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科普宣传应用于农业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径
1
作者 黄焕荣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7期91-93,共3页
网络科普宣传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创新农业科普模式、拓宽农民知识视野、激发农民积极性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该文分析了网络科普宣传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深入探讨了网络科普宣传应用于农业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并提... 网络科普宣传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创新农业科普模式、拓宽农民知识视野、激发农民积极性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该文分析了网络科普宣传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深入探讨了网络科普宣传应用于农业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网络科普宣传在农业产业中的实践路径,包括深度融合乡村生活、精准对接农民需求、整合农业科技人才、创新传统科普形式,旨在更好地发挥网络科普宣传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科普宣传 农业产业发展 现实困境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果蔗1号不同级数健康种苗生长特征及性状变异 被引量:5
2
作者 刘红坚 梁文燊 +7 位作者 何为中 叶权 刘丽敏 何毅波 卢曼曼 刘俊仙 李松 林善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8-296,共9页
【目的】评价桂果蔗1号不同级数健康种苗的生长特征和变异特性,为提高果蔗健康种苗生产用种质量及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桂果蔗1号组培苗、第一级种茎和第二级种茎苗期生长表型性状进行连续观测,分析3个不同级数果蔗幼苗的... 【目的】评价桂果蔗1号不同级数健康种苗的生长特征和变异特性,为提高果蔗健康种苗生产用种质量及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桂果蔗1号组培苗、第一级种茎和第二级种茎苗期生长表型性状进行连续观测,分析3个不同级数果蔗幼苗的苗数、株高、地径、叶片数及+1叶的叶长、叶宽和叶面积等7个表型性状的生长特征和变异稳定性。【结果】不同级数果蔗种苗生长特征差异明显。第一级种茎和第二级种茎各方面生长特征相近,且均显著优于组培苗(P<0.05),但第二级种茎各方面表现仍明显优于第一级种茎。桂果蔗1号健康种苗各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5.48%,变异幅度为3.01%~11.88%,变异幅度最大的是苗数,最小的是地径。除了第二级种茎+1叶叶宽变异幅度有所上升外,其余6项表型性状变异均伴随着级数的增加而趋向稳定。3个不同级数种源所有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3.32%~8.25%,以组培苗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大(8.25%),第一级种茎苗次之(4.88%),第二级种茎苗最小(3.32%)。说明组培苗性状分离最大,高级苗(第二级种茎)性状较稳定。【结论】桂果蔗1号健康种苗第二级种茎的生长特性综合表现显著优于第一级种茎和组培苗,遗传变异也较稳定,为生产栽培最佳用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蔗 健康种苗 生长特征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穗病菌1号生理小种致病力及甘蔗杂交材料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林善海 黄海荣 +7 位作者 梁文燊 梁强 高轶静 叶权 李毅杰 黄诚华 谭宏伟 宋修鹏 《广西糖业》 2020年第5期7-15,共9页
通过比较黑穗病菌1号生理小种与混合孢子粉的致病性,并评价103份甘蔗材料对黑穗病菌1号生理小种的抗性,为甘蔗黑穗病菌生理小种的深入研究及甘蔗优良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致病力测试的10份材料中,黑穗病菌1号生理小... 通过比较黑穗病菌1号生理小种与混合孢子粉的致病性,并评价103份甘蔗材料对黑穗病菌1号生理小种的抗性,为甘蔗黑穗病菌生理小种的深入研究及甘蔗优良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致病力测试的10份材料中,黑穗病菌1号生理小种对4份材料的致病力较混合孢子粉降低,抗性等级提高1~2级,对2份材料的致病力提高,抗性等级均下降2级,两种接种体对其余4份材料的致病性均表现完全一致。抗性评价的103份甘蔗材料中,43份不发病,60份材料的发病率为1.32%~30.06%,其中感病4份,中感10份,中抗5份,抗27份,高抗14份。发病率最高的是桂糖11-80,平均发病率为30.06%,重复最高发病率为44.74%。引起桂糖42号和LC05-136黑穗病的病原可能是2号小种。部分材料对黑穗病的抗性产生不同程度分化。黑穗病潜伏期为57~146d,发病率较高(10%以上)的甘蔗材料黑穗病潜伏期主要集中在57~93d。对黑穗病发病率与潜伏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表明,潜伏期越长,甘蔗材料对黑穗病菌的抗性越好。统聚类分析的结果与参试甘蔗品种的抗性表现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黑穗病 生理小种 潜伏期 抗性评价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