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道教仪式音乐的体系及其风格特征
被引量:
2
1
作者
吕锤宽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29,共20页
该文系借着北方全真道的早晚课仪式与音乐,及南方天师道的科仪与音乐,透过实地调查的数据,归纳其风格特征,并从仪式空间切入,论述形成音乐风格特征的因素。全真道举行仪式的空间为名山宫观,地处幽静,朴素的音乐音响正为此一环境特征的...
该文系借着北方全真道的早晚课仪式与音乐,及南方天师道的科仪与音乐,透过实地调查的数据,归纳其风格特征,并从仪式空间切入,论述形成音乐风格特征的因素。全真道举行仪式的空间为名山宫观,地处幽静,朴素的音乐音响正为此一环境特征的写照。天师道科仪在人口荟萃的庙宇举行,该空间是各种民俗的展现场所,故天师道科仪音乐融入甚多传统音乐的内容,符合庶民对传统音乐呈现热闹场景的需要。结论认为,道教仪式音乐呈现静谧淡雅,与热闹世俗的两种色彩,形塑道教音乐风格的全面性,而该音乐特征,适为不同功能场合或文化背景的自然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音乐
全真道
天师道
道教科仪
经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生态史观论大曲之展演型态
被引量:
4
2
作者
吕锤宽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54,共10页
经文献研究,笔者发现南北朝至唐代,大曲曾作为乐曲形式或技术规模的泛称,以区别于乐曲简而短的小曲。作为艺术形式,大曲系以南北朝时期的相和歌为基础发展而来,成为具有器乐展技的歌乐型态。透过曲目名称比较,显示唐大曲并非承袭南北朝...
经文献研究,笔者发现南北朝至唐代,大曲曾作为乐曲形式或技术规模的泛称,以区别于乐曲简而短的小曲。作为艺术形式,大曲系以南北朝时期的相和歌为基础发展而来,成为具有器乐展技的歌乐型态。透过曲目名称比较,显示唐大曲并非承袭南北朝相和大曲之单线条发展。从曲名与曲词内容观之,南北朝时期的大曲为中原音乐体系,唐大曲则多来自西域。以生态史观之,大曲有纯音乐与歌舞型态,或源于音乐经济的演变,以及民族的歌舞习性。文章认为,歌舞型态大曲中的舞蹈,属经过专业训练的舞者,根据唐代的艺文环境,推测其当多来自善歌舞的龟兹,今见于维吾尔族的木卡姆,应为歌舞大曲的代表。至于汉人的民族性,以笔者40年间的传统音乐田野调查所见,完整保存于台湾民间的南管音乐,当属纯音乐型态或清乐大曲的遗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史观
音乐扩散论
大曲
木卡姆
南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生态史观论周诗的社会文化功能(之二)
3
作者
吕锤宽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1-90,共10页
政治层面言之,周朝为人类历史的理想社会,突出的文化现象为"礼乐之邦",其关键元素为音乐,从文本言之,即当时所通称的"诗"或"周诗"。经由《春秋左传》《孔子家语》《吕氏春秋》《墨子》等先秦文献的归纳分...
政治层面言之,周朝为人类历史的理想社会,突出的文化现象为"礼乐之邦",其关键元素为音乐,从文本言之,即当时所通称的"诗"或"周诗"。经由《春秋左传》《孔子家语》《吕氏春秋》《墨子》等先秦文献的归纳分析,流传于春秋至战国期间的诗歌,部分曲目并未见于经孔子删订的305篇本《诗经》,故可如此推论,以置入周代社会观察,流传于周代社会者,为三千余首本的《周诗》。周代社会包括诸侯君主、卿大夫与诸子百家、谋士,从宴飨燕乐嘉宾,以至于诸侯国之间的政治交涉、思想阐述,都广泛地歌诗或爰引诗歌。以运用诗歌的型态以及使用场合的不同,从生态史观察,可将周诗的社会功能分为:称诗以表政治态度、赋诗以娱宾或观志、引诗以阐述思想见解。本文之论认为,周代的诗歌并非局限于民间(如:国风)或宫廷(如:小雅、大雅),而为普遍流传于社会各层面生活的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周诗
左传
孔子
生态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生态史观论周诗的社会文化功能(之一)
4
作者
吕锤宽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13,共10页
周朝为人类历史的理想社会,突出的文化现象为"礼乐之邦",关键元素为音乐,从文本言之,即当时所通称的"诗"或"周诗"。经由《春秋左传》等文献的分析,流传于春秋至战国期间的诗歌,部分曲目并未见于今本《诗...
周朝为人类历史的理想社会,突出的文化现象为"礼乐之邦",关键元素为音乐,从文本言之,即当时所通称的"诗"或"周诗"。经由《春秋左传》等文献的分析,流传于春秋至战国期间的诗歌,部分曲目并未见于今本《诗经》;故以置入式的观察,流传于周代社会者,为三千余首本的《周诗》。当时包括诸侯君主、卿大夫与诸子百家、谋士,从宴飨燕乐嘉宾,以至于诸侯国之间的政治交涉、思想阐述,都广泛地歌诗或引诗。以生态史观察,周诗的社会功能可分为:称诗以表政治态度、赋诗以娱宾或观志、引诗以阐述思想见解。本文认为,周代的诗歌并非局限于民间或宫廷,而为普遍流传于社会各层面的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周诗
左传
孔子
生态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生态史观论周诗的社会文化功能(之三)
5
作者
吕锤宽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4-106,共13页
政治层面言之,周朝为人类历史的理想社会,突出的文化现象为"礼乐之邦",其关键元素为音乐,从文本言之,即当时所通称的"诗"或"周诗"。经由《春秋左传》《孔子家语》《吕氏春秋》《墨子》等先秦文献的归纳分...
政治层面言之,周朝为人类历史的理想社会,突出的文化现象为"礼乐之邦",其关键元素为音乐,从文本言之,即当时所通称的"诗"或"周诗"。经由《春秋左传》《孔子家语》《吕氏春秋》《墨子》等先秦文献的归纳分析,流传于春秋至战国期间的诗歌,部分曲目并未见于经孔子删订的305篇本《诗经》,故可如此推论,以置入周代社会观察,流传于周代社会者,为三千余首本的《周诗》。周代社会包括诸侯君主、卿大夫与诸子百家、谋士,从宴飨燕乐嘉宾,以至于诸侯国之间的政治交涉、思想阐述,都广泛地歌诗或爰引诗歌。以运用诗歌的型态以及使用场合的不同,从生态史观察,可将周诗的社会功能分为:称诗以表政治态度、赋诗以娱宾或观志、引诗以阐述思想见解。本文之论认为,周代的诗歌并非局限于民间(如:国风)或宫廷(如:小雅、大雅),而为普遍流传于社会各层面生活的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周诗
左传
孔子
生态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生态史观论周诗的社会文化功能(之四)
6
作者
吕锤宽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6,共7页
政治层面言之,周朝为人类历史的理想社会,突出的文化现象为"礼乐之邦",其关键元素为音乐,从文本言之,即当时所通称的"诗"或"周诗"。经由《春秋左传》《孔子家语》《吕氏春秋》《墨子》等先秦文献的归纳分...
政治层面言之,周朝为人类历史的理想社会,突出的文化现象为"礼乐之邦",其关键元素为音乐,从文本言之,即当时所通称的"诗"或"周诗"。经由《春秋左传》《孔子家语》《吕氏春秋》《墨子》等先秦文献的归纳分析,流传于春秋至战国期间的诗歌,部分曲目并未见于经孔子删订的305篇本《诗经》,故可如此推论,以置入周代社会观察,流传于周代社会者,为三千余首本的《周诗》。周代社会包括诸侯君主、卿大夫与诸子百家、谋士,从宴飨燕乐嘉宾,以至于诸侯国之间的政治交涉、思想阐述,都广泛地歌诗或爰引诗歌。以运用诗歌的型态以及使用场合的不同,从生态史观察,可将周诗的社会功能分为:称诗以表政治态度、赋诗以娱宾或观志、引诗以阐述思想见解。本文之论认为,周代的诗歌并非局限于民间(如:国风)或宫廷(如:小雅、大雅),而为普遍流传于社会各层面生活的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周诗
左传
孔子
生态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道教仪式音乐的体系及其风格特征
被引量:
2
1
作者
吕锤宽
机构
台湾师范大学民族音乐研究所
福建
师范大学
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29,共20页
文摘
该文系借着北方全真道的早晚课仪式与音乐,及南方天师道的科仪与音乐,透过实地调查的数据,归纳其风格特征,并从仪式空间切入,论述形成音乐风格特征的因素。全真道举行仪式的空间为名山宫观,地处幽静,朴素的音乐音响正为此一环境特征的写照。天师道科仪在人口荟萃的庙宇举行,该空间是各种民俗的展现场所,故天师道科仪音乐融入甚多传统音乐的内容,符合庶民对传统音乐呈现热闹场景的需要。结论认为,道教仪式音乐呈现静谧淡雅,与热闹世俗的两种色彩,形塑道教音乐风格的全面性,而该音乐特征,适为不同功能场合或文化背景的自然呈现。
关键词
道教音乐
全真道
天师道
道教科仪
经忏
Keywords
Taoism music
Quanzhen Daoism
Tianshi Daoism
Daoism ritual
Jingchan ( a kind ofritual to praying Taoist Scriptures say mass for people and blessing)
分类号
J616.1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生态史观论大曲之展演型态
被引量:
4
2
作者
吕锤宽
机构
台湾师范大学民族音乐研究所
出处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54,共10页
文摘
经文献研究,笔者发现南北朝至唐代,大曲曾作为乐曲形式或技术规模的泛称,以区别于乐曲简而短的小曲。作为艺术形式,大曲系以南北朝时期的相和歌为基础发展而来,成为具有器乐展技的歌乐型态。透过曲目名称比较,显示唐大曲并非承袭南北朝相和大曲之单线条发展。从曲名与曲词内容观之,南北朝时期的大曲为中原音乐体系,唐大曲则多来自西域。以生态史观之,大曲有纯音乐与歌舞型态,或源于音乐经济的演变,以及民族的歌舞习性。文章认为,歌舞型态大曲中的舞蹈,属经过专业训练的舞者,根据唐代的艺文环境,推测其当多来自善歌舞的龟兹,今见于维吾尔族的木卡姆,应为歌舞大曲的代表。至于汉人的民族性,以笔者40年间的传统音乐田野调查所见,完整保存于台湾民间的南管音乐,当属纯音乐型态或清乐大曲的遗绪。
关键词
生态史观
音乐扩散论
大曲
木卡姆
南管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J607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生态史观论周诗的社会文化功能(之二)
3
作者
吕锤宽
机构
台湾师范大学民族音乐研究所
出处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1-90,共10页
文摘
政治层面言之,周朝为人类历史的理想社会,突出的文化现象为"礼乐之邦",其关键元素为音乐,从文本言之,即当时所通称的"诗"或"周诗"。经由《春秋左传》《孔子家语》《吕氏春秋》《墨子》等先秦文献的归纳分析,流传于春秋至战国期间的诗歌,部分曲目并未见于经孔子删订的305篇本《诗经》,故可如此推论,以置入周代社会观察,流传于周代社会者,为三千余首本的《周诗》。周代社会包括诸侯君主、卿大夫与诸子百家、谋士,从宴飨燕乐嘉宾,以至于诸侯国之间的政治交涉、思想阐述,都广泛地歌诗或爰引诗歌。以运用诗歌的型态以及使用场合的不同,从生态史观察,可将周诗的社会功能分为:称诗以表政治态度、赋诗以娱宾或观志、引诗以阐述思想见解。本文之论认为,周代的诗歌并非局限于民间(如:国风)或宫廷(如:小雅、大雅),而为普遍流传于社会各层面生活的文化现象。
关键词
诗经
周诗
左传
孔子
生态史观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生态史观论周诗的社会文化功能(之一)
4
作者
吕锤宽
机构
台湾师范大学民族音乐研究所
出处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13,共10页
文摘
周朝为人类历史的理想社会,突出的文化现象为"礼乐之邦",关键元素为音乐,从文本言之,即当时所通称的"诗"或"周诗"。经由《春秋左传》等文献的分析,流传于春秋至战国期间的诗歌,部分曲目并未见于今本《诗经》;故以置入式的观察,流传于周代社会者,为三千余首本的《周诗》。当时包括诸侯君主、卿大夫与诸子百家、谋士,从宴飨燕乐嘉宾,以至于诸侯国之间的政治交涉、思想阐述,都广泛地歌诗或引诗。以生态史观察,周诗的社会功能可分为:称诗以表政治态度、赋诗以娱宾或观志、引诗以阐述思想见解。本文认为,周代的诗歌并非局限于民间或宫廷,而为普遍流传于社会各层面的文化现象。
关键词
诗经
周诗
左传
孔子
生态史观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生态史观论周诗的社会文化功能(之三)
5
作者
吕锤宽
机构
台湾师范大学民族音乐研究所
出处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4-106,共13页
文摘
政治层面言之,周朝为人类历史的理想社会,突出的文化现象为"礼乐之邦",其关键元素为音乐,从文本言之,即当时所通称的"诗"或"周诗"。经由《春秋左传》《孔子家语》《吕氏春秋》《墨子》等先秦文献的归纳分析,流传于春秋至战国期间的诗歌,部分曲目并未见于经孔子删订的305篇本《诗经》,故可如此推论,以置入周代社会观察,流传于周代社会者,为三千余首本的《周诗》。周代社会包括诸侯君主、卿大夫与诸子百家、谋士,从宴飨燕乐嘉宾,以至于诸侯国之间的政治交涉、思想阐述,都广泛地歌诗或爰引诗歌。以运用诗歌的型态以及使用场合的不同,从生态史观察,可将周诗的社会功能分为:称诗以表政治态度、赋诗以娱宾或观志、引诗以阐述思想见解。本文之论认为,周代的诗歌并非局限于民间(如:国风)或宫廷(如:小雅、大雅),而为普遍流传于社会各层面生活的文化现象。
关键词
诗经
周诗
左传
孔子
生态史观
分类号
J609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生态史观论周诗的社会文化功能(之四)
6
作者
吕锤宽
机构
台湾师范大学民族音乐研究所
出处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6,共7页
文摘
政治层面言之,周朝为人类历史的理想社会,突出的文化现象为"礼乐之邦",其关键元素为音乐,从文本言之,即当时所通称的"诗"或"周诗"。经由《春秋左传》《孔子家语》《吕氏春秋》《墨子》等先秦文献的归纳分析,流传于春秋至战国期间的诗歌,部分曲目并未见于经孔子删订的305篇本《诗经》,故可如此推论,以置入周代社会观察,流传于周代社会者,为三千余首本的《周诗》。周代社会包括诸侯君主、卿大夫与诸子百家、谋士,从宴飨燕乐嘉宾,以至于诸侯国之间的政治交涉、思想阐述,都广泛地歌诗或爰引诗歌。以运用诗歌的型态以及使用场合的不同,从生态史观察,可将周诗的社会功能分为:称诗以表政治态度、赋诗以娱宾或观志、引诗以阐述思想见解。本文之论认为,周代的诗歌并非局限于民间(如:国风)或宫廷(如:小雅、大雅),而为普遍流传于社会各层面生活的文化现象。
关键词
诗经
周诗
左传
孔子
生态史观
分类号
J609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道教仪式音乐的体系及其风格特征
吕锤宽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生态史观论大曲之展演型态
吕锤宽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以生态史观论周诗的社会文化功能(之二)
吕锤宽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以生态史观论周诗的社会文化功能(之一)
吕锤宽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以生态史观论周诗的社会文化功能(之三)
吕锤宽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以生态史观论周诗的社会文化功能(之四)
吕锤宽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