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经济论述下的台湾电影产业样态及其发展趋向辨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吴珮慈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6-48,共13页
近期台湾几部指标性之大众市场效应电影如《海角七号》(2008)、《艋舺》(2010)等,全面带动观众支持台湾电影的风潮,形成台湾电影复苏的新样貌。通过运用数据指针可以概括描绘台湾电影市场的供给现状,观察当前台湾电影制作与美商发行体... 近期台湾几部指标性之大众市场效应电影如《海角七号》(2008)、《艋舺》(2010)等,全面带动观众支持台湾电影的风潮,形成台湾电影复苏的新样貌。通过运用数据指针可以概括描绘台湾电影市场的供给现状,观察当前台湾电影制作与美商发行体系的链结、金融资本挹注与跨界合拍电影的实践样态,从而阐明近十年来台湾电影产值结构的变化,如何牵动了制作、发行、映演等产业炼的发展。台湾电影产业的再次起飞,实际上并不脱离近期全球重视文化经济的潮流。艺术与产业之间存在着结构性难题,台湾电影产业虽然由隐然其后的一股文化经济论述力量所主导,但是电影作为一项文化商品,其经济价值乃建立在文化价值之上。台湾电影固有人文价值与美学思辨的迫切与重要性,将成为台湾电影产业前景及新趋向发展中必须面对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电影产业 电影美学 《海角七号》 《艋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电影中的民国故事:集体记忆与创新传统 被引量:3
2
作者 廖金凤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4年第3期18-24,161,共7页
本文拟以《南京、南京》(2009、陆川)、《白鹿原》(2012、王全安)与《1942》(2012、冯小刚)为影片分析对象,藉由「集体记忆」与「创新传统」两个社会/文化研究的概念,探讨中国当代电影创作触及「最近的过去」、讲述一个民国故事时,可能... 本文拟以《南京、南京》(2009、陆川)、《白鹿原》(2012、王全安)与《1942》(2012、冯小刚)为影片分析对象,藉由「集体记忆」与「创新传统」两个社会/文化研究的概念,探讨中国当代电影创作触及「最近的过去」、讲述一个民国故事时,可能遭遇的困境,并且提议在此中国电影逐间迈向国际化的今天,我们如何可能重拾强调人文、艺术、文化与历史的发展途径,开创因应时代趋势的中国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电影 半个好莱坞化 民国故事 集体记忆 创新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海外民国电影史的研究现状和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廖金凤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3年第3期118-120,143,共4页
民国电影作为一个电影研究的"次领域",相较于电影研究既有的概念,它可能同时牵涉到"国家电影"、象是"中国电影"与特定时期电影、象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从当下中国、香港与台湾的电... 民国电影作为一个电影研究的"次领域",相较于电影研究既有的概念,它可能同时牵涉到"国家电影"、象是"中国电影"与特定时期电影、象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从当下中国、香港与台湾的电影发展而言,这个领域或也可与近十几年来普遍使用的"华语电影"的概念相辅相成。民国电影研究领域的可能发展,或可借镜中国之外、近二十年来有关中国电影史、华语电影等相关议题的研究成果,以及它们在议题设定、理论依据、方法策略上的思考;当然,另一方面,民国电影的研究,如何与当下数字化时代、全球化情境里中国电影的发展,激发积极的对话,也是它眼前最重要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电影 深度历史描述 脉络分析 经典建构 史料影像数据库 创意纪录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