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年社交资本和在线口碑传播行为调查研究——以福建省青年群体为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志铭 谢兴政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59,共9页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552位青年展开网络问卷调查和个别深入访谈,对青年群体的社交资本和在线口碑传播行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青年群体对微博的黏性较大,经常参与到微博的社交互动中,大部分的青年群体将微博视为信息的主要来源渠道,青年群...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552位青年展开网络问卷调查和个别深入访谈,对青年群体的社交资本和在线口碑传播行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青年群体对微博的黏性较大,经常参与到微博的社交互动中,大部分的青年群体将微博视为信息的主要来源渠道,青年群体的社交资本对其在线口碑传播行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表明以青年群体为目标客户的企业应该进一步提升以新浪微博为基础的在线互动营销策略和传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群体 在线口碑传播 社交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期望与确认:短视频平台持续使用影响因素初探——基于SEM与fsQCA的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张大伟 陈彦馨 王敏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3-140,共8页
短视频平台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社交媒体之一,如何提升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向是短视频平台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基于期望确认模型,研究构建了短视频用户持续使用意向影响因素理论模型。通过问卷的形式,收集了502个有效样本。结构方程模型分... 短视频平台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社交媒体之一,如何提升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向是短视频平台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基于期望确认模型,研究构建了短视频用户持续使用意向影响因素理论模型。通过问卷的形式,收集了502个有效样本。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向主要源于满意度、习惯和感知有用性;用户创新性不能对感知有用性产生作用,但可以影响感知愉悦性;期望确认是用户满意度、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愉悦性产生的重要因素。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触发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向有四种模式:实用型、娱乐型、实用娱乐兼顾型和其他型;实用娱乐兼顾型的用户产生持续使用意向的可能性最大。研究结果丰富了短视频研究,并对短视频平台的经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期望确认模型 持续使用意向 用户创新性 习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移情:新型同伴关系中的自我、他者及程序意向性 被引量:20
3
作者 何双百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2-168,共7页
随着媒体和技术越来越物质化、越来越亲密地渗透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我们与非人类实体的关系纠结持续加剧,人机传播从计算机中介传播发展为人机社交传播,大量社交机器人在重塑友爱及亲密感期望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社交机器人与人类逐渐发... 随着媒体和技术越来越物质化、越来越亲密地渗透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我们与非人类实体的关系纠结持续加剧,人机传播从计算机中介传播发展为人机社交传播,大量社交机器人在重塑友爱及亲密感期望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社交机器人与人类逐渐发展成"同伴"乃至朋友关系。这需要用一种不偏袒人类优势的方式来审视人与社交机器人之间的新型同伴关系,并从现象学角度对这种"连接的"关系受何驱动及其本质进行探讨,论证当我们与社交机器人互动时,除了传统意义上移情的作用,我们的行为还受到具身、诠释、它异和背景关系的调节乃至程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机器人 人机关系 具身模拟 移情 意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国产奇幻电影的叙事创意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双百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70-73,共4页
进入数字技术时代,国产奇幻电影迎来发展的高潮,借助于数字技术构建出富有东方奇幻色彩的视觉奇观景象,在角色设计、场景呈现以及类型建构等方面都凸显了中国独特文化的创意,虽然对于奇幻电影的定义一直并没有很明确,但学界和业界对&qu... 进入数字技术时代,国产奇幻电影迎来发展的高潮,借助于数字技术构建出富有东方奇幻色彩的视觉奇观景象,在角色设计、场景呈现以及类型建构等方面都凸显了中国独特文化的创意,虽然对于奇幻电影的定义一直并没有很明确,但学界和业界对"奇幻"这一元素给予了较多的读解和较大的关注,就中国奇幻电影在审美价值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做出了反思,如何打造有生命意蕴的奇幻电影作品是创作者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蕴 奇幻电影 叙事 创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里的甘愿劳动:秀场女主播的建制民族志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周孟杰 徐生权 吴玮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1年第3期96-106,共11页
以秀场女主播日常生活与工作实践为出发点,采用建制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探讨女主播在某种强制、同意与自觉之下的甘愿劳动,描绘出中国社交直播间里的权力关系地图。研究发现女主播采取各种变美行动,沉浸于平台或公会所编织的网红梦中无法... 以秀场女主播日常生活与工作实践为出发点,采用建制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探讨女主播在某种强制、同意与自觉之下的甘愿劳动,描绘出中国社交直播间里的权力关系地图。研究发现女主播采取各种变美行动,沉浸于平台或公会所编织的网红梦中无法自拔。她们发挥创意吸引粉丝打赏,直播被组织成为一场游戏竞赛,成功掩饰和转移了剥削的生产关系。尽管她们甘愿付出,也曾自我抗争,最终却也都消弭于甘愿劳动中,形成了社会资本的弱势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过程 薪资制度 数字劳动 明星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扩招对农村地区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研究——基于断点回归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8
6
作者 王琳 宋博 刘华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27-36,共10页
农村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获得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虽然高校扩招政策带来了高等教育机会的迅猛增加,但政策能否使高等教育的获得更加均等化,新增的高等教育机会是否惠及农村地区以及农户内部较低阶层群体,这是有待深入探究的问题。... 农村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获得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虽然高校扩招政策带来了高等教育机会的迅猛增加,但政策能否使高等教育的获得更加均等化,新增的高等教育机会是否惠及农村地区以及农户内部较低阶层群体,这是有待深入探究的问题。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采用断点回归设计的方法,考察了高校扩招政策实施后农户整体以及不同阶层高等教育的获益情况。研究结果发现:高校扩招政策并不能显著地增加农村地区参与高等教育的概率,在农户内部仍是中上阶层群体获益更多;中下层群体获得高等教育的概率虽然有所上升,但获益有限,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因此,促使高等教育机会逐渐向农村地区延伸,降低农户内部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程度,提升弱势群体的教育获得,需要更有效的配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扩招 农户 阶层分化 高等教育机会 断点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文化谱系中的“佛系”网络流行语研究 被引量:37
7
作者 张萌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2-37,63,共7页
2017年11月,"佛系"流行语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佛系"代表着一种看破红尘、一切随缘、按照自己意愿生活的人生态度。"佛系"词语引发"人人自称佛系青年"的网络传播现象,并最终形成复杂、流动的... 2017年11月,"佛系"流行语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佛系"代表着一种看破红尘、一切随缘、按照自己意愿生活的人生态度。"佛系"词语引发"人人自称佛系青年"的网络传播现象,并最终形成复杂、流动的"佛系"亚文化。笔者将立足于快速发展与转型的中国社会,在亚文化到后亚文化语境的变迁中探究"佛系"亚文化具有怎样的风格与仪式,"佛系"亚文化以何种方式抵抗主流文化,以及主流文化与官方机构如何对"佛系"亚文化进行收编与改造。"佛系"词语的流行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网络传播现象,它其实折射出当代青年人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下改变人生态度,在逐渐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摆脱传统主流价值观的束缚,敢于追求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业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系 亚文化 后亚文化 90后 网络流行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怪的满足感”:社交媒体上疗愈视频的审美范畴迷因探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沧 何双百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8-63,共6页
社交媒体上的疗愈视频日益流行,这类视频不仅带给受众类似"奇怪的满足感"的审美感受,而且引发学界对社交媒体上的审美范畴迷因进行反思。文章用康德美学理论和网络观察法来探讨这些图像的观看与延伸轨迹,试图在类似转发、点... 社交媒体上的疗愈视频日益流行,这类视频不仅带给受众类似"奇怪的满足感"的审美感受,而且引发学界对社交媒体上的审美范畴迷因进行反思。文章用康德美学理论和网络观察法来探讨这些图像的观看与延伸轨迹,试图在类似转发、点赞等假定被动性过程中恢复受众的审美判断能力。审美判断不仅是社会关系的日常碎片,还是基于互动形成和转化为群体判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审美范畴迷因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分享,而是一个由共享观点、实践和处理世界的方式组成的波动聚合体,揭示了审美范畴迷因的贡献者无意中参与了一个检验美学理论原理的哲学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迷因 审美判断 社群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