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西南部优势竹类箣竹根力之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高齐治 张俊斌 张新萍 《世界竹藤通讯》 2008年第1期10-15,共6页
箣竹为台湾西南部泥岩地区早期主要造林树种,约占该地区绿蔽率之80%,形成极优势之植物。近年来因竹材价格低落,竹林之经营管理减少,其更新造林及其对坡面之保育功能之评价渐受重视。因此本研究为针对箣竹其根力特性,特进行根系与根域范... 箣竹为台湾西南部泥岩地区早期主要造林树种,约占该地区绿蔽率之80%,形成极优势之植物。近年来因竹材价格低落,竹林之经营管理减少,其更新造林及其对坡面之保育功能之评价渐受重视。因此本研究为针对箣竹其根力特性,特进行根系与根域范围调查、根段拉力与植株引拔试验等,推估其坡面保育功效。研究结果为箣竹之根段拉力强度(Y)与其直径(X)成指数正相关,而箣竹之引拔抗力(F)与其胸高直径(D)成指数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地区 箣竹 引拔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泥岩集水区整体生态经营策略之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俊斌 李明儒 刘大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3期103-108,共6页
台湾泥岩为全省山坡地灾害中最难整治的地区 ,素有台湾坡地之癌的恶地称谓。其特征为干旱时坚硬 ,热胀冷缩易呈片状剥落 ,潮湿时则泥泞滑落 ,以致水土灾害频繁。而在裸露坡面 ,年平均冲刷深度更高达 7.5 cm,犹以东南坡向最严重。在生态... 台湾泥岩为全省山坡地灾害中最难整治的地区 ,素有台湾坡地之癌的恶地称谓。其特征为干旱时坚硬 ,热胀冷缩易呈片状剥落 ,潮湿时则泥泞滑落 ,以致水土灾害频繁。而在裸露坡面 ,年平均冲刷深度更高达 7.5 cm,犹以东南坡向最严重。在生态方面 ,由于裸露面积迅速扩大、植被纯林化与栖地破坏 ,造成区域生态之失衡 ,生物歧异度遽减及微气候异常等。因此 ,汇整十几年来各方专家学者之经验与成果 ,拟就泥岩地区主要之冲蚀控制、水土保持工程与生态复育、监测方法加以配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地区 集水区 生态复育 水土保持 土壤侵蚀 整体生态经营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灾地变与防灾减灾——从台湾“9·21”大地震说起 被引量:3
3
作者 颜正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1年第1期2-6,共5页
台湾因受板块挤压 ,以致岩石破碎、地质脆弱且坡度陡峻、表层岩层土砂堆积不易稳定 ,顺向崩积层及断层带等地质不佳因素 ,加以地震频仍 ,山崩、地滑、土石流等灾害不断。 1999年 9月 2 1日凌晨 1时 47分 12 .6秒 ,以集集地区为震央 ,发... 台湾因受板块挤压 ,以致岩石破碎、地质脆弱且坡度陡峻、表层岩层土砂堆积不易稳定 ,顺向崩积层及断层带等地质不佳因素 ,加以地震频仍 ,山崩、地滑、土石流等灾害不断。 1999年 9月 2 1日凌晨 1时 47分 12 .6秒 ,以集集地区为震央 ,发生芮氏震度规模为 7.3级之台湾百年大地震 ,天灾地裂 ,天摇地动 ,山河变貌 ,残垣断壁 ,死逾2 0 0 0人 ,伤逾万人 ,房屋倾倒者近 2万栋 ,造成严重灾害。虽然地质骤然大规模断层滑动无法预知 ,此即大自然存在之不确定 ,但可确定者为调查断层之确实位置及撤离断层 ,或为可能减少灾难之方法。灾害防治之基本原则为预防、避开、缓冲、替代、限制、监测、维护等 ,亦即防灾减灾之基本方法 ,注动其原则与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层 浅层地震 土壤液化 土石流 地滑 地震 防灾 减灾 台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泥岩地区刺竹林之微气候模式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俊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3期92-96,102,共6页
以野外土壤立地条件而言 ,植物环境的微气候 ,不仅会影响植物之发育与生长 ,亦能作为仿真野外现场之试验用。因此 ,如何量化微气候之变异与植物生理反应之关系 ,对土壤贫瘠之泥岩地区植物之生长就显得格外重要。探讨泥岩地区盆栽植物之... 以野外土壤立地条件而言 ,植物环境的微气候 ,不仅会影响植物之发育与生长 ,亦能作为仿真野外现场之试验用。因此 ,如何量化微气候之变异与植物生理反应之关系 ,对土壤贫瘠之泥岩地区植物之生长就显得格外重要。探讨泥岩地区盆栽植物之微气候影响因素 ,并以蒸发散量模式量化这些因子。并由此盆栽之试验结果 ,推衍至大面积不同植群之微气象量化模式。以台湾西南部泥岩地区之刺竹植物为例 ,推演微气候能量平衡模式 ,以描述植物蒸发散及其周围温湿度、叶温及日射等环境微气象因子之变化 ,并以实测数据验证比较不同模式之适称性与预测性能。由野外实测值与模式之预测值比较结果 ,经统计残差分析显示此模式合乎物理之合理性。对于刺竹覆盖植物之微气候蒸发散预测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地区 刺竹林 微气候模式 主成分回归 蒸发散 集水区 水资源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东部地区防风定砂之植生工法设计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俊斌 陈意昌 +1 位作者 翁士翔 谢志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0-114,共5页
对于台湾东部地区提出防风定砂之植生工法,以改善台湾东海岸及河川内之风砂危害。台湾台东地区,近年来受到2001年6月的奇比7、月的尤特和9月的利奇马台风,几个强台风接连的肆虐,造成海岸地区及河川高滩地之自然植被流失,海岸及河床大面... 对于台湾东部地区提出防风定砂之植生工法,以改善台湾东海岸及河川内之风砂危害。台湾台东地区,近年来受到2001年6月的奇比7、月的尤特和9月的利奇马台风,几个强台风接连的肆虐,造成海岸地区及河川高滩地之自然植被流失,海岸及河床大面积裸露。易遭上游冲刷的泥浆粉砂覆盖,枯水干旱期间再加上东北风横吹,致使粉砂土扬起吹向市区,造成严重的风砂为患。为了减少农作物之损失、自然环境之破坏以及维护生活品质、当地居民生命财产之安全,采取较不破坏环境景观之植生工法,针对东台湾之环境特性,设计适宜之防风定砂设施,以减低风害、盐害并达到营造河海岸之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生工法 防风定砂 海岸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地区农地渠道与生态工法之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意昌 张俊斌 颜正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1年第4期53-59,共7页
台湾地区之农田灌溉、排水渠道与农田水路 ,以往多以输水效益、结构体之安定性为考量。如今自然生态环境保育意识抬头 ,农地之排水渠道 ,除须符合一般之规划设计外 ,更需考量生态之效益 ,复育逐渐丧失之水路生态空间且影响水生动植物正... 台湾地区之农田灌溉、排水渠道与农田水路 ,以往多以输水效益、结构体之安定性为考量。如今自然生态环境保育意识抬头 ,农地之排水渠道 ,除须符合一般之规划设计外 ,更需考量生态之效益 ,复育逐渐丧失之水路生态空间且影响水生动植物正常栖息与繁衍的生态系统。本研究针对台湾地区农地排水渠道之发展过程、规划设计及相关效益之分析 ,以探讨渠道生态工法之必要、可行性与其综合效益 ,期能作为排水渠道生态工法之推广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生态系统 灌溉 混凝土沟 生态工法 农地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泥岩恶地优势植物非破坏性干物重连续监测技术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俊斌 陈意昌 施证育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1期49-55,共7页
为了解台湾西南部泥岩恶地优势植物棱果榕与刺竹之生长模式 ,且为避免在研究过程中影响植物之生长 ,本研究开发可持续性且非破坏性技术 ,藉由量测叶片的物性而推估其干物重量。将供试植物叶片长度与最大宽度之乘积定为 P值 ,且由试验分... 为了解台湾西南部泥岩恶地优势植物棱果榕与刺竹之生长模式 ,且为避免在研究过程中影响植物之生长 ,本研究开发可持续性且非破坏性技术 ,藉由量测叶片的物性而推估其干物重量。将供试植物叶片长度与最大宽度之乘积定为 P值 ,且由试验分析结果得知 ,P值与干物重或叶面积均具甚高之相关系数 ,以自然对数转换之干物重与 P值之线性关系 ,经由统计回归及残差分析结果 ,为最适称之推估模式。该模式之干物重非破坏性测定技术具有准确、简易、快速与成本低廉之特性并可作持续性成长监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地区 非破坏性测定 回归分析 优势植物 台湾省 干物重 连续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地区新市镇开发与法令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志龙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1999年第5期6-8,18,共4页
检讨台湾在过去50 年来新市镇开发问题,指出台湾的新市镇开发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政策功能目标,其原因在于政治经济、规划与法令三方面。
关键词 台湾 市镇开发 政策法令 城市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特色茶与茶饮料市场 被引量:1
9
作者 区少梅 《中国食品工业》 1998年第11期27-28,共2页
台湾地区的土壤与气候均适合茶树生长,在日本统治时期即有红茶的产制,光复后由内地前往台湾省的制茶技术人员,带动了整个台湾地区的茶产制工作,无论在原先引进的茶树品种或制茶技术上,均不断得到改良与发展。以提高茶叶品质而言,台湾省... 台湾地区的土壤与气候均适合茶树生长,在日本统治时期即有红茶的产制,光复后由内地前往台湾省的制茶技术人员,带动了整个台湾地区的茶产制工作,无论在原先引进的茶树品种或制茶技术上,均不断得到改良与发展。以提高茶叶品质而言,台湾省包种茶与乌龙茶逐渐演变而自成一格,其外观及香味与内地乌龙茶截然不同。另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特色茶 茶饮料市场 茶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坡地水土保持研究成果及其推广应用
10
作者 廖绵濬 《福建水土保持》 1991年第1期57-58,共2页
一、湾坡地水土保持之研究成果台湾对陡坡地之水土保持研究开始于50年代,60年代进入系统性的研究。其主要成果有: (一)平台阶段(水平梯田)之形态、经济形成方法(省工、省钱的构筑方法)及既有阶段之改善(对现有梯田之改进研究); (二)山... 一、湾坡地水土保持之研究成果台湾对陡坡地之水土保持研究开始于50年代,60年代进入系统性的研究。其主要成果有: (一)平台阶段(水平梯田)之形态、经济形成方法(省工、省钱的构筑方法)及既有阶段之改善(对现有梯田之改进研究); (二)山边沟之改良研究; (三)应用禾本科草进行覆盖的研究; (四)应用作物稿秆进行敷盖(遮盖)研究; (五)陡坡果园排水设施之改进研究; (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坡地 台湾省 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水保温垫和两种热空气暖风垫在犬剖腹手术中保温效果的比较
11
作者 黄雪纯 黄欣瑜 王咸棋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4,共5页
术中低体温会增加感染率、出血风险和死亡率,目前临床上常用外部主动加热系统提高保温效果。为了探究不同保温设备在麻醉诱导和手术过程中的保温效果,将18例进行剖腹手术的犬随机分成3组(n=6),即循环水保温垫组(W)、U形热空气暖风垫组(... 术中低体温会增加感染率、出血风险和死亡率,目前临床上常用外部主动加热系统提高保温效果。为了探究不同保温设备在麻醉诱导和手术过程中的保温效果,将18例进行剖腹手术的犬随机分成3组(n=6),即循环水保温垫组(W)、U形热空气暖风垫组(FU)和热空气暖风垫组(FM)。结果显示,3组犬的平均食道温度在麻醉20 min后均下降,40 min后FU组食道温度上升,FM组上升缓慢。W组食道温度在40、50、60 min均显著低于FU组,与FM组无显著差异。FM组犬的食道温度相较于W和FU组缓慢上升。结果表明,全身麻醉时,可重复使用、随身体压力分散的热空气暖风垫保温效果良好,能有效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低体温 循环水保温垫 热空气暖风垫 剖腹手术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饮料品质相关成分的近红外线光谱技术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龚加顺 刘佩瑛 +1 位作者 刘勤晋 区少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5-140,共6页
本试验以140个茶饮料样品为试材,探讨了近红外线光谱技术(NIRS)快速测定共饮料品质相关成分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品质成分近红外校正模型(calibrationequations)可应用于茶饮料的°Brix、pH值、色泽的HunterL、a、b值、... 本试验以140个茶饮料样品为试材,探讨了近红外线光谱技术(NIRS)快速测定共饮料品质相关成分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品质成分近红外校正模型(calibrationequations)可应用于茶饮料的°Brix、pH值、色泽的HunterL、a、b值、茶多酚(TPP)、总儿茶素(TC)、总氨基酸(TAA)、茶红素(TR)、茶黄素(TF)及咖啡碱(CF)等品质成分的快速检测分析,而无需任何化学药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饮料 品质成分 近红外线光谱技术 快速检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方酰麻黄碱配体的合成及催化前手性芳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吕守茂 周海兵 +4 位作者 张骥 谢如刚 周忠远 陈新滋 杨登贵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846-1851,共6页
方酸与醇反应生成方酸二酯 ,后者与天然麻黄碱反应得到 N -方酰麻黄碱或 N -方酰双麻黄碱 .单 N -方酰麻黄碱与脂肪胺及硫氢化钠等反应合成了 C-3位含氮和含硫的系列配体 .首次将这些方酰麻黄碱配体经原位制备手性唑硼烷催化前手性芳... 方酸与醇反应生成方酸二酯 ,后者与天然麻黄碱反应得到 N -方酰麻黄碱或 N -方酰双麻黄碱 .单 N -方酰麻黄碱与脂肪胺及硫氢化钠等反应合成了 C-3位含氮和含硫的系列配体 .首次将这些方酰麻黄碱配体经原位制备手性唑硼烷催化前手性芳酮及二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 ,得到化学产率和 e.e.值分别为 85 %~98%和 5 2 .5 %~ 87.4 %的手性仲醇 .新化合物的结构已用 IR,1 H NMR,MS和元素分析所证实 ,化合物 4 b的晶体结构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方酰麻黄碱 手性恶唑硼烷 不对称催化 还原 配体 合成 手性芳酮 二酮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多糖及其在茶汤中的流变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龚加顺 刘佩瑛 +1 位作者 刘勤晋 区少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26,共4页
本试验研究了魔芋多糖(KGM)及其添加到茶汤中的流变学特性。结果分析表明:KGM含量≥0.100%以上时,其水溶液和魔芋茶汤的流变类型均属非牛顿型流体(n<1),且为假塑性液体。在KGM含量为0.100%、0.150%和0.200%时,其水溶液和魔芋茶汤的... 本试验研究了魔芋多糖(KGM)及其添加到茶汤中的流变学特性。结果分析表明:KGM含量≥0.100%以上时,其水溶液和魔芋茶汤的流变类型均属非牛顿型流体(n<1),且为假塑性液体。在KGM含量为0.100%、0.150%和0.200%时,其水溶液和魔芋茶汤的稠度系数K值和流动特性指数n值分别为,K值:1.189×10-2,2.778×10-2,1.583×10-1(KGM);5.851×10-3,9.75×10-3,2.824×10-2(魔芋茶汤);n值:0.9388,0.8897,0.7229(KGM);0.9584,0.9554,0.9048(魔芋茶汤)。而KGM含量小于0.100%(如0.075%、0.050%)时,则属牛顿型流体(n≈1),首次明确了KGM水溶液和魔芋茶汤的牛顿流体与非牛顿流体的临界浓度,为魔芋多糖作为饮料稳定剂奠定了理论基础。实验结果还表明,KGM含量相同的魔芋茶汤粘稠度较KGM水溶液的小,更易流动,因而更接近牛顿流体,而KGM水溶液则偏离牛顿流体。另外,在相同KGM含量下,魔芋茶汤的触变性粘度比KGM流体的小,并且很小的温度变化即可导致流体较大的粘度变化,魔芋茶汤的表观活化能只有1.0737kcal/mol。这表明KGM在稀溶液中的物理状态极易受温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多糖 茶汤 流变学特性 饮料 稳定剂 稀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蒜泥对广式腊肠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智 郭善广 +4 位作者 陈明造 周佺 吴炜亮 陈伟玲 蒋爱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16,21,共6页
通过在广式腊肠中分别添加1%、2%、3%的蒜泥,探究不同比例的蒜泥对广式腊肠脂肪和蛋白质氧化、亚硝酸盐残留量以及感官特性的影响,以此确定最佳蒜泥添加量。结果表明:2%蒜泥可以显著提高广式腊肠的a*值(红度值)(p<0.05),并对广式腊... 通过在广式腊肠中分别添加1%、2%、3%的蒜泥,探究不同比例的蒜泥对广式腊肠脂肪和蛋白质氧化、亚硝酸盐残留量以及感官特性的影响,以此确定最佳蒜泥添加量。结果表明:2%蒜泥可以显著提高广式腊肠的a*值(红度值)(p<0.05),并对广式腊肠的质构参数无显著影响(p>0.05),而3%蒜泥显著提高了腊肠的硬度(p<0.05)。添加1%蒜泥的AV(酸价)、POV(过氧化值)和TBA(硫代巴比妥酸值)始终与空白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贮藏期间添加2%和3%蒜泥的AV、POV、TVB-N、TBA值以及亚硝酸盐残留量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通过感官评价得知,添加1%和2%蒜泥对腊肠的风味和味道无显著影响(p>0.05)。2%蒜泥保持了广式腊肠原有的质构和风味特征,提高了红度值,有效延缓广式腊肠脂肪和蛋白质氧化腐败以及降低亚硝酸盐残留量。因此,2%为最佳蒜泥添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泥 广式腊肠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生态自然净化处理农村污水之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意昌 孙明德 刘昌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22,共7页
依据“污水下水道建设方案”计划,预计至2011年为止,台湾地区之下水道普及率预估可达36%。台湾家庭产生的生活污水,一般透过污水下水道的施设加以解决,然而此项建设以都会区优先实施,且废污水之处理以传统污水处理厂为主,该方式所需之... 依据“污水下水道建设方案”计划,预计至2011年为止,台湾地区之下水道普及率预估可达36%。台湾家庭产生的生活污水,一般透过污水下水道的施设加以解决,然而此项建设以都会区优先实施,且废污水之处理以传统污水处理厂为主,该方式所需之费用相当庞大,非一般农村地区所能负担。若配合实施农村社区土地重划后,提供公共设施用地,结合下水道系统,将家庭产生之废污水,以自然生态净化系统之生物处理,建构符合生态性及永续发展的农村。因此,将以农村社区土地重划先期规划地区及已完成人工湿地之社区为例,探讨农村社区污水设施规划之演进,及以自然净化处理农村社区废污水实施之可行性,提供未来执行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净化 农村社区 污水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库兴氏综合征的病例报告 被引量:2
17
作者 扈婷 林荀龙 +1 位作者 詹益萍 董强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8-123,共6页
近半年来每月会有一次晕厥且腹围逐渐增大的银狐犬,多所动物医院就诊治疗未有效果,通过对患病犬进行病史调查、一般临床检查、血常规检查、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心电图检查确诊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库兴氏综合征。采用手术方法... 近半年来每月会有一次晕厥且腹围逐渐增大的银狐犬,多所动物医院就诊治疗未有效果,通过对患病犬进行病史调查、一般临床检查、血常规检查、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心电图检查确诊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库兴氏综合征。采用手术方法进行人工节律器植入术,并在术后采取消炎镇定措施防止导线移位,同时服用保肝利胆药以及类固醇酶抑制剂治疗库兴氏综合征。至术后70 d时,患犬整体预后良好。诊疗过程表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与库兴氏征的发生并无明确因果关系,应为偶然同时发生,在治疗时可以先对危及生命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进行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库兴氏综合征 合并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根系分布生态学理论与体系模式之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颜正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22,共7页
采用壕沟法,调查117种植物,分8项因子及序级,将植物根系分布类型分为基本型、深度型及密度型,以生态学规律、理论及体系模式解释其与环境因子之关系。根系分布占据生态位,依生态因子之规律,相互补偿适应,经生态系统稳定后,产生根系分布... 采用壕沟法,调查117种植物,分8项因子及序级,将植物根系分布类型分为基本型、深度型及密度型,以生态学规律、理论及体系模式解释其与环境因子之关系。根系分布占据生态位,依生态因子之规律,相互补偿适应,经生态系统稳定后,产生根系分布形态之系统,亦如同植物地上部之发展稳定,而达成生态平衡,此种演变及发展过程可以生态体系模式表示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种群 群落 基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氮化镓发光二极管窗口层的铝掺杂氧化锌的生长(英文)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嘉城 林伯融 +2 位作者 陈采宁 游亭恩 武东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08-512,共5页
因应新时代电子产品的需求,透明导电薄膜(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s,TCO)的应用也更加广泛,传统上是使用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薄膜为透明导电薄膜,但其在高温应用上较不稳定并且易放出毒性,因此,铝掺杂氧化... 因应新时代电子产品的需求,透明导电薄膜(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s,TCO)的应用也更加广泛,传统上是使用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薄膜为透明导电薄膜,但其在高温应用上较不稳定并且易放出毒性,因此,铝掺杂氧化锌薄膜(ZnO:AI,AZO)有逐渐取代ITO的趋势。本论文将探讨掺杂不同铝含量的影响,并且就其光电特性加以说明,最后得到其光的透过率-85%、电阻率-7.3×10^-3Ω·cm以及面粗糙度-28nm的铝掺杂氧化锌薄膜,其具有表面粗化、电流分布层及窗口层的作用。并且将掺铝的氧化锌薄膜应用于氮化镓发光二极管上,以掺铝氧化锌微结构作为透明传导层的氮化镓发光二极管(λD=530nm,300×300μm)在20mA的工作电流下,其正向电压值为3.3V,输出功率达1.7mW,并且由光学显微镜图可以得知,小电流注下其电流分布均匀。若将AZO制作参数再作适当优化调整,取代ITO作为P型氮化镓上的透明传导层的可行性应该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掺杂氧化锌薄膜 表面粗化 电流分布层 窗口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坡地土壤水分分布变化之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俊斌 黄雍杰 梁大庆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01-304,共4页
以台湾溪头地区台湾杉、柳杉及崩塌地三种不同森林立地状况进行探讨其土壤性质变化,利用因子分析及地理统计方法加以讨论不同林相之土壤性质影响因子及因子间相互影响关系,并对于各项因子的影响变化趋势进行说明。结果显示森林地的枯枝... 以台湾溪头地区台湾杉、柳杉及崩塌地三种不同森林立地状况进行探讨其土壤性质变化,利用因子分析及地理统计方法加以讨论不同林相之土壤性质影响因子及因子间相互影响关系,并对于各项因子的影响变化趋势进行说明。结果显示森林地的枯枝落叶层为厚,使其土壤结构较松散,并会增加表层土壤水分保持及有机质含量,再者森林及林下植物相较于草类根系的生长及分布情况,对于不同土壤深度之大小孔隙的比率及水分入渗速率具有明显的差异。且土壤水分移动会因地上植物及地面枯枝落叶层厚度的不同,造成土中物质与能量传递的不同,此结果将影响不同林相下土壤性质之时空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地 因子分析 土壤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