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先秦司法思想史研究的两个侧面
- 1
-
-
作者
崔永东
-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司法理念与司法制度研究中心
-
出处
《法治研究》
2012年第6期26-33,共8页
-
文摘
《周礼》与《礼记》是儒家的两部"礼学"经典,其司法思想对后世颇有影响。本文认为《周礼》中的"肺石"制度(类似于后世的"直诉"制度)、缓刑制度、三刺三赦三宥制度及聚教罢民制度等等都体现了一种人道的司法理念,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又认为《周礼》将"谐和"即和谐当成一种最高的司法价值来追求,主张通过实行调解制度或其他具有人道精神的司法制度来促进和谐。本文又从司法与自然、司法与道德两个方面考察了《礼记》的相关论述,指出在司法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礼记》基于"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认为人间秩序与自然秩序之间存在某种统一性,人类的政治活动应顺应天时,如在春夏季节应当进行赏赐和教化,在秋冬季节应当动用刑罚,否则违反时令就会受到上天的惩罚。在司法与道德的关系上,《礼记》认为司法审判会受道德观念的影响,司法官员必须注意道德修养,养成敬慎、正直、中庸、仁爱的品质,司法审判应当体现出对道德价值或人道价值的追求,司法的最高目标是促成道德理想国——"大同"社会的实现。本文还对云梦秦简进行了探索,认为从秦律所规定的司法制度——审判责任制度和证据制度来看,可以说都是基于司法公正的理念来设计的。审判责任制度中的"不直"、"纵囚"和"失刑"等都是针对司法腐败和司法不公行为而设,旨在树立司法公正的价值目标;而证据制度中对拷讯的限制和对勘验的提倡,目的也在于从取证方式上保证司法公正。
-
关键词
儒家
法家
司法思想
-
分类号
D929
[政治法律—法学]
D926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中国传统司法文化再评价
被引量:4
- 2
-
-
作者
崔永东
-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司法理念与司法制度研究中心
-
出处
《法治研究》
2010年第12期37-49,共13页
-
基金
笔者主持的司法部规划项目"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道德原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
文摘
尽管在专制政体下,中国传统司法制度从整体上看仍然偏于严酷,但其中不乏含有人道性因素的具体制度,如录囚、直诉、调解、会审、赦宥、存留养亲、死刑复奏等等。上述司法制度的形成或确立与儒家"仁"道(人道)思想的影响不无关系,它们体现了对人的生命价值的重视、对人的人格价值的尊重以及对人的正当利益的关注,其人道内涵具有了超越时空的意义,这正是我们今日构建人道化司法文明所应借鉴的。
-
关键词
古代司法制度
人性化
合理性
-
分类号
D929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司法社会学的学术旨趣与基本问题试探
被引量:3
- 3
-
-
作者
崔永东
-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司法理念与司法制度研究中心
-
出处
《法治研究》
2011年第7期16-21,共6页
-
文摘
在目前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司法社会学学科的构建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构建该学科既要借鉴国外法律社会学学科的智慧和经验,又要结合中国的法治实践与司法实践。中国的司法社会学以司法的社会化作为价值目标,以实证方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以考察司法现象与社会现象的互动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探索社会因素对司法的影响和社会力量对司法的介入为关注焦点。司法社会学学科的构建不仅有利于法律社会学研究的深化,而且有利于司法文明与社会文明的进步,有利于培育成熟的公民社会,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
关键词
司法社会学
司法社会化
实证方法
社会和谐
-
分类号
D926-05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预防灾害法制的基本理论及相关立法问题研究
被引量:2
- 4
-
-
作者
崔永东
-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司法理念与司法制度研究中心
-
出处
《法治研究》
2013年第9期26-34,共9页
-
基金
笔者主持的2012年度中国法学会立项的"国家预防灾害的法治保障"部级课题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
文摘
从当今世界范围内关于灾害应对的理论来看,其主流倾向是重视灾害的预防。如果把防治灾害当成是一个包括事前预防、事中应对与事后恢复三个阶段在内的全过程的话,那么可以说人们关注的重心已经从事中应对与事后恢复转向了事前预防,这种"关口前移"的做法体现了一种重在预防的理念。目前虽有一部《突发事件应对法》,但该法比较强调事中应对、事后恢复,相对轻视事前预防,并未充分体现"预防为重"的理念。我国应制定一部《预防灾害法》,在立法中应当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求各级政府注意应急预案的制定;二是要求各级政府必须重视防灾教育问题。要将预防灾害的培训、体验基地建设纳入预防灾害法的立法范围,使这项工作成为各级政府的责任与法定义务。
-
关键词
关口前移
重在预防
预防灾害法
-
分类号
D92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
-
题名关于改革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制度的思考
被引量:5
- 5
-
-
作者
崔永东
-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司法理念与司法制度研究中心
-
出处
《法治研究》
2013年第2期11-16,共6页
-
基金
最高人民检察院2011年度重大项目"法律监督立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
文摘
本文从民事行政诉讼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制度的改革两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分析了目前我国民事行政诉讼监督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赋予人民检察院以调阅原审法院案卷的权力,赋予其以调查取证权。另外还要加强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调解活动的监督,纠正民事诉讼中的违法调解现象,同时加强人民检察院对法院在民事审判中的不作为行为进行监督。再者,检察机关还要注重对民事执行活动的监督,对法院在民事执行活动中就有关争议所作的错误裁定,可通过再审予以纠正,人民检察院可应利害关系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行使抗诉权,启动再审程序,撤销违法的执行裁定;对于民事执行中的其他违法行为,人民检察院可以提出纠正意见,建议追究违法责任。同时,建立行政公诉制度,当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或不作为对重大公共利益造成侵害或有侵害的危险时,法律规定由检察机关作为诉讼主体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
关键词
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
法律监督
-
分类号
D926.34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监狱学研究的方法与技巧
被引量:1
- 6
-
-
作者
崔永东
-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司法理念与司法制度研究中心
-
出处
《法治研究》
2010年第9期38-45,共8页
-
文摘
本文就目前监狱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监狱学研究的方法与技巧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目前采用比较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古今结合研究法、哲学研究法、教育学研究法及文化学研究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强调一切先进研究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了学术创新目标的实现。
-
关键词
监狱学
研究方法
学术创新
-
分类号
D926.7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中国传统立法文化中的道德精神
被引量:2
- 7
-
-
作者
崔永东
-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司法理念与司法制度研究中心
-
出处
《法治研究》
2011年第10期3-8,共6页
-
文摘
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儒家立法思想占有主干地位,道德思想主导立法是儒家一直关注的核心问题。中国法制史上的"法律儒家化"过程就是一个儒家道德原则被转化为法律原则、儒家道德规范被转化为法律规则的过程。法律的儒家化过程自汉代开始,大体终结于唐代,在这段历史时期内,封建立法逐步加大对儒家道德理念的吸收程度,如"八议"、"十恶"、"准五服以制罪"、"干名犯义"、"存留养亲"、"亲属相隐"及"七出三不去"等等入律就是例证。当然,应该指出,中国历史上的法律儒家化运动除孕育出了带有鲜明伦理色彩的"中华法系"外,也存在一些弊端,其中一点即把过高的道德义务转化成了法律义务,从而造成"强人所难"的不良后果。这是我们今天在立法中贯彻道德原则时应该避免的。
-
关键词
立法文化
立法思想
道德精神
-
分类号
D909.2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
-
题名案件管理中的问题及其改善路径
被引量:2
- 8
-
-
作者
崔永东
-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司法理念与司法制度研究中心
-
出处
《法治研究》
2013年第12期76-80,共5页
-
文摘
本文对当前案件管理中的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进行了分析论述,并在吸收学界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改进案件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看法。笔者认为,目前案件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如案件质量评查问题,案件管理的行政化问题,案件管理的精细化问题,案件管理的人性化问题,案件管理中信息化建设滞后的问题,案件管理中奖惩机制的落实问题等等。只有解决好上述问题,案件管理工作才能逐步完善。
-
关键词
案件管理
管理权
案件质量评查
-
分类号
D926.3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法律监督问题初探
被引量:2
- 9
-
-
作者
崔永东
-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司法理念与司法制度研究中心
-
出处
《法治研究》
2012年第2期44-49,共6页
-
基金
笔者承担的2011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重大课题"法律监督立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
文摘
学界对"法律监督"有各种不同的理解。本文仅基于检察权意义研究法律监督问题。目前,关于检察监督权的规定条文散乱,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和权威性,导致法律监督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督体系,检察机关的权威性和法律监督的效率受到严重影响,检察机关不敢监督、不善监督、监督不到位的现象几乎成为常态。因此,有必要制定专门的《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法》,界定"法律监督"的概念和范围,提升法律监督的效力和权威,构建完善的法律监督程序,规制法律监督权的有效行使。
-
关键词
法律监督
检察监督
检察权
-
分类号
D926.3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刑事立案、侦查监督问题试探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崔永东
-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司法理念与司法制度研究中心
-
出处
《法治研究》
2012年第11期38-44,共7页
-
基金
笔者主持的最高人民检察院2011年度重大项目"法律监督立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
文摘
本文从刑事立案监督与刑事侦查监督两个方面考察了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的法律监督问题,指出刑事立案监督的范围过窄,立案监督中的某些缺陷对保障人权有所妨碍,这就影响到了立案监督目的的实现。为了保证立案活动的准确与合法,使无罪者不被非法追诉,刑事诉讼法仅仅规定对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加以监督是不够的,而是应将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情况纳入立案监督的范围。除赋予检察机关立案备案权外,还应赋予检察机关审批权、复查权、销案权、纠错权,以强化检察权的行使。目前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的法律监督是"柔性监督"多,"刚性监督"少,这是监督不力、监督偏软、监督无效的直接原因。这一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切实加以改变。
-
关键词
立案监督
侦查监督
检察权
侦查权
-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