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患者呼气中挥发性标志物的筛选与定量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秦涛 刘虎 +3 位作者 高署 宋琪 孙国平 陈振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6-109,共4页
目的筛选肝癌患者呼气中的挥发性标志物,并评估它们用于临床肝癌诊断的可行性。方法用Tedlar采样袋收集30份肝癌患者呼气样品,收集27份肝硬化患者和36份健康人的样品作为对照,同时收集周围空气作为参照。经固相微萃取浓缩,用气相色谱/... 目的筛选肝癌患者呼气中的挥发性标志物,并评估它们用于临床肝癌诊断的可行性。方法用Tedlar采样袋收集30份肝癌患者呼气样品,收集27份肝硬化患者和36份健康人的样品作为对照,同时收集周围空气作为参照。经固相微萃取浓缩,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呼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筛选肝癌患者呼气中的挥发性标志物,标准曲线法定量,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通过ROC曲线评估它们用于临床肝癌诊断的可行性。结果筛选出3个组间存在明显差异的VOCs:3-羟基-2-丁酮、苯乙烯和癸烷,它们在肝癌患者呼气中的中位浓度均高于健康人或肝硬化患者。3-羟基-2-丁酮用于肝癌的诊断效果较好,在健康人与肝癌中,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可达到83.3%与91.7%;在肝硬化与肝癌人群中,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可达到70.0%与70.4%。肝癌患者中,AFP>400μg/L与AFP<400μg/L两组患者呼气中,这3种VOCs的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Ⅰ~Ⅱ期与Ⅲ~Ⅳ期肝癌患者呼气中,它们的浓度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3-羟基-2-丁酮、苯乙烯和癸烷这3种VOCs可能作为肝癌患者呼气中的标志物,这些标志物与肝癌患者的AFP水平和临床分期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诊断 二苯乙烯类/分析 丁酮类/分析 色谱法 气相 碎片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呼气中挥发性标志物的筛选与定量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宋琪 刘虎 +7 位作者 高署 王宏志 徐珍琴 潘跃银 熊福星 顾康生 孙国平 陈振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呼出气体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成分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Tedlar(袋收集36例正常人、27例乳腺腺病及33例乳腺癌术前患者的呼气样本,经固相微萃取浓缩后经气相色谱/质谱对呼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检测,...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呼出气体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成分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Tedlar(袋收集36例正常人、27例乳腺腺病及33例乳腺癌术前患者的呼气样本,经固相微萃取浓缩后经气相色谱/质谱对呼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检测,筛选出乳腺癌的挥发性标志物,以标准曲线法定量,并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它们用于乳腺癌诊断的价值。结果在乳腺癌患者呼气标本中筛选出两种挥发性标志物,分别为苯乙酮和十六烷。在健康人与乳腺癌患者中,苯乙酮和十六烷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苯乙酮用于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0%和50.0%,十六烷为75.8%和61.1%;在乳腺腺病和乳腺癌患者中,两种VO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腺病患者和健康人中,苯乙酮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十六烷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乙酮和十六烷可能作为乳腺癌患者呼气中的标志物,两者都不能正确区分乳腺癌和乳腺腺病,但苯乙酮可能对鉴别健康人与乳腺腺病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品/分析 气相 色谱-质谱法 固相微萃取 乳腺肿瘤/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蒽环类衍生物HYY-014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明霞 鲁晓蓉 +3 位作者 张俊东 刘胜利 王界永 魏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2-476,共5页
目的研究新型蒽环类衍生物HYY-014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特征,为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大鼠单次尾静脉注射1.5 mg/kg的HYY-014后,采用LC-MS/MS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浆和组织中HYY-014及其代谢物HYY-M3的浓度,药代动力学参数... 目的研究新型蒽环类衍生物HYY-014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特征,为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大鼠单次尾静脉注射1.5 mg/kg的HYY-014后,采用LC-MS/MS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浆和组织中HYY-014及其代谢物HYY-M3的浓度,药代动力学参数经DAS 3.0统计软件计算获得。结果采用统计矩方法处理药物浓度时间数据,HYY-014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T1/2、Vd、CL、AUC0-t、MRT0-t分别为(1 628.6±618.6)μg/L、(24.4±3.6)h、(23.4±5.2)L/kg、(0.66±0.08)L/kg/h、(2 219.5±276.9)μg/L·h、(15.1±2.4)h;HYY-M3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AUC0-t分别为(2.2±0.6)μg/L、(103.1±13.7)μg/L·h。静脉注射该药后,很快向机体的各组织广泛分布,且具有明显的靶向性,主要分布在脾、肾、肺、心脏、肝等组织,脑组织中浓度极低。结论静脉注射HYY-014组织分布广泛,具有明显的靶向性,肺、肝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均较高,不能通过血脑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Y-014 蒽环类衍生物 药代动力学 组织分布 大鼠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法测定Beagle犬血浆中1-[4-(2,3-二氢-6-丙氧基)苯并吡喃]亚胺基-3-[3-(4-甲基哌嗪-1-基)丙基]-2,4-咪唑二酮的浓度及其生物利用度
4
作者 范方田 祝晓光 +1 位作者 李见春 高署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5期541-546,共6页
目的:建立Beagle犬血浆中微量1-[4-(2,3-二氢-6-丙氧基)苯并吡喃]亚胺基-3-[3-(4-甲基哌嗪-1-基)丙基]-2,4-咪唑二酮(以下称"HY11018")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的测定方法,探讨其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 目的:建立Beagle犬血浆中微量1-[4-(2,3-二氢-6-丙氧基)苯并吡喃]亚胺基-3-[3-(4-甲基哌嗪-1-基)丙基]-2,4-咪唑二酮(以下称"HY11018")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的测定方法,探讨其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估算其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Beagle犬8只,采用交叉实验设计,分别以灌胃和静脉滴注两种方式给HY11018生理盐水溶液,给药剂量均为14.8mg/kg。采用LC-MS/MS法测定Beagle犬血浆中药物浓度,利用DAS2.1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绝对生物利用度用AUC计算。结果:HY11018在8~80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定量下限为8μg/L,批内、批间RSD均小于15%,提取回收率大于90%,该方法符合FDA对生物样品分析的要求。Beagle犬单剂量灌胃和静脉滴注14.8mg/kgHY11018后,体内过程分别为二室和三室模型,其绝对生物利用度为70.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专属性强,并成功用于HY11018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HY11018在Beagle犬体内吸收迅速,生物利用高,体内过程具有"类药"特征,适合开发为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11018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BEAGLE犬 血药浓度 抗心律失常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