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新型法治智库研究的实践探索与制度创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暨湖北法治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徐汉明教授访谈
1
作者 徐汉明 周玉林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7,共5页
瞄准国家与社会需求,"捏着"问题搞智库研究,明确提出聚焦社会治理法治化,打造现代新型高端法治智库。徐汉明教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生产法治智库产品,研究重大法治问题,破解重大法治难题,服务法治社会发展。以检察学研究为发端... 瞄准国家与社会需求,"捏着"问题搞智库研究,明确提出聚焦社会治理法治化,打造现代新型高端法治智库。徐汉明教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生产法治智库产品,研究重大法治问题,破解重大法治难题,服务法治社会发展。以检察学研究为发端,徐汉明教授将研究领域延伸至诉讼法学、刑事政策、职务犯罪惩治和预防、产权制度创新理论、社会治理法治建设等。三年时间,他率领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暨湖北法治发展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心-研究院")研究团队,从"零起步"摸索到如今的"超常规"发展,开创全国高校新型法治智库建设"中南模式"。对徐汉明教授而言,这既是他从检察系统领导岗位卸任后的"华丽转身",更是他不断求索与播种新型法治智库建设结出的累累硕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智库 检察学 学术 创新 跨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程序改革与刑事司法职权优化配置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能全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32,共14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新目标。实施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程序改革需要全面把握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目标提出的时空维度,准确理解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含义和内容,深入分析以审判为中心的刑...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新目标。实施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程序改革需要全面把握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目标提出的时空维度,准确理解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含义和内容,深入分析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程序改革所面临的机制困境及体制难题。刑事司法职权配置优化应当成为我国当前刑事司法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在调整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职权配置的同时,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司法体制及司法权运行机制的前提条件及制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审判为中心 刑事程序改革 机制困境 体制难题 职权配置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一流研究生课程 培养一流法治人才——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研究生课程改革实践探索 被引量:18
3
作者 孙长永 李燕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15,共7页
介绍了西南政法大学以培养一流法治人才为目标,以项目建设方式开展法学专业研究生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改革以课程责任教授制为核心,全面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质量监督保障机制,健全教改资助和奖励机制,全... 介绍了西南政法大学以培养一流法治人才为目标,以项目建设方式开展法学专业研究生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改革以课程责任教授制为核心,全面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质量监督保障机制,健全教改资助和奖励机制,全面促进了法学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课程 改革实践 责任教授制 质量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罪认罚案件中侦查中心的表征、是非与应对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昌盛 任建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91,共12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侦查、起诉、审判各个阶段皆可适用,解剖其适用实质,是侦查奠定了认罪认罚的主基调,形成了以侦查为主,检法辅助的运行模式,是较为明显的以侦查为中心。在整个过程中,围绕的核心还是侦查,核心的外围,是对侦查的细化、补...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侦查、起诉、审判各个阶段皆可适用,解剖其适用实质,是侦查奠定了认罪认罚的主基调,形成了以侦查为主,检法辅助的运行模式,是较为明显的以侦查为中心。在整个过程中,围绕的核心还是侦查,核心的外围,是对侦查的细化、补充、完善,并未真正动摇侦查的中心地位,并没有形成检察中心或者审判中心。于此,认罪认罚与侦查中心交集的提升效率、庭前预断、要件审查、二审信任可以保留,但对实体和程序错误需要警惕。应当确保侦查机关对案件取证、定性的准确性,强化公安司法机关对疑点和争点的实质审查,将明知性、明智性、自愿性分列保障,保障被追诉人反悔后的对抗能力,以维持实体和程序的底线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 侦查中心 检察中心 量刑建议 自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司法改革存在的四大挑战及解决之道
5
作者 谢进杰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7-109,共3页
基层司法贴近大众生活、植根社会实践,是洞悉社会治理与司法面貌的窗口。我国司法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基层。基层司法改革存在人案矛盾、差异化难题、创新力不足、公信力不足等四大挑战。要围绕当前基层司法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 基层司法贴近大众生活、植根社会实践,是洞悉社会治理与司法面貌的窗口。我国司法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基层。基层司法改革存在人案矛盾、差异化难题、创新力不足、公信力不足等四大挑战。要围绕当前基层司法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优化司法制度,推进改革成效,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司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改革 基层司法 司法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侦查中的司法令状制度探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孙长永 高峰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4-189,共6页
司法令状的签发必须具备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前者以“可能事由”为重要标准,后者以“特定性”为主要特征。令状制度体现了司法审查原则,它将政府与人民之间具有宪法意义的“政治关系”纳入了“技术化”的程序处理系统,以规范侦查行为、... 司法令状的签发必须具备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前者以“可能事由”为重要标准,后者以“特定性”为主要特征。令状制度体现了司法审查原则,它将政府与人民之间具有宪法意义的“政治关系”纳入了“技术化”的程序处理系统,以规范侦查行为、维护个人权利和保障司法独立的形式予以“个别分解”,这不仅可以使直接的利害关系人通过正当程序获得救济,也可以使政府执法所依赖的政治权威得以维持。虽然令状制度具有控制侦查权与保障人权的功能和维护刑事执法正当性的价值,但其本身以及在实际运行中仍然存在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令状要件 特定性要求 司法审查 救济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司法认知 被引量:9
7
作者 陈卫东 李美蓉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2-117,共6页
司法认知规则是证据法上一项重要的证据规则,具有免除当事人举证责任的效力。与他国相比较,我国关于司法认知的规定不仅零散、尚未形成体系,而且存在许多认识性的错误。我们认为,司法认知规则的运用紧密联系着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对... 司法认知规则是证据法上一项重要的证据规则,具有免除当事人举证责任的效力。与他国相比较,我国关于司法认知的规定不仅零散、尚未形成体系,而且存在许多认识性的错误。我们认为,司法认知规则的运用紧密联系着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对司法认知规则的涵义、司法认知与相关免证事实的区别进行理论上的梳理极有必要;人民法院在认知过程中必须遵守合理的认知程序,以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制度 司法认知 认知对象 认知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查逮捕程序改革的进路——以提高逮捕案件质量为核心 被引量:53
8
作者 李昌林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4-122,共9页
我国审查逮捕程序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错捕和不当逮捕比例过高,这主要是由于侦查机关没有对逮捕的全部条件承担证明责任和犯罪嫌疑人诉讼地位客体化造成的。调整批捕权的职权配置,将其交给法院行使,并不能达成以审查逮捕的正当程序控... 我国审查逮捕程序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错捕和不当逮捕比例过高,这主要是由于侦查机关没有对逮捕的全部条件承担证明责任和犯罪嫌疑人诉讼地位客体化造成的。调整批捕权的职权配置,将其交给法院行使,并不能达成以审查逮捕的正当程序控制逮捕的目标。我们应当以树立检察官在审查逮捕程序中的裁判者角色为核心,维系审查逮捕程序的诉讼构造,强化对逮捕全部条件的审查,改进检察机关审查逮捕的工作机制,创造犯罪嫌疑人及其律师在审查逮捕程序中发挥作用的条件,推行不捕理由双重说明机制,进而强化侦查机关对逮捕条件的证明责任,以实现审查逮捕程序的正当化,达到防止错捕、减少不当逮捕,并为公诉程序、审判程序纵深改革创造条件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逮捕 程序 正当化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出路 被引量:25
9
作者 高一飞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0-64,共5页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设置初衷是监督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职务犯罪案件,但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侦查权转隶于监察委员会以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监督对象已经不存在。从实际情况来看,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运行并未取得预期效果。职务犯罪侦查权具有...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设置初衷是监督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职务犯罪案件,但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侦查权转隶于监察委员会以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监督对象已经不存在。从实际情况来看,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运行并未取得预期效果。职务犯罪侦查权具有专业性、秘密性、高效性等特征,综观世界各国立法,没有通过外行人以参与具体程序的方式对该权力的运行进行监督的先例。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我国可以借鉴国外民众参与检察的制度与实践,使人民监督员制度回归其应有功能,即只对检察机关的公诉权进行监督,防止检察机关不当起诉或不当不起诉。职务犯罪侦查权转隶后,对监察委员会侦查行为的监督需要通过检察监督和司法审查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犯罪侦查 人民监督员制度 监察委员会 起诉权 司法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侦讯程序的立法改革和完善 被引量:25
10
作者 孙长永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3-119,共7页
我国侦讯程序存在四个明显的特点和问题:一是侦讯程序的强制性;二是侦讯过程的封闭性;三是侦讯结果的直接可采性和高度证明力;四是对违法侦讯缺乏适当的救济程序。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制度设计上努力实现侦讯程序的正当化,即在侦查机... 我国侦讯程序存在四个明显的特点和问题:一是侦讯程序的强制性;二是侦讯过程的封闭性;三是侦讯结果的直接可采性和高度证明力;四是对违法侦讯缺乏适当的救济程序。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制度设计上努力实现侦讯程序的正当化,即在侦查机关的讯问权与犯罪嫌疑人的自由陈述权之间保持平衡,并且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具体措施包括: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沉默权制度,淡化侦讯程序的强制性;完善侦讯活动的记录方式,实现侦讯过程的“可视化”;充实侦查阶段的律师帮助制度,增强犯罪嫌疑人抵制非法侦讯的能力;健全非法口供排除规则,限制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的证据能力。这些措施应当在本次修改《刑事诉讼法》中得到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讯 强制性 律师帮助 排除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庭审录音录像改革的新动向 被引量:7
11
作者 高一飞 祝继萍 《法治研究》 2013年第1期121-125,共5页
在英国,庭审录音录像一直是被禁止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英国要求庭审录音录像的呼声越来越高。1992年苏格兰颁布了法院庭审录音录像的基本指导规则,开启了苏格兰法院在严格限制的条件下允许对庭审过程进行录音录像的道路。在长达20... 在英国,庭审录音录像一直是被禁止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英国要求庭审录音录像的呼声越来越高。1992年苏格兰颁布了法院庭审录音录像的基本指导规则,开启了苏格兰法院在严格限制的条件下允许对庭审过程进行录音录像的道路。在长达20多年的庭审录音录像改革试验中,英国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庭审录音录像规则体系,这为未来英国有关庭审录音录像法律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庭审 录音录像 改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社会治理法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汉明 王玉梅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9-88,共10页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法治化的战略目标,给现代社会治理法学新型交叉学科建设、"复合型、能力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导师队伍转型、教学科研体制机制创新都提出了急迫要求。创立现代社会治理法学新型交叉学科,...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法治化的战略目标,给现代社会治理法学新型交叉学科建设、"复合型、能力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导师队伍转型、教学科研体制机制创新都提出了急迫要求。创立现代社会治理法学新型交叉学科,需要厘定学科内涵,准确定位学科性质地位;探索学科构建的正当性、可行性;把握学科发展趋势,凝练学科研究方向;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教育战略规划、服务国家与社会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重大需求,形成具有鲜明学科特色、遵循学科发展规律、体现人文社会科学"破垒融通、交叉聚合"发展趋势的社会治理法学学科理论体系、教材体系、课程体系以及专门法治人才新型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法学 学科建设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刑事公诉案件中被追诉人的反悔权——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自愿性保障机制为中心 被引量:48
13
作者 洪浩 方姚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59,共11页
关于被追诉人的反悔权,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中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制度中隐含着反悔权的样态,表明被追诉人反悔权存在着制度的合理性。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的展开,其中庭审程序的反悔严重关涉控辩双方的诉讼利益,需要对被追诉人反... 关于被追诉人的反悔权,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中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制度中隐含着反悔权的样态,表明被追诉人反悔权存在着制度的合理性。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的展开,其中庭审程序的反悔严重关涉控辩双方的诉讼利益,需要对被追诉人反悔权理论进行系统地梳理与归纳。同时,我国试点中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美国辩诉交易制度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似性。美国以司法判例形式确立了被追诉人反悔权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保障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以避免司法不公的等问题。当前,构建符合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特点的反悔权机制适逢其时。但制度构建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其与域外相关制度的共性,也要注重其差异性;同时还需要确立相关配套机制以保证制度的有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悔权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自愿性 保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刑事预审制度的重构——以立案登记制的改革为视角 被引量:4
14
作者 洪浩 罗晖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2-76,共5页
立案登记制改革后,大量刑事案件涌入法院,已经使得部分基层法院措不及防。如何对立案受理后的刑事公诉案件进行程序审查,以及对刑民交织的自诉案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分流已是刻不容缓。文章认为,立案登记制的改革并非专属于民事诉讼;其... 立案登记制改革后,大量刑事案件涌入法院,已经使得部分基层法院措不及防。如何对立案受理后的刑事公诉案件进行程序审查,以及对刑民交织的自诉案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分流已是刻不容缓。文章认为,立案登记制的改革并非专属于民事诉讼;其对重构我国现有的刑事预审制度亦具有积极意义。有鉴于此,笔者以立案登记制改革为契机,在借鉴西方国家刑事预审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设想,以期对重构我国的刑事预审制度有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预审制度 重构 立案登记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司法知情权要论 被引量:6
15
作者 高一飞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5-68,共4页
公民司法知情权的法律渊源多样,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适用了其中一种或多种。公民司法知情权的范围包括审判案件信息公开、审判政务信息公开、法官人员信息公开等。公民司法知情权的实现方式因知情权主体的不同而不同,该权利的救济机... 公民司法知情权的法律渊源多样,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适用了其中一种或多种。公民司法知情权的范围包括审判案件信息公开、审判政务信息公开、法官人员信息公开等。公民司法知情权的实现方式因知情权主体的不同而不同,该权利的救济机制包括上诉与提起宪法诉讼模式、向信息专员投诉与向信息法院起诉模式、向上级法院申诉或上诉模式和行政诉讼模式。我国应当在保留当事人上诉的方式之外,增加行政诉讼的救济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知情权 公开范围 实现方式 救济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法治视野中的刑事司法权力配置调整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能全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4-98,共5页
置身于现代法治国家分权制衡框架下的刑事司法权力配置必然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遵循并贯彻权力规范行使与相互制衡原则,尊重权力分立与司法独立的宪政制度安排及价值理念。我国现行刑事司法职权配置不合理,其根本原因在于公... 置身于现代法治国家分权制衡框架下的刑事司法权力配置必然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遵循并贯彻权力规范行使与相互制衡原则,尊重权力分立与司法独立的宪政制度安排及价值理念。我国现行刑事司法职权配置不合理,其根本原因在于公检法关系的地位确认及配合制约的原则规定,刑事司法体制及运行机制改革正遭遇宪法制度瓶颈。建设法治国家,深化刑事司法体制改革必须尽快修改相关宪法规定,调整公检法相互关系并加快政治体制改革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国家 刑事司法 职权配置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刑事宪法?——以宪政框架下的法国刑事诉讼改革为背景 被引量:3
17
作者 施鹏鹏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68,76,共10页
自2000年以来,宪法与刑事诉讼之间的微妙关系因频繁的刑事诉讼改革以及公民个案违宪审查权的创设而成为法国学术界最炙手可热的问题。刑事程序的合宪性规制技艺、内容设定以及效力范围均成为讨论的重中之重。法国宪法委员会在宪政框架... 自2000年以来,宪法与刑事诉讼之间的微妙关系因频繁的刑事诉讼改革以及公民个案违宪审查权的创设而成为法国学术界最炙手可热的问题。刑事程序的合宪性规制技艺、内容设定以及效力范围均成为讨论的重中之重。法国宪法委员会在宪政框架下确保了刑事诉讼改革中的"公正优先,兼顾效率",构建了宪法与刑事诉讼法较为良性的互动。从比较法的角度看,法国的做法在欧洲大陆职权主义国家具有普适性。中国当下可能很难短时确立违宪审查机制,但可考虑在刑事诉讼法中确立序言性条款,允许法官在刑事诉讼法存有漏洞或与基本人权相冲突的情况下直接援引序言条款予以排除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 宪政 刑事诉讼 关系 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司法规律观初探 被引量:5
18
作者 高一飞 蒋稳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6-63,共8页
由于在我国语言习惯中对司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通过我们对司法规律的探索,也发现存在两种含义的司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了两种司法规律的差别,在不同场合对两种司法规律都有过论述。对狭义司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概括为"... 由于在我国语言习惯中对司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通过我们对司法规律的探索,也发现存在两种含义的司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了两种司法规律的差别,在不同场合对两种司法规律都有过论述。对狭义司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概括为"司法活动具有特殊的性质和规律,司法权是对案件事实和法律的判断权和裁决权";对广义司法规律,他概括为"权责统一、权力制约、公开公正、尊重程序"。习近平总书记对上述两种司法规律的具体内容也有深刻的论述。今后,我们应当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报告的要求,按照司法规律深入推进司法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规律 判断权 司法责任 司法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化与图示法:人民陪审员实质性参审的司法证明基础 被引量:7
19
作者 谢澍 周梓睿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2-152,共11页
参审形式化始终是人民陪审员制度之顽疾,影响制度的运行效果。学界的主流观点是从法律问题与事实问题的区分入手探索现有程序下的制度细化,但这并不能实质性地解决参审形式化问题。当前,在人民陪审员参审的认知过程中,缺乏对于证据的原... 参审形式化始终是人民陪审员制度之顽疾,影响制度的运行效果。学界的主流观点是从法律问题与事实问题的区分入手探索现有程序下的制度细化,但这并不能实质性地解决参审形式化问题。当前,在人民陪审员参审的认知过程中,缺乏对于证据的原子式审查和实质性分析,这并非科学化的司法证明模式。在司法证明科学化的路径下,应当尝试使用具备可视化、结构化、逻辑化特征的“结构性证据图示”。图示法既能囊括所有证据元件,又能呈现法官内心是否确信,有条件成为解决参审形式化问题的司法证明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 实质性参审 法官指示 司法证明 参审形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察体制改革后职务犯罪嫌疑人身份的确认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昌盛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5-152,共8页
《监察法》共计69条法律规定中并无任何一处出现"犯罪嫌疑人"这一表述,由此导致职务犯罪嫌疑人的确认标准和法律效果问题。为了避免借壳调查可能产生的负效应,有必要建立监察程序涉嫌职务犯罪被调查人身份的确认、告知机制。... 《监察法》共计69条法律规定中并无任何一处出现"犯罪嫌疑人"这一表述,由此导致职务犯罪嫌疑人的确认标准和法律效果问题。为了避免借壳调查可能产生的负效应,有必要建立监察程序涉嫌职务犯罪被调查人身份的确认、告知机制。当监察机关将案件移送给人民检察院之后,无须专门的立案程序,涉嫌职务犯罪的被调查人直接转变为有名有实的犯罪嫌疑人,其权利义务由《刑事诉讼法》规范。退回补充调查期间被调查人具有刑事诉讼犯罪嫌疑人的身份,此身份可以对补充调查措施产生限制力,也可以对诉讼权利产生保障力。一人数罪牵连案件所引发的身份不确定性问题,主要由立法没有确立并案管辖制度所致,当前解决此问题的合理途径是应当确立涉案人员双重保障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体制改革 职务犯罪 犯罪嫌疑人 身份确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