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湖积物硅藻与地球化学记录的古环境变迁反演——以桂林会仙岩溶湿地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汪良奇 张强 +3 位作者 萧良坚 扈治安 李红春 谢运球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29-135,共7页
通过对狮子潭柱状沉积物的放射性定年、地球化学与硅藻分析,反演桂林会仙岩溶湿地全新世的古湖沼演替,与其响应的气候变迁与人类活动记录。放射性^(210)Pb、^(14)C定年结果显示该湖在6 400 cal BP开始有湖积物保存,在2 700 cal BP—公元... 通过对狮子潭柱状沉积物的放射性定年、地球化学与硅藻分析,反演桂林会仙岩溶湿地全新世的古湖沼演替,与其响应的气候变迁与人类活动记录。放射性^(210)Pb、^(14)C定年结果显示该湖在6 400 cal BP开始有湖积物保存,在2 700 cal BP—公元1943年间有沉积间断事件,且于公元1943年再度沉积。在6400—5 200 cal BP,高比例的浮游型硅藻反映高水位状态,可对应到气候暖湿的中国全新世大暖期鼎盛期。在5 200—2 700 cal BP,沉积物内稀酸可溶相Ca、Mg、Sr浓度降低,Mg/Ca、Sr/Ca值明显增加,且浮游型硅藻几乎消失,显示当时湖泊水位显著降低,气候逐渐变干。在公元1943年沉积物再度沉积,可能与战争造成人口迁徙与废耕有关。自公元1973年以来,硅藻壳片大量堆积,反映人类过度活动造成藻华的现象。湖泊沉积物内硅藻组成及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能够很好地反演古气候、环境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多指标分析 硅藻 全新世 岩溶湿地 稀酸可溶相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沙珊瑚锶温度计:便捷高精度海洋古水温代用指标 被引量:15
2
作者 孙敏 李太枫 +1 位作者 孙亚莉 聂宝符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2-105,共4页
西沙群岛现代滨珊瑚 1976~ 1994年生长期间 Sr含量的高精度热电离质谱测定结果表明, Sr含量随季节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并与当地同期实测海水月平均温度变化相吻合,其 Sr含量与实测海水温度相关系数为- 0.94。这 18年冬夏季极端 Sr含... 西沙群岛现代滨珊瑚 1976~ 1994年生长期间 Sr含量的高精度热电离质谱测定结果表明, Sr含量随季节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并与当地同期实测海水月平均温度变化相吻合,其 Sr含量与实测海水温度相关系数为- 0.94。这 18年冬夏季极端 Sr含量与同期月温的相关系数可高达- 0.98。 Sr温度计误差小于 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锶温度计 珊瑚 西沙群岛 海洋 古水温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沉积物中微生物标志物GDGTs年代际变化及来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婷 邢磊 +4 位作者 张海龙 李莉 赵晓晨 陈蔚芳 赵美训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7-95,共9页
甘油双烷基甘油四醚(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GDGTs)是近几年来新发现的一类生物标志化合物,基于GDGTs的各种指标以其在指示物质来源以及海洋和陆地古温度重建等方面显示出的巨大应用潜力,逐渐成为古海洋学、古湖沼学和... 甘油双烷基甘油四醚(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GDGTs)是近几年来新发现的一类生物标志化合物,基于GDGTs的各种指标以其在指示物质来源以及海洋和陆地古温度重建等方面显示出的巨大应用潜力,逐渐成为古海洋学、古湖沼学和古气候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对采自东海陆架区的DH5-1站位(29°28.118′N、123°06.639′E,水深63.5m)的柱状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总有机质和GDGTs分析,研究了GDGTs化合物在东海陆架区柱状沉积物样品中的含量和沉积通量变化,并利用δ13 C、C/N以及基于GDGTs化合物的BIT指标讨论了该海区近150年来沉积有机质的来源变化。结果显示,近百年来东亚冬季风的增强,加强了冬季闽浙沿岸流对长江口沉积物的搬运,使得该海区陆源输入量呈增加趋势,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营养盐输入的增加,使得海洋生产力提高,沉积有机质中陆源有机质比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有机质 GDGTs BIT指标 陆源输入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脂生物标志物重建近150年来东海陆架区DH5-1站位浮游植物生态结构及陆源输入的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妃 邢磊 +5 位作者 张海龙 张婷 丁玲 陈蔚芳 扈治安 赵美训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6-72,共7页
类脂生物标志物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古海洋环境研究,但是在东海利用类脂生物标志物法重建浮游植物生产力、群落结构以及陆源输入的研究还很缺乏。本文选取东海陆架区的DH5-1岩芯进行类脂生物标志物分析,利用各种类脂生物标志物的沉积通量... 类脂生物标志物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古海洋环境研究,但是在东海利用类脂生物标志物法重建浮游植物生产力、群落结构以及陆源输入的研究还很缺乏。本文选取东海陆架区的DH5-1岩芯进行类脂生物标志物分析,利用各种类脂生物标志物的沉积通量及相对比例重建了东海陆架区近150a来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群落结构以及陆源输入的变化。结果表明:(1)DH5-1站位的浮游植物生产力在过去80年呈上升趋势,群落结构在过去近百年有甲藻比例升高,硅藻比例降低的趋势,而颗石藻比例在低值范围波动;(2)用于指示生活污水污染的两种指标(粪醇含量,粪醇/(粪醇+二氢胆固醇)比值)的值都很低,表明近150a来此站位基本未受人类生活污水污染;(3)陆源高等植物输入在1970年前是增加的,1970年后输入减少,陆源有机质指标TMBR指示近150a来陆源输入相对海源是减少的。DH5-1站位生产力的提高可能与长江冲淡水营养盐的增加和东亚冬季风的增强有关,群落结构的改变可能与近年来冲淡水的Si/N降低有关,研究区域40年来陆源有机质相对比例的减少主要与人类建坝活动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东海 浮游植物生产力 群落结构 陆源输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余年来珠江口及邻近西部海域有机碳来源及其埋藏记录 被引量:2
5
作者 雷菲 李志阳 +2 位作者 张杰 陈蔚芳 贾国东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2-66,共5页
对珠江口外和粤西沿海的两个具百余年沉积历史的柱状样进行了基于支链与类戊二烯甘油四醚(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GDGT)化合物比值的BIT(branched and isoprenoid tetraether)指标分析,该指标指示的是沉积有机质中陆源... 对珠江口外和粤西沿海的两个具百余年沉积历史的柱状样进行了基于支链与类戊二烯甘油四醚(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GDGT)化合物比值的BIT(branched and isoprenoid tetraether)指标分析,该指标指示的是沉积有机质中陆源土壤来源有机质的相对输入贡献。结果发现,BIT值在两个柱状样中都小于0.26,显示水生有机质是沉积有机质的主要来源。BIT时间序列在两个柱状样中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大约在1940年代以前,BIT保持在相对稳定的高值,此后表现出逐渐下降趋势,1990年以来下降趋势显著。这一下降趋势表明,半个多世纪以来沉积有机质中陆源有机质的相对贡献是持续减少的,或者水生有机质的相对贡献是持续增加的。在分析了陆源和水生有机碳沉积通量变化序列的基础上,认为水生生产力对沉积有机质的相对贡献持续增大是BIT指数持续降低的主要原因。水生有机碳输出通量半个多世纪来的上升趋势及其与广东省GDP变化趋势的相似性表明,陆地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导致了沿海水域营养化水平的不断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T指标 沉积柱状样 有机碳 沉积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祁连高压变质岩之合成温压途径及其对北祁连造山的地体隐示
6
作者 陈维民 黄永清 +7 位作者 饭冢义之 罗清华 吴汉泉 左国朝 宋述光 杨经绥 许志琴 杨宏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4-94,共1页
透过岩相学、地质温压计学及吉布士法的研究,本研究已求得多条中国北祁连地质剖面中高压变质岩的合成温压途径。这些由各种不同方法统合出来的温压途径暗示这些祁连地区的高压变质岩都记录了一个顺时钟的温压途径,而其起点都从蓝片岩相... 透过岩相学、地质温压计学及吉布士法的研究,本研究已求得多条中国北祁连地质剖面中高压变质岩的合成温压途径。这些由各种不同方法统合出来的温压途径暗示这些祁连地区的高压变质岩都记录了一个顺时钟的温压途径,而其起点都从蓝片岩相开始,且分别在蓝片岩相、榴辉岩相或绿帘角闪岩相时达到最高的变质程度,最后在折返地表的过程中经过绿片岩相。氖- 氩定年显示这些高压变质岩的坦原年代大约在 410 Ma到 443 Ma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祁连山 高压变质岩 温度 压力 造山带 变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泊尔地区季节性水文负荷对地震活动性的调制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晨旭 熊永良 +3 位作者 张鲁鹏 姜中山 张芮 乔家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96-600,633,共6页
利用尼泊尔地区GPS时间序列季节性信号,构建区域季节性三维位移场和应力应变场模型,再结合降水和地震目录等数据,研究该地区季节性水文负荷对地震活动性的调制作用。结果表明:1)季节性地表位移与降水存在较强的时空相关性;2)季风期的降... 利用尼泊尔地区GPS时间序列季节性信号,构建区域季节性三维位移场和应力应变场模型,再结合降水和地震目录等数据,研究该地区季节性水文负荷对地震活动性的调制作用。结果表明:1)季节性地表位移与降水存在较强的时空相关性;2)季风期的降水对断层的长期运动趋势产生扰动,使库仑应力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进而对地震活动产生抑制作用,并影响地震发生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时间序列 水文负荷 季节性位移 应力应变 地震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