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视短片评量框架的建构与例证研究
1
作者 钱凤德 吴浚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44-48,共5页
引言纵观人类文化艺术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文艺作品创作从萌芽到启蒙,再到当前的空前繁荣,从创作和评价的角度看,均出现了一种越来越理性化的趋势。特别是那些从纯艺术中分离出来,并以应用为特征的"艺术设计",其创作评价过程中的理性... 引言纵观人类文化艺术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文艺作品创作从萌芽到启蒙,再到当前的空前繁荣,从创作和评价的角度看,均出现了一种越来越理性化的趋势。特别是那些从纯艺术中分离出来,并以应用为特征的"艺术设计",其创作评价过程中的理性成份更加显著。然而由于纯艺术和设计艺术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以及针对两者差异的争论仍在继续,这造成对某些作品的评价一直在主观与理性判断之间徘徊,其中对影视短片作品的评价就是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片 评量 最终评价结果 文化艺术发展 回归分析 变异量 效度分析 数据分析 镜头语言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迁移视域下当代水墨动画的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杰的 《书画世界》 2020年第5期93-95,共3页
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影响已经深入大众的日常生活,数字技术产品为我们提供便捷的同时,大众的美学迁移也在悄然进行着,水墨动画裹挟其中,如何在夹缝中重振昔日“中国动画学派”的风采,承续传统经典水墨的典范,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议题。重新... 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影响已经深入大众的日常生活,数字技术产品为我们提供便捷的同时,大众的美学迁移也在悄然进行着,水墨动画裹挟其中,如何在夹缝中重振昔日“中国动画学派”的风采,承续传统经典水墨的典范,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议题。重新认知中国水墨的审美追求,洞悉美学典范的迁移,并在此基础上,从美学上的传承创新、风格上的接续经典、叙事上的别出心裁、技术上的与时俱四个维度进行拓展,不失为有效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迁移 水墨动画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彩塑与动漫角色设定中的中国元素——以筇竹寺五百罗汉造像为中心 被引量:4
3
作者 吴浚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3-149,共7页
云南昆明筇竹寺五百罗汉造像是中国罗汉彩塑艺术的典型代表之一,是宗教佛理、民俗文化、艺术美感等多种文化熔铸合流的汇成之作。在我国动漫陷入严重同质化窠臼的当下,从筇竹寺五百罗汉造像的叙事性、形象性、戏剧性、民俗性、宗教性等... 云南昆明筇竹寺五百罗汉造像是中国罗汉彩塑艺术的典型代表之一,是宗教佛理、民俗文化、艺术美感等多种文化熔铸合流的汇成之作。在我国动漫陷入严重同质化窠臼的当下,从筇竹寺五百罗汉造像的叙事性、形象性、戏剧性、民俗性、宗教性等方面,分析对当代动漫角色的剧本、形象、动作、色彩、内涵等方面所具有的启示意义,由此探求在数字媒体时代下动漫角色创作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寺 五百罗汉造像 动漫角色 继承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明上河图》数字动画的视觉转向与发展隐忧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杰的 《中国美术》 2020年第1期122-125,共4页
《清明上河图》在历史、艺术、民俗等方面的价值已被世人高度肯定,与数字动画技术进行联姻,再造其崭新面貌的情况不乏其例,其中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数字动画版、2018年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VR》版最受瞩目。经典古画与... 《清明上河图》在历史、艺术、民俗等方面的价值已被世人高度肯定,与数字动画技术进行联姻,再造其崭新面貌的情况不乏其例,其中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数字动画版、2018年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VR》版最受瞩目。经典古画与数字技术的跨界融合不失为推广、传播的有效路径,同时,如何准确传承再现古画的人文艺术魅力值得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明上河图》 数字动画 跨界融合 发展隐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水墨动画的价值观照、发展困境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杰的 《书画世界》 2019年第11期91-92,共2页
在数字媒体时代,水墨动画的发展不仅能助力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传承,丰富动画美学,而且可以增强文化的传播力。但是其自身陷入发展瓶颈,流于表层形式,惑于单维表达,困于保守传播。如何突围创新,让水墨动画再现风华,本文作者从深耕作品、... 在数字媒体时代,水墨动画的发展不仅能助力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传承,丰富动画美学,而且可以增强文化的传播力。但是其自身陷入发展瓶颈,流于表层形式,惑于单维表达,困于保守传播。如何突围创新,让水墨动画再现风华,本文作者从深耕作品、跨界融合、多维传播、培育人才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动画 价值观照 发展困境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