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脾疏肝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黄赞松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23-24,共2页
观察补脾疏肝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 ,将 10 2例 FD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 6 0例 ,显效 39例 ,有效 12例 ,好转 5例 ,无效 4例 ,总有效率 93.3% ;对照组 42例 ,显效 16例 ,有效 8例 ,好转 5例 ,无效 13例 ,总有效率 6... 观察补脾疏肝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 ,将 10 2例 FD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 6 0例 ,显效 39例 ,有效 12例 ,好转 5例 ,无效 4例 ,总有效率 93.3% ;对照组 42例 ,显效 16例 ,有效 8例 ,好转 5例 ,无效 13例 ,总有效率 6 9.0 5 % ;两组总有效率经χ2 检验 ,差异有显著性 (χ2 =11.0 1,P<0 .0 0 5 ) ,补脾疏肝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好并适用于各中医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补脾疏肝法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络化纤丸辅助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肝纤维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统华 周喜汉 +3 位作者 何守搞 苏建伟 蒋旗 胡高裕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6期2184-2187,2191,共5页
目的:探讨安络化纤丸辅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肝纤维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1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依据随机数据表法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7),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肝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安络化纤丸辅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肝纤维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1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依据随机数据表法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7),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肝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片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两组均治疗48周,比较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层黏连蛋白(ⅣC)、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LN)、CD3+、CD4+、CD8+和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TNF-α、IL-6、hsCRP、ⅣC、HA、PⅢP、LN及CD8+水平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CD3+、CD4+和CD4+/CD8+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络化纤丸辅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可有效减轻患者炎性应激反应,降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改善其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 安络化纤丸 炎性因子 肝纤维化指标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素与顺铂合用对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VEGF、CD31表达的影响和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胡静 黄赞松 +1 位作者 胡高裕 黄明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分析苦参素与顺铂合用对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建立40只人肝癌裸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苦参素组... 目的分析苦参素与顺铂合用对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建立40只人肝癌裸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苦参素组、顺铂组、联合组),采用腹腔注射方式给药,给予对照组裸鼠注射生理盐水,给予苦参素组裸鼠注射苦参素,给予顺铂组大鼠注射顺铂,给予联合组裸鼠注射苦参素和顺铂,给药结束后第15天将4组裸鼠处死,取皮下移植瘤组织,对比4组抑瘤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组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中VEGF、CD31的表达情况。结果联合组裸鼠的肿瘤体积小于其他3组裸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阳性率检出率为20.00%,低于苦参素组的80.00%、顺铂组的70.00%、对照组的1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裸鼠的CD31阳性率检出率为30.00%,低于苦参素组的90.00%、顺铂组的70.00%、对照组的1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素与顺铂合用能够抑制人肝癌皮下移植瘤组织中VEGF、CD31的表达,延缓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皮下移植瘤组织 苦参素 顺铂 VEGF CD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黔桂交界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曹聪 周喜汉 +3 位作者 胡高裕 覃小珊 李广志 黄赞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64-1867,共4页
目的:调查滇黔桂交界区域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为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单位健康的体检人员29 547人,其中公务员6 644人,医务人员1 484人,工人5 839人... 目的:调查滇黔桂交界区域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为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单位健康的体检人员29 547人,其中公务员6 644人,医务人员1 484人,工人5 839人,教师5542人,学生10 038人,按照分层抽样的原则,系统随机抽取3 363人,其中公务员756人,医务人员215人,工人689人,教师654人,学生1 049人;民族分布:壮族1 515人,汉族897人,苗族234人,瑶族282人,仡佬族147人,布依族134人,其他民族154人,年龄7~65岁不等,用ELISA试剂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并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民族、性别、年龄、职业及居住地的相关性。结果:本地区幽门螺杆菌的总阳性率为47.2%,人群分布情况,不同民族间,壮族阳性率最高为52.7%,仡佬族阳性率最低为31.3%;女性的感染率为41.5%,男性为53.3%;不同年龄层间,50~59岁年龄组的感染率最高为55.3%,18岁以下组人群感染率最低为19.6%;不同职业之间,公务员阳性率最高为57.9%;学生阳性率最低为35.9%;地区分布情况,百色市感染率最高为51.4%,黔西南州感染率最低为33.9%。不同民族、性别、年龄、职业、地域之间组间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滇黔桂交界区域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民族、性别、年龄、职业及居住地存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感染 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中Ataxin-3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的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曾丽霞 马韵 +2 位作者 王超 龙喜带 王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26-729,共4页
目的观察Ataxin-3蛋白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uperVision两步法检测Ataxin-3在胃癌(265例)、正常胃黏膜(209例)、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86例)及高级... 目的观察Ataxin-3蛋白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uperVision两步法检测Ataxin-3在胃癌(265例)、正常胃黏膜(209例)、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86例)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75例)组织中的表达,并对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taxin-3的表达,在胃癌组织中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01);胃癌组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中的表达有差异(P﹤0.001),而胃癌组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比较表达无差异(P>0.05);Ataxin-3表达与胃癌的Lauren组织学分型、肿瘤分化、远处转移及p53突变蛋白的表达存在相关性(P均<0.05)。结论 Ataxin-3蛋白很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ATAXIN-3 P53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asL mRNA和血清可溶性FasL的检测及其对T细胞亚群的调节 被引量:4
6
作者 覃月秋 廖品琥 +4 位作者 何守搞 尹毅霞 宋嗣恩 胡静 郑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89-1192,共4页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FasL mRNA、血清可溶性FasL(sFasL)的水平,探讨FasL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方法收集48例急性胰腺炎病例,其中20例为SAP,28例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以2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FasL mRNA、血清可溶性FasL(sFasL)的水平,探讨FasL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方法收集48例急性胰腺炎病例,其中20例为SAP,28例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以2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实时定量PCR检测PBMC中FasL mRNA;ELISA检测血清sFasL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MAP组及正常组相比,SAP组FasL mRNA、sFasL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MAP组FasL mRNA、sFasL水平较正常组轻度升高(P>0.05)。SAP组CD4+T细胞比率、CD4+/CD8+比值较MAP组及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且与FasL mRNA、血清sFasL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SAP患者PBMC中FasL mRNA、血清sFasL明显增加,而CD4+T细胞比率及CD4+/CD8+比值明显降低,FasL可能通过介导T淋巴细胞凋亡起负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FASL SFASL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色市居民胃癌与慢性胃炎相关影响因素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岑朝 周喜汉 +4 位作者 王超 李雄 黄达 龙少根 张通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3417-3419,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相关影响因素,为胃癌发病机制研究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家综合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癌的百色市居民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取同期胃镜检查、同性别、年龄(±5)和籍贯的慢性...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相关影响因素,为胃癌发病机制研究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家综合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癌的百色市居民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取同期胃镜检查、同性别、年龄(±5)和籍贯的慢性胃炎病例按1∶1配对作对照组,通过28项胃癌相关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使用条件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比较胃癌与慢性胃炎之间相关影响因素的差异,筛选胃癌发病的独立因素。结果:胃癌与慢性胃炎各667例纳入研究,对单因素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的因素(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水源匮乏、吸烟、饮食不规律、胃溃疡病史、上消化道症状时间<1年者,与胃癌发病呈正相关,间断使用抑酸或制酸药则呈负相关。结论:环境因素可能是慢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主因,而遗传易感性的作用尚存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慢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地区人群XPF基因RS744154多态性与胃腺癌发病风险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名法 王超 +6 位作者 马韵 邓卓霖 黄永秩 王华 梁秀就 廖文莉 龙喜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69-1172,1176,共5页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人群XPF基因RS744154多态性与胃腺癌发病风险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Taq-Man-PCR方法对99例胃腺癌患者及284例正常人群的XPF基因RS744154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各基因型与胃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人群XPF基因RS744154多态性与胃腺癌发病风险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Taq-Man-PCR方法对99例胃腺癌患者及284例正常人群的XPF基因RS744154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各基因型与胃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XPF基因3种基因型(即XPF-GG、-GC和-CC型)在胃腺癌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XPF-GG基因型为参照,其中携带XPF-CC者胃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CC对应比值比OR为2.60);(2)分层分析显示,带风险基因型(即XPF-GC/CC)的男性、汉族或高龄者发病风险分别是不带风险基因型者的2.25倍、1.95和3.00倍(P<0.05);(3)XPF-GG、GC/CC基因型在肿瘤直径≤5 cm和>5 cm患者中出现频率分别为43.75%、71.64%和56.25%、28.3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98,P=0.007,OR=3.69);(4)XPF基因多态性与胃腺癌患者肿瘤发生部位、浸润深度、病理分级、Laurén分类、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均无相关性;(5)HP感染发生率在不同基因型胃腺癌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XPF基因RS744154多态性与广西人群胃腺癌发病风险相关,在男性、汉族及高龄者更为明显。癌旁胃黏膜HP感染与XPF基因RS744154多态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同时其多态性也与影响胃腺癌预后的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肿瘤 XPF 基因多态性 S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疣状胃炎患者症状、胃动力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周喜汉 黄赞松 卢运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2期1302-1303,共2页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疣状胃炎患者病理改变、临床症状及胃动力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 36例Hp阳性及 32例Hp阴性患者的胃黏膜炎症程度、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及胃动力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胃黏膜炎症程度及胃动力改变比较差异...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疣状胃炎患者病理改变、临床症状及胃动力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 36例Hp阳性及 32例Hp阴性患者的胃黏膜炎症程度、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及胃动力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胃黏膜炎症程度及胃动力改变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1或P <0 0 5 ) ,而总的临床症状评分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但Hp阳性组的腹痛症状评分与Hp阴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疣状胃炎 症状 胃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引导下自动活检枪肝穿对AFP阴性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守搞 钟秋红 +3 位作者 王超 潘小炎 黄赞松 周喜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47-148,共2页
为了评价B超引导下自动活检枪肝穿对AFP阴性肝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作者对52例AFP阴性肝占位性病变患者行B超引导下自动活检枪肝穿,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52例AFP阴性肝占位性病变中,经病理学证实,原发性肝癌23例(44.2%),其余病例... 为了评价B超引导下自动活检枪肝穿对AFP阴性肝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作者对52例AFP阴性肝占位性病变患者行B超引导下自动活检枪肝穿,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52例AFP阴性肝占位性病变中,经病理学证实,原发性肝癌23例(44.2%),其余病例亦各获得正确诊断。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枪肝穿刺对肝脏占位病变定性诊断安全、准确,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肝占位性病变的确诊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引导 自动活检枪活检 肝占位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芍承气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何守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9-461,共3页
目的:探讨柴芍承气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生长抑素、奥美拉唑、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 目的:探讨柴芍承气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生长抑素、奥美拉唑、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柴芍承气汤150mL经胃管注入或口服,每日2~3次。结果:治疗组患者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平均排便、排气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和IL-6、IL-8含量均降低,以治疗组降低最为明显,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柴芍承气汤能显著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NF-α和IL-6、IL-8水平,减轻炎症反应综合征,促进其胃肠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芍承气汤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胃肠功能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岑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3315-3317,共3页
肝硬化失代偿期长期以来缺乏简便易行、有效的治疗方法。当前,于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研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为治疗这一顽疾带来曙光。然而,文献报道中少见大宗、长期的病例对照研究.缺乏系统的循证医学研究,目前干细胞移植治... 肝硬化失代偿期长期以来缺乏简便易行、有效的治疗方法。当前,于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研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为治疗这一顽疾带来曙光。然而,文献报道中少见大宗、长期的病例对照研究.缺乏系统的循证医学研究,目前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尚无成熟的方案。本文就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期肝硬化 移植治疗 干细胞 肝硬化失代偿期 病例对照研究 治疗方法 医学研究 进展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及其与自噬、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12
13
作者 潘静 覃月秋(指导) +6 位作者 梁运轩 宋嗣恩 季科 徐晨阳 杨复锵 尹毅霞 王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405-2410,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及其与自噬、凋亡的关系。方法:收集AP患者73例,其中轻症AP(MAP)患者25例,中度重症AP(MSAP)患者25例,重症AP(SAP)患者23例,并选择25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AP患者...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及其与自噬、凋亡的关系。方法:收集AP患者73例,其中轻症AP(MAP)患者25例,中度重症AP(MSAP)患者25例,重症AP(SAP)患者23例,并选择25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A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及淋巴细胞自噬率、凋亡率;ELISA检测外周血自噬基因LC3及凋亡基因Caspase-3水平。结果:SAP及MSAP组CD3+、CD4+、CD19+淋巴细胞比率均较对照组、MAP组下降(P<0.05);SAP组与MSAP组下降(P<0.05);MAP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各组CD4+/CD8+比值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SAP组较MSAP、MAP组下降(P<0.05),MSAP组较MAP组下降(P<0.05)。SAP组血清LC3、Caspase-3水平及淋巴细胞自噬率、凋亡率较对照组、MAP组及MSAP组升高(P<0.05),MSAP组较MAP及对照组升高(P<0.05),MAP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AP、SAP组血清LC3、Caspase-3水平分别与淋巴细胞自噬率及凋亡率呈正相关(P<0.05),与CD4+、CD19+淋巴细胞比率及CD4+/CD8+比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AP尤其是SAP患者外周血CD3+、CD4+、CD19+淋巴细胞比率、CD4+/CD8+比值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受损。LC3、Caspase-3水平升高、淋巴细胞自噬、凋亡增加可能是AP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改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淋巴细胞亚群 自噬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168靶向抑制TP53促进AGS与AGS/DDP胃癌细胞恶性转化与顺铂耐药 被引量:1
14
作者 韦武均 王春芳 +5 位作者 蒋旗 许桂丹 黄晶晶 林成 胡仁统 常正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408-414,421,共8页
目的:探讨mir‑3168对AGS与AGS/DDP胃癌细胞恶性转化与顺铂耐药影响,并验证其靶基因。方法:qPCR检测胃癌顺铂敏感细胞AGS与胃癌顺铂耐药细胞AGS/DDP细胞中mir‑3168表达,合成mir‑3168 mimic、inhibitor与阴性对照,分别转染AGS与AGS/DDP胃... 目的:探讨mir‑3168对AGS与AGS/DDP胃癌细胞恶性转化与顺铂耐药影响,并验证其靶基因。方法:qPCR检测胃癌顺铂敏感细胞AGS与胃癌顺铂耐药细胞AGS/DDP细胞中mir‑3168表达,合成mir‑3168 mimic、inhibitor与阴性对照,分别转染AGS与AGS/DDP胃癌细胞,qPCR检测mir‑3168与TP53 mRNA表达,梯度浓度顺铂处理与非处理下采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流式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Western blot检测TP53蛋白表达,数据库预测mir‑3168与TP53结合位点,根据结合位点采用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3168与TP53结合。结果:相对胃癌顺铂敏感细胞AGS,mir‑3168在胃癌顺铂耐药细胞AGS/DDP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提高;mir‑3168 mimic促进AGS与AGS/DDP胃癌细胞顺铂抵抗、增殖与侵袭,抑制AGS与AGS/DDP胃癌细胞凋亡;mir‑3168 inhibitor抑制AGS与AGS/DDP胃癌细胞顺铂抵抗、增殖与侵袭,促进AGS与AGS/DDP胃癌细胞凋亡;mir‑3168 mimic抑制TP53 mRNA与蛋白表达,mir‑3168 inhibitor促进TP53 mRNA与蛋白表达;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mir‑3168与TP53存在结合点,双荧光素酶实验提示mir‑3168与TP53结合,且通过预测的结合位点结合。结论:mir‑3168可能通过靶向抑制TP53促进AGS与AGS/DDP胃癌细胞恶性转化与顺铂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恶性转换 顺铂耐药 mir‑3168 T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9-5p靶向HMGB1对胰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
15
作者 王语阳 苏拾香 +5 位作者 覃宗帅 岑兰英 黄秀权 黄桂香 徐键 覃月秋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2期1696-1702,共7页
目的:研究miR-129-5p调控HMGB1表达在胰腺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以未处理的胰腺癌SW1990细胞作为对照组(Control组),用脂质体转染法将mimics-NC(空载体)、miR-129-5p mimics、inhibitor-NC(空载体)、miR-129-5p inhibitor分别转染SW... 目的:研究miR-129-5p调控HMGB1表达在胰腺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以未处理的胰腺癌SW1990细胞作为对照组(Control组),用脂质体转染法将mimics-NC(空载体)、miR-129-5p mimics、inhibitor-NC(空载体)、miR-129-5p inhibitor分别转染SW1990细胞作为mimics-NC组、miR-129-5p过表达组(miR-129-5p mimics组)、inhibitor-NC组、miR-129-5p低表达组(miR-129-5p inhibitor组),通过在线靶基因预测网站Target genes预测miR-129-5p与HMGB1是否存在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验证miR-129-5p与HMGB1的靶向关系。采用q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iR-129-5p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HMGB1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表达。Hoechst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变化。结果:与mimics-NC组及Control组比较,miR-129-5p mimics转染显著上调miR-129-5p水平(P<0.01),抑制HMGB1(P<0.01)、Bcl-2(P<0.05)蛋白表达,促进Caspase-3蛋白表达(P<0.05),促进细胞凋亡;与inhibitor-NC组及Control组比较,miR-129-5p inhibitor转染显著下调miR-129-5p水平(P<0.05),促进HMGB1、Bcl-2蛋白表达(均P<0.05),抑制Caspase-3蛋白表达(P<0.01),抑制细胞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miR-129-5p可抑制野生型HMGB1细胞的荧光活性,靶向调控HMGB1的表达。结论:miR-129-5p通过靶向抑制HMGB1的表达进而促进胰腺癌SW1990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29-5p HMGB1 细胞凋亡 胰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