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数字健康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5年2月。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数字健...目的对数字健康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5年2月。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数字健康技术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患者管理的主要形式包括社交媒体、健康管理软件、网络平台、智能可穿戴设备;内容包括日常行为管理、健康监测、在线问诊等。数字健康技术可改善患者血糖、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提升患者满意度。结论数字健康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健康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应进一步拓展更符合基层实际的数字健康技术形式及内容,推动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可持续发展。展开更多
目的使用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国内外动机性访谈法的研究趋势和热点问题,为今后动机性访谈法在临床和公共健康教育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数据来源,使用CiteSpace5.8.R3软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目的使用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国内外动机性访谈法的研究趋势和热点问题,为今后动机性访谈法在临床和公共健康教育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数据来源,使用CiteSpace5.8.R3软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结果共纳入相关中文文献681篇,相关英文文献2518篇,国内外动机性访谈法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是发文量前3名的国家,中国排名11;齐鲁护理杂志、Patient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分别是国内外发文量最多的期刊;“动机访谈”是频次出现最多的关键词,研究热点问题主要围绕药物滥用、酒精成瘾、干预、初级照护、生活质量、公共健康等逐步发展变化。结论随着动机性访谈法研究的不断发展,国外的研究趋势和热点问题逐渐从临床研究转向公共健康教育。我国的研究也不断突破,未来还需加强动机性访谈法研究的国际间合作,规范临床应用的同时加强其在公共健康教育领域的运用,更深入地进行科研探索及实践。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社会隔离概念的定义及内涵。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INAHL,Scopus,APA PsycNet,Embase和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包括自建库至2023年12月期...目的探讨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社会隔离概念的定义及内涵。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INAHL,Scopus,APA PsycNet,Embase和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包括自建库至2023年12月期间与脑卒中社会隔离相关的研究,依据纳入标准选取文献,采用Walker和Avant的经典概念分析方法对概念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1篇文献,分析确定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社会隔离的定义属性为自我隔离、病耻感、疏离感、缺乏社会网络;前因分为社会人口学因素、伤残接受度、社会互动、脑卒中史;结果为影响患者认知、导致不良健康结局和生活质量降低。结论通过概念分析,正确理解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社会隔离的定义属性,有利于预防、识别社会隔离,改善社会隔离后果,并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乳房吸吮模式对早产儿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6-12月广西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87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3...目的探讨非营养性乳房吸吮模式对早产儿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6-12月广西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87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由母亲每天入病房进行非营养性乳房吸吮干预,对照组由护理人员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的全经口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喂养耐受率、纯母乳喂养率、出院1个月A型乳头错觉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非营养性乳房吸吮模式可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体内血小板参数变化与兔深静脉导管留置所致的导管相关性血栓(CRT)发生的关系。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置管组。置管组在颈外静脉成功留置静脉导管后分为生理盐水组和甘露醇组,再平均分为留置1、3...目的:探讨体内血小板参数变化与兔深静脉导管留置所致的导管相关性血栓(CRT)发生的关系。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置管组。置管组在颈外静脉成功留置静脉导管后分为生理盐水组和甘露醇组,再平均分为留置1、3、5 d 3个时间段。采集各组置管前、后各个时间段的血标本检测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C)、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最后一次抽血后处死实验兔,取导管所在血管或同侧颈外静脉制作病理标本观察血栓形成情况。结果:静脉置管后CRT发生率为98.33%;PC、MPV、PDW与CRT严重程度均无相关性(P>0.05);PC在生理盐水组与甘露醇组中,均呈现置管后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留置1 d时,空白对照组MPV、PDW均高于生理盐水组与甘露醇组,假手术组MPV、PDW均高于甘露醇组(P<0.05)。结论:血小板活性增强可能不是CRT发生的主要原因,不能依靠PC、MPV、PDW的变化来预测CRT的发生、发展。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数字健康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5年2月。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数字健康技术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患者管理的主要形式包括社交媒体、健康管理软件、网络平台、智能可穿戴设备;内容包括日常行为管理、健康监测、在线问诊等。数字健康技术可改善患者血糖、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提升患者满意度。结论数字健康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健康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应进一步拓展更符合基层实际的数字健康技术形式及内容,推动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可持续发展。
文摘目的使用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国内外动机性访谈法的研究趋势和热点问题,为今后动机性访谈法在临床和公共健康教育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数据来源,使用CiteSpace5.8.R3软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结果共纳入相关中文文献681篇,相关英文文献2518篇,国内外动机性访谈法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是发文量前3名的国家,中国排名11;齐鲁护理杂志、Patient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分别是国内外发文量最多的期刊;“动机访谈”是频次出现最多的关键词,研究热点问题主要围绕药物滥用、酒精成瘾、干预、初级照护、生活质量、公共健康等逐步发展变化。结论随着动机性访谈法研究的不断发展,国外的研究趋势和热点问题逐渐从临床研究转向公共健康教育。我国的研究也不断突破,未来还需加强动机性访谈法研究的国际间合作,规范临床应用的同时加强其在公共健康教育领域的运用,更深入地进行科研探索及实践。
文摘目的探讨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社会隔离概念的定义及内涵。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INAHL,Scopus,APA PsycNet,Embase和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包括自建库至2023年12月期间与脑卒中社会隔离相关的研究,依据纳入标准选取文献,采用Walker和Avant的经典概念分析方法对概念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1篇文献,分析确定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社会隔离的定义属性为自我隔离、病耻感、疏离感、缺乏社会网络;前因分为社会人口学因素、伤残接受度、社会互动、脑卒中史;结果为影响患者认知、导致不良健康结局和生活质量降低。结论通过概念分析,正确理解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社会隔离的定义属性,有利于预防、识别社会隔离,改善社会隔离后果,并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文摘目的探讨非营养性乳房吸吮模式对早产儿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6-12月广西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87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由母亲每天入病房进行非营养性乳房吸吮干预,对照组由护理人员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的全经口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喂养耐受率、纯母乳喂养率、出院1个月A型乳头错觉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非营养性乳房吸吮模式可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文摘目的:探讨体内血小板参数变化与兔深静脉导管留置所致的导管相关性血栓(CRT)发生的关系。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置管组。置管组在颈外静脉成功留置静脉导管后分为生理盐水组和甘露醇组,再平均分为留置1、3、5 d 3个时间段。采集各组置管前、后各个时间段的血标本检测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C)、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最后一次抽血后处死实验兔,取导管所在血管或同侧颈外静脉制作病理标本观察血栓形成情况。结果:静脉置管后CRT发生率为98.33%;PC、MPV、PDW与CRT严重程度均无相关性(P>0.05);PC在生理盐水组与甘露醇组中,均呈现置管后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留置1 d时,空白对照组MPV、PDW均高于生理盐水组与甘露醇组,假手术组MPV、PDW均高于甘露醇组(P<0.05)。结论:血小板活性增强可能不是CRT发生的主要原因,不能依靠PC、MPV、PDW的变化来预测CRT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