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新儒学与自由主义——以台湾认同论述为主的讨论 被引量:3
1
作者 蔡振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5,22,共11页
台湾新儒学在1980年代后是否仍有其社会影响力?是否对变迁中的社会提供了发展的睿见?检讨1980-2000年前后的台湾认同理论,就可以发现新儒家徐复观的论点并未被文化民族主义者所继承。透过1950年代末徐复观与殷海光的论战,也可见徐复观具... 台湾新儒学在1980年代后是否仍有其社会影响力?是否对变迁中的社会提供了发展的睿见?检讨1980-2000年前后的台湾认同理论,就可以发现新儒家徐复观的论点并未被文化民族主义者所继承。透过1950年代末徐复观与殷海光的论战,也可见徐复观具"儒家自由主义"的倾向,儒家自由主义可能形成新的国家认同理论,对当代认同认述是有复杂影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新儒学 徐复观 殷海光 自由主义 国家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谦《诗集传名物钞》的“兴”论特点
2
作者 史甄陶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5-153,共9页
本文主要研究许谦在《诗集传名物钞》中,如何界定与诠释《诗经》“兴”体,进而探讨其继承与发展朱子学的特点。许谦延续朱熹的观点,将《诗经》之“兴”分为“取义”与“不取义”二类,然而他更重视前者甚于后者。在“取义之兴”上,他关... 本文主要研究许谦在《诗集传名物钞》中,如何界定与诠释《诗经》“兴”体,进而探讨其继承与发展朱子学的特点。许谦延续朱熹的观点,将《诗经》之“兴”分为“取义”与“不取义”二类,然而他更重视前者甚于后者。在“取义之兴”上,他关注《诗经》名物的特性,与诗句兴发之义的关联,并且根据诗中名物的解释,重新检视朱熹对《诗经》“兴”体诗的判定是否恰当;在“不取义之兴”上,除了虚词相应之外,许谦提出“无义兴”的概念。至于在兴体诗中,许谦会特别留意《诗经》名物的诠释前后是否一致,并修正朱熹的看法。此外,针对兴体诗所呈现之含意,许谦除了关注“诗人之意”外,也强调“学者之义”,其内涵主要是根据《周易》的阴阳消长,以及《大学》和《中庸》的成德工夫,进一步完成《诗经》理学化的解释。同时,他尊重王柏和金履祥的说法,展现出金华地区学术一脉相承的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谦 《诗集传名物钞》 朱熹 《诗经》理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戴震与章学诚的学术因缘——“理”与“道”的新诠 被引量:9
3
作者 郑吉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3-175,共13页
从学术因缘的角度看,章学诚的思想不止是戴震思想的对立,也是一种延续与发展。戴震在经学研究中凸显了文化的意识,认为"礼"源起于人伦日用,从"礼"的典章制度中言"理",与宋儒争"天理"的解释权... 从学术因缘的角度看,章学诚的思想不止是戴震思想的对立,也是一种延续与发展。戴震在经学研究中凸显了文化的意识,认为"礼"源起于人伦日用,从"礼"的典章制度中言"理",与宋儒争"天理"的解释权。但戴震大概始料未及,他毕生未尝给予过敬意的、一位冲撞他的年轻人章学诚,已在不知不觉之中吸收了他的思想,在他逝世十余年之后,建构了一套与他极为相近的思想观念。章氏将戴震深研的"礼",转化为其"六经皆史"说的典章制度;同时撷采戴震"礼"为"人心所同然"之义,推衍为"道"即人伦日用的思想。他们都注意到经史文献所记载的内容背后的一种人伦、社群、文化的自然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章学诚 学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儒经典诠释的拓展与限制 被引量:3
4
作者 郑吉雄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41,共14页
人与宇宙始终为相即相融的关系,在诠释的活动中,主体客体始终无从分离,儒家经典的汉学解释和宋学解释,均不例外。通过分析《易经》"身体→语言→义理"思想架构,发现,其中《易》卦与人的身体对应,并反映客观的外在世界之规律... 人与宇宙始终为相即相融的关系,在诠释的活动中,主体客体始终无从分离,儒家经典的汉学解释和宋学解释,均不例外。通过分析《易经》"身体→语言→义理"思想架构,发现,其中《易》卦与人的身体对应,并反映客观的外在世界之规律。卦爻辞以身体源出天地阴阳之规律,视语言为发自身体而建构一切政治伦理价值,以字、词为核心,在卦爻辞中作种种的延伸衍释,等于运用语言来作为身体之内在价值与外在世界相遇的媒介。以此一宇宙观为基础,可了解到宋儒对于先秦经典中生命与宇宙一体的奥义,实有瑰丽而深邃的阐扬,但却忽略了语言的重要性;清儒注意到经典语言作为身体及义理实践的桥梁,也了解"语言多义性"的奥义,将宋明儒诠经忽略语言的偏失扭转过来。汉宋典范对儒典的解释,长短互见。儒家经典传统是跨越千百年时代交替的有机生命体,随着不断继起的新诠释,而持续发生转变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儒 易卦 身体观 经典诠释 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东原“群”“欲”观念的思想史回溯 被引量:3
5
作者 郑吉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41-52,共12页
本文从戴东原"群""欲"概念上溯先秦儒家礼义起源于饮食男女。饮食之道可以引喻个人与众人生命的安稳与否,男女婚配则可匹配天地五行之义,故所谓饮食男女,实又不仅仅止于饱食与性欲。儒家以血缘为基础,以两性生命之... 本文从戴东原"群""欲"概念上溯先秦儒家礼义起源于饮食男女。饮食之道可以引喻个人与众人生命的安稳与否,男女婚配则可匹配天地五行之义,故所谓饮食男女,实又不仅仅止于饱食与性欲。儒家以血缘为基础,以两性生命之结合为开端,开展各种社群关系的价值,究其实则俱不离形体生命的繁衍;而价值观念的形成,也都不离血气心知合一的身体。自"欲"至"群",人类社会始简终大、始寡终众,儒家伦理价值观念由此而生。戴东原群、欲之论,与先秦儒典旧义有承继发展之关系。先秦儒者重视饮食男女之身体活动的道德价值提升与开展,东原则特别勾勒出一个分殊与一体并存的世界,注入儒典尤其是《孟子》之中,提揭其中的社群意识。东原的案例提醒了我们:对于先秦儒家经典的义理,在宋明理学典范性的解释以外,还有另一条康庄大道可以依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社群 儒家 饮食男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台静农先生的鲁迅塑像
6
作者 梅家玲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8-29,共2页
台静农先生与鲁迅之间的渊源,现今已为众所周知。然而,在他渡海来台之后的戒严时期,这却是个不能言说的禁忌。缘于对左翼思想的高度警戒,国民政府迁台之后,将绝大多数的三四十年代文学作品列为禁书,鲁迅其人其文,自然是首当其冲。早年... 台静农先生与鲁迅之间的渊源,现今已为众所周知。然而,在他渡海来台之后的戒严时期,这却是个不能言说的禁忌。缘于对左翼思想的高度警戒,国民政府迁台之后,将绝大多数的三四十年代文学作品列为禁书,鲁迅其人其文,自然是首当其冲。早年的台静农感时忧国,文学书写兼具愤心与悲心,是最受鲁迅赏识的青年晚辈之一;二人往来密切,情谊深厚。当时台先生被视为左翼分子,曾三度被国民政府逮捕下狱。渡海之后,时局森严,所落脚的温州街宿舍附近,亦每每有情治人员往来逡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静农 文学书写 感时忧国 渡海 左翼思想 国民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礼书中保存的古语及其意义
7
作者 叶国良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6-90,共5页
为了研究古礼,应尽可能釐清先秦礼书中保留的古语渊源与演变发展之关系,因为先秦礼书中保留大量古语往往与一些古老的仪式相联系,通过文本解析与考证的方法,认为就作者所称先秦礼书中的古语,大致分为四种情形:西周时期已普遍通行之语;... 为了研究古礼,应尽可能釐清先秦礼书中保留的古语渊源与演变发展之关系,因为先秦礼书中保留大量古语往往与一些古老的仪式相联系,通过文本解析与考证的方法,认为就作者所称先秦礼书中的古语,大致分为四种情形:西周时期已普遍通行之语;更早于西周时的词语,这部分词语反映了语言的层累现象;有仪式进行中的人物对话;长期使用的敬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礼书 古语 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雄事业励诸生——忆邦新师
8
作者 何大安 杨秀芳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4-666,共3页
邦新师不但是我们的业师,也是我们的冰人。大安左眼失明,伐柯之时,族亲不能无顾虑。老师一言九鼎,我们才得相偕至今。父母而外,再造之恩,实唯老师。“英雄事业励诸生”,出自老师的北大讲义(北大出版社《音韵学讲义》,2015),原话是“要... 邦新师不但是我们的业师,也是我们的冰人。大安左眼失明,伐柯之时,族亲不能无顾虑。老师一言九鼎,我们才得相偕至今。父母而外,再造之恩,实唯老师。“英雄事业励诸生”,出自老师的北大讲义(北大出版社《音韵学讲义》,2015),原话是“要有英雄豪杰之人来研究音韵学”。这是很能激励学生的一句话,也很能见出老师豪迈的英雄本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师 左眼失明 音韵学 激励学生 讲义 再造之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