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岩区早稻中早39肥料利用率进阶探究
1
作者 何杰 彭栌以 史婕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1555-1558,共4页
以早稻中早39为试验材料,在黄岩区院桥镇开展肥效试验,探究在常规施肥与配方施肥条件下的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在比常规施肥养分投入减少51 kg·hm^(-2)条件下,配方施肥早稻产量为7 386 kg·hm^(-2),比常规施肥产量的7 277 kg&... 以早稻中早39为试验材料,在黄岩区院桥镇开展肥效试验,探究在常规施肥与配方施肥条件下的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在比常规施肥养分投入减少51 kg·hm^(-2)条件下,配方施肥早稻产量为7 386 kg·hm^(-2),比常规施肥产量的7 277 kg·hm^(-2),增加109 kg·hm^(-2)。利用差减法得出,配方施肥处理的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分别是38.7%、41.0%、85.7%,其中氮肥、钾肥利用率分别比常规施肥提高了6.0和24.1百分点,磷肥利用率比常规施肥降低了1.0百分点,需进一步提升肥料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黄岩 配方肥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岩区茭白营养品质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赖爱萍 何杰 +2 位作者 刘岩 朱加虹 胡桂仙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46-51,共6页
黄岩区是我国最大的设施茭白生产基地,为探求黄岩区茭白的整体品质状况,以不同品种及不同采收期的茭白为研究对象,测定粗纤维、蛋白质、氨基酸等23项品质指标,分析营养成分间的相关性,采用隶属函数法对茭白的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 黄岩区是我国最大的设施茭白生产基地,为探求黄岩区茭白的整体品质状况,以不同品种及不同采收期的茭白为研究对象,测定粗纤维、蛋白质、氨基酸等23项品质指标,分析营养成分间的相关性,采用隶属函数法对茭白的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黄岩茭白的整体品质较优,其中不同品种的茭白在粗纤维和维生素C含量上差异不显著,在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蛋白质、水分、氨基酸总量及组分上差异显著,综合评价十月茭的品质最佳,其次为浙茭1号。不同季节采收的茭白营养品质差异显著,秋季茭白的综合品质优于春季茭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岩区 茭白 品质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岩区早晚稻肥料利用率探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林海忠 彭栌以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1期25-26,29,共3页
以早稻中早39、晚稻甬优1540为试验材料,在黄岩区高桥街道进行肥效试验,探究传统施肥及配方施肥条件下的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早、晚稻667 m2平均产量为433.6 kg,比常规施肥的375.9 kg增产57.7 kg,增幅15.3%。配方施肥处... 以早稻中早39、晚稻甬优1540为试验材料,在黄岩区高桥街道进行肥效试验,探究传统施肥及配方施肥条件下的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早、晚稻667 m2平均产量为433.6 kg,比常规施肥的375.9 kg增产57.7 kg,增幅15.3%。配方施肥处理肥料氮磷钾养分平均利用率分别为24.0%、10.6%和29.6%,比常规施肥提高了13.3、0.4、12.6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测土配方施肥 肥料利用率 黄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茭白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建明 张珏锋 +4 位作者 钟海英 李芳 杨新琴 何杰 马雅敏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655-659,共5页
茭白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发展茭白产业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而有害生物发生是制约茭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总结了茭白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各种措施,包括合理轮作、健身栽培、理化诱控、生物控制、绿色农... 茭白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发展茭白产业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而有害生物发生是制约茭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总结了茭白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各种措施,包括合理轮作、健身栽培、理化诱控、生物控制、绿色农药等以及集成创新技术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示范区病虫害防效为90.81%~91.57%,农药使用减少2次,农药减量48.95%,茭白品质明显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该技术可复制可推广,为茭白绿色安全生产,实现茭白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 有害生物 绿色防控技术 集成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东山地丘陵麦区杂草群落组成
5
作者 蔡新仪 项秉晗 +2 位作者 潘苏峰 应俊杰 闫成进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661-666,共6页
为了解浙北山地丘陵小麦田杂草的发生种类和群落结构,实现麦田杂草的可持续治理,在浙北山地的典型麦区仙居县开展杂草调查,进行群落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仙居县小麦田杂草共34种,隶属于16科,相对优势度大于10%的杂草依次为看麦... 为了解浙北山地丘陵小麦田杂草的发生种类和群落结构,实现麦田杂草的可持续治理,在浙北山地的典型麦区仙居县开展杂草调查,进行群落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仙居县小麦田杂草共34种,隶属于16科,相对优势度大于10%的杂草依次为看麦娘、牛繁缕、碎米荠。对53块样田的多样性进行研究,Simpson指数平均值为0.70,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值为1.53,Pielou指数平均值为0.74,Margalef指数平均值为1.0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草群落可分为4个类群。类群1优势种为看麦娘、臭独行菜、猪殃殃。类群2优势种为牛繁缕、野老鹳草、臭独行菜、婆婆纳。类群3和类群4的优势种均为看麦娘、牛繁缕、碎米荠,但3种杂草在这2个类群里的相对优势度存在差异。综上所述,仙居恶性杂草为看麦娘、牛繁缕,区域恶性杂草为碎米荠,宜选择氟噻草胺、甲基二磺隆、噻吩磺隆3种除草剂搭配除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相对优势度 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化抑制剂对稻田土壤氧化亚氮排放及硝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张闻汉 陈照明 +6 位作者 张金萍 林海忠 何杰 张耿苗 赵钰杰 王强 马军伟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0-827,共8页
【目的】为探究硝化抑制剂对土壤硝化作用及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选取稻田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宇宙培养,研究尿素配施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和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对稻田土p H、无机氮、N_(2)O排放以及氨... 【目的】为探究硝化抑制剂对土壤硝化作用及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选取稻田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宇宙培养,研究尿素配施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和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对稻田土p H、无机氮、N_(2)O排放以及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方法】设置不加尿素和硝化抑制剂(ck)、单施尿素[氮(N)200 mg·kg^(1),U]、尿素+DMPP(添加量为氮量的1%,DMPP)和尿素+CP(添加量为氮量的2%,CP)4个处理。【结果】添加硝化抑制剂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 H(P<0.05)。与ck相比,施用尿素显著增加了土壤铵态氮(NH_(4)^(+)-N)质量分数(P<0.05),而两者之间硝态氮(NO_(3)^(-)-N)质量分数无显著差异。DMPP和CP处理的NO_(3)^(-)-N质量分数处于较低水平,且2个处理的净硝化速率都显著低于ck和U处理(P<0.05),有明显的硝化抑制效果。与ck相比,施用尿素显著提高了土壤N_(2)O排放(P<0.05),而配施硝化抑制剂显著降低了N_(2)O的累积排放(P<0.05)。与单施尿素相比,添加硝化抑制剂可有效降低氨氧化细菌(AOB)amo A基因拷贝数,而对氨氧化古菌(AOA)amo A丰度没有显著影响。相关性分析显示:N_(2)O排放量与土壤p H、AOB丰度和NO_(3)^(-)-N质量分数呈显著相关(P<0.05),说明土壤p H、AOB丰度和NO_(3)^(-)-N质量分数是影响土壤N_(2)O排放的关键因素。【结论】在中性稻田土中,AOB主导了土壤N_(2)O的排放和硝化作用,DMPP和CP可通过有效降低AOB丰度来抑制硝化作用和减少N_(2)O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3 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 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 氧化亚氮 氨氧化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方案对茭白田土壤氨挥发及茭白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林海忠 何杰 +5 位作者 解崇斌 陈佳佳 陈照明 何莉莉 陈剑兵 王强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1519-1523,共5页
以浙江黄岩典型茭白田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不同施肥方案对茭白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专用肥(SF)、缓释肥(SRF)、生物炭基肥(BF)5个处理。采用通气法监测茭白田氨挥发情况,分析不同施肥处理... 以浙江黄岩典型茭白田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不同施肥方案对茭白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专用肥(SF)、缓释肥(SRF)、生物炭基肥(BF)5个处理。采用通气法监测茭白田氨挥发情况,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茭白田氨挥发累积量、茭白产量与品质、茭白田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处理相比,SF、SRF和BF处理的氨挥发累积量分别减少26.85%、35.10%和34.28%。SF和SRF处理的茭白产量较CF处理分别增产5.05%和1.80%,而BF处理较CF处理减产2.95%。优化施肥(SF、SRF和BF)可提高茭白蛋白含量,同时降低硝酸盐含量,从而提高茭白品质。总体上,施用专用肥和缓释肥不仅可以提高茭白产品与品质,同时还能降低氨挥发损失,减少环境污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 氨挥发 专用肥 缓释肥 生物炭基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甬优12产量与主要经济性状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陶永刚 林飞荣 +4 位作者 林海忠 徐加湖 贺伯君 贝道正 章秋波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7期784-786,共3页
利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对黄岩区杂交水稻甬优12品种产量高于9 750 kg.hm-2高产田块的113组穗、粒、重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提出甬优12进一步增产应采取有利于增加有效穗数的措施。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甬优12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荠1号等荸荠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伟强 赖小芳 +1 位作者 王伯诚 林海忠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9期1571-1573,1576,共4页
为给当地生产推荐更加适合的荸荠品种,选择地方品种店头荸荠、当地生产种芳林马蹄与安徽种、新品种台荠1号等4个品种进行了大区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台荠1号综合表现最佳,主要表现为单位面积球茎数多、产量高、大果率高、口感好、抗性强... 为给当地生产推荐更加适合的荸荠品种,选择地方品种店头荸荠、当地生产种芳林马蹄与安徽种、新品种台荠1号等4个品种进行了大区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台荠1号综合表现最佳,主要表现为单位面积球茎数多、产量高、大果率高、口感好、抗性强、耐贮藏,是替换店头荸荠的理想品种;安徽种在部分性状上也具有明显的优势,也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芳林马蹄年份差异大,本年度综合表现较差,建议缩小种植面积。各地应根据市场消费需求与习惯,合理安排种植的品种及各品种的种植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 品种 产量 品质 口感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械和药液量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叶峰 王万友 张萍 《浙江农业科学》 2008年第3期349-350,共2页
在单季晚稻后期进行4种药械,机动喷雾机、新型背包式喷雾器、老式背包式喷雾器和弥雾机,不同药液量防治稻飞虱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同1种药械药液量越充足防治效果越好。机动喷雾机、新型背包式喷雾器、老式背包式喷雾器药液量充足,对... 在单季晚稻后期进行4种药械,机动喷雾机、新型背包式喷雾器、老式背包式喷雾器和弥雾机,不同药液量防治稻飞虱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同1种药械药液量越充足防治效果越好。机动喷雾机、新型背包式喷雾器、老式背包式喷雾器药液量充足,对稻飞虱的防效分别达到97.02%、95.61%、93.45%,防治效果比较理想,弥雾机防治效果明显差于其它3种药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械 药液量 稻飞虱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栽期对甘薯浙薯70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俞永达 刘伟明 何贤彪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10期1366-1367,共2页
食用型甘薯浙薯70从5月中旬开始到8月9日每隔15 d移栽1期进行分期移栽试验,结果表明,产量以第2期为最高,其次为第1期,但差异不显著;6月中旬后随着移栽期的推迟,产量逐渐降低,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以立秋后移栽产量为最低。浙薯70在浙江... 食用型甘薯浙薯70从5月中旬开始到8月9日每隔15 d移栽1期进行分期移栽试验,结果表明,产量以第2期为最高,其次为第1期,但差异不显著;6月中旬后随着移栽期的推迟,产量逐渐降低,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以立秋后移栽产量为最低。浙薯70在浙江中东部以5月底或6月上旬移栽最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薯70 移栽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肥组合在甘薯商薯19的高效利用试验 被引量:6
12
作者 彭栌以 林海忠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1期21-22,共2页
以甘薯为试验材料,探究水溶复合肥代替传统固体复合肥的可行性,并探究硅水溶肥、钙镁水溶肥、腐植酸水溶肥与水溶复合肥组合对甘薯产量及植株营养的影响。试验在高桥三童岙和上郑岭后2个试点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高桥试点喷施水溶复合肥... 以甘薯为试验材料,探究水溶复合肥代替传统固体复合肥的可行性,并探究硅水溶肥、钙镁水溶肥、腐植酸水溶肥与水溶复合肥组合对甘薯产量及植株营养的影响。试验在高桥三童岙和上郑岭后2个试点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高桥试点喷施水溶复合肥+腐植酸水溶肥处理的667 m2甘薯产量为1344.4 kg,比常规施肥增20.5%,喷施钙镁水溶肥处理的甘薯全钙含量为2.53%,比常规处理增0.37百分点;上郑试验点,喷施水溶复合肥的产量最高,为1534.5 kg,相比常规施肥增32.3%,喷施钙镁水溶肥处理的甘薯全钙含量为2.41%,比常规处理增0.31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肥 硅肥 钙镁肥 腐植酸 甘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叶面硅肥及水溶肥对早稻中早39产量与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海忠 彭栌以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1期32-33,共2页
为实现黄岩地区肥料减量增效,以早稻品种中早39为材料,进行施用叶面硅肥及水溶肥对早稻产量与抗倒伏能力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喷施水溶肥有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产量。喷施硅肥有利于强化水稻茎秆强度,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 为实现黄岩地区肥料减量增效,以早稻品种中早39为材料,进行施用叶面硅肥及水溶肥对早稻产量与抗倒伏能力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喷施水溶肥有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产量。喷施硅肥有利于强化水稻茎秆强度,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常规施肥+喷施水溶肥和硅肥处理的综合指标较好,产量6.807 t·hm^-2,比常规施肥增产12.2%,茎秆强度18.3~22.5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中早39 水溶肥 硅肥 叶面肥 黄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留种育苗方法对茭白种苗质量、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可可 杨新琴 +3 位作者 郑寨生 杨梦飞 李怡鹏 张尚法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5期964-965,971,共3页
比较带茭苗与常规苗2种留种育苗方法对茭白种苗质量、经济性状及产量、采收历期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带茭苗优势明显,雄茭率和灰茭率分别仅为常规苗的9.7%和3.1%,夏、秋季单荚壳茭重、单荚肉茭重分别增18.0%和17.2%,夏、秋季产量分别增加... 比较带茭苗与常规苗2种留种育苗方法对茭白种苗质量、经济性状及产量、采收历期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带茭苗优势明显,雄茭率和灰茭率分别仅为常规苗的9.7%和3.1%,夏、秋季单荚壳茭重、单荚肉茭重分别增18.0%和17.2%,夏、秋季产量分别增加12.7%和17.1%;夏季茭白采收历期缩短8 d,可以有效降低采收人工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 留种育苗 方法 质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茭白单双季品种轮作增效模式试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可可 宋瑞琪 +2 位作者 杨梦飞 李怡鹏 张尚法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1164-1166,共3页
为了验证单双季茭白的轮作模式效益,本试验比较了双季茭品种秋冬季不同时期、不同分墩株数移植对夏茭分蘖苗抽发、商品性及产量效益的影响,以及单季茭轮作品种搭配和轮作模式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秋冬季移植时期以适当早栽为宜,宜在秋茭... 为了验证单双季茭白的轮作模式效益,本试验比较了双季茭品种秋冬季不同时期、不同分墩株数移植对夏茭分蘖苗抽发、商品性及产量效益的影响,以及单季茭轮作品种搭配和轮作模式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秋冬季移植时期以适当早栽为宜,宜在秋茭采收结束后的10月下旬或11月前移植。分墩移植时每墩株数不宜过少,每墩株数宜在5株以上。轮作时单季茭品种宜选用中迟熟品种。其中八月茭和金茭6号667 m^(2)产值达5888.8元和5556.0元,分别比对照增加1957.6元和1624.8元,增幅达49.80%和41.33%,增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 轮作 产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甬优12的播期试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加湖 陶永刚 +5 位作者 叶峰 孙标 林飞荣 林海忠 章秋波 贺伯君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3期320-323,共4页
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2进行播期试验,结果表明,在黄岩区种植甬优12品种,6月7日后播种的667 m2产量将不会达到650 kg。为确保结实率80%以上,并且在11月10日前成熟,甬优12最佳播种期在5月24日左右,最迟播种期应不迟于5月27日。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甬优12 播种期 黄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大粒蚕豆人工春化促早栽培试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陶永刚 潘丹红 何杰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7期4-4,6,共2页
为筛选出适宜日本大粒蚕豆种植的栽培方式,开展了日本大粒蚕豆人工春化促早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黄岩地区日本大粒蚕豆人工促早设施栽培和人工促早露地栽培较对照常规露地栽培采摘适期分别提早了33 d和19 d。采摘适期提早的蚕豆销售价... 为筛选出适宜日本大粒蚕豆种植的栽培方式,开展了日本大粒蚕豆人工春化促早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黄岩地区日本大粒蚕豆人工促早设施栽培和人工促早露地栽培较对照常规露地栽培采摘适期分别提早了33 d和19 d。采摘适期提早的蚕豆销售价格高,同时该技术的应用还能够拉长蚕豆采收期,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大粒蚕豆 人工春化 促早栽培 生育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季晚稻甬优6号肥料效应试验
18
作者 林海忠 徐加湖 俞永达 《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3期525-526,共2页
试验结果表明,氮肥用量直接影响到单季晚稻甬优6号的有效穗和每穗实粒数,对产量影响最大,在高产栽培时应适当提高氮肥用量,在土壤肥力较低地区种植尤其要注意。要根据土壤磷钾状况适当配施磷、钾肥,以达到穗粒平衡高产。
关键词 甬优6号 高产栽培 肥料三要素 单季晚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