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的群体政治与党的领导
1
作者 石之瑜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4-55,共2页
◆以党护群的时代不再,新时代要求的是以群护党◆保护并呼唤党在制度上转化成超然的群体象征,领导群众维系和谐。
关键词 党的领导 群体 政治 群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治到动员:日据时期台湾农民运动的社会基础
2
作者 陶逸骏 赵永茂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17,共9页
1920年代,日本殖民的台湾各地发生大规模农民运动,进而串联为全岛"台湾农民组合",造成殖民统治危机。本文基于台湾农民运动组织的酝酿、兴衰与遗绪,追索台湾传统基层政治社会的脉络性质。由产权自治性与动员性质视角,搭配前... 1920年代,日本殖民的台湾各地发生大规模农民运动,进而串联为全岛"台湾农民组合",造成殖民统治危机。本文基于台湾农民运动组织的酝酿、兴衰与遗绪,追索台湾传统基层政治社会的脉络性质。由产权自治性与动员性质视角,搭配前现代体制构建过程的不同形态,可看出晚清台湾传统社会自治秩序逐渐成形,在受日本殖民前大致已脱离无序的械斗耗损。汉人社会与契约的正式及非正式制度将各拥利益的群众融入自治秩序体系,成为日据时期农民运动的基础,也在特定情境展现中国传统基层社会内生的治理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权 自治性 台湾农民运动 农民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南方与安全社群--对理论的去殖民化反思 被引量:3
3
作者 石之瑜 侯长坤 《国际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159,共30页
前殖民宗主国家通过共同规则,彼此约束,不再征战,建立了它们之间的安全社群。相对于此,前殖民地国家则通过互不干预,彼此承认主权完整和独立,建立了它们之间的安全社群。后者由于不涉及共同规则,引发了前者的不安。两种安全社群成员国... 前殖民宗主国家通过共同规则,彼此约束,不再征战,建立了它们之间的安全社群。相对于此,前殖民地国家则通过互不干预,彼此承认主权完整和独立,建立了它们之间的安全社群。后者由于不涉及共同规则,引发了前者的不安。两种安全社群成员国的属性不同,前殖民宗主国家依循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而建立,经历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世界大战,自觉需要约束才能建立秩序,因此重视共同规则。前殖民地国家则因受到殖民主义的影响而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充其量是建立了不完整的政权,这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习以为常的国家迥异,因而追求国际社会对其独立地位的认可,但遭到前殖民宗主国家的指控。前殖民地国家被指控如同过去的殖民宗主国家一样不受约束,成为当代“安全威胁”的来源。可见,在殖民性不同的国家,有关安全社群的设想也有所不同。全球南方作为一种整合的身份范畴,为分析不同安全社群基于不同的殖民性所衍生的多样化安全需要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结合上海合作组织的实践,可以看到一些安全社群研究仅局限于前殖民宗主国家这一单一视角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化 去安全化 安全社群 殖民性 全球南方 上海合作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中心论”与崛起后的中国——英美知识界如何评估中国模式 被引量:5
4
作者 石之瑜 李梅玲 《学术前沿》 2013年第5期15-24,共10页
探讨中国模式,关系到对中国和平崛起可能性的评估,这就是为什么应该掌握欧美知识界如何论证中国模式的普遍性。英美专家们对于中国模式"普遍性"的评价大致可归纳为三种观点:中国模式有效、中国模式有前景、中国模式是威胁。... 探讨中国模式,关系到对中国和平崛起可能性的评估,这就是为什么应该掌握欧美知识界如何论证中国模式的普遍性。英美专家们对于中国模式"普遍性"的评价大致可归纳为三种观点:中国模式有效、中国模式有前景、中国模式是威胁。英美专家所界定的中国模式聚焦于经济转型及政府作用,深受其价值体系指引。在这样的西方中心论下,中国模式的潜在普遍性就成为一种威胁,随之则将影响人们对中国和平崛起可能性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模式 普遍性 和平崛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和平崛起的困境与因应之道 被引量:8
5
作者 张亚中 《学术前沿》 2013年第Z1期17-27,共11页
中国崛起应该是一个文明体系的崛起。中国应建立完整而有系统的中华文化价值体系,以补充现有西方价值体系的不足,让世界因中国的崛起而变得更为和平与繁荣。但主宰性的大国往往会用预防性战争、约束、遏制、交往等方式来因应崛起大国的... 中国崛起应该是一个文明体系的崛起。中国应建立完整而有系统的中华文化价值体系,以补充现有西方价值体系的不足,让世界因中国的崛起而变得更为和平与繁荣。但主宰性的大国往往会用预防性战争、约束、遏制、交往等方式来因应崛起大国的挑战。中国在现阶段必须遵守现有的国际建制与规则,必须要妥善处理与它周边的关系,让西方了解中国的崛起是东方文明大国的崛起,是对西方文明大国的警醒,是一个能够共同携手为人类创造福祉与和平的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崛起 和平崛起 两岸关系 中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
6
作者 石之瑜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36-37,共2页
在当今的国际关系中,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学界普遍相信,中国没有领土野心,他们知道,中国不会干预邻国的制度,迈向现代化强国的中国,能发挥更加正面的影响力。
关键词 国际关系 全球治理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思想与东亚公共哲学──以“和而不同”意旨之分析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江宜桦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0,20,共11页
探讨儒家思想能否作为东亚公共哲学的基础,首先需要厘清什么是公共哲学,并比较东亚与西方公共哲学概念的异同。在此基础上讨论东亚公共哲学能否成立的问题,并以"和而不同"为例,说明儒家思想可以提供一种有利于公共哲学发展的... 探讨儒家思想能否作为东亚公共哲学的基础,首先需要厘清什么是公共哲学,并比较东亚与西方公共哲学概念的异同。在此基础上讨论东亚公共哲学能否成立的问题,并以"和而不同"为例,说明儒家思想可以提供一种有利于公共哲学发展的伦理系统。另一方面,从儒家对"异端"的看法,也可以进一步分析儒家和谐哲学的底蕴与宽容异见的限度。在厘清了"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的真义之后,可以发现儒家对待异己学说的态度是模棱两可的,如果要使儒家与公共哲学接榫,我们仍然必须对儒家思想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公共哲学 和谐 异端 创造性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尼“华人”问题的历史足迹
8
作者 张登及 赖剑文(Harryanto Aryodiguno)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52-53,共2页
印尼过去导致中印关系不安的“华人”议题,正在发生一种质的变化。象征着从崛起走向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 华人 印尼 历史 发展中国家 中印关系 互利共赢 中国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