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时代灵光的消逝与解放及其在品牌营销中的实践
1
作者 杜遥 《服装设计师》 2024年第5期30-36,共7页
复制技术改变了艺术的生产与表现方式,艺术民主化为大众带来创作与参与的可能。在AI技术的浪潮下,品牌与艺术间的意义是在新世代中藉由价值转变而重新觉醒的灵光概念。本研究以品牌营销系统理论探勘艺术民主化即灵光解放后,数字时代如... 复制技术改变了艺术的生产与表现方式,艺术民主化为大众带来创作与参与的可能。在AI技术的浪潮下,品牌与艺术间的意义是在新世代中藉由价值转变而重新觉醒的灵光概念。本研究以品牌营销系统理论探勘艺术民主化即灵光解放后,数字时代如何进行品牌营销实践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光 数字复制 品牌艺术 品牌营销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应与超越:社群媒体时代的对话新闻
2
作者 王阳 《新闻论坛》 2018年第1期90-94,共5页
印刷革命以来,基于媒介而实现的人类交往与对话是一种超越物质时空的"虚拟对话",社群媒体时代的对话类型延展了传统媒体时代虚拟对话的边界,一种共时态的、参与式的、交互式的传播模式形成,共时、同步、交互营造了一种新型的... 印刷革命以来,基于媒介而实现的人类交往与对话是一种超越物质时空的"虚拟对话",社群媒体时代的对话类型延展了传统媒体时代虚拟对话的边界,一种共时态的、参与式的、交互式的传播模式形成,共时、同步、交互营造了一种新型的口语传播仪式感。本文将基于这种新型对话方式基础上的新闻生产称为对话新闻。对话新闻是以对话性机制为核心的新闻生产与收受方式,社群媒体时代是真正的对话新闻时代。本文在此前提下分析了社群媒体时代对话新闻的概念、借以可能的条件,以及对话新闻的实质和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新闻 社群媒体 新闻自由 民主化 公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科技艺术创作研究
3
作者 李朋鹏 张耿 《设计艺术研究》 2021年第4期53-57,共5页
人类通过不同的媒介,观察和记录环境中不同元素的存在和相互作用,以展示思维或创作中生态哲学和文化内涵的多样性,再现自然景观的纯净、灵性和内涵,从而引发人们对工业化过程中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自然生态失衡的反思。这种生态艺术作... 人类通过不同的媒介,观察和记录环境中不同元素的存在和相互作用,以展示思维或创作中生态哲学和文化内涵的多样性,再现自然景观的纯净、灵性和内涵,从而引发人们对工业化过程中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自然生态失衡的反思。这种生态艺术作品的审美和认知效果,旨在唤起人们对地球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思考。研究旨在探讨生态艺术的目的和表现形式,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拓展我们对生态艺术的理解,以及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以科技为工具,以生态环境为精神内涵,尝试用视觉的方式表现自然的声音、和谐和节奏,探究生态科技艺术创作的可行性。提出女性生态科技艺术可能的创作模式,并从女性的本能和细腻的观察角度,强调自然中生命节奏的视觉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生态艺术 生态女性主义 科技艺术 视觉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家在兰若寺》再思考VR电影是什么
4
作者 祖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0-123,共4页
本文从蔡明亮导演的VR作品《家在兰若寺》出发,根据VR的技术特性试图分析其与传统电影的不同。在电影本体理论的架构下,文章发现VR在改变电影制作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VR作品可以称之为“电影”的合理性。VR作品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电... 本文从蔡明亮导演的VR作品《家在兰若寺》出发,根据VR的技术特性试图分析其与传统电影的不同。在电影本体理论的架构下,文章发现VR在改变电影制作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VR作品可以称之为“电影”的合理性。VR作品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电影”一词可能无法悉数概括。本文试图分析VR“电影”是什么,但问题却可能不在作品本身。“电影是什么”的讨论在当代研究中存在滞后性,应当重新思考其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在兰若寺》 虚拟现实 电影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