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十六烷体系凝固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8
1
作者 殷开梁 徐端钧 +3 位作者 夏庆 叶雅静 邬国英 陈正隆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2-305,共4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根据体系热容和自扩散系数的突变,计算了正十六烷体系以及正十六烷和降凝剂α-辛基萘、α-十二烷基萘及α-十六烷基萘等α-烷基萘混合体系的凝点,凝点降低结果与实验值相一致.用径向分布函数及末端距离分布对...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根据体系热容和自扩散系数的突变,计算了正十六烷体系以及正十六烷和降凝剂α-辛基萘、α-十二烷基萘及α-十六烷基萘等α-烷基萘混合体系的凝点,凝点降低结果与实验值相一致.用径向分布函数及末端距离分布对凝固温度附近体系的微观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凝固过程中正十六烷分子倾向于转变成为全反式的构象,以利于分子间平行有序的排列,这和熵减小的原理相一致.结合正十六烷的构象变化,探讨了烷基萘降凝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正十六烷体系 凝固过程 分子动力学 模拟 降凝机理 烷基萘 全反式构象 凝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癸烷热裂解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殷开梁 邬国英 陈正隆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7-82,共6页
介绍了应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手段对正癸烷的热裂解进行研究的初步结果。提出了 CHEN-YIN修正力场 ,并应用该力场对简化后的一种气态和两种液态的正癸烷系统的热裂解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模拟在不同力场参数和不同温度下进行 ,3种系统中... 介绍了应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手段对正癸烷的热裂解进行研究的初步结果。提出了 CHEN-YIN修正力场 ,并应用该力场对简化后的一种气态和两种液态的正癸烷系统的热裂解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模拟在不同力场参数和不同温度下进行 ,3种系统中正癸烷的解离速率均约为 0 .4 ps- 1 ,气态系统的裂解产物主要是 C1 和 C2 ,而液态系统的裂解产物则主要是 C4~C7。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正癸烷 热裂解 CHEN-YIN修正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性双核钆(Ⅲ)配合物的合成与肝选择MRI增强 被引量:3
3
作者 周锦兰 万福贤 +1 位作者 俞开潮 丁尚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391-1394,共4页
通过二乙三胺五乙酸单环酸酐和乙二胺四乙酸单环酸酐分别与L-赖氨酸苄酯的双酰化反应,制得两种含有双胺羧螯合单元的配体.它们与GdCl3·6H2O反应得到相应的两亲性双核钆(Ⅲ)配合物.表征了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测试了配合物的纵向弛... 通过二乙三胺五乙酸单环酸酐和乙二胺四乙酸单环酸酐分别与L-赖氨酸苄酯的双酰化反应,制得两种含有双胺羧螯合单元的配体.它们与GdCl3·6H2O反应得到相应的两亲性双核钆(Ⅲ)配合物.表征了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测试了配合物的纵向弛豫效能(R1).进行了双DTPA酰(L-赖氨酸苄酯)钆(Gd2-3a)的急性毒性和与Gd-DTPA的动物T1加权成像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新配合物的R1都高于Gd-DTPA.Gd2-3a无明显急性毒性,且比Gd-DTPA对肝区实质细胞有更长时间和更大程度的选择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亲性 二倍体造影剂 双钆(Ⅲ)配合物 弛豫效能(R1) 肝选择成像 对比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过程中LEA-motif蛋白特征重复片段对POPE膜结构的保护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翟振 李代禧 +4 位作者 张燕 陈正隆 刘宝林 刘立 余华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1-167,共7页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模拟了1-棕榈酰基-2-油酰基磷脂酰乙醇胺(1-Palmitoyl-2-oleoyl-sn-glycero-3-phosphoethanolamine,POPE)生物膜在添加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Late embryogenesis abundant proteins,LEA蛋白)特征重复片段(LEA-...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模拟了1-棕榈酰基-2-油酰基磷脂酰乙醇胺(1-Palmitoyl-2-oleoyl-sn-glycero-3-phosphoethanolamine,POPE)生物膜在添加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Late embryogenesis abundant proteins,LEA蛋白)特征重复片段(LEA-motif)前后两种体系在低温下的干燥过程,对比分析了干燥过程中两种体系在POPE生物膜结构、扩散系数、侧链有序性及分子间氢键数目的变化,从微观角度揭示了POPE生物膜因干燥失水导致的结构变化以及添加LEA-motif之后LEA-motif与POPE生物膜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LEAmotif在脱水干燥过程中能够有效地稳定膜的结构,从而保护生物材料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POPE生物膜 LEA蛋白特征重复片段(LEA—motif)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嵌段共聚物EO_(20)PO_(70)EO_(20)相分离行为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6
5
作者 陈燕 钟璟 +3 位作者 黄维秋 陈若愚 胡文虎 陈正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27-1833,共7页
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方法研究了嵌段共聚物EO20PO70EO20(P123)在水、乙醇/水溶液及二氧化硅溶胶体系中的相分离行为.不同质量分数的P123在水溶液中共形成4种相分离状态:球状胶束(10%);椭球胶束(20%)、棒状胶束(30%)和三维立方胶束(5... 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方法研究了嵌段共聚物EO20PO70EO20(P123)在水、乙醇/水溶液及二氧化硅溶胶体系中的相分离行为.不同质量分数的P123在水溶液中共形成4种相分离状态:球状胶束(10%);椭球胶束(20%)、棒状胶束(30%)和三维立方胶束(50%).在模板剂质量分数为10%的乙醇/水溶液中,模板剂胶束稳定性随着乙醇含量的增加而变差.在二氧化硅溶胶体系中,模板剂质量分数低于5%时无胶束形成;模板剂质量分数增至10%时,P123发生相分离形成三维球状胶束;随着模板剂质量分数的进一步增加,模板剂分子夹含着水分子形成三维椭球状结构(20%)、三维立方结构(40%)和层状结构(60%).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说明DPD模拟可以从计算角度推测模板剂对介孔材料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粒子动力学 EO20PO70EO20 乙醇/水溶液 二氧化硅溶胶体系 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