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哲学与通识教育的跨领域融通之路——黄藿教授专访 被引量:1
1
作者 黄藿 余庆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年第1期90-99,共10页
教育哲学是通识教育重要的理论基础。黄藿教授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切入道德教育,以此为基础深入探讨其中的教育哲学问题,并在专业社群中致力于教育哲学与通识教育的跨领域融通。从教育哲学的观点看,博雅教育具有历史境遇,在古希腊是指自... 教育哲学是通识教育重要的理论基础。黄藿教授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切入道德教育,以此为基础深入探讨其中的教育哲学问题,并在专业社群中致力于教育哲学与通识教育的跨领域融通。从教育哲学的观点看,博雅教育具有历史境遇,在古希腊是指自由民教育,中世纪是指博雅学科,到现代是指博雅学科教育。劳力或劳心并不能成为博雅教育的判断标准。博雅教育是一个浮动的概念,从博雅教育到通识教育的转变,不仅仅是概念的转变,更是当代博雅教育的诠释。通识教育的实践呈现出多样态的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雅教育 通识教育 教育哲学 专业社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行论视域下的环境伦理学 被引量:2
2
作者 黄藿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32,共7页
作为伦理学的一门分支研究领域,环境伦理学兴起于1970年代,是理解人类与环境间关系并找出人类与环境互动应遵循的规范的尝试。早期环境伦理研究的着重点是"权利"的概念与环境正义的争取。环境伦理学探讨人类对环境应遵循的义... 作为伦理学的一门分支研究领域,环境伦理学兴起于1970年代,是理解人类与环境间关系并找出人类与环境互动应遵循的规范的尝试。早期环境伦理研究的着重点是"权利"的概念与环境正义的争取。环境伦理学探讨人类对环境应遵循的义务,不仅是行动的义务,更应该是品格的规范。环境德行伦理学的出现,就是从德行论的角度来看环境伦理学,要对人在环境中应培养的品格典范给予明确的说明。目前推行环境教育应首重环境品德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德行伦理学 环境伦理学 德行伦理学 环境德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熹理一分殊的理气论与冯友兰新理学之对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曾春海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8,共8页
旨在针对冯友兰建构新理学形上学四项核心概念:「理」、「气」、「道体」与「大全」与朱熹哲学相对应之核心概念,进行对比性之研究。冯先生深受英美实在论的逻辑分析法之影响,认为这是正的形上学方法。他以这种方法对朱熹形上学相对应... 旨在针对冯友兰建构新理学形上学四项核心概念:「理」、「气」、「道体」与「大全」与朱熹哲学相对应之核心概念,进行对比性之研究。冯先生深受英美实在论的逻辑分析法之影响,认为这是正的形上学方法。他以这种方法对朱熹形上学相对应的概念进行了格义式的诠解,他自谓其新理学形上学不是照着朱子的讲法讲,而是接着讲,企图发展出一套新的中国哲学之形上学。朱熹的理气可分不可离,且富有机性的联系。朱子的「无极而太极」以「无极」来描述最高实有「太极」之形上属性。冯先生的理、气、太极、道体皆为真实(本体)之抽象思辨所得之概念,与朱熹机体宇宙论格格不入。冯先生真际与实际(现象世界)之割裂虽不契于朱熹的理在气中之宇宙观,然而,他引介西方新实在论来重构新理学之尝试和成果,为中国传统哲学之未来可能发展,提供了新视域、新思维法、诠释法,启迪之功不可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理一分殊 冯友兰 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