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效应对矮塔斜拉桥墩梁支撑体系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赵立财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5-642,共8页
为探究单索面多跨矮塔斜拉桥在温度作用下的受力特性,以某矮塔斜拉桥工程为例,基于Midas/civil软件建立了全桥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墩梁支撑体系下的多跨矮塔斜拉桥体系温度效应.分别考虑中塔、次边塔及边塔均为墩梁全固结(体系1),边... 为探究单索面多跨矮塔斜拉桥在温度作用下的受力特性,以某矮塔斜拉桥工程为例,基于Midas/civil软件建立了全桥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墩梁支撑体系下的多跨矮塔斜拉桥体系温度效应.分别考虑中塔、次边塔及边塔均为墩梁全固结(体系1),边塔为墩梁铰接、中塔及次边塔为墩梁固结(体系2),中塔为墩梁固结、次边塔及边塔为墩梁铰接(体系3),次边塔为墩梁固结、中塔及边塔为墩梁铰接(体系4),边塔为墩梁固结、中塔及次边塔为墩梁铰接(体系5)等5种组合下的墩梁支撑体系方案,分析墩梁支撑体系在升温或降温20℃时,主梁与主塔的应力与位移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体系温度效应对墩梁全固结支撑体系下的主梁与主塔的位移与应力产生显著影响.在体系1中,体系温差为20℃时,主梁与主塔的最大位移分别为66.6 mm与94.07 mm,主梁与主塔应力分别为5.95 MPa与5.96 MPa;体系温度效应对仅在中塔处进行墩梁固结而其余位置进行墩梁铰接的体系下主梁与主塔的位移产生显著影响,但对其应力影响则较小;在体系3中,体系温差为20℃时,主梁与主塔的最大位移分别为74.20 mm与70.67 mm,主梁与主塔应力分别为0.59 MPa与0.48 MPa;在相同体系温度下中塔、次边塔和边塔位置任意选择两个墩梁固结,其余位置为墩梁铰接时,中塔、次边塔以及边塔位置处主梁结构响应显示出较高的相似性,且体系温度效应对主梁结构位移和应力产生的影响程度介于体系4和体系5之间.研究成果可为多跨矮塔斜拉主梁的施工线形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矮塔斜拉桥 温度效应 墩梁固结 支撑体系 结构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水压爆破中不同轴向装药结构的地表振动响应规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立财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79,共8页
为探明隧道水压爆破中不同装药结构对地表振动响应特性的影响,依托沈白高速新宾隧道Ⅳ级围岩爆破开挖开展了相关现场试验,对比了常规装药、孔口水间隔装药、孔底水间隔装药及两端水间隔装药条件下爆破诱发地表振动峰值(PPV)及主频(DF),... 为探明隧道水压爆破中不同装药结构对地表振动响应特性的影响,依托沈白高速新宾隧道Ⅳ级围岩爆破开挖开展了相关现场试验,对比了常规装药、孔口水间隔装药、孔底水间隔装药及两端水间隔装药条件下爆破诱发地表振动峰值(PPV)及主频(DF),并借助数值模拟进一步分析了不同装药结构下地表振动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装药结构,水压爆破转化为爆破振动的能量降低,爆破诱发地表振动PPV减小而DF相对较高;沿隧道掌子面横断面5 m范围内,常规装药结构诱发的振动峰值会超过允许的振动峰值,不利于地表建构物振动安全控制;采用水压爆破时,在炮孔内布设水袋一端,爆炸转化为振动能的比例相对较小,诱发PPV降低;但沿炮孔内布设水袋一端反方向爆破诱发的PPV则相对较高。在隧道掘进爆破作业中,推荐使用两端水间隔装药以保证振动能量的均匀分布,降低炮孔两侧地表振动,从而减小爆破开挖对地表建构物的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地表振动 水压爆破 装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波激励下多跨单索面矮塔斜拉桥主墩索塔地震响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立财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269,共7页
为探究行波激励对多跨矮塔斜拉桥地震响应的影响,选取某六跨单索面-矮塔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并根据相对运动法理论模拟多点激励行为。分析桥墩墩底、桥塔塔底以及桥塔塔顶这3个关键位置处在... 为探究行波激励对多跨矮塔斜拉桥地震响应的影响,选取某六跨单索面-矮塔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并根据相对运动法理论模拟多点激励行为。分析桥墩墩底、桥塔塔底以及桥塔塔顶这3个关键位置处在多点地震动激励作用下的内力或位移响应,并探究不同视波速下结构内力与位移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行波激励对多跨矮塔斜拉桥的地震响应产生显著影响。当视波速为500 m/s时,最不利关键位置处的内力或位移均约为一致激励时的1.2倍;行波激励对中墩底部的弯矩与剪力、边塔塔底的弯矩与剪力和塔顶位移均产生不利影响;随着视波速的提升,行波激励的影响逐渐减弱,当视波速大于7000 m/s时,关键结构处的内力与位移与一致激励时对应的内力与位移基本保持一致,此时行波激励效应对结构关键位置处内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索面 矮塔斜拉桥 行波激励 主墩 索塔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石门水库淤泥烧制轻骨料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黄兆龙 洪盟峰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5期467-473,共7页
采用XRF,XRD,TA-MS,SEM及土壤物理性质等定性或定量试验,探讨了以台湾石门水库淤泥为原料烧制轻骨料的可行性.试验结果显示:水库淤泥的化学成分均落在高强度轻骨料的范围内;它在高温下会产生CO2气体;具有明显的膨胀粘土矿物绕射峰;在1 ... 采用XRF,XRD,TA-MS,SEM及土壤物理性质等定性或定量试验,探讨了以台湾石门水库淤泥为原料烧制轻骨料的可行性.试验结果显示:水库淤泥的化学成分均落在高强度轻骨料的范围内;它在高温下会产生CO2气体;具有明显的膨胀粘土矿物绕射峰;在1 200~1 300℃下表面光滑并会在其内部形成200~700 μm的孔隙.由此推论:水库淤泥为制造轻骨料的适宜原料.最后探讨了利用商业用旋窑所烧制的水库淤泥轻骨料性质,进一步验证了用水库淤泥烧制轻骨料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淤泥 轻骨料 粘土矿物 热分析-质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简支梁桥结构振动响应预测 被引量:2
5
作者 赵立财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7-352,共6页
针对有限元模型存在工作量大、计算耗时、无法实现结构响应的快速预测等问题,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简支梁桥结构应力与位移预测模型。以某简支梁桥为工程背景,通过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杆系有限元模型,并在考虑参数不确... 针对有限元模型存在工作量大、计算耗时、无法实现结构响应的快速预测等问题,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简支梁桥结构应力与位移预测模型。以某简支梁桥为工程背景,通过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杆系有限元模型,并在考虑参数不确定性的基础上使用有限元模型得到完善的训练与测试样本数据集,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桥梁结构响应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可在满足预测精度的基础上实现结构响应的快速预测,荷载试验实测值与模型预测值的最大误差在12.46%以内,且拟合优度均在0.9以上。该预测模型后期可与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相结合,实现简支梁桥结构响应的实时分析,可应用于简支梁的结构响应评估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支梁桥 人工神经网络 结构响应 有限元模型 应力 结构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分类算法的隧道开挖安全风险概率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定远 赵立财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118,共4页
隧道开挖安全风险因子的早期识别及风险评估,对隧道后期施工及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收集研究区8条隧道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确定影响因子,同时结合同类型隧道开挖遇到的主流问题进行分析,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了各安全风险因子的权... 隧道开挖安全风险因子的早期识别及风险评估,对隧道后期施工及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收集研究区8条隧道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确定影响因子,同时结合同类型隧道开挖遇到的主流问题进行分析,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了各安全风险因子的权重比例,确定了6个一级安全风险因子和20个二级安全风险因子,并对各一级因子权重进行归一化处理,进而得到各安全风险因子条件概率表和先验概率表,最后利用GeNie2.3软件进行风险评价。研究表明,线路涉及的隧道工程总体安全风险水平为Ⅲ级,各安全风险因子中敏感性较高的为地震(B3)、塌方(B6)及开挖方式的合理性(B15),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贝叶斯网络 风险概率 风险识别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混凝土管片接头抗弯与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立财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4-151,共8页
混凝土管片的接头部位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轴力、弯曲力矩和剪切力的共同作用,为能够全面了解混凝土管片接头处受不同外力下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根据研究特点,设计三组试验分别为极限承载能力、极限弯矩、剪切试验。针对混凝土管片接头... 混凝土管片的接头部位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轴力、弯曲力矩和剪切力的共同作用,为能够全面了解混凝土管片接头处受不同外力下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根据研究特点,设计三组试验分别为极限承载能力、极限弯矩、剪切试验。针对混凝土管片接头有、无斜向螺栓工况,从管片接头受压区高度、最大张开度以及张开角度的试验数据角度,分析混凝土管片接头处轴力和极限弯矩之间的变化关系。采用有斜向螺栓逆剪切、有斜向螺栓顺剪切以及无斜向螺栓剪切的三种对比试验方式,开展管片接头破坏状态和接头相对错动量分析。研究表明,有无斜向螺栓下的混凝土管片接头处受压区高度和极限弯矩均随着轴力的增加呈现线性增长的趋势,最大张开度和张开角均随着轴力的增加呈线性减弱的趋势;有斜向螺栓连接的管片接头,其相对错动曲线存在平台段,同时受顺剪下的平台段要明显长于逆剪下的平台段。通过管片接头顺剪切和逆剪切破坏对比试验的研究,可较为全面地揭示管片接头部位的抗弯、抗剪切性能的宏观变形规律,其研究结果可为盾构隧道管片接头构造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管片接头 逆剪切 顺剪切 相对错动量 破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荷载等效理论的柱体结构剪切变形解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赵立财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3-1031,1044,共10页
为了提高具有铁木辛科梁性质的柱体结构剪切变形的计算效率和精度,基于荷载等效分布理论、节点解析法以及具有正交内插特性的铁木辛柯梁理论,提出了一种高效求解梁柱节点剪切变形位移的等效分布荷载-有限元算法,并通过研究2种工况算例... 为了提高具有铁木辛科梁性质的柱体结构剪切变形的计算效率和精度,基于荷载等效分布理论、节点解析法以及具有正交内插特性的铁木辛柯梁理论,提出了一种高效求解梁柱节点剪切变形位移的等效分布荷载-有限元算法,并通过研究2种工况算例验证了算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该算法利用非常少的单元(1个或2个单元)便可以获得位移、旋转角、剪切力和弯矩的高精度近似解;其他基于位移的方法,如简化积分法,大约需要40个单元才能获得类似的结果。所提方法可以在不同的连接条件下直接获得铁木辛柯梁柱的稳定函数和弯曲荷载,有效提高了柱体结构剪切变形有限元分析解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法 精确节点解 等效分布荷载 铁木辛柯梁柱 弯曲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作用下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抗拉性能及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程功 程亚丽 +1 位作者 赵立财 周飞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30,共9页
为提高冻融环境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通过劈裂抗拉试验、核磁共振试验(NMR)研究不同聚丙烯纤维掺量及冻融循环次数下混凝土的抗拉性能及孔隙结构的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掺量与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峰值拉应变正相关,冻融... 为提高冻融环境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通过劈裂抗拉试验、核磁共振试验(NMR)研究不同聚丙烯纤维掺量及冻融循环次数下混凝土的抗拉性能及孔隙结构的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掺量与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峰值拉应变正相关,冻融循环次数与劈裂抗拉强度呈负相关关系,与峰值拉应变正相关,混凝土孔隙体积与冻融循环次数正相关,与聚丙烯纤维掺量负相关;建立聚丙烯纤维掺量、冻融循环次数与劈裂抗拉强度的关系式;对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影响最大的孔径为(100,500]μm,其次为(500,1000]μm孔径,(10,100]μm孔径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为改善冻融环境下混凝土的性能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聚丙烯纤维 冻融循环 劈裂抗拉强度 峰值拉应变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荷载作用下桥梁摩擦桩承载特性研究
10
作者 赵立财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6,216,共7页
研究桥梁钻孔灌注摩擦桩的承载特性及桩身力学性质的分布规律对桥梁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三店互通式1号桥梁桩基为研究对象,根据桥梁桩基特点设计室内试验,依次进行了灌注摩擦桩单桩承载力、桩身轴力以及侧摩阻力等桩基... 研究桥梁钻孔灌注摩擦桩的承载特性及桩身力学性质的分布规律对桥梁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三店互通式1号桥梁桩基为研究对象,根据桥梁桩基特点设计室内试验,依次进行了灌注摩擦桩单桩承载力、桩身轴力以及侧摩阻力等桩基性能研究,并将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以及理论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研究表明:持力层岩性对桥梁灌注摩擦桩桩顶沉降量存在影响,持力层岩土性能越高,则桩顶沉降量越小;桩身轴力及摩阻力的变化幅度均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且桩身中部所受到的摩阻力最大;经理论公式和有限元分析的验证,本次试验结果整体上偏差率较小,3种分析计算方法均可较好地得出灌注摩擦桩桩身轴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可为桥梁运营后期的病害防治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桩基 灌注摩擦桩 承载试验 轴力 摩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交叉段变形机制之探讨 被引量:11
11
作者 游步上 陈尧中 《隧道建设》 2007年第S2期109-113,共5页
采经现地量测数据验证之数值分析模式,利用参数分析探讨岩石材料在弹性模式与弹塑性模式下,主隧道于人行聨络横坑开挖期间在交叉段附近产生之变形行为;采用参数包括不同覆岩深度、不同材料强度及不同主应力大小与方向。分析结果显示,随... 采经现地量测数据验证之数值分析模式,利用参数分析探讨岩石材料在弹性模式与弹塑性模式下,主隧道于人行聨络横坑开挖期间在交叉段附近产生之变形行为;采用参数包括不同覆岩深度、不同材料强度及不同主应力大小与方向。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联络横坑之开挖,隧道交叉段附近之变形,依材料是否已达塑性及主应力大小与方向之不同而有不同之变形趋势;在弹性模式下,主隧道交叉侧之变形随联络横坑之开挖而往开挖方向位移,在弹塑性模式下,则依主应力大小与方向之不同而呈现不同之变形行为,此结果显示,隧道交叉段之变形机制主要受现地主应力大小与方向及塑性区形成两项因素控制,依此机制可解释主隧道交叉段于联络横坑开挖时之变形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分析 隧道交叉段 联络横坑 主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料裹浆厚度对混凝土性质影响之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建智 蔡志达 +2 位作者 李隆盛 叶叔通 黄兆龙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4-389,427,共7页
为探讨骨料裹浆厚度对混凝土性质的影响,并验证富勒致密配比法之可行性,采用富勒致密配比法设计了3种水胶比(mw/mb=0.28,0.32,0.40)与不同裹浆厚度(t=10,20,30μm),共计9组混凝土配比.结果显示:利用富勒曲线为理论基础设计之骨料架构及... 为探讨骨料裹浆厚度对混凝土性质的影响,并验证富勒致密配比法之可行性,采用富勒致密配比法设计了3种水胶比(mw/mb=0.28,0.32,0.40)与不同裹浆厚度(t=10,20,30μm),共计9组混凝土配比.结果显示:利用富勒曲线为理论基础设计之骨料架构及表面积理论估算浆量方式可应用于一般混凝土设计,并可进一步符合自密实混凝土高流动性之要求;而骨料裹浆厚度愈大者,表示浆量愈多,虽然混凝土早期强度较高,但在龄期达56 d后却是骨料裹浆厚度越小,混凝土强度与耐久性越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料裹浆厚度 混凝土 水胶比 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质之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杜宗岳 湛渊源 +1 位作者 黄兆龙 魏立帆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59-165,共7页
对营建拆除废弃物所制成的再生粗细骨料应用于高性能混凝土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高性能再生骨料混凝土其91 d的抗压强度最高可达44(DR系列),46(DN系列)MPa,电阻率平均在40 kΩ.cm以上,Cl-渗透值均低于2 000 C.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营建拆除废弃物 再生骨料 高性能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粒料裹浆厚度推演混凝土配比设计方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蔡志达 张建智 +2 位作者 叶叔通 李隆盛 黄兆龙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2-157,共6页
利用裹浆厚度设计混凝土配比的方法,以致密配比逻辑为基础,配合富勒曲线,求解了各尺寸粒料之混合比例;估算了各粒料之总表面积及裹浆厚度,以计算总浆体体积;根据总浆体体积,代回致密配比逻辑,求解了各混凝土组成材料用量.这种方法可修... 利用裹浆厚度设计混凝土配比的方法,以致密配比逻辑为基础,配合富勒曲线,求解了各尺寸粒料之混合比例;估算了各粒料之总表面积及裹浆厚度,以计算总浆体体积;根据总浆体体积,代回致密配比逻辑,求解了各混凝土组成材料用量.这种方法可修正原致密配比逻辑中填塞堆积试验及放大浆量VP=nVV之设计方式,对混凝土性质做了更精确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浆体体积 粒料 裹浆厚度 富勒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制备新型覆工板 被引量:2
15
作者 蔡志达 李隆盛 +1 位作者 张建智 黄兆龙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2-47,共6页
针对覆工板的性能需求(混凝土坍落度为(250±25)mm,扩展度为(600±100)mm,流动时间≥30 s,28 d抗压强度为70 MPa),进行了高性能混凝土配比的研发,依据致密配比逻辑设计了高性能混凝土配比并制备了高性能纤维(钢纤维、聚丙烯纤维... 针对覆工板的性能需求(混凝土坍落度为(250±25)mm,扩展度为(600±100)mm,流动时间≥30 s,28 d抗压强度为70 MPa),进行了高性能混凝土配比的研发,依据致密配比逻辑设计了高性能混凝土配比并制备了高性能纤维(钢纤维、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经配比验证显示,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最佳,其28 d抗压强度可大于80 MPa、抗弯强度大于9.5 MPa,故选用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进行新型覆工板的制作与验证.结果表明,以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制作的新型覆工板初始开裂载重为原始设计值(12 t)的4倍以上,经实际铺设测试,均表现出良好的力学性能及安全性能.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覆工板不仅耐久性较好,而且还不需二次施工,其材料成本比传统钢制覆工板节省一半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工板 致密配比逻辑 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粘性路基土回弹模量之研究 被引量:31
16
作者 杨树荣 拱祥生 +1 位作者 黄伟庆 林宏达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5-229,共5页
利用MTS动力三轴试验系统,进行一系列路基土回弹模量试验,并于试验后以滤纸法量测土样之基质吸力,以探讨非饱和粘性路基土之回弹模量特性及基质吸力对回弹模量之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重复荷载下之偏应力愈大则回弹模量愈小,且回弹模量随... 利用MTS动力三轴试验系统,进行一系列路基土回弹模量试验,并于试验后以滤纸法量测土样之基质吸力,以探讨非饱和粘性路基土之回弹模量特性及基质吸力对回弹模量之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重复荷载下之偏应力愈大则回弹模量愈小,且回弹模量随基质吸力的增加而增加。本文并建立以重复荷载之偏应力及基质吸力预测非饱和粘性路基土回弹模量之模式,改善传统模式未能考虑含水率对路基之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弹模量 滤纸法 非饱和土 基质吸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开挖邻产保护之探讨 被引量:30
17
作者 欧章煜 谢百钩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509-517,共9页
都会区的工程常紧邻邻产进行深开挖,为了避免损邻,常须设置必要的邻产保护设施。介绍了台湾地区深开挖工程常用的邻产保护工法及其机制,包括地盘改良工法、地中壁工法、扶壁工法、挡土支撑结构增强工法及微型桩工法。根据研究,开挖区内... 都会区的工程常紧邻邻产进行深开挖,为了避免损邻,常须设置必要的邻产保护设施。介绍了台湾地区深开挖工程常用的邻产保护工法及其机制,包括地盘改良工法、地中壁工法、扶壁工法、挡土支撑结构增强工法及微型桩工法。根据研究,开挖区内地盘改良的效果较开挖区外佳;地中壁工法若能确实清除淤泥,可有效的抑制连续壁变位;扶壁与连续壁一体成型并贯入硬土层,可有效减少连续壁的位移;挡土系统之劲度较小时,提高劲度亦可减少地盘位移。微型桩工法虽亦常用于邻产保护,由于缺乏有系统的研究,是否能有效的减少地盘沈陷的效用,争议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开挖 邻产保护 地盘改良 地中壁 扶壁 微型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电子斑点干涉术研探类岩于双刀贯切破坏之行为
18
作者 陈韦志 陈立宪 +1 位作者 陈尧中 巫奇颖 《隧道建设》 2010年第S1期176-182,共7页
回顾机械式隧道掘进工程,考量切削刀头与岩体间互制行为乃至破坏机制之极近域场研探甚少。本研究以双刀式正向楔形贯切破坏试验(normal wedge indentation fracture test)简化仿真实务钻掘工程之多刀楔切削行为为例,并配搭非破坏检测之... 回顾机械式隧道掘进工程,考量切削刀头与岩体间互制行为乃至破坏机制之极近域场研探甚少。本研究以双刀式正向楔形贯切破坏试验(normal wedge indentation fracture test)简化仿真实务钻掘工程之多刀楔切削行为为例,并配搭非破坏检测之电子斑点干涉术,探究此项接触互制行为之丛聚、初裂与裂衍等系列破坏特征。于双刀贯压位置下方某深度,采用裂缝开口位移(crack open-ing displacement,COD)作为回馈控制讯号,求得完整峰前、峰后之加载历程,以进行相关破坏演化之观察。受贯压之类岩(rock-like)试体以水泥砂浆行之,于无围压状态下,变化双刀间距作为主要变量,以理析开挖机具群刀互制之力学行为。再者,配合具高精度(微米)且非接触式之实时、全域性观测等优点之电子斑点干涉术,所得结果计可研探:1)峰前延性破坏之弹-塑性发展及脆性破坏时机与方位,亦即峰前变形连续(displacement continuous)之弹-塑性界面往临界发展趋势;及变形不连续(displacement dis-continuous)之初裂与裂缝演化;2)峰后脆性破坏裂缝伸衍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斑点干涉术 双刀贯切 弹塑性界面 脆性初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室内疏散路径优化 被引量:12
19
作者 赵立财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99-1003,共5页
针对传统蚁群算法在解决室内疏散问题时存在收敛速度慢、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问题,将火场的动态参数引入到蚁群算法中,对其路径选择策略、启发函数和信息素更新策略进行改进,为整个疏散群体求解更优的疏散路径。运用改进的蚁群算法... 针对传统蚁群算法在解决室内疏散问题时存在收敛速度慢、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问题,将火场的动态参数引入到蚁群算法中,对其路径选择策略、启发函数和信息素更新策略进行改进,为整个疏散群体求解更优的疏散路径。运用改进的蚁群算法对室内人员的疏散路径进行动态规划,考虑了路径的实时拥挤度,避免了疏散人员局部实现路径优化的瓶颈效应。将分析结果与基本蚁群算法的规划结果进行比较验证,研究结果显示,优化算法缩短了疏散时间和规划路径,提高了疏散效率和搜索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 室内疏散 蚁群算法 拥挤度 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弃土场滑坡力学参数敏感性反演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立财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7-636,共10页
为了研究不同降雨工况下的滑坡稳定性机理及变形规律,以兰原弃土场滑坡为例,首先在GeoStudio中建立二维剖面模型,然后从内因和外因两个角度出发,选取了内摩擦角、黏聚力、降雨强度、渗透系数、降雨入渗补给系数、饱和体积含水率等6个影... 为了研究不同降雨工况下的滑坡稳定性机理及变形规律,以兰原弃土场滑坡为例,首先在GeoStudio中建立二维剖面模型,然后从内因和外因两个角度出发,选取了内摩擦角、黏聚力、降雨强度、渗透系数、降雨入渗补给系数、饱和体积含水率等6个影响因子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25组正交试验并采用极差分析法对滑坡影响因子进行敏感性分析,并结合监测数据对内摩擦角、黏聚力和渗透系数进行参数反演;同时,结合当地多年降雨数据资料,对滑坡进行了3种极端降雨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影响规律研究。研究表明:兰原弃土场滑坡6个影响因子的敏感性大小为:内摩擦角>黏聚力>降雨强度>渗透系数>降雨入渗补给系数>饱和体积含水率;经参数反演计算后,得出的参数值较室内试验组有了进一步的修正,使得滑坡变形趋势更加符合实际监测资料分析的结果,同时得出双日降雨对滑坡稳定性影响更大,更易导致滑坡失稳破坏。通过本文的研究,可在后期不同极端降雨条件下对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及稳定性判别,并可为同类滑坡的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子 敏感性分析 参数反演 极端工况 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