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同、族群与女性─—台湾文学七十年 被引量:3
1
作者 彭小妍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9-44,共6页
关键词 台湾文学 原住民文学 乡土文学 陈映真 知识分子 《台湾民报》 后殖民主义 女性主义 “写实” 政治寓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启蒙与自我的解放——“性博士”张竞生与五四的色欲小说 被引量:5
2
作者 彭小妍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6-53,共8页
我同意王晓明的看法:五四一代对“个人主义”和“个性解放”有特殊的诉求,而且不必在五四“中国知识分子身上去寻找西方式的个人主义”;但是我却认为有必要花点力气,去探讨当时所谓“个人主义”和“个性解放”的真正内涵.这种诉求在五... 我同意王晓明的看法:五四一代对“个人主义”和“个性解放”有特殊的诉求,而且不必在五四“中国知识分子身上去寻找西方式的个人主义”;但是我却认为有必要花点力气,去探讨当时所谓“个人主义”和“个性解放”的真正内涵.这种诉求在五四文化脉络中形成什么样的风气,在文学作品中又展现何种风貌呢?夏志清所谓的五四中国作家“感时忧国”的情怀,学界和一般读者早已耳熟能详;但是五四一代固然以中国“大我”的解放为前提,对个人“小我”的解放如何诠释?文学作品又如何处理“大我”和“小我”之间的关系?举例来说,二、三十年代以“自我”为题材的“私小说”(I-Novel)风行一时,丁玲、郁达夫都以此闻名,故事主角都是耽于色欲、追求性解放的男女青年.当年张资平专写“肉欲”小说,主题都是男女主角追求自由的性关系,不是三角、四角恋爱,就是乱伦、婚外情,几乎部部作品都是畅销书;又如强调感官色欲描写的新感觉派作家——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等,以超现实主义和心理分析的手法创作,摆明了反“写实”、反“浪漫”的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竞生 性启蒙 人生观 沈从文 乌托邦 郁达夫 张资平 新文化 个人解放 新感觉派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