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中国博士生“教育基础理论”领域论文的历史意义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蔚之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97,共13页
20世纪上半叶大约有50名中国学生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取得博士学位。探讨1930—1950年由该校中国学生所完成的教育基础理论领域之七篇论文,其中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国学生所撰论文数量比起1920年代大幅减少,且处于渐由桑代克行... 20世纪上半叶大约有50名中国学生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取得博士学位。探讨1930—1950年由该校中国学生所完成的教育基础理论领域之七篇论文,其中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国学生所撰论文数量比起1920年代大幅减少,且处于渐由桑代克行为主义心理学,转变为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研究典范的过渡阶段;在教育哲学方面,该校中国学生直至1950年左右才有人开始以美国教育哲学为论文主题,时间极为晚近,且深受以克伯屈(W.Kilpatrick)为首的社会重建学派的进步主义教育哲学之影响;至于比较教育论文出现于1930年代早期,是该校中国学生论文由1920年代乐观启蒙一转而为激进救亡的分水岭。整体而言,中国学生的指导教授都是该校甚或全美教育学各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而此一时期影响中国学生最深刻的应属同时在比较教育以及教育哲学两领域指导中国学生的社会重建派教育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 中国教育学史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判教育学的概念 被引量:13
2
作者 温克勒 陈泺翔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73,共12页
批判教育学是一种运动,在这个运动里,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在现代社会对儿童成长所造成的冲击上,对它的思考和探究可以有诠释学、辩证法、历史学和意识形态批判等多种方式。教育哲学在探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时分别有以下三种范式:把教育的... 批判教育学是一种运动,在这个运动里,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在现代社会对儿童成长所造成的冲击上,对它的思考和探究可以有诠释学、辩证法、历史学和意识形态批判等多种方式。教育哲学在探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时分别有以下三种范式:把教育的概念理解为一种社会进程,强调教育应被视为一个自律的系统,以及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背景下去养成一个有尊严、能自律的人。批判教育学就在与这三种范式的论辩中形塑自身的研究取径和教育概念。批判教育学具有十个传统根源,分别是:乌托邦思考,早期人文主义的尊严概念,近代资产阶级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强调的个人自由,启蒙时代的理性概念,夸美纽斯的民主教育理念,十九世纪初的观念论哲学,施莱尔马赫的浪漫主义哲学,十八世纪末人们对道德行动和美感之间关系的理解,马克思的人文主义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以及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心理学等。在德国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中,莫伦豪尔的批判教育学引入了美国的实证取径,以现代社会科学的方式进行教育研究,具有独特的意义。在莫伦豪尔晚期著作的启发下不难发现,在第二现代里,由于社会文化变迁的速度已经超出了个体的自然成长速度,因此批判教育学既要面对(全球)社会带给教育的种种挑战,同时又要为儿童提供安稳的成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教育学 莫伦豪尔 第二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教育会杂志》之分析及与《教育杂志》之比较
3
作者 祝若颖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38,共6页
台湾在"日据时期"所发行的教育刊物,以《台湾教育会杂志》最为完整,且横跨的时间也最久。其内容富含重要的史料价值,成为研究"日据时期"教育的资料宝库。通过分析该杂志的发展及内容,并与《教育杂志》进行比较,可... 台湾在"日据时期"所发行的教育刊物,以《台湾教育会杂志》最为完整,且横跨的时间也最久。其内容富含重要的史料价值,成为研究"日据时期"教育的资料宝库。通过分析该杂志的发展及内容,并与《教育杂志》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两者在当时教育界具有重要地位,皆含有丰富的学术成果,在引进外国教育思想、扩大教育视野、制订政策与推动各项措施等方面皆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台湾教育会杂志》《教育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图书馆现况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振鹄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2,共2页
为了加强海峡两岸学术界的相互了解和学术交流,本刊本期特设专栏刊载了“海峡两岸图书馆事业研讨会——兰州会议”台湾学者的有关论文,为国内研究台湾图书情报(资讯)事业的同仁提供来自台湾的详尽资料。两岸学术界由于环境,背景等方面... 为了加强海峡两岸学术界的相互了解和学术交流,本刊本期特设专栏刊载了“海峡两岸图书馆事业研讨会——兰州会议”台湾学者的有关论文,为国内研究台湾图书情报(资讯)事业的同仁提供来自台湾的详尽资料。两岸学术界由于环境,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对一些概念及其内涵的表达有一定的差别。鉴于学术交流完整性的需要,本着求同存异和尊重台湾学者的精神,我们在刊出时保持了文章的原貌,敬请广大读者予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图书馆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是否有助于教育公平? 被引量:3
5
作者 温明丽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70,共13页
自20世纪末迄今,全球化在资本主义沃土的滋润下,已经蔚为世界的潮流。全球化一方面有现代性的特质,另一方面,也呈现后现代思潮的特征。教育在此全球化的不同样貌中,必须认清现代与后现代思潮的利弊得失,并批判地融合两者,方能确保教育... 自20世纪末迄今,全球化在资本主义沃土的滋润下,已经蔚为世界的潮流。全球化一方面有现代性的特质,另一方面,也呈现后现代思潮的特征。教育在此全球化的不同样貌中,必须认清现代与后现代思潮的利弊得失,并批判地融合两者,方能确保教育公平和社会正义。从现代和后现代思维,厘清与批判全球化的趋势和内涵,并透过分析、诠释与批判方法,为教育在全球化趋势下,找到一条有助于促进教育迈向公平和正义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哲学 全球化 教育公平 后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史中被忽略之儿童与妇女探究的检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愚文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9-106,共8页
受到"基层史"观念的启迪,近十年儿童史与妇女史成为中国教育史研究的两个新兴课题,本文旨在检讨这些研究所遇到的问题与限制。其主要是发生在研究史料、历史解释及研究对象代表性上。原本许多研究者探讨儿童史与妇女史,是要... 受到"基层史"观念的启迪,近十年儿童史与妇女史成为中国教育史研究的两个新兴课题,本文旨在检讨这些研究所遇到的问题与限制。其主要是发生在研究史料、历史解释及研究对象代表性上。原本许多研究者探讨儿童史与妇女史,是要让被忽略的基层庶民现形与自己发声,以彰显其"主体性",但是经检讨后发现虽然这些过去被忽略者们已被看到,但当事人自己的声音似乎仍未被听到。他们不是由"成人替儿童发声",就是"男性替女性发声",或"优势女子替弱势女子发声"。"让当事人自己发声"的主张,似乎成为梦想。不过,当研究范围转向近现代史时,由于史料、研究方法、技术与设备的改进,而使此事成为可能,而口述历史成为重要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教育史 妇女教育史 基层史 口述历史 中国教育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社会学的流变与智慧:由A.H.Halsey等人所编三本教育社会学文集谈起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建成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0,共7页
本文是篇立场论文,尝试对于教育社会学的知识,进行一回简要的社会学分析。大部分的内容,系依据牛津学者A.H.Halsey及其同僚跨越四十年光阴所编之三本教育社会学文集,回顾二十世纪下半叶教育社会学的发展。文中指出:教育社会学之理论、... 本文是篇立场论文,尝试对于教育社会学的知识,进行一回简要的社会学分析。大部分的内容,系依据牛津学者A.H.Halsey及其同僚跨越四十年光阴所编之三本教育社会学文集,回顾二十世纪下半叶教育社会学的发展。文中指出:教育社会学之理论、方法论暨研究主题的变迁,一方面有其时代轨迹及社会脉络可寻,另方面亦有来自学科内部自省及论述社群斗争的成分。时值今日,教育社会学固然流变万千,但其不变的智能来源或独特的学科造型,依旧在于能对教育事象从事深邃的社会学想象。管窥未来,教育社会学的实践,或许可从政策社会学、文化社会学的开展中,得到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研究主题 方法论 知识社会学 A.H.Hals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欧阳教教授专访 被引量:5
8
作者 欧阳教 李彦仪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65-75,共11页
在对台湾师范大学欧阳教教授的访谈中,欧阳教授首先解释了他对于"教育作为启导"的理解,并且谈论了非教育、反教育、灌输等概念与当前正在流行的翻转教室的主张。其次,欧阳教授讨论了"教育作为更好"的概念以及这个... 在对台湾师范大学欧阳教教授的访谈中,欧阳教授首先解释了他对于"教育作为启导"的理解,并且谈论了非教育、反教育、灌输等概念与当前正在流行的翻转教室的主张。其次,欧阳教授讨论了"教育作为更好"的概念以及这个概念与教育实践之中的"价值中立"之间可能存在的紧张关系。他认为,"更好"应当被当成是教育的核心或本质概念。再次,在"教育作为道德教育"这个主题中,他处理了道德气质、道德危机,以及教育意义下的无律、他律、自律、群律等概念。对于"教育作为一种自我的实践与要求",欧阳教授分享了关于为人、为学、为学、为师的想法。以上各个部分的讨论最后可总结为"教育作为一种艺术"的理念,而这也是欧阳教授想要与我们共勉的教育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导 教育作为更好 道德教育 教育作为一种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生存的“社会母子盒”系统——台湾G小学资优教师生存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洪萍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在教育领域,策略的含义是指达成目标的重要手段,亦是具体行动的指导方针。近年来,台湾地区在少子化、教育市场化及各种教育改革的共同作用下,学校越来越把学生当成服务对象,甚至出现了"讨好学生"的现象。通过进入台湾G小学资... 在教育领域,策略的含义是指达成目标的重要手段,亦是具体行动的指导方针。近年来,台湾地区在少子化、教育市场化及各种教育改革的共同作用下,学校越来越把学生当成服务对象,甚至出现了"讨好学生"的现象。通过进入台湾G小学资优班进行为期4个月的参与式观察和生命史访谈,发现教师存在四大策略:第一,精进学业的发展策略;第二,规避冲突的"自保"策略;第三,"熬赢同事"的"等待"策略;第四,把学生和家长当作顾客的"小心应对"策略。上述策略乃是基于生存的动机,这与教师难以卸下的家庭压力、"打不得骂不得"的政治正确、少子化趋势下的教师行业危机,以及教师考核评鉴、家长权利的兴起等因素息息相关,而这些也正是教师当下生存的"社会母子盒"系统之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策略 台湾教师 社会母子盒 教师策略 资优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专业与教师发展——美国教师评鉴指标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卯静儒 陈冠蓉 苏源恭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7年第5期83-95,107,共14页
本文以加州和威斯康星州两州为例,讨论美国教师评鉴制度。首先介绍美国教师评鉴制度的历史发展,以窥见一套原本以总结性评鉴为思考模式的评鉴制度,如何发展至今重视教师发展的形成性评鉴制度。其次,介绍《加州教学专业标准》和《威斯康... 本文以加州和威斯康星州两州为例,讨论美国教师评鉴制度。首先介绍美国教师评鉴制度的历史发展,以窥见一套原本以总结性评鉴为思考模式的评鉴制度,如何发展至今重视教师发展的形成性评鉴制度。其次,介绍《加州教学专业标准》和《威斯康星州教师发展与证照标准》两份文件中的理念与目标,规准与指针,及实施的流程;分析教学专业与教师发展的意义如何呈现在评鉴的流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评鉴 教学专业 教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