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仁慈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内部人身份感知的中介作用和领导-部属交换关系差异化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4
1
作者 沈伊默 周婉茹 +1 位作者 魏丽华 张庆林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00-1112,共13页
探究仁慈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以及在该关系中内部人身份感知的中介作用和领导-部属交换关系差异化的调节作用。以68名主管和215名员工为对象,通过对两阶段主管-员工配对调查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仁慈领导可以借助内... 探究仁慈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以及在该关系中内部人身份感知的中介作用和领导-部属交换关系差异化的调节作用。以68名主管和215名员工为对象,通过对两阶段主管-员工配对调查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仁慈领导可以借助内部人身份感知的中介作用,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2)领导-部属交换关系差异化能调节仁慈领导和内部人身份感知的关系,即当关系差异化水平越高,仁慈领导与内部人身份感知之间的正向关系越强;(3)领导-部属交换关系差异化能调节内部人身份感知在仁慈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间的中介作用,表现为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式,即领导-部属交换关系差异化水平越高,仁慈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通过内部人身份感知的间接关系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慈领导 创新行为 内部人身份感知 领导-部属交换关系差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客对立”与“天人合一”:管理学研究中的后现代智慧 被引量:24
2
作者 黄光国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37-948,共12页
在中国文化传统里,"阴/阳"是一种"根源性的隐喻",源生自道家有关宇宙万物生成的"宇宙论",而不是"本体论"。以"阴/阳"这种"前现代"的思维方式为基础,可以发展出中国传统&qu... 在中国文化传统里,"阴/阳"是一种"根源性的隐喻",源生自道家有关宇宙万物生成的"宇宙论",而不是"本体论"。以"阴/阳"这种"前现代"的思维方式为基础,可以发展出中国传统"有机论"的科学,但却发展不出现代"机械论"的科学。倘若中国的社会科学家对近代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有相应的理解,能够以之作为基础,建构本土社会科学的"微世界",则"阴/阳思维"将变成一种"后现代的智慧",有助于华人管理者解决他们在生活世界中所遭遇到的各项管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源性隐喻 有机论的科学 科学哲学 后现代智慧 宇宙论 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华人文化脉络反思台湾高龄社会下的老人福祉 被引量:13
3
作者 叶光辉 曹惟纯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30-46,共17页
为了以具本土契合性的方式理解华人社会中新兴的高龄化议题,文章从亲子代间伦理的角度切入,在台湾社会文化与现行政策脉络下,以华人孝道概念为核心,整合西方既有研究概念及研究取向,进而建构一套适用于探究华人文化脉络下高龄福祉议题... 为了以具本土契合性的方式理解华人社会中新兴的高龄化议题,文章从亲子代间伦理的角度切入,在台湾社会文化与现行政策脉络下,以华人孝道概念为核心,整合西方既有研究概念及研究取向,进而建构一套适用于探究华人文化脉络下高龄福祉议题的前沿理论。孝道概念及文化在近期高龄化趋势下开始受到西方学术社群与政策单位的重视,但可惜的是,无论华人或欧美研究者往往都将孝道内涵局限于"奉养年老父母的义务",或子女在物质、劳务与情感层面上提供父母代间支持之义务,而未能掌握华人文化中各种孝道行为在个人、家庭与社会等层次上的不同功能与意涵。有鉴于此,文章特别援用华人孝道双元模型,借助其在孝道概念化方式上兼具亲子代间关系运作特征、儒家伦理展现形式之优势,完整反映出孝道在华人社会中同时涵盖私德与公德领域的运作特征,及其在个人、家庭及社会层次上的多元功能,据以深入解读台湾老人福祉议题与相关现象、政策方向背后更细微的本土特色与伦理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化社会 孝道双元模型 老人社会排除 老人福祉 儒家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本土管理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对黄光国、罗家德的访谈 被引量:9
4
作者 黄光国 罗家德 吕力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36-1444,共9页
本土学术应立足于东西文明的结合。用西方的分析性思维方式去解读中国文化传统会在社会科学的不同领域产生涵盖文化的理论,它不仅对中国有很大的影响,对西方的社会科学理论也是一种挑战。就本土社会研究而言,西方最优秀的学者建构的社... 本土学术应立足于东西文明的结合。用西方的分析性思维方式去解读中国文化传统会在社会科学的不同领域产生涵盖文化的理论,它不仅对中国有很大的影响,对西方的社会科学理论也是一种挑战。就本土社会研究而言,西方最优秀的学者建构的社会网络的、结构性的、关系主义的思维方式,给予中国本土研究非常有价值的启发。中国本身的崛起与西方理论的发展,会使得我们今天称之为本土管理的研究,明天成为世界的管理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本土心理学 中国本土社会学 中国本土管理学 本土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与“君子”:儒家的自我修养论 被引量:11
5
作者 黄光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6-176,共11页
依照文化心理学"一种心智、多种心态"的原则,本文先提出一个普世性的自我的曼陀罗模型,然后以之作为基础,分析先秦儒家诸多有关于自我修养的论述,希望建构出"含摄儒家文化的自我修养理论",作为发展本土心理学或本... 依照文化心理学"一种心智、多种心态"的原则,本文先提出一个普世性的自我的曼陀罗模型,然后以之作为基础,分析先秦儒家诸多有关于自我修养的论述,希望建构出"含摄儒家文化的自我修养理论",作为发展本土心理学或本土社会科学的基础。从本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先秦儒家心目中的理想,是每一个"人"(Person)都必须要能够成为"君子"。为了教导弟子们如何成为一个"人",先秦儒家诸子提出了许多"智慧"的话语,一方面教导弟子们如何"以道修身";一方面要求弟子们努力学习,追求"知识"的增长,以走出自我的"人生之道"。本文引用德国文化心理学者Eckensberger的"行动理论",来说明儒家的自我修养理论,一方面与西方学者对于儒家思想的诠释进行对话;一方面批判德国古典社会学大师马克斯·韦伯在《中国的宗教》一书中对于"儒教"的误解。借由本文的案例,作者希望能够说明,如何运用"多重哲学典范"建构"含摄文化的心理学理论"以达成整合"科学心理学"与"意图心理学"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子 自我的曼陀罗模型 含摄文化的理论 行动理论 自我修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儒家人文主义的学术传统:由文化“复建”到文化“复兴” 被引量:4
6
作者 黄光国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7-392,共6页
本文回顾了作者跟随杨国枢教授推动本土心理学的学术历程,并依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提出本土心理学运动必须以科学哲学作为基础。作者身体力行,在最近二三十年间,深入学习科学哲学的理论,逐步建立本土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其最终目标,是打算... 本文回顾了作者跟随杨国枢教授推动本土心理学的学术历程,并依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提出本土心理学运动必须以科学哲学作为基础。作者身体力行,在最近二三十年间,深入学习科学哲学的理论,逐步建立本土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其最终目标,是打算以儒家文化作为基底,吸纳西方近代文明的菁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摆脱西方学术的宰制,建立"儒家人文主义"的自主学术传统。作者认为,唯有大力发展本土社会科学,建立华人"自主的社会科学传统",华人学术社群才有可能走出"学术自我殖民"的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人文主义 文化复建 文化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与实践:中国式民主的两个面向——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光国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63,共6页
要推进民主实践,必须"理论先行"。中国社会科学界应当反思世界各国以及台湾实施民主政治的经验、教训,以中华文化作为基底,发展本土社会科学,并致力于建构中国式的民主理论。不应当落入西方中心主义的陷阱,以为资本主义社会的... 要推进民主实践,必须"理论先行"。中国社会科学界应当反思世界各国以及台湾实施民主政治的经验、教训,以中华文化作为基底,发展本土社会科学,并致力于建构中国式的民主理论。不应当落入西方中心主义的陷阱,以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开放",就是人类的最佳选择。实则西方资本主义式的民主制度不适合于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社会科学 西方中心主义 资本主义民主 中华文化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