而进一步提升农家书屋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家书屋 出版公共服务 资源整合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热”背后的冷思考 被引量:9
7
作者 刁世兰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3-151,275-278,共9页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高,世界各地兴起了"汉语热",海外学习汉语的热潮势不可挡。在认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已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尚需对"汉语热"冷热不均的现象及其原因进行冷静而深入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高,世界各地兴起了"汉语热",海外学习汉语的热潮势不可挡。在认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已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尚需对"汉语热"冷热不均的现象及其原因进行冷静而深入的思考。"汉语热"并非已经"热遍"全球,而是出现了冷热不均的局面。政府部门对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没有做好整体规划导致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分布及来华留学生的生源结构极不均衡;西方强势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排斥与挤压以及汉语学习的功利性动机使汉语国际推广遇到了海外汉语教学比较热而文化推广遭冷遇的尴尬;国内现行教育体制及人才培养选拔制度重外语轻汉语的倾向是汉语教育出现"外热内冷"的直接原因;而海外"汉语教师荒"、国内对外汉语专业"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部门的管理混乱、应对措施不到位而导致对外汉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国际汉语教师的需求不能实现对接。为了解决上述困难和问题,为了使"汉语热"持续升温,在孔子学院建设、师资培养、教材建设、文化传播等方面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热 汉语国际推广 冷热不均 冷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汉语专业跨文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被引量:9
8
作者 詹向红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48,32,共3页
对外汉语专业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个专业,针对一些高校设置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仅仅定位于双语人才的偏差,提出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跨文化人才”。并结合办学体会从课程体系改革、跨文化环境创设等方面就如何实... 对外汉语专业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个专业,针对一些高校设置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仅仅定位于双语人才的偏差,提出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跨文化人才”。并结合办学体会从课程体系改革、跨文化环境创设等方面就如何实现跨文化人才培养提出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专业 人才培养 跨文化 跨文化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山海经”到“幻灯片”:鲁迅图像观的发生学考察——兼及“左翼图像学”的创构 被引量:6
9
作者 许徐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6-208,共13页
"山海经"与"幻灯片"是考察鲁迅图像观的两个"原型"事件,形成了鲁迅"文化图像"和"政治图像"的双重认知和实践选择。但无论文化一路,还是政治一路,以及最终的两路合流,走向的都是"... "山海经"与"幻灯片"是考察鲁迅图像观的两个"原型"事件,形成了鲁迅"文化图像"和"政治图像"的双重认知和实践选择。但无论文化一路,还是政治一路,以及最终的两路合流,走向的都是"图像启蒙"。总体而言,鲁迅图像观包括两方面:其一是性质功能层面,鲁迅赋予了图像启蒙性的特质,这基于三个认知,即对图像普遍性的肯定、对图像消遣性的警醒、对图像奴役性的反思;其二是符号系统层面,鲁迅赋予了图像独立的叙事体系地位,这种认识也是基于三点,即以图反文、图文自立、援图入文。鲁迅图像经验奠定了左翼图像的精神传统,启示我们可以尝试建构一种"左翼图像学",提出这个命题的理由亦有三:一是左翼与图像有一种精神的内在亲近性;二是左翼图像经验是一种中国话语;三是左翼图像经验是延宕百年的一种丰富的历史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幻灯片” 鲁迅 图像观 左翼图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大櫆生平事迹考辨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体云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7-160,共4页
刘大櫆是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三祖之一,对其生平事迹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吴孟复先生的《海峰简谱》和孟醒仁先生《桐城派三祖年谱》中,另外还有一些零星的研究成果。但总体来讲,对其生平事迹的研究,现在还很不充分。... 刘大櫆是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三祖之一,对其生平事迹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吴孟复先生的《海峰简谱》和孟醒仁先生《桐城派三祖年谱》中,另外还有一些零星的研究成果。但总体来讲,对其生平事迹的研究,现在还很不充分。而且在一些重要的生平事实研究上,如刘大櫆生年问题、刘大櫆入湖北学使幕时间问题、刘大櫆晚年在徽州安庆枞阳等地的活动情况等,至今仍存在分歧或偏差,鉴于此,笔者特针对其生平事迹中一些重要历史问题作出考辨,以期更加科学、准确地了解有关刘大櫆生平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大櫆 生平 事迹 考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王茂荫的一篇佚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成权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0-112,共3页
关键词 王茂荫 佚文 治学思想 《前言》 货币思想 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安门群众性诗歌运动与八十年代思想启蒙──以社交媒介理论为考察视角
12
作者 许徐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5年第2期38-42,共5页
天安门群众性诗歌运动,说的是1976年清明前后,首都群众在天安门广场自发形成的悼念周恩来的诗歌运动。三年后的1979年,周扬在第四次文代会上总结了这次诗歌运动的意义:“广大人民群众哀悼周总理,怒讨‘四人帮’,为后来粉碎‘四人... 天安门群众性诗歌运动,说的是1976年清明前后,首都群众在天安门广场自发形成的悼念周恩来的诗歌运动。三年后的1979年,周扬在第四次文代会上总结了这次诗歌运动的意义:“广大人民群众哀悼周总理,怒讨‘四人帮’,为后来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作了思想动员和舆论准备。”④顾城也有类似的观点:“在‘四人帮’时期,人们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好像文艺只是印得漂亮点的政策说明书,是近乎于起扫盲作用的‘多种形式’。诗呢?也变成了给社论装韵脚的竞赛活动。后来,好了些,从‘四五’运动起,诗开始说真话,诗开始有了恢复和发展的可能。很快,在反映社会问题上,有了突破,诗有了某些独立的社会价值,这是令人兴奋的”。㈢“思想动员”、“开始说真话”、“反映社会问题有了突破”、“有了某些独立的社会价值”、“令人兴奋的”,这些关键词很好地说明了天安门诗歌运动之于八十年代的启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安门广场 八十年代 群众性 诗歌 运动 考察视角 媒介理论 思想启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化运动现代性问题再考察——从反思“被压抑的现代性”开始
13
作者 许徐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2-204,共13页
对新文化运动全盘西化的误读,一定程度遮蔽了五四学者对文化现代化的早期探索史。从一个群体、一个命题和一个错位出发,反思了全体主义思维、单一的现代性、理论的时差等观点,指出新文化运动也是一种“被压抑的现代性”;从自信、世界、... 对新文化运动全盘西化的误读,一定程度遮蔽了五四学者对文化现代化的早期探索史。从一个群体、一个命题和一个错位出发,反思了全体主义思维、单一的现代性、理论的时差等观点,指出新文化运动也是一种“被压抑的现代性”;从自信、世界、问题三种主体意识出发,指出五四学者在多元的世界文明观中,以现代化为本,以中或西为用,在实质上超越了“体用之争”;作为探索结果,“选择性的现代化”是基本立场,“双重创造说”是方法论,“第三样文明”是建设目标。可将新文化运动现代性特质申发为四方面:反思性而非盲目性、内敛性而非扩张性、对话性而非对抗性、人的而非物的,返回“文化”本身再解读以获得历史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现代性 选择性的现代化 双重创造 第三样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