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基可回收环氧涂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1
作者 王艺 张凤渊 +5 位作者 李发林 杜帅 代珊珊 靳昊洋 王龙涛 马松琪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0-56,共7页
【目的】传统环氧树脂主要依赖石化资源,存在不可持续性、碳排放量大和主要原料双酚A具有生物毒性等问题,并且其难降解和难回收的特性会导致资源浪费以及加重生态负担。为满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亟需寻找石油基树脂的可持续替代品... 【目的】传统环氧树脂主要依赖石化资源,存在不可持续性、碳排放量大和主要原料双酚A具有生物毒性等问题,并且其难降解和难回收的特性会导致资源浪费以及加重生态负担。为满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亟需寻找石油基树脂的可持续替代品。【方法】采用衣康酸衍生的环氧树脂(EIA)和水溶性柠檬酸(CA)作为固化剂,开发了一种生物基、可回收且可去除的环氧树脂。通过改变EIA与CA的物质的量比进行固化,获得了生物基环氧树脂涂层。【结果】所得涂层具有出色的耐溶剂性和优异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分别为63 MPa和55℃。涂层的铅笔硬度和附着力分别达到6H和4B。此外,通过调控碱溶液,可高效回收酸性固化剂,并可重新用于固化EIA。更重要的是,该环氧树脂涂层具有可去除性。【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此生物基环氧树脂在涂料领域具有作为高性能、可持续材料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 环氧树脂 可去除涂层 可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醇醚磺酸盐的合成及性能
2
作者 曾理 陈钊 +1 位作者 宋冰蕾 裴晓梅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01-809,共9页
以硬脂醇醚为原料、丙烷磺内酯为磺化剂,在无溶剂条件下高效合成了醇醚磺酸盐,利用GC-MS,FTIR,1H NMR等方法考察了反应条件对硬脂醇醚转化率的影响,分析了醇醚磺酸盐及其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复配的体系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合成... 以硬脂醇醚为原料、丙烷磺内酯为磺化剂,在无溶剂条件下高效合成了醇醚磺酸盐,利用GC-MS,FTIR,1H NMR等方法考察了反应条件对硬脂醇醚转化率的影响,分析了醇醚磺酸盐及其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复配的体系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合成醇醚磺酸盐适宜的反应条件为:硬脂醇醚/NaH/丙烷磺内酯投料摩尔比为1∶4∶3、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为3 h。合成的C_(18)PO_(10)EO_(5)HS,C_(18)PO_(20)EO_(10)HS,C_(18)PO_(30)EO_(15)HS均具有优良的水溶性和耐盐性,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可达20 mmol/L以上,对Na^(+)和Ca^(2+)的容忍度可达200000 mg/L。醇醚磺酸盐/SDBS复配体系具有良好的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微乳化性能。其中,C_(18)PO_(20)EO_(10)HS/SDBS复配体系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至10^(-4) mN/m,并能形成中相微乳液,最大增溶指数达到10,驱油性能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醚磺酸盐 耐盐性 表面活性 超低界面张力 微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质颗粒的油包水(W/O)型Pickering乳液
3
作者 蒋伟杰 蒋航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53,共12页
鉴于油包水(W/O)型Pickering乳液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在近年来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持续关注。目前的研究成果多聚焦于非生物来源的颗粒,此类颗粒在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以及可持续性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难以满足当前对“绿色”产品的需求... 鉴于油包水(W/O)型Pickering乳液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在近年来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持续关注。目前的研究成果多聚焦于非生物来源的颗粒,此类颗粒在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以及可持续性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难以满足当前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因此,采用生物衍生颗粒作为乳化剂以制备W/O Pickering乳液已成为当前的热点方向。文章旨在对W/O Pickering乳液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更新。首先探讨了W/O 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机制以及颗粒特性对其的影响,如润湿性、浓度、大小和形状等。接着重点介绍了不同来源的生物质颗粒乳化剂的研究进展,涵盖了纤维素、淀粉、木质素、玉米醇溶蛋白、多酚晶体和三萜类化合物等。这些颗粒是构建“绿色”W/O Pickering乳液的理想乳化剂。最后进一步分析了基于生物质颗粒的W/O Pickering乳液在食品工业、多孔材料、界面生物催化和微生物培养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并强调了它们在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理念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包水(W/O)型Pickering乳液 生物衍生颗粒 乳化剂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负载磷钨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生物柴油合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聂志欣 蒋平平 +5 位作者 赵汇行 蒋国强 曹圣平 Phyu Thin Wai 张萍波 赵敏仲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8-56,共9页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使用改进后的St9ber法合成实心二氧化硅球(SiO_(2)),然后用Na_(2)CO_(3)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_(16)TAB)对其进行选择性地一步刻蚀,得到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HMSN),最后使用改进后的浸渍法引入磷钨酸作为活性...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使用改进后的St9ber法合成实心二氧化硅球(SiO_(2)),然后用Na_(2)CO_(3)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_(16)TAB)对其进行选择性地一步刻蚀,得到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HMSN),最后使用改进后的浸渍法引入磷钨酸作为活性中心,由此得到中空介孔二氧化硅负载磷钨酸的纳米催化剂(HPW/HMSN)。用FTIR、XPS、XRD、BET、SEM、TEM、EDS、TGA等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并用间接滴定法测定其酸量。结果证明,磷钨酸被成功引入载体表面,所合成的催化剂具有中空介孔结构,并且粒径均一、单分散性好,催化剂比表面积高达481 m^(2)/g。酸量(H^(+))高达340.4μmol/g。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催化剂对油酸和甲醇合成生物柴油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 h、醇油摩尔比10∶1和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总质量的3%,在此条件下油酸转化率可达98.7%。此外,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在重复使用5次时仍保持了85.2%的油酸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酸催化剂 中空介孔纳米材料 生物柴油 酯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建益 钱飞 +3 位作者 方银军 张永金 胡学一 夏咏梅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6,221,共7页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具有水生毒性而亟需开发其替代物。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由于安全性较高,且理化性能与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接近,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潜在的替代物。以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为原料、氯磺酸为硫酸酯化试剂,合成了壬基...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具有水生毒性而亟需开发其替代物。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由于安全性较高,且理化性能与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接近,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潜在的替代物。以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为原料、氯磺酸为硫酸酯化试剂,合成了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其中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5)硫酸钠和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9)硫酸钠(5和9分别为其环氧乙烷加成数)的酯化率分别可达90.91%和91.06%。结果表明,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5)硫酸钠水溶液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硫酸钠(AES)具有相近的表界面活性。合成产物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具有和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相当的润湿及泡沫性能,比AES具有更好的润湿、泡沫及乳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聚氧乙烯醚 表面活性剂 表界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油-异山梨醇基水性光固化聚氨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何柳 钱豪峰 +2 位作者 陶伟 唐嘉 姚伯龙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28,共6页
为了解决水性生物基聚氨酯力学性能较低的问题,以生物基多元醇(蓖麻油与异山梨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2-羟甲基丙酸、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和三乙胺为原料,合成了水性光固化生物基聚氨酯。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 为了解决水性生物基聚氨酯力学性能较低的问题,以生物基多元醇(蓖麻油与异山梨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2-羟甲基丙酸、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和三乙胺为原料,合成了水性光固化生物基聚氨酯。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Zeta电位及纳米粒度分析仪等对乳液结构进行表征,并对涂膜的力学性能、透过率、基本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异山梨醇含量的增加,涂层的拉伸应力从从4.9 MPa增长到26.8 MPa,断裂伸长率从269%下降至4.1%;在可见光波段范围内各涂层光透过率均维持在90%以上。因此,在合适的蓖麻油与异山梨醇的配比下生物基聚氨酯涂膜的力学性能显著提升,并且在可见光波段具有良好的透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基聚氨酯 生物基多元醇 光固化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查耳酮衍生物改性的硅油包水型乳化剂的制备与性能
7
作者 陈凤凤 吴凡 +1 位作者 刘春环 杨成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58-1965,共8页
将查耳酮衍生物〔(E)-3-(4-烯丙氧基)苯基-1-(4-甲氧基苯基)丙-2-烯-1-酮〕(Methoxy-Cha)与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400)共同接枝到含氢硅油(含氢量0.18%)链上,合成了具有紫外吸收性能的硅油包水(W/Si)型乳化剂EMCD。以EMCD为乳化剂、6黏... 将查耳酮衍生物〔(E)-3-(4-烯丙氧基)苯基-1-(4-甲氧基苯基)丙-2-烯-1-酮〕(Methoxy-Cha)与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400)共同接枝到含氢硅油(含氢量0.18%)链上,合成了具有紫外吸收性能的硅油包水(W/Si)型乳化剂EMCD。以EMCD为乳化剂、6黏度硅油为主油相,制备了EMCD稳定的硅油包水乳液,采用1HNMR表征了EMCD的化学结构,考察了不同EMCD质量分数和m(6黏度硅油)∶m(水)对乳液粒径、稳定性和流变性能的影响,测试了EMCD与亚甲基双-苯并三唑基四甲基丁基酚(MBBT)复配的协同增效效果,并测试了EMCD用于防晒乳液的防晒指数(SPF)。结果表明,当m(6黏度硅油)∶m(水)在25.0∶75.0~17.5∶82.5范围内,w(EMCD)=2.0%~3.0%时,EMCD稳定的硅油包水乳液稳定性和流变性能最佳。w(EMCD)=3.0%和w(MBBT)=2.0%复配后总体吸收的协同增效率最高,达5.24%。与KF-6017乳化剂相比,EMCD能使防晒乳液的体外SPF从21.76提升至33.29,UVA/UVB从0.433提升至0.587,EMCD增强了防晒乳液的广谱防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耳酮 聚硅氧烷乳化剂 硅油包水乳液 稳定性 协同增效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酰胺基团的新型糖基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乳化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潘婷 裴晓梅 +1 位作者 崔正刚 宋冰蕾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49-1553,共5页
采用月桂酸、1,3-丙二胺、葡萄糖等化合物为原料,经过酯化反应、胺酯交换反应和还原胺化反应,合成了一种含酰胺和仲胺基团的新型葡萄糖基表面活性剂N′-Glu-N-(3-氨基丙基)月桂酸酰胺(C_(12)-2N-Glu),通过核磁氢谱(^(1)H NMR)、红外光谱... 采用月桂酸、1,3-丙二胺、葡萄糖等化合物为原料,经过酯化反应、胺酯交换反应和还原胺化反应,合成了一种含酰胺和仲胺基团的新型葡萄糖基表面活性剂N′-Glu-N-(3-氨基丙基)月桂酸酰胺(C_(12)-2N-Glu),通过核磁氢谱(^(1)H NMR)、红外光谱(FTIR)、质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表面张力仪测试了表面活性,结果表明,该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γ_(cmc)分别为0.26 mmol/L和30.86 mN/m,具有非常好的胶束聚集能力和降低水表面张力的能力。且具有较好的乳化性能,乳状液可以在室温下稳定1个月以上,且该乳状液具有良好的pH响应性,有望在智能材料领域有潜在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表面活性剂 糖基酰胺 乳化性能 PH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纳滤膜制备及染料去除性能实验教学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白云翔 陈鑫 +1 位作者 董亮亮 张春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5,共6页
将膜分离实验与科学研究有机融合,设计了量子点复合纳滤膜制备及染料去除性能研究性实验。通过低温固相法合成氮化碳量子点,并以其为水相单体制备量子点复合纳滤膜。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对膜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分析。氮化碳量子点... 将膜分离实验与科学研究有机融合,设计了量子点复合纳滤膜制备及染料去除性能研究性实验。通过低温固相法合成氮化碳量子点,并以其为水相单体制备量子点复合纳滤膜。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对膜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分析。氮化碳量子点与异氰酸酯发生反应,形成致密无缺陷的聚脲分离层。染料去除性能测试表明,制备的量子点纳滤膜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刚果红、甲基蓝、溴百里酚蓝钠盐、甲基红等负电性染料;随着氮化碳量子点浓度增加,复合纳滤膜水通量逐渐增大,甲基蓝去除率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实验涵盖了文献调研、材料制备、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可使学生掌握多种实验技能,充分激发创新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纳滤膜 染料去除性能 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MOFs衍生Co_(9)S_(8)/N,O-C电催化剂的析氧性能
10
作者 柴瑞瑞 桑欣欣 +2 位作者 欧世国 李家豪 王大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45-152,共8页
高性能氧析出反应(OER)催化剂对提高电解水性能至关重要。金属-有机框架(MOFs)衍生的金属-碳(M-C)材料因具有比表面积高、组成和结构易于调变等优势而被广泛用作OER催化剂。本工作制备以没食子酸为连接配体的钴-没食子酸MOFs材料(Co-gal... 高性能氧析出反应(OER)催化剂对提高电解水性能至关重要。金属-有机框架(MOFs)衍生的金属-碳(M-C)材料因具有比表面积高、组成和结构易于调变等优势而被广泛用作OER催化剂。本工作制备以没食子酸为连接配体的钴-没食子酸MOFs材料(Co-gallate),通过配体交换合成钴-没食子酸@三聚硫氰酸(Co-gallate@TTCA),经高温碳化得到Co_(9)S_(8)/N,O-C电催化剂。在OER催化性能测试中,与Co-gallate直接碳化得到的Co/O-C相比,在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Co_(9)S_(8)/N,O-C材料的过电位仅为270 mV,塔菲尔斜率为71.5 mV·dec^(-1),OER性能显著提升,且所合成的Co_(9)S_(8)/N,O-C材料具有良好的催化稳定性。本工作以廉价易得的生物基MOFs为牺牲模板,采用配体交换在MOFs结构中引入含N、S杂原子,通过改变碳化产物的组成和结构,有效提升电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动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酸 金属-有机框架 Co_(9)S_(8) 析氧反应 电解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沸石的合成、改性及催化油酸异构化研究
11
作者 张壮 张萍波 范明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111,共6页
以四乙基氢氧化铵为有机模板剂,加入晶种并采用模板剂-晶种法在水热条件下合成β沸石。研究了晶化时间、晶化温度、模板剂用量、晶种质量分数等条件对β沸石合成的影响,最终确定了以硅溶胶为硅源合成β沸石的最佳制备条件,并通过对其改... 以四乙基氢氧化铵为有机模板剂,加入晶种并采用模板剂-晶种法在水热条件下合成β沸石。研究了晶化时间、晶化温度、模板剂用量、晶种质量分数等条件对β沸石合成的影响,最终确定了以硅溶胶为硅源合成β沸石的最佳制备条件,并通过对其改性制备了催化油酸异构化的H-β沸石。结果表明,在晶化温度为150℃、晶化时间为48 h、n(H_(2)O)/n(SiO_(2))=18、n(TEAOH)/n(SiO_(2))=0.3、晶种质量分数为10%的条件下成功合成高结晶度β沸石。以油酸为原料、H-β沸石为催化剂催化油酸异构化反应,在反应温度为280℃、反应时间为6 h、助剂水添加质量分数为3%、催化剂质量分数为8%的条件下,油酸的转化率高达81%,异硬脂酸产率接近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沸石 改性 油酸 异构化 异硬脂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纳米SiO_(2)/聚氨酯光固化疏水涂层及其性能
12
作者 钱豪峰 陶伟 +2 位作者 何柳 唐嘉 姚伯龙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41,共6页
为提高水性聚氨酯的疏水性和力学性能以扩大其应用范围,使用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正硅酸四乙酯(TEOS)与疏水改性剂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S),制备了表面带有双键和长链烷烃的疏水改性纳米SiO_(2)分... 为提高水性聚氨酯的疏水性和力学性能以扩大其应用范围,使用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正硅酸四乙酯(TEOS)与疏水改性剂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S),制备了表面带有双键和长链烷烃的疏水改性纳米SiO_(2)分散液,然后加入支链上含硅氧烷的水性聚氨酯(WPU)乳液原位合成了纳米SiO_(2)/聚氨酯光固化疏水涂层。考察了改性纳米SiO_(2)含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改性纳米SiO_(2)含量占复合涂料质量的25%时,制备的涂层水接触角可达117.4°,24 h吸水率仅为1.1%,热分解温度提升了50℃,同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纳米SiO_(2) 水性聚氨酯 光固化 疏水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旋光UV固化聚氨酯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13
作者 陶伟 何柳 +3 位作者 钱豪峰 黄卫青 唐嘉 姚伯龙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以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聚四氢呋喃(PTMEG-1000)、2,2-二羟甲基丙酸(DMPA)、左手性试剂S-联萘酚(S-BINOL)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新型含联萘基团的水性旋光光固化聚氨酯(BPU)。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 以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聚四氢呋喃(PTMEG-1000)、2,2-二羟甲基丙酸(DMPA)、左手性试剂S-联萘酚(S-BINOL)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新型含联萘基团的水性旋光光固化聚氨酯(BPU)。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和凝胶渗透色谱仪(GPC)对BPU进行了表征。以BPU为主要成膜物制备了水性光固化涂料,探究了联萘酚基团的引入对高分子聚合物的透明性能、隔热性能、热稳定性、应用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联萘基团引入到水性聚氨酯乳液体系中,可以有效地改善乳液成膜后的隔热性能,所制备的涂膜拥有良好的透明性和力学性能。随着BPU中S-BINOL含量的增加,含有联萘基团的BPU红外发射率明显低于WPU,红外发射率随联萘基团含量的增加由0.892降低到0.672,刚性基团的引入对透明性影响不大,其在550 nm处的透光率均超过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 联萘单体 UV固化 旋光性 透明隔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异硬脂酸异丙醇酯的工艺研究
14
作者 刘希煜 范明明 张萍波 《应用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06-2810,2816,共6页
使用对甲苯磺酸作为催化剂,催化异丙醇和异硬脂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异硬脂酸异丙醇酯。通过单因素优化实验研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酸醇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对异硬脂酸酯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较优的实验条件:反应时间6 h,反应温... 使用对甲苯磺酸作为催化剂,催化异丙醇和异硬脂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异硬脂酸异丙醇酯。通过单因素优化实验研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酸醇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对异硬脂酸酯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较优的实验条件: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80℃,酸醇摩尔比1∶8,催化剂用量1%,异硬脂酸酯化率超过94%。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检测,证明该反应酯化程度较高。酯化粗产物经过提纯除酸、去除过量异丙醇后,测量了异硬脂酸异丙醇酯产品的运动黏度、闪点、倾点和折光率等指标,与进口产品对比,有望实现进口产品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甲苯磺酸 酯化 异硬脂酸 异硬脂酸异丙醇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纳米颗粒@富勒醇复合物的制备及其抗氧化和修护性
15
作者 万洁 张立青 +2 位作者 张琼 洪流 杨成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0-536,共7页
以富勒醇和CuCl_(2)•2H_(2)O为原料,通过光化学还原法制备了铜纳米颗粒@富勒醇复合物(简称复合物)。利用FTIR、TGA、TEM、XPS和动态光散射(DLS)对富勒醇和复合物的组成结构、微观形貌和粒径分布进行了表征和测试。采用1,1-二苯基-2-三... 以富勒醇和CuCl_(2)•2H_(2)O为原料,通过光化学还原法制备了铜纳米颗粒@富勒醇复合物(简称复合物)。利用FTIR、TGA、TEM、XPS和动态光散射(DLS)对富勒醇和复合物的组成结构、微观形貌和粒径分布进行了表征和测试。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与斑马鱼损伤修复模型实验探究了复合物的抗氧化与生物修护性。结果表明,富勒醇的化学分子式为C_(60)(OH)_(24)•11H_(2)O,平均粒径为8.6 nm的铜纳米颗粒成功地包覆在富勒醇表面,形成了平均粒径约为534 nm的复合物;质量浓度为0.1 g/L的复合物水分散液对DPPH自由基抑制率趋近100%,半抑制质量浓度为0.0145 g/L;质量分数为6.25×10^(–5)的复合物抗炎修护功效最佳,修护功效为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勒醇 铜纳米颗粒 抗氧化性 自由基 生物修护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基凝胶包封药物复合物制备及清除牙菌斑性能
16
作者 张玉媛 洪流 杨成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2-410,共9页
为提升盐酸米诺环素(MH)对牙菌斑的清除效果,利用羧甲基淀粉(CMS)与Sn^(2+)物理交联制备纳米凝胶(CSN),并通过复配壳聚糖(CS)增强靶向黏附性,最后包封MH制备了凝胶包封药物复合物(CS/CSN@MH)。通过1HNMR、FTIR、粒径和Zeta电位、TEM表征... 为提升盐酸米诺环素(MH)对牙菌斑的清除效果,利用羧甲基淀粉(CMS)与Sn^(2+)物理交联制备纳米凝胶(CSN),并通过复配壳聚糖(CS)增强靶向黏附性,最后包封MH制备了凝胶包封药物复合物(CS/CSN@MH)。通过1HNMR、FTIR、粒径和Zeta电位、TEM表征了CS/CSN@MH结构组成及微观形貌。测试了CS/CSN@MH的药物包封率、载药率,并考察了其抗菌活性、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CS/CSN@MH的MH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可达76.48%和10.64%;CS/CSN@MH在48 h内的MH累积释放率为47.46%。经CS/CSN@MH处理过后的变形链球菌生物膜残留量仅为13.76%,抗菌性优于游离MH处理的(69.87%),并通过活/死菌染色及SEM技术进一步验证了材料的抗菌性能。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CS/CSN@MH处理过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存活率>90%,说明材料具备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菌斑生物膜 缓释 羧甲基淀粉 纳米凝胶 氟化亚锡 壳聚糖 淀粉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溶剂响应性光子晶体薄膜的制备及应用
17
作者 龚立昊 虞灿义 +3 位作者 张学君 孙加龙 王梁彬 张洪吉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9-454,共6页
以苯乙烯(St)、丙烯酸正丁酯(BA)、甲基丙烯酸烯丙酯(AMA)为单体,采用半逐步乳液聚合法制得了P(St-BA-AMA)胶体微球,通过热辅助自组装方法制备了光子晶体薄膜。采用FTIR、SEM、DSC、微型光纤光谱仪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和测试。考察了胶体... 以苯乙烯(St)、丙烯酸正丁酯(BA)、甲基丙烯酸烯丙酯(AMA)为单体,采用半逐步乳液聚合法制得了P(St-BA-AMA)胶体微球,通过热辅助自组装方法制备了光子晶体薄膜。采用FTIR、SEM、DSC、微型光纤光谱仪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和测试。考察了胶体微球粒径、成膜温度、响应溶剂对光子晶体薄膜呈现结构色的影响,探究了光子晶体薄膜在图案化防伪、水响应纸张制备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通过调控种子乳液质量可以制备平均粒径在185~272 nm的胶体微球,且其粒径大小均一;由平均粒径为185、210、227、245和272 nm胶体微球制备的光子晶体薄膜结构色分别为紫色、蓝色、绿色、橙色和红色;粒径为210 nm的胶体微球制备的光子晶体薄膜经水、无水乙醇、乙酸浸润后,分别呈现紫色、蓝色、绿色的结构色;成膜温度为40~100℃时,光子晶体薄膜表面胶体微球的周期性排列保持不变,具备自身的稳定性。光子晶体薄膜已应用于图案化防伪、水响应纸张制备,可防止遇到结构色显色与背景色相同导致防伪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光子晶体薄膜可反复书写-擦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结构色 丙烯酸酯 薄膜 溶剂响应性 图案化防伪 水响应纸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kering乳液模板法制备二氧化硅/玉米醇溶蛋白杂化微胶囊
18
作者 熊治强 李云兴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4-557,572,共5页
基于Pickering乳液模板,开发了一种新的方法用于制备二氧化硅/玉米醇溶蛋白(SiO_(2)/Zein)杂化微胶囊。采用SiO_(2)纳米颗粒作为稳定剂,75%(体积分数)乙醇水溶液作为水相,正十六烷作为油相,形成了乙醇/水包油型Pickering乳液模板。将乳... 基于Pickering乳液模板,开发了一种新的方法用于制备二氧化硅/玉米醇溶蛋白(SiO_(2)/Zein)杂化微胶囊。采用SiO_(2)纳米颗粒作为稳定剂,75%(体积分数)乙醇水溶液作为水相,正十六烷作为油相,形成了乙醇/水包油型Pickering乳液模板。将乳液模板与含有Zein的75%乙醇水溶液混合,并通过在连续相引入反溶剂的方式使Zein在油滴表面上析出形成杂化微胶囊。通过多种表征手段对所得杂化微胶囊进行表征,证实了其具有球形形貌和中空结构,以及壳层是由SiO_(2)纳米颗粒与Zein杂化形成。通过调控SiO_(2)纳米颗粒与Zein的添加量进一步探究SiO_(2)/Zein杂化微胶囊的制备,结果表明液滴模板尺寸过大或Zein的添加量过高时均无法形成SiO_(2)/Zein杂化微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Pickering乳液 乳液模板法 玉米醇溶蛋白 SiO_(2)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重氢键作用与热触发相变效应制备动态记忆-遗忘水凝胶
19
作者 宋雨方 龚立昊 +3 位作者 施冬健 东为富 马丕明 张洪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142,共11页
最近模仿大脑制备具有动态记忆-遗忘能力的水凝胶备受关注,然而目前关于此类智能材料的设计策略较为有限。文中基于热触发相变效应与四重氢键作用的协同效应提出了一种制备具有动态记忆-遗忘能力水凝胶的新策略。采用红外光谱、旋转流... 最近模仿大脑制备具有动态记忆-遗忘能力的水凝胶备受关注,然而目前关于此类智能材料的设计策略较为有限。文中基于热触发相变效应与四重氢键作用的协同效应提出了一种制备具有动态记忆-遗忘能力水凝胶的新策略。采用红外光谱、旋转流变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分析了其动态记忆-遗忘机理。结果表明,四重氢键基序的引入使水凝胶在相变过程中出现明显的相变滞后现象,这种现象对降温速率的依赖性赋予了水凝胶记忆光学特性变化的能力。由于氢键的动态特性,水凝胶经过加热-淬火处理后其光学特性随着时间推移动态变化,表现出动态记忆-遗忘行为。同时,水凝胶的遗忘速度可通过调节四重氢键基序的含量或刺激强度及刺激时长进行调控。基于此,通过改变刺激强度(65/70/75℃)或刺激时长(10/20/30 s)分别在单一材料上写入信息,实现了信息的可视化动态显示和顺序遗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记忆-遗忘 四重氢键 相变 可视化 动态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包覆卡松微胶囊的制备及缓释抗菌性能研究
20
作者 何志伟 李婷 +3 位作者 李艳 王维 王艺杰 东为富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9-116,共8页
为了延长卡松(Casson)的抗菌时效,同时减少卡松的使用用量,本研究以丙三醇(GL)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原料,在反相乳液(W/O)中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聚氨酯(PU)包覆Casson的Casson@PU微胶囊。进一步探究不同比例的GL和IPDI对微胶... 为了延长卡松(Casson)的抗菌时效,同时减少卡松的使用用量,本研究以丙三醇(GL)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原料,在反相乳液(W/O)中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聚氨酯(PU)包覆Casson的Casson@PU微胶囊。进一步探究不同比例的GL和IPDI对微胶囊的载药量、粒径和缓释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对微胶囊的各项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微胶囊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当GL和IPDI反应物质的量比为2∶3时,微胶囊具备最佳性能,载药量高达8.8%,微胶囊表面光滑平整,微胶囊平均粒径为3.15μm。微胶囊体外释放测试表明,微胶囊具备良好的缓释效果,30 d微胶囊内Casson累积释放量仅为72.6%;与直接将Casson混入树脂薄膜相比,微胶囊负载树脂薄膜内Casson的释放速率明显降低。抗菌性能结果表明,负载了Casson@PU微胶囊的聚氨酯薄膜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杀菌率高达9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卡松 乳液界面聚合 缓释抗菌 抗菌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