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泌体微小RNA参与糖尿病足溃疡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岑妮秒 韦云师 +1 位作者 黄丽娜 吴标良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56-1160,共5页
糖尿病足溃疡(DFU)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是一种难愈合创面,其愈合延迟过程主要是有新血管再生障碍、持续的创面炎症反应、创面再上皮化障碍及成纤维细胞增殖异常。外泌体微小RNA(miRNA)作为细胞间通讯的重要介质,... 糖尿病足溃疡(DFU)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是一种难愈合创面,其愈合延迟过程主要是有新血管再生障碍、持续的创面炎症反应、创面再上皮化障碍及成纤维细胞增殖异常。外泌体微小RNA(miRNA)作为细胞间通讯的重要介质,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可调控影响DFU愈合的多种靶基因转录翻译。本文旨在简要综述外泌体miRNA对新血管再生、炎症反应、创面再上皮化功能以及成纤维细胞增殖功能在DFU修复中的调控作用,以期为DFU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外泌体 微小核糖核酸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耐量减低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的变化及二甲双胍的干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标良 王民登 +1 位作者 韦华 何明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522-2524,共3页
目的了解糖耐量减低(IGT)与其他糖耐量水平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ET)的差别,比较IGT患者二甲双胍干预治疗后Hcy、ET的变化。方法 166例受试者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按糖耐量水平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51例,IGT组70... 目的了解糖耐量减低(IGT)与其他糖耐量水平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ET)的差别,比较IGT患者二甲双胍干预治疗后Hcy、ET的变化。方法 166例受试者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按糖耐量水平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51例,IGT组70例,2型糖尿病(T2DM)组45例。将IGT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予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组)及安慰剂(安慰剂组)进行干预治疗,测定各组及干预治疗前后的Hcy、ET水平。结果 (1)NGT、IGT、T2DM患者中,Hcy及ET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水平与年龄、三酰甘油(TG)、OGTT120 min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正相关,ET水平与空腹血糖(FBG)、OG-TT2 hPBG、HbA1c、总胆固醇(TC)、TG呈正相关(P<0.05)。(2)二甲双胍组血浆Hcy、ET水平治疗后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慰剂组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差值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ET水平随着糖耐量受损的加重逐渐升高;IGT患者应用二甲双胍干预治疗后,随着糖脂代谢的改善,血浆Hcy、ET水平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耐量减低 糖尿病 2型 同型半胱氨酸 内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危象患者脂代谢的特点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韦华 李风玲 罗佐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7期2651-2654,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危象(简称甲亢危象)患者血脂代谢紊乱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2例甲亢危象患者(甲亢危象组)、50例甲亢患者(甲亢组)和5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并抽血测定甘油三酯(TG...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危象(简称甲亢危象)患者血脂代谢紊乱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2例甲亢危象患者(甲亢危象组)、50例甲亢患者(甲亢组)和5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并抽血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甲状腺功能(FT3、FT4)。结果:(1)甲亢组与对照组比较,HDL-C、BMI略有下降(P>0.05),TC、TG和LDL-C均有下降(P<0.05)。甲亢危象组与对照组比较,HDL-C、BMI下降(P<0.05),TC、TG和LDL-C均有明显下降(P<0.01)。甲亢危象组与甲亢组比较HDL-C下降更明显(P<0.01)。其余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甲亢危象组中<18岁患者与对照组比较,TG、HDL-C和BMI略有下降(P>0.05),TC和LDL-C均有下降(P<0.01);18~45岁患者与对照组比较,BMI略有下降(P>0.05),HDL-C、TG均有下降(P<0.05),TC和LDL-C均有明显下降(P<0.01);46~59岁患者与对照组比较,TG、HDL-C和BMI稍有改变(P>0.05),TC和LDL-C均有下降(P<0.05);≥60岁患者与对照组比较,TC、TG、HDL-C和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C下降(P<0.05)。且甲亢危象组中≥60岁患者与18~45岁患者比较,TC和HDL-C均上升(P<0.05);其余不同年龄组间各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甲亢危象患者TC、TG与FT3呈负相关(r=-0.573,P<0.01;r=-0.475,P<0.01);HDL-C、LDL-C、BMI与FT3无相关。(4)甲亢危象患者TC与FT4呈负相关(r=-0.738,P<0.01);TG、HDL-C、LDL-C、BMI与FT4无相关。结论:甲亢危象患者存在明显的血脂代谢紊乱,临床救治过程中应兼顾血脂代谢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危象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脂代谢紊乱 体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咯列酮对糖耐量低减并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糖代谢及部分炎症因子的影响
4
作者 吴标良 王民登 +1 位作者 韦华 何明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549-2550,共2页
目的:探讨吡咯列酮对合并高胰岛素血症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糖(PG)、血胰岛素(Ins)、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60例IGT并高胰岛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予盐酸吡咯列... 目的:探讨吡咯列酮对合并高胰岛素血症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糖(PG)、血胰岛素(Ins)、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60例IGT并高胰岛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予盐酸吡咯列酮及安慰剂干预治疗15周,测体质指数(BMI)、空腹及负荷后PG、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IL-6、hs-CRP等。结果:安慰剂组用药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咯列酮组空腹血糖(FBG)、负荷后2h血糖(2hPBG)、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负荷后2h胰岛素(2hIns)、IL-6、hs-CRP均明显下降,ISI明显回上升(P<0.05或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吡咯列酮可改善IGT并高胰岛素患者的糖代谢状态,减轻高胰岛素血症,改善胰岛素分泌,同时可降低IL-6、hs-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胰岛素血症 糖耐量减低 吡咯列酮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透明质酸水平与Graves眼病的关系
5
作者 李凤玲 韦华 +1 位作者 吴明清 方文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2106-2107,共2页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透明质酸(HA)在Graves眼病(GO)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放射受体分析法测定GO患者98例(根据甲状腺功能状态分为GO1组46例、GO2组52例)、Graves病无眼病(NGO组)患者50例和正常对...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透明质酸(HA)在Graves眼病(GO)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放射受体分析法测定GO患者98例(根据甲状腺功能状态分为GO1组46例、GO2组52例)、Graves病无眼病(NGO组)患者50例和正常对照30例血清FT3、FT4、s-TSH、TRAb和血清HA水平。结果:GO1组、NGO组FT3、FT4及TRAb水平显著高于GO2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s-TSH水平显著下降(P<0.01);GO1、GO2组血清HA水平显著高于NGO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GO1组、GO2组血清H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参与GO的发生且与TRAb水平不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夫斯病 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 透明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与non-HDL、RBP、SF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郭星荣 吴标良 冯烈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1-434,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新的特点,以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方法:选取106例T2DM患者,根据肝脏彩色B超结果,分为T2DM伴NAFLD(A组,64例),T2DM无NAFLD(B组,42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测血压(BP)、空腹血糖(FPG...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新的特点,以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方法:选取106例T2DM患者,根据肝脏彩色B超结果,分为T2DM伴NAFLD(A组,64例),T2DM无NAFLD(B组,42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测血压(B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清铁蛋白(SF)、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计算体质量指数(BMI)、非高密度脂蛋白(non-HDL)、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进行相关分析,对两组患者进行体成分分析及眼底检查确定是否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结果:两组相比,性别、年龄、血压、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SF、BMI、non-HDL、HOMA-IR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内脏型肥胖发生率及DR发生率高,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合并NAFLD患者多存在内脏型肥胖、non-HDL代谢紊乱,体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及铁过载.T2DM患者如合并NAFLD更加容易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型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高密度脂蛋白 视黄醇结合蛋白 血清铁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