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铝暴露对胰岛素分泌功能及部分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覃晓洁 吴标良 王民登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5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高铝暴露对人体胰岛素分泌功能、糖代谢及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高铝暴露区健康成人居民61名,分别测定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铝元素(Al)浓度、空腹血糖(FBG)、糖化... 目的探讨高铝暴露对人体胰岛素分泌功能、糖代谢及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高铝暴露区健康成人居民61名,分别测定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铝元素(Al)浓度、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FINS)、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促甲状腺激素(TSH)、皮质醇、IL-6、CRP等,计算稳态模型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并与63名非高铝暴露区健康成人进行比较。结果与非高铝暴露区居民比较,高铝暴露区居民Al、FBG、Hb A1c、IL-6、CRP水平升高,而FINS、HOMA-β水平降低(P<0.05或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FBG、IL-6、CRP与血Al水平呈正相关(r=0.464、0.690、0.850,均P<0.01),HOMA-β与Al水平呈负相关(r=-0.331,P<0.01)。结论长期高铝暴露可导致机体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下降及糖代谢紊乱,其机制可能与机体炎性反应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铝暴露 胰岛Β细胞功能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对侧抑制指数判定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右侧优势分泌11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杨有强 吴标良 +1 位作者 杨桂强 李桃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23期35-40,共6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静脉取血中对侧抑制指数(CSI)对判定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右侧优势分泌的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PA并右侧肾上腺占位行肾上腺静脉取血术(AVS)检查的患者11例。AVS采取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目的:探讨肾上腺静脉取血中对侧抑制指数(CSI)对判定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右侧优势分泌的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PA并右侧肾上腺占位行肾上腺静脉取血术(AVS)检查的患者11例。AVS采取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刺激下的顺序法,计算偏侧化指数(偏侧化指数=优势侧肾上腺静脉血醛固酮/皮质醇与非优势侧肾上腺静脉血醛固酮/皮质醇比值比)大于2确定存在优势侧分泌,计算CSI(CSI=左侧肾上腺静脉血醛固酮/皮质醇与外周血醛固酮/皮质醇比值比)小于1判定右侧优势分泌。对1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的血压、血钾、降压药物使用数量、醛固酮及肾素活性比值。结果:11例患者均左侧取血成功,其中8例患者双侧取血成功,3例患者只有左侧取血成功,11例左侧取血成功患者的CSI均小于1,同时8例双侧取血成功的患者偏侧化指数均大于2。11例患者中,10例患者术后血压正常或降压药使用数量减少,血钾恢复正常,醛固酮及肾素活性正常;1例患者仍存在低血钾,醛固酮仍升高,血醛固酮与血浆肾素活性比值大于30。结论:对侧AVS的抑制指数可用来判别PA患者的右侧优势分泌,特别是右侧取血失败的时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侧抑制指数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侧化指数 肾上腺静脉取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泵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蒙连新 韦华 王民登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518-1519,共2页
目的对胰岛素泵与诺和笔两次皮下注射两种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2006年6月~2008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9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胰岛素泵组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诺和笔治疗组的患者采用诺和笔3内装诺... 目的对胰岛素泵与诺和笔两次皮下注射两种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2006年6月~2008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9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胰岛素泵组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诺和笔治疗组的患者采用诺和笔3内装诺和灵30R笔芯每天早、晚餐前15min皮下注射,观察两者在患者治疗后全天血糖控制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所需的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情况。结果胰岛素泵组与诺和笔治疗组相比,在血糖达标所需的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住院天数,治疗费用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胰岛素泵和诺和笔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降糖治疗均有效,且胰岛素泵降糖效果明显优于诺和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泵 强化治疗 2型糖尿病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远程会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李亿娟 陆柳雪 +2 位作者 黄秋环 罗桂情 吴标良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8期3451-3454,共4页
目前,“医联体”在我国各地纷纷崛起,各地方政府为解决我国医疗人力资源分布不合理问题,大力推动“医联体”建设。通过“医联体”实现优质医疗队伍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充分利用,让患者无需辗转奔波,在基层医院也能得到专家的会诊和指导。... 目前,“医联体”在我国各地纷纷崛起,各地方政府为解决我国医疗人力资源分布不合理问题,大力推动“医联体”建设。通过“医联体”实现优质医疗队伍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充分利用,让患者无需辗转奔波,在基层医院也能得到专家的会诊和指导。国内的远程会诊正是在这样的形式下应运而生,远程医学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的医学界应用互联网技术,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远程医疗服务,最早将互联网应用于远程医学。本文从相关概念、国内外远程会诊概况、远程会诊内容、对接模式、开展远程会诊的必要性、远程会诊的优势与不足6个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对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远程会诊制度提供理论依据,为远程会诊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远程会诊 医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血糖、血脂、血压控制对2型糖尿病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踝臂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标良 王民登 +1 位作者 韦华 何明杰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5期68-70,共3页
目的观察强化血糖、血脂、血压控制对2型糖尿病(T2DM)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踝臂指数(ABI)的影响。方法将84例2型糖尿病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常规组各42例。根据血压、血脂水平将强化组分为合并血压升高组(n=25)和合并血脂... 目的观察强化血糖、血脂、血压控制对2型糖尿病(T2DM)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踝臂指数(ABI)的影响。方法将84例2型糖尿病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常规组各42例。根据血压、血脂水平将强化组分为合并血压升高组(n=25)和合并血脂升高组(n=23)。强化组予强化血糖、血脂、血压控制,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疗程1年,分别测定强化组和常规组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ABI,并对合并血压升高组和合并血脂升高组ABI进行比较。结论与治疗前相比,强化组达标患者1年后HbA1c、SBP、DBP、TC、TG、HDL-C、LDL-C、AB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常规组仅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血脂升高组和合并血压升高组治疗后ABI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血糖、血脂、血压控制可提高T2DM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ABI值,改善下肢动脉病变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并发症 强化治疗 踝臂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虹兵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2期35-37,共3页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6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糖尿病饮食及胰岛素控制血糖,对肥胖或有胰岛素抵抗则联合口服药降糖,使血糖控制在空腹5~7mmol/L,餐后2...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6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糖尿病饮食及胰岛素控制血糖,对肥胖或有胰岛素抵抗则联合口服药降糖,使血糖控制在空腹5~7mmol/L,餐后2h控制在7~10mmol/L,合并高血压及高血脂者给予常规降血压及降脂治疗。对照组33例凯时注射液10ug加入10mL生理盐水中静注,1次/d。治疗组33例丹参川芎嗪1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西药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1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尿微量白蛋白、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10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6.00%。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尿微量白蛋白有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凯时注射液 中西医结合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糖耐量减低并高胰岛素血症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的影响
7
作者 吴标良 覃晓洁 王民登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9期61-63,共3页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合并高胰岛素血症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将60例IGT并高胰岛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安慰剂组,各30例,分别予盐酸吡格列酮及安慰剂干预治疗15周,测体重指数(BMI...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合并高胰岛素血症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将60例IGT并高胰岛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安慰剂组,各30例,分别予盐酸吡格列酮及安慰剂干预治疗15周,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及负荷后血糖(2 h PG)、胰岛素(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Hcy、ET等。结果治疗前后比较,安慰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格列酮组FBG、2 h PG、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负荷后2 h胰岛素(2 h Ins)、Hcy、E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ISI显著上升(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同时可降低血浆Hcy、ET水平,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耐量减低 吡格列酮 高胰岛素血症 同型半胱氨酸 内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症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变化及与部分炎症因子相关性
8
作者 覃晓洁 吴标良 +2 位作者 王民登 甘媛 钟国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9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变化及其与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 101例危重症患者,按入院后血糖水平分为危重非高血糖组(50例)及危重并高血糖组(51例),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IL-6、CR...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变化及其与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 101例危重症患者,按入院后血糖水平分为危重非高血糖组(50例)及危重并高血糖组(51例),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IL-6、CRP等,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并与52例健康人(健康组)进行比较。结果健康组、危重非高血糖组患者、危重并高血糖组患者相比FBG、IL-6、CRP依次升高(F=124.402、184.523、695.431,P<0.01),FINS、ISI逐渐下降(F=12.795、42.32,P<0.01),ISI与IL-6、CRP呈负相关(r=-0.424、-0.532,P<0.01)。结论危重应激高血糖与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有关,炎症反应是危重症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胰岛素敏感性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肌玉红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活性成分、核心作用靶点基因的筛选及靶向结合关系预测验证 被引量:3
9
作者 周宇 郭小英 吴标良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30期29-33,共5页
目的基于数据库数据筛选生肌玉红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的活性成分及其核心作用靶点基因,并进一步验证生肌玉红膏治疗DFU的活性成分及其核心作用靶点基因的靶向结合关系。方法(1)收集生肌玉红膏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基因:从TCMSP、B... 目的基于数据库数据筛选生肌玉红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的活性成分及其核心作用靶点基因,并进一步验证生肌玉红膏治疗DFU的活性成分及其核心作用靶点基因的靶向结合关系。方法(1)收集生肌玉红膏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基因:从TCMSP、BATMAN-TCM和SuperPred数据库中检索数据,收集生肌玉红膏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基因。(2)收集DFU发病的靶点基因:在GeneCards、OMIM、PharmGkb、TTD数据库中检索并收集DFU发病的靶点基因。(3)生肌玉红膏治疗DFU的作用靶点基因筛选及其生物学功能分析:将生肌玉红膏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基因、DFU发病的靶点基因取交集,使用Cytoscape3.8.0软件筛选生肌玉红膏治疗DFU的作用靶点基因。生肌玉红膏治疗DFU作用靶点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分析:运用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生肌玉红膏治疗DFU作用靶点基因的生物学功能。(4)生肌玉红膏治疗DFU核心作用靶点基因筛选及其与生肌玉红膏活性成分靶向结合关系预测及验证:通过GOSemSim包筛选生肌玉红膏治疗DFU核心作用靶点基因,预测与其有靶向结合关系的生肌玉红膏活性成分,使用AutoDock和PyMOL软件对生肌玉红膏活性成分和DFU核心作用靶点基因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分析生肌玉红膏活性成分和DFU核心作用靶点基因的靶向结合能力。结果(1)槲皮素、熊果酸、甘草查尔酮A、1-甲基-2-十二烷基-4-喹诺酮等371个成分为生肌玉红膏的活性成分,与生肌玉红膏活性成分有靶向结合关系的作用靶点基因有1762个,主要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SRC原癌基因(SRC)、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2)DFU发病的靶点基因有EGFR、STAT3、TGF-β_(1)、SRC、AKT1等2690个。(3)生肌玉红膏治疗DFU的作用靶点基因有EGFR、STAT3、AKT1等39个。生肌玉红膏治疗DFU的作用靶点基因主要涉及调控上皮细胞增殖、肌细胞增殖、微小核糖核酸(miRNA)转录等生物学过程,靶点基因主要参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糖尿病并发症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4)EGFR、STAT3、TGF-β_(1)、SRC、AKT1是生肌玉红膏治疗DFU的核心作用靶点基因,有靶向结合关系的生肌玉红膏活性成分主要来源于甘草、当归及白芷。槲皮素与EGFR的对接得分为-7.9 kcal/moL,1-甲基-2-十二烷基-4-喹诺酮与EGFR对接得分为-5.9 kcal/moL,熊果酸、甘草查尔酮A与STAT3对接得分分别为-8.0、-6.3 kcal/moL。结论生肌玉红膏治疗DFU的活性成分主要有槲皮素、熊果酸及甘草查尔酮A等。生肌玉红膏治疗DFU的核心作用靶点基因主要有EGFR、STAT3及AKT1等。生肌玉红膏的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作用靶点基因的靶向结合能力较好。生肌玉红膏治疗DFU的关键作用靶点基因可通过影响PI3K/AKT、AGE-RAGE及HIF-1等信号通路,参与促进上皮细胞增殖、抑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生成等过程,发挥DFU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肌玉红膏 糖尿病足溃疡 槲皮素 熊果酸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水平对阿卡波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效果的影响
10
作者 甘美舍 周凤燕 +1 位作者 郑程 何明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9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水平对阿卡波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口服阿卡波糖50 mg,每...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水平对阿卡波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口服阿卡波糖50 mg,每日3次,疗程持续6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治疗前SDF-1水平,并以中位数155.86 pg/m L为分界值,将患者分为高SDF-1组(21例)和低SDF-1组(43例),比较不同SDF-1水平对阿卡波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的影响。结果低SDF-1组的总有效率为97.67%,显著高于高SDF-1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SDF-1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明显低于高SDF-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肌酐、尿素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水平SDF-1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阿卡波糖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为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阿卡波糖 初发2型糖尿病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分级标准的差异对胰岛素肿瘤诊断的意义
11
作者 严慈瑾 罗佐杰 +3 位作者 周嘉 梁杏欢 黄振兴 刘虹兵 《内科》 2016年第3期329-334,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分级标准下胰岛素肿瘤(Insulinomas)临床分型与病理分级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特点、预后的关系。方法以世界卫生组织消化系统肿瘤分类(2010)为基础,在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共识(2011)、(2013)补充...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分级标准下胰岛素肿瘤(Insulinomas)临床分型与病理分级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特点、预后的关系。方法以世界卫生组织消化系统肿瘤分类(2010)为基础,在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共识(2011)、(2013)补充下对既往诊断的胰岛素肿瘤组织行HE染色和Cg A、Syn、insulin、Ki-67免疫组化检测,根据不同病理分级标准重新诊断,对比评估。结果共收集27例胰岛素肿瘤患者标本。Ki-67index以2%、20%为病理分级临界值时,27例患者诊断为NET G1期16例,NET G2期9例,NEC 2例;Ki-67index以5%、20%为病理分级临界值时,27例患者诊断为NET G1期21例、NET G2期4例、高增殖活性的NET 2例、NEC 0例。27例患者Insulin、Cg A、Syn阳性表达率依次为66.67%、74.07%、100%。肿瘤组织学类型与肿瘤大小、病程相关(χ2=8.834、32.693,P=0.026、0.008),与肿瘤远处转移、局部组织浸润、性别、年龄、民族、ABO血型无关(χ2=5.83、5.83、4.079、43.153、0.484、3.536,均P〉0.05);NET G1期、NET G2期两组患者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分级方案的诊断结果有所差异,中国共识提出的"高增殖活性的NET"能解决Ki-67index 20%~60%的非低分化肿瘤命名和归类混乱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肿瘤 病理分级 Ki-67阳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