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鲁造山带晚中生代地幔的富集特征——来自辉长岩的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28
1
作者 孟繁聪 薛怀民 +2 位作者 李天福 杨怀仁 刘福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83-1592,共10页
位于苏鲁造山带的乳山浅色辉长岩形成于晚中生代(约120Ma),SiO_2含量为53~55%,MgO 含量较低,为3.6~4.9%,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如 Nb、Ta、Ti 等,具有明显的“地壳”印记。Sr 同位素中等富集(0.... 位于苏鲁造山带的乳山浅色辉长岩形成于晚中生代(约120Ma),SiO_2含量为53~55%,MgO 含量较低,为3.6~4.9%,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如 Nb、Ta、Ti 等,具有明显的“地壳”印记。Sr 同位素中等富集(0.7072~0.7075),Nd 同位素比值较低(δ_(Nd)(t)=-9.5~-11.6),Sr-Nd 同位素组成变化不大,反映岩浆无明显的地壳混染,代表了晚中生代地幔源区的同位素组成。辉长岩 Sr-Nd 同位素组成介于 EMI 与 EMII 端元之间,反映这种富集地幔是由早期预富集的地幔在中生代早期受到深俯冲的扬子陆壳的改造而形成的,苏鲁地区晚中生代基性侵入岩、火山岩和脉岩同位素组成的差别,反映了地幔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的横向和纵向不均一性,这种差异也是地幔交代作用强度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岩 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晚中生代 苏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甲烷冷泉特征与冷泉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 被引量:50
2
作者 陈忠 杨华平 +2 位作者 黄奇瑜 陆钧 颜文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82,共10页
海底冷泉及冷泉生态系统是现代海洋地质学和生物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它提升了人类对深海资源的认识和利用,拓展了深海极端环境下生命的潜在界线。综述了海底甲烷冷泉的成因、冷泉喷发的类型及其特征,海底冷泉分布、形成的主要阶段(150—10... 海底冷泉及冷泉生态系统是现代海洋地质学和生物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它提升了人类对深海资源的认识和利用,拓展了深海极端环境下生命的潜在界线。综述了海底甲烷冷泉的成因、冷泉喷发的类型及其特征,海底冷泉分布、形成的主要阶段(150—100Ma BP,42—28Ma BP和12Ma BP以来)以及指示海底冷泉系统的简要特征;综述了冷泉化能自养生态系统及其食物链构成和特征,专性种、潜在专性种和非专性种的生物组成及其特征,冷泉环境中有孔虫和轻小型底栖动物的主要变化;最后划分了我国近海的冷泉区(点)并简要介绍它们的分布和特征,为开展我国近海冷泉及其冷泉生物群落的调查和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冷泉 冷泉生物 群落结构 冷泉生态系统 天然气水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斜长角闪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被引量:8
3
作者 孟繁聪 张建新 +1 位作者 杨经绥 杨怀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71-1282,共12页
分布在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中的斜长角闪岩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由榴辉岩退变而成,一种只经历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它们的原岩属于拉斑玄武质岩石,轻稀土富集,Nd同位素组成亏损,这些玄武岩浆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幔源区,地壳混染不明显,形成的... 分布在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中的斜长角闪岩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由榴辉岩退变而成,一种只经历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它们的原岩属于拉斑玄武质岩石,轻稀土富集,Nd同位素组成亏损,这些玄武岩浆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幔源区,地壳混染不明显,形成的环境可能为大陆裂谷或初始洋盆,这可能是柴北缘早古生代洋盆打开的前兆。随着早古生代洋盆的关闭,这些基性火成岩部分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即发生了深俯冲,部分只经历角闪岩相变质。无论哪种情况,它们在遭受变质作用之前,就与陆壳岩石共生在一起,支持柴北缘榴辉岩、斜长角闪岩与片麻岩的关系为原地关系(in sit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长角闪岩 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柴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区域地质特征与新构造运动 被引量:10
4
作者 耿威 张训华 +2 位作者 黄龙 魏合龙 黄奇瑜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82,共10页
台湾位于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的交界带,中中新世开始的吕宋岛弧与欧亚大陆边缘碰撞造山运动形成了现今台湾及其附近海域的基本构造格局和特有的区域地质特征。通过对台湾岛地质考察和研究区各种调查资料的分析,总结台湾及其附近海域... 台湾位于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的交界带,中中新世开始的吕宋岛弧与欧亚大陆边缘碰撞造山运动形成了现今台湾及其附近海域的基本构造格局和特有的区域地质特征。通过对台湾岛地质考察和研究区各种调查资料的分析,总结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区域地质特征,具有出露地层新、构造活动年轻且强烈、受马尼拉和琉球两个俯冲带共同影响等特点;研究区的新构造运动主要受到弧陆碰撞的影响,表现出各种断裂作用极其发育、逆冲-褶皱带多见、火山和地震活动频发、地热温度比较高等特征,研究区中西部麓山带和台东纵谷-海岸山脉以及台湾南部和东北部海域是新构造运动的活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陆碰撞 区域地质特征 新构造运动 台湾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南缘金水口群的早古生代构造热事件:锆石U-Pb SHRIMP年龄证据 被引量:97
5
作者 张建新 孟繁聪 +2 位作者 万渝生 杨经绥 董国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97-404,共8页
通过柴达木盆地南缘(东昆仑北缘)原定为金水口群麻粒岩相片麻岩和花岗质岩石中锆石的SHRIMP测定,确定其麻粒岩相变质时代为460Ma±8Ma,而具有深熔成因特征的花岗质岩石深熔作用时间为402Ma±6Ma。这些年龄数据表明,金水口群经... 通过柴达木盆地南缘(东昆仑北缘)原定为金水口群麻粒岩相片麻岩和花岗质岩石中锆石的SHRIMP测定,确定其麻粒岩相变质时代为460Ma±8Ma,而具有深熔成因特征的花岗质岩石深熔作用时间为402Ma±6Ma。这些年龄数据表明,金水口群经历了早古生代与麻粒岩相变质和深熔作用有关的构造热事件,原认为是柴达木地块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明显在早古生代造山过程中发生了活化作用。花岗质岩石的继承锆石给出了少量太古宙和大量1600~1800Ma之间的年龄,代表了其锆石的主要源区物质年龄,这与祁连—柴达木地区以及扬子地块的地壳形成年龄基本一致,反映柴南缘(东昆仑北缘)的变质基底与扬子克拉通具有明显的亲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南缘 金水口群 麻粒岩相 深熔作用 SHRIMP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西沙海槽的碳酸盐结壳及其对甲烷冷泉活动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24
6
作者 陈忠 黄奇瑜 +3 位作者 颜文 陈木宏 陆钧 王淑红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33,共8页
冷泉碳酸盐岩是指示南海北部可能发育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证据之一。对在西沙海槽采集到的冷泉碳酸盐结壳颗粒进行了形貌、稳定同位素等的研究,讨论和揭示了冷泉碳酸盐结壳的形成机理及其与甲烷冷泉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碳酸盐结壳具有... 冷泉碳酸盐岩是指示南海北部可能发育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证据之一。对在西沙海槽采集到的冷泉碳酸盐结壳颗粒进行了形貌、稳定同位素等的研究,讨论和揭示了冷泉碳酸盐结壳的形成机理及其与甲烷冷泉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碳酸盐结壳具有多孔结构,冷泉矿物为文石和重晶石,文石呈针状,含量为39.5%—46.6%,重晶石呈矮柱状,含量为15.6%—21.2%,它们均是从流体中沉淀出来的。重晶石的δ34S值为23.47‰—26.32‰,表明硫同位素发生正漂移,属于与冷泉流体有关的成岩成因重晶石。文石的碳同位素轻度亏损,δ13C值为-13.30‰—-29.59‰,主要来源于热解成因气,但结合了少量正常海水的溶解碳,δ18O值为2.32‰—3.74‰,指示碳酸盐结壳形成时的温度为3.5—9.7℃。研究表明,碳酸盐结壳形成于流体活动缓慢的环境,是深部富含Ba2+的甲烷冷泉流体向上排放和喷溢,在近海底遇到向下渗漏的富含SO42-海水,发生缺氧甲烷氧化反应沉淀出文石,流体中剩余的重34S的SO42-与Ba2+形成重晶石,因此,碳酸盐结壳是西沙海槽存在甲烷冷泉活动的证据。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该海域潜在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和研究提供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泉碳酸盐岩 文石 重晶石 稳定同位素 冷泉流体 西沙海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锡铁山副片麻岩所记录的多期构造热事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建新 孟繁聪 董国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1-638,共8页
在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段的锡铁山地区,夹有榴辉岩或退变榴辉岩透镜体的2个副片麻岩样品的锆石被用于SHRIMP U pb测定。2个片麻岩样品具有类似的特征,主要由石榴子石、夕线石、长石、黑云母和石英组成,这些矿物组合形成的变质条件, 0.6~0.... 在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段的锡铁山地区,夹有榴辉岩或退变榴辉岩透镜体的2个副片麻岩样品的锆石被用于SHRIMP U pb测定。2个片麻岩样品具有类似的特征,主要由石榴子石、夕线石、长石、黑云母和石英组成,这些矿物组合形成的变质条件, 0.6~0.9GPa和710~820℃,显示两处片麻岩经历了中压麻粒岩相条件的变质作用。锆石的SHRIMP U-Pb测定显示,2个样品获得近一致的早古生代变质年龄(分别为437Ma±6Ma和441Ma±15Ma),代表早古生代的高温变质作用时代。样品XTS-1还得890Ma±14Ma的年龄,所测定的锆石具有明显的变质作用成因特征,代表了新元古代早期的变质事件,反映了这些副片麻在早古生代造山旋回之前可能还经历了晋宁期的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 锡铁山 副片麻岩 锆石SHRIMP U-PB定年 多期构造热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沉积物组成变化看三峡水库蓄水对大宁河沉积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勇 李红春 +3 位作者 罗尚德 郭芳旭 蔡金郎 王津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2-37,共6页
对2006年10月采自长江重要支流大宁河中上游河底沉积物约42cm长的岩芯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XRD)、总碳(TC)和有机碳(TOC)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该研究时段内沉积物中主要的矿物类型是石英和方解石,总碳含量为33~57g/kg,有... 对2006年10月采自长江重要支流大宁河中上游河底沉积物约42cm长的岩芯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XRD)、总碳(TC)和有机碳(TOC)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该研究时段内沉积物中主要的矿物类型是石英和方解石,总碳含量为33~57g/kg,有机碳含量为8~34g/kg;(2)沉积剖面中总碳和有机碳含量从10cm深的部位向岩芯顶部都发生了急剧的下降,沉积物颜色也在此处由灰色转为红褐色,这可能反映了三峡水库蓄水后,在较低的流速状态下,原来处于位置较高、含碳较低的褐红色粘土受水体淹没并被大量输入河流沉积物中,从而引起了泥沙沉积速率的迅速增加;(3)双龙沉积剖面中有机碳的变化结果还显示,在17~10cm深处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大幅度增加,可能是本区域内该时段人类活动引起有机物质急剧输入到河流中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总碳含量 有机碳含量 矿物成分 三峡水库 大宁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大连池钾质火山岩中辉石斑晶的反环带结构研究及其对岩浆演化的约束 被引量:1
9
作者 冒福根 陈立辉 +2 位作者 杨怀仁 曾罡 刘建强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2-507,共16页
五大连池钾质火山岩中发现具有反环带结构的单斜辉石斑晶.反环带辉石的核部为次透辉石,与边部相比具有较低的Mg#值(68-77)、TiO2 (0.23-0.50 wt.%)、Cr2O3 (〈0.06 wt.%) 和较高的Al2O3 (3.4-5.0 wt.%)、Na2O (0.43-0.78 wt.%... 五大连池钾质火山岩中发现具有反环带结构的单斜辉石斑晶.反环带辉石的核部为次透辉石,与边部相比具有较低的Mg#值(68-77)、TiO2 (0.23-0.50 wt.%)、Cr2O3 (〈0.06 wt.%) 和较高的Al2O3 (3.4-5.0 wt.%)、Na2O (0.43-0.78 wt.%)、FeO (8.8-11.0 wt.%)、MnO 含量.核部的稀土元素标准化曲线较为平坦,且具有非常显著的Eu 和Sr 的负异常(Eu/Eu*=0.35~0.63,Sr/Sr* = 0.03-0.17),指示其为曾与斜长石平衡的变质岩辉石.在Mg#-TiO2相关图上,核部总体成分落入华北下地壳低Mg 麻粒岩中单斜辉石的成分范围,因此核部应该是来自下地壳麻粒岩的捕掳晶.反环带辉石边部与正常辉石斑晶成分-致,具有较高的Mg#值(81-85)、TiO2 (0.40-1.65 wt.%)、Cr2O3 (0.03-0.25 wt.%) 和较低的Al2O3 (2.1-3.4 wt.%)、Na2O(0.34-0.63 wt.%)、FeO (4.6-6.6 wt.%)、MnO 含量,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 = 3.23-7.89,与玄武岩全岩的特征吻合.利用主量和微量元素的分配系数进行的模拟计算均表明,反环带辉石边部与寄主岩浆已达到成分平衡,说明边部是在熔蚀核部的基础上再生长而成的岩浆成因辉石.五大连池正常辉石斑晶的Mg#值与TiO2具有负相关性,指示岩浆在地壳深度经历了一定程度的演化.反环带辉石斑晶边部由里到外Al2O3和Na2O 含量逐渐增加的趋势支持岩浆经历演化的结论.核部辉石的麻粒岩属性表明岩浆演化主要发生在下地壳.温压计计算结果也指示正常辉石斑晶和反环带辉石的边部都结晶于下地壳深度的系列岩浆房.晚期结晶的辉石斑晶总是比早期结晶的辉石更富集不相容元素,说明分离结晶作用导致五大连池玄武岩的不相容元素更富集.平衡计算表明,与辉石斑晶平衡的岩浆与玄武岩全岩在微量元素特征上高度相似.考虑到全岩高度一致的微量元素特征,研究认为五大连池玄武岩的成分变化主要受下地壳岩浆房中的结晶分离作用控制,地壳混染(包括壳源岩浆混合) 可以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斜辉石 反环带结构 五大连池 岩浆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