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石隧道受震反应之工程影响因子研究
1
作者 陈正勋 王泰典 黄灿辉 《隧道建设》 2011年第S1期18-23,共6页
地震发生频繁区域之岩石隧道受震破坏案例已发生多起,其相关研究课题已日渐受重视,惟土层隧道耐震设计已有规范遵循,岩石隧道者者尚缺乏深入探讨。研究采经岩石隧道震后破坏案例及解析解等验证正确性之动态数值分析模式,探讨岩石隧道受... 地震发生频繁区域之岩石隧道受震破坏案例已发生多起,其相关研究课题已日渐受重视,惟土层隧道耐震设计已有规范遵循,岩石隧道者者尚缺乏深入探讨。研究采经岩石隧道震后破坏案例及解析解等验证正确性之动态数值分析模式,探讨岩石隧道受震工程影响因子,包括衬砌刚度、衬砌与岩盘互制、围岩加劲及围岩弱化等。由分析结果知,衬砌劲度越大,震波引致最大应力增量正规化值愈大,即震波引致应力增量值愈大,因此隧道衬砌耐震设计不能全以提高劲度为主要方法;隧道衬砌与岩盘互制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匀滑开挖、防水膜及衬砌与岩盘填补增加滑动性材料等,可减少衬砌受震引致轴向应力增量,达到减震效果;岩石隧道混凝土衬砌外侧之再加厚衬砌与辅助工法等加劲措施,经采用等值劲度模拟分析结果显示,采用如一次支撑及辅助工法提高围岩劲度,将增加衬砌轴向应力,但减少剪应力及挠曲应力;加大加劲范围可减少衬砌轴向应力,但将增加剪应力及挠曲应力;开挖引致的松动区减少围岩劲度,将减少衬砌轴向应力,但增加剪应力及挠曲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隧道 受震 衬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海底隧道之接头与管段变化研析及对策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永川 张嘉兴 +2 位作者 李顺敏 锺英凤 郑智文 《隧道建设》 2007年第S2期121-126,共6页
台湾唯一之海底隧道系采沉埋方式施工,该隧道不仅处于具高度盐份腐蚀之不利环境,且位于软弱地盘上。于营运二十余年后,轻微异状已有显现,如管段接头锈蚀、管体渗漏及管体裂损等异状。上述异状可能为接头构件变形、管体变位/变形及结构... 台湾唯一之海底隧道系采沉埋方式施工,该隧道不仅处于具高度盐份腐蚀之不利环境,且位于软弱地盘上。于营运二十余年后,轻微异状已有显现,如管段接头锈蚀、管体渗漏及管体裂损等异状。上述异状可能为接头构件变形、管体变位/变形及结构劣化等影响隧道安全之前兆,甚至降低其耐震能力;因该隧道肩负港区及区域经济发展之运输重任,如何藉由整体性体检进行安全评估及研订适当之维护补强对策,为计划执行重点;故本文将说明隧道接头、结构体等隧道重要构件之检测调查(如地球物理、钢筋腐蚀、裂缝深度、氯离子试验、防蚀电位、接头防水等项目)、数值分析及自动化监测(接缝计、单元沉陷仪、结构倾斜仪、电位计等)等综合评估结果及维护补强对策,以提供工程界日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隧道 防蚀电位 接头防水 自动化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隧道采用喷凝土技术之进展及其施工规范修订之初步建议
3
作者 王文通 《隧道建设》 2011年第S1期260-264,共5页
从台湾隧道采用喷凝土技术之发展,以台湾高速铁路隧道开始施工为时间分界点来说明,高铁隧道施工前与其后两段期间之隧道喷凝土技术进展概况。然后展望岛内近期隧道工程,例如台九线改善计划一系列隧道工程,所需采用之喷凝土技术规范。为... 从台湾隧道采用喷凝土技术之发展,以台湾高速铁路隧道开始施工为时间分界点来说明,高铁隧道施工前与其后两段期间之隧道喷凝土技术进展概况。然后展望岛内近期隧道工程,例如台九线改善计划一系列隧道工程,所需采用之喷凝土技术规范。为此需检讨现行规范不尽理想或应配合国际发展趋势之处加以修订,笔者将研拟初步修订建议,提供隧道业界下次修订现行规范时参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喷凝土 喷凝土掺料 钢纤维 早期强度 抗弯韧性及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捷运工程之联络信道采压气工法辅助施工案例探讨
4
作者 何泰源 高仓和彦 +1 位作者 中谷武彦 马文灿 《隧道建设》 2007年第S2期518-524,共7页
高雄捷运橘线CO1区段标统包工程潜盾隧道分别穿越高雄港第三船渠及仁爱河,且本工程4座联络信道中有3座位于水际,开挖地层又属高地下水位之疏松粉土质砂层,施工风险较高。本工程原有2座联络信道已依设计分析结果采JSG高压喷射搅拌工法进... 高雄捷运橘线CO1区段标统包工程潜盾隧道分别穿越高雄港第三船渠及仁爱河,且本工程4座联络信道中有3座位于水际,开挖地层又属高地下水位之疏松粉土质砂层,施工风险较高。本工程原有2座联络信道已依设计分析结果采JSG高压喷射搅拌工法进行地质改良并采压气辅助施工顺利完成,后续2座原规划仅采用隧挖方式施工,惟在施工前恰巧邻标联络通道内集水井施工发生重大意外事故,且从该地区之地层特性等因素分析,为进一步降低施工风险,仍续采压气工法辅助施工。本文旨在说明本工程采压气工法辅助施工之设计与施工问题点与解决对策,以提供类似工程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络通道 压气工法 潜盾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砾石层潜盾隧道设计考虑研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正勋 何泰源 陈福胜 《隧道建设》 2007年第S2期273-277,共5页
依搜集既有卵砾石层潜盾隧道案例显示,其施工可能遭遇如大卵石障碍物、卵石引致切刃磨耗、钻掘引致沉陷、潜盾机具选择等问题,这些问题之因应设计考虑与土层隧道者不同,亦为卵砾石层潜盾隧道重要课题之一。主要为依搜集台湾与日本卵砾... 依搜集既有卵砾石层潜盾隧道案例显示,其施工可能遭遇如大卵石障碍物、卵石引致切刃磨耗、钻掘引致沉陷、潜盾机具选择等问题,这些问题之因应设计考虑与土层隧道者不同,亦为卵砾石层潜盾隧道重要课题之一。主要为依搜集台湾与日本卵砾石层潜盾隧道案例,基于卵砾石层工程特性,进行相关卵砾石层潜盾隧道设计考虑研析与建议,包括:1)地质调查项目与内容;2)设计研析,含结构分析考虑、潜盾机设计、开挖面稳定、背填灌浆、地盘改良、地中障碍物排除、地表沉陷特性等,期供工程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砾石层 潜盾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场滑行道下方以NATM排除地锚之潜盾施工案例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正勋 何泰源 +1 位作者 张文城 陈福胜 《隧道建设》 2011年第S1期323-330,共8页
桃园国际机场联外捷运CU02A标穿越WC滑行道路段,其潜盾机到达端遭遇二期航厦开挖施工残留之地锚障碍,上下行隧道预期至少遭遇约20条残留地锚,其钢腱将增加潜盾机钻掘之风险及影响滑行道营运,此为潜盾少见遭遇之特殊障碍情况。为将影响... 桃园国际机场联外捷运CU02A标穿越WC滑行道路段,其潜盾机到达端遭遇二期航厦开挖施工残留之地锚障碍,上下行隧道预期至少遭遇约20条残留地锚,其钢腱将增加潜盾机钻掘之风险及影响滑行道营运,此为潜盾少见遭遇之特殊障碍情况。为将影响滑行道营运风险降至最低,经评估以NATM隧道方式事先去除残留地锚,并于NATM隧道外衬砌施作完成后,再将土方回填,以便潜盾机直接驶入,于既有端墙弃壳,降低潜盾施工风险。遭遇地锚障碍路段,先由局限地面空间施作垂直双环塞止水灌浆及抽水井降水外,并由航厦地下层之既有侧壁破镜后,进行NATM隧道开挖,前已成功穿越滑行道与完工。本文首先介绍本工程方案评估及对策发展思维,接续由施工阶段NATM隧道施工结果,探讨其开挖安全稳定及沉陷管控,最后就潜盾隧道穿越WC滑行道至到达之施工成效进行检讨,以期供工程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盾隧道 NATM隧道 滑行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盾隧道环片设计参数之研究
7
作者 王庆麟 姚赐麟 《隧道建设》 2007年第S2期192-196,共5页
潜盾隧道环片设计之合理性,取决于设计参数的选择。这些参数主要包括:静止土压系数K0、土壤劲度Eg、地下水位高度、片间接头旋转弹簧常数Kθ、环间接头剪切弹簧常数Ks等。针对以上五个主要参数,考虑环片错缝拼接效应,以村上博智及小泉... 潜盾隧道环片设计之合理性,取决于设计参数的选择。这些参数主要包括:静止土压系数K0、土壤劲度Eg、地下水位高度、片间接头旋转弹簧常数Kθ、环间接头剪切弹簧常数Ks等。针对以上五个主要参数,考虑环片错缝拼接效应,以村上博智及小泉淳两位教授共同研发的计算机软件MOLEMAN-i,建立三环模式,进行参数敏感度分析,进而得到对环片设计有所帮助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土压系数K0 土壤劲度Eg 旋转弹簧常数Kθ 剪力弹簧常数Ks 错缝拼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盾隧道穿越建筑物保护工法与噪音防制之探讨
8
作者 陈奕耿 卢旭美 游明德 《隧道建设》 2007年第S2期403-406,共4页
台北捷运建造的目的,是为减少车潮对交通的冲击,因此捷运路线大部分选在建物邻立、交通频繁、人潮拥挤的路段,加以道路线形的限制,潜盾隧道不得不有穿越民房下方的设计,因此,有关穿越建筑物保护设计与施工,及通车营运后,列车行驶建筑物... 台北捷运建造的目的,是为减少车潮对交通的冲击,因此捷运路线大部分选在建物邻立、交通频繁、人潮拥挤的路段,加以道路线形的限制,潜盾隧道不得不有穿越民房下方的设计,因此,有关穿越建筑物保护设计与施工,及通车营运后,列车行驶建筑物下方所引起的振动与噪音之防制,诚为捷运建设一相当重要之课题。本文以台北捷运芦洲线潜盾隧道穿越登峰大厦为例,将地下穿越大楼工程在设计规划阶段及掘进前对建筑物保护及噪音振动防治的努力,透过完善的施工管理、建物保护措施及现有建物及地面的监测系统,终能严密控制地层的变形,顺利完成潜盾隧道穿越大楼的工程,并深获住户肯定,对本局协调过程及施工成果相当满意,经由全体住户感谢奖牌,实为台北捷运工程之首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盾隧道 同步背填灌浆 双环塞灌浆 浮动式道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