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岩区早稻中早39肥料利用率进阶探究
1
作者 何杰 彭栌以 史婕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1555-1558,共4页
以早稻中早39为试验材料,在黄岩区院桥镇开展肥效试验,探究在常规施肥与配方施肥条件下的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在比常规施肥养分投入减少51 kg·hm^(-2)条件下,配方施肥早稻产量为7 386 kg·hm^(-2),比常规施肥产量的7 277 kg&... 以早稻中早39为试验材料,在黄岩区院桥镇开展肥效试验,探究在常规施肥与配方施肥条件下的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在比常规施肥养分投入减少51 kg·hm^(-2)条件下,配方施肥早稻产量为7 386 kg·hm^(-2),比常规施肥产量的7 277 kg·hm^(-2),增加109 kg·hm^(-2)。利用差减法得出,配方施肥处理的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分别是38.7%、41.0%、85.7%,其中氮肥、钾肥利用率分别比常规施肥提高了6.0和24.1百分点,磷肥利用率比常规施肥降低了1.0百分点,需进一步提升肥料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黄岩 配方肥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岩区茭白营养品质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赖爱萍 何杰 +2 位作者 刘岩 朱加虹 胡桂仙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46-51,共6页
黄岩区是我国最大的设施茭白生产基地,为探求黄岩区茭白的整体品质状况,以不同品种及不同采收期的茭白为研究对象,测定粗纤维、蛋白质、氨基酸等23项品质指标,分析营养成分间的相关性,采用隶属函数法对茭白的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 黄岩区是我国最大的设施茭白生产基地,为探求黄岩区茭白的整体品质状况,以不同品种及不同采收期的茭白为研究对象,测定粗纤维、蛋白质、氨基酸等23项品质指标,分析营养成分间的相关性,采用隶属函数法对茭白的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黄岩茭白的整体品质较优,其中不同品种的茭白在粗纤维和维生素C含量上差异不显著,在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蛋白质、水分、氨基酸总量及组分上差异显著,综合评价十月茭的品质最佳,其次为浙茭1号。不同季节采收的茭白营养品质差异显著,秋季茭白的综合品质优于春季茭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岩区 茭白 品质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岩区早晚稻肥料利用率探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林海忠 彭栌以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1期25-26,29,共3页
以早稻中早39、晚稻甬优1540为试验材料,在黄岩区高桥街道进行肥效试验,探究传统施肥及配方施肥条件下的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早、晚稻667 m2平均产量为433.6 kg,比常规施肥的375.9 kg增产57.7 kg,增幅15.3%。配方施肥处... 以早稻中早39、晚稻甬优1540为试验材料,在黄岩区高桥街道进行肥效试验,探究传统施肥及配方施肥条件下的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早、晚稻667 m2平均产量为433.6 kg,比常规施肥的375.9 kg增产57.7 kg,增幅15.3%。配方施肥处理肥料氮磷钾养分平均利用率分别为24.0%、10.6%和29.6%,比常规施肥提高了13.3、0.4、12.6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测土配方施肥 肥料利用率 黄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岩红糖质量控制及技术规范 被引量:2
4
作者 金罗漪 林海忠 李迪 《农业工程技术》 2017年第32期68-68,共1页
该文主要介绍了黄岩红糖的地域范围、自然生态环境、糖蔗种植技术并且总结了黄岩红糖的加工工艺。
关键词 黄岩红糖 地域范围 种植技术 红糖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茭白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建明 张珏锋 +4 位作者 钟海英 李芳 杨新琴 何杰 马雅敏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655-659,共5页
茭白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发展茭白产业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而有害生物发生是制约茭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总结了茭白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各种措施,包括合理轮作、健身栽培、理化诱控、生物控制、绿色农... 茭白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发展茭白产业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而有害生物发生是制约茭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总结了茭白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各种措施,包括合理轮作、健身栽培、理化诱控、生物控制、绿色农药等以及集成创新技术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示范区病虫害防效为90.81%~91.57%,农药使用减少2次,农药减量48.95%,茭白品质明显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该技术可复制可推广,为茭白绿色安全生产,实现茭白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 有害生物 绿色防控技术 集成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高一低”茭白种苗繁育新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梦飞 杨新琴 +3 位作者 郑寨生 陈可可 李怡鹏 张尚法 《长江蔬菜》 2022年第22期29-31,共3页
茭白是一种种植效益比较突出的水生蔬菜。近10 a国内茭白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但种苗质量仍不够稳定,灰茭、雄茭变异率过高,成为阻碍茭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笔者在茭白种苗常规繁育技术基础上,开展变异植株甄别、繁殖材料选择时期... 茭白是一种种植效益比较突出的水生蔬菜。近10 a国内茭白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但种苗质量仍不够稳定,灰茭、雄茭变异率过高,成为阻碍茭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笔者在茭白种苗常规繁育技术基础上,开展变异植株甄别、繁殖材料选择时期把握及关键技术要求、繁殖期间科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创新,形成了“二高一低”茭白种苗繁育新技术,种苗纯度由90%左右提高到98%以上,繁殖系数由110左右提高到450,采收期缩短7~10 d,而且资源化利用茭白直立茎,种苗繁育成本降低约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苗繁育 繁殖材料 水生蔬菜 种苗质量 变异植株 繁育技术 茭白 繁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作早晚稻钵苗有序抛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何杰 林海忠 项秉晗 《湖北植保》 2023年第3期90-92,共3页
连作早晚稻应用水稻育秧播种机播种,钵盘育秧,机械有序抛秧,可节省种子,降低育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同时,钵苗育秧可育出根部带完整钵状营养土块的水稻秧苗,根系发达,充实度高,抛秧过程几乎无植伤,返青快,利于早生快发和... 连作早晚稻应用水稻育秧播种机播种,钵盘育秧,机械有序抛秧,可节省种子,降低育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同时,钵苗育秧可育出根部带完整钵状营养土块的水稻秧苗,根系发达,充实度高,抛秧过程几乎无植伤,返青快,利于早生快发和产量提高。依据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连作早晚稻钵苗有序抛秧栽培示范效果,本文简述了选用育秧播种机,配套钵体秧盘,应用有序抛秧机开展连作早晚稻钵苗有序抛秧栽培技术,为各地连作早晚稻钵苗有序抛秧栽培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 早晚稻 钵苗抛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东山地丘陵麦区杂草群落组成
8
作者 蔡新仪 项秉晗 +2 位作者 潘苏峰 应俊杰 闫成进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661-666,共6页
为了解浙北山地丘陵小麦田杂草的发生种类和群落结构,实现麦田杂草的可持续治理,在浙北山地的典型麦区仙居县开展杂草调查,进行群落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仙居县小麦田杂草共34种,隶属于16科,相对优势度大于10%的杂草依次为看麦... 为了解浙北山地丘陵小麦田杂草的发生种类和群落结构,实现麦田杂草的可持续治理,在浙北山地的典型麦区仙居县开展杂草调查,进行群落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仙居县小麦田杂草共34种,隶属于16科,相对优势度大于10%的杂草依次为看麦娘、牛繁缕、碎米荠。对53块样田的多样性进行研究,Simpson指数平均值为0.70,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值为1.53,Pielou指数平均值为0.74,Margalef指数平均值为1.0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草群落可分为4个类群。类群1优势种为看麦娘、臭独行菜、猪殃殃。类群2优势种为牛繁缕、野老鹳草、臭独行菜、婆婆纳。类群3和类群4的优势种均为看麦娘、牛繁缕、碎米荠,但3种杂草在这2个类群里的相对优势度存在差异。综上所述,仙居恶性杂草为看麦娘、牛繁缕,区域恶性杂草为碎米荠,宜选择氟噻草胺、甲基二磺隆、噻吩磺隆3种除草剂搭配除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相对优势度 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稻模式下紫云英带籽翻耕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伯诚 赖小芳 +4 位作者 陈银龙 吴增琪 林海忠 项玉英 陈剑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0-303,共4页
与传统紫云英4月压绿相比,紫云英带籽翻耕则是在单季稻秧苗移栽前的6月初紫云英黄枯种子完全成熟时用旋耕机一并翻入稻田。结果表明,稻田翻耕带籽紫云英可以使水稻产量提高,迅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带籽紫云英施用量为11 250~45 000 kg/... 与传统紫云英4月压绿相比,紫云英带籽翻耕则是在单季稻秧苗移栽前的6月初紫云英黄枯种子完全成熟时用旋耕机一并翻入稻田。结果表明,稻田翻耕带籽紫云英可以使水稻产量提高,迅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带籽紫云英施用量为11 250~45 000 kg/hm2(干草率21.7%)时,当年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5.9%,水稻产量增加10.1%~14.1%;且当年水稻收割后紫云英自然出苗,第2年又会有带籽紫云英27 000~31 500 kg/hm2(干草率23.1%)翻入稻田,到第3年有机质含量增加9.8%,水稻产量增加12.4%~17.2%;并使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增加,使有效磷、速效钾相对释放增加。稻田翻耕带籽紫云英收到了一次播种、多年受益的功效,起到了生态培肥连年增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稻模式 紫云英 带籽翻耕 生态培肥 土壤团聚体 水稻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化抑制剂对稻田土壤氧化亚氮排放及硝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闻汉 陈照明 +6 位作者 张金萍 林海忠 何杰 张耿苗 赵钰杰 王强 马军伟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0-827,共8页
【目的】为探究硝化抑制剂对土壤硝化作用及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选取稻田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宇宙培养,研究尿素配施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和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对稻田土p H、无机氮、N_(2)O排放以及氨... 【目的】为探究硝化抑制剂对土壤硝化作用及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选取稻田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宇宙培养,研究尿素配施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和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对稻田土p H、无机氮、N_(2)O排放以及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方法】设置不加尿素和硝化抑制剂(ck)、单施尿素[氮(N)200 mg·kg^(1),U]、尿素+DMPP(添加量为氮量的1%,DMPP)和尿素+CP(添加量为氮量的2%,CP)4个处理。【结果】添加硝化抑制剂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 H(P<0.05)。与ck相比,施用尿素显著增加了土壤铵态氮(NH_(4)^(+)-N)质量分数(P<0.05),而两者之间硝态氮(NO_(3)^(-)-N)质量分数无显著差异。DMPP和CP处理的NO_(3)^(-)-N质量分数处于较低水平,且2个处理的净硝化速率都显著低于ck和U处理(P<0.05),有明显的硝化抑制效果。与ck相比,施用尿素显著提高了土壤N_(2)O排放(P<0.05),而配施硝化抑制剂显著降低了N_(2)O的累积排放(P<0.05)。与单施尿素相比,添加硝化抑制剂可有效降低氨氧化细菌(AOB)amo A基因拷贝数,而对氨氧化古菌(AOA)amo A丰度没有显著影响。相关性分析显示:N_(2)O排放量与土壤p H、AOB丰度和NO_(3)^(-)-N质量分数呈显著相关(P<0.05),说明土壤p H、AOB丰度和NO_(3)^(-)-N质量分数是影响土壤N_(2)O排放的关键因素。【结论】在中性稻田土中,AOB主导了土壤N_(2)O的排放和硝化作用,DMPP和CP可通过有效降低AOB丰度来抑制硝化作用和减少N_(2)O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3 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 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 氧化亚氮 氨氧化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N示踪法研究生物炭施用对水稻—土壤系统氮肥去向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照明 王强 +4 位作者 刘晓霞 林海忠 何杰 俞巧钢 马军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1-336,共6页
为探究施用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氮肥残留及损失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结合^(15)N示踪技术,分析了施用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水稻生物量、氮素积累量、肥料氮去向以及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研究共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肥(N0)、... 为探究施用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氮肥残留及损失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结合^(15)N示踪技术,分析了施用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水稻生物量、氮素积累量、肥料氮去向以及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研究共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肥(N0)、单施化肥(CF)、施化肥配施0.5%生物炭(BC1)、施化肥配施1%生物炭(BC2)和施化肥配施2%生物炭(BC3)。结果表明:与CF处理相比,BC2和BC3处理均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产率分别为19.3%和22.0%。施用生物炭显著增加水稻氮素积累量和表观利用率。施用生物炭的水稻籽粒肥料氮积累和总肥料氮积累量较CF处理分别提高18.6%~23.4%和18.5%~26.5%。然而,施用生物炭处理与CF处理之间的籽粒土壤氮吸收量没有显著差异。BC1、BC2和BC3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30.4%,28.5%和29.3%,均显著高于CF处理(24.1%)。施用生物炭有利于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从而减少损失。因此,施用生物炭的肥料氮损失率(25.7%~27.5%)显著低于单施化肥处理(38.4%)。与CF处理相比,高量施用生物炭(BC3)显著降低氨氧化细菌的amoA基因拷贝数,但施用生物炭对氨氧化古菌丰度没有显著影响。综上表明,施用水稻秸秆生物炭是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同时还是有效减少氮素损失的一种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水稻 氮肥利用率 氮肥去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丰优2号新组合高产高效氮磷钾肥料配比试验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飞荣 贝道正 +7 位作者 陶永刚 林海忠 朱静琦 屠昌鹏 杨巍 刘也楠 米敏 刘伟明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0期36-40,共5页
为了探索单季杂交晚稻新组合嘉丰优2号在浙江台州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采用“3414”试验设计开展了嘉丰优2号新组合氮、磷、钾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嘉丰优2号实际单产在无肥区(处理1)和无氮区(处理2)无显著差异(P>0.05),二者均显... 为了探索单季杂交晚稻新组合嘉丰优2号在浙江台州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采用“3414”试验设计开展了嘉丰优2号新组合氮、磷、钾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嘉丰优2号实际单产在无肥区(处理1)和无氮区(处理2)无显著差异(P>0.05),二者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其他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其中以氮、磷、钾均为2水平(202.5—90.0—150.0kg·hm^-2)的处理6产量最高,较无氮区(处理2)、无磷区(处理4)、无钾区(处理8)分别高31.73%、6.34%和6.43%说明氢肥对产量的效应高于磷、钾肥;相关分析表明,实际产量与有效穗数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显著负相关(P<0.05);从高产高效要求出发,综合氮、磷、钾肥料效益模型和生产实际,嘉丰优2号在当地作单晚种植的N、P2O5、K2O用量分别以201.0~210.0kg·hm^-2、90.0~97.5kg·hm^-2、112.5~120.0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杂交晚稻 嘉丰优2号 氮肥 磷肥 钾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甬优12作单季晚稻种植的主要农艺措施数学模型及其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飞荣 刘伟明 +5 位作者 林和顺 陶永刚 贝道正 章秋波 徐加湖 孙标 《中国稻米》 2013年第5期41-43,共3页
试验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选择单季杂交晚稻甬优12的插秧丛数、基蘖肥尿素用量、穗肥尿素用量、钙镁磷肥用量和氯化钾用量等5个因素,布置田间参数试验,以产量和净产值为目标函数,研究建立了5个主要农艺因子对产量和净产值的回归数... 试验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选择单季杂交晚稻甬优12的插秧丛数、基蘖肥尿素用量、穗肥尿素用量、钙镁磷肥用量和氯化钾用量等5个因素,布置田间参数试验,以产量和净产值为目标函数,研究建立了5个主要农艺因子对产量和净产值的回归数学模型,综合分析了5个主要农艺因子对产量和净产值的影响,结合计算机模拟寻优,获得了本试验条件下5个供试农艺因子的优化组合方案为:插秧丛数1.00—1.15万/667m2,基蘖肥尿素用量18~20kg/667m2,穗肥尿素用量17~20kg/667m2,钙镁磷肥用量30kg/667m2,氯化钾用量20-25kg/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甬优12 农艺因子 数学模型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方案对茭白田土壤氨挥发及茭白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海忠 何杰 +5 位作者 解崇斌 陈佳佳 陈照明 何莉莉 陈剑兵 王强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1519-1523,共5页
以浙江黄岩典型茭白田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不同施肥方案对茭白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专用肥(SF)、缓释肥(SRF)、生物炭基肥(BF)5个处理。采用通气法监测茭白田氨挥发情况,分析不同施肥处理... 以浙江黄岩典型茭白田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不同施肥方案对茭白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专用肥(SF)、缓释肥(SRF)、生物炭基肥(BF)5个处理。采用通气法监测茭白田氨挥发情况,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茭白田氨挥发累积量、茭白产量与品质、茭白田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处理相比,SF、SRF和BF处理的氨挥发累积量分别减少26.85%、35.10%和34.28%。SF和SRF处理的茭白产量较CF处理分别增产5.05%和1.80%,而BF处理较CF处理减产2.95%。优化施肥(SF、SRF和BF)可提高茭白蛋白含量,同时降低硝酸盐含量,从而提高茭白品质。总体上,施用专用肥和缓释肥不仅可以提高茭白产品与品质,同时还能降低氨挥发损失,减少环境污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 氨挥发 专用肥 缓释肥 生物炭基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甬优12产量与主要经济性状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陶永刚 林飞荣 +4 位作者 林海忠 徐加湖 贺伯君 贝道正 章秋波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7期784-786,共3页
利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对黄岩区杂交水稻甬优12品种产量高于9 750 kg.hm-2高产田块的113组穗、粒、重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提出甬优12进一步增产应采取有利于增加有效穗数的措施。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甬优12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荠1号等荸荠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伟强 赖小芳 +1 位作者 王伯诚 林海忠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9期1571-1573,1576,共4页
为给当地生产推荐更加适合的荸荠品种,选择地方品种店头荸荠、当地生产种芳林马蹄与安徽种、新品种台荠1号等4个品种进行了大区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台荠1号综合表现最佳,主要表现为单位面积球茎数多、产量高、大果率高、口感好、抗性强... 为给当地生产推荐更加适合的荸荠品种,选择地方品种店头荸荠、当地生产种芳林马蹄与安徽种、新品种台荠1号等4个品种进行了大区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台荠1号综合表现最佳,主要表现为单位面积球茎数多、产量高、大果率高、口感好、抗性强、耐贮藏,是替换店头荸荠的理想品种;安徽种在部分性状上也具有明显的优势,也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芳林马蹄年份差异大,本年度综合表现较差,建议缩小种植面积。各地应根据市场消费需求与习惯,合理安排种植的品种及各品种的种植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 品种 产量 品质 口感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械和药液量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7
作者 叶峰 王万友 张萍 《浙江农业科学》 2008年第3期349-350,共2页
在单季晚稻后期进行4种药械,机动喷雾机、新型背包式喷雾器、老式背包式喷雾器和弥雾机,不同药液量防治稻飞虱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同1种药械药液量越充足防治效果越好。机动喷雾机、新型背包式喷雾器、老式背包式喷雾器药液量充足,对... 在单季晚稻后期进行4种药械,机动喷雾机、新型背包式喷雾器、老式背包式喷雾器和弥雾机,不同药液量防治稻飞虱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同1种药械药液量越充足防治效果越好。机动喷雾机、新型背包式喷雾器、老式背包式喷雾器药液量充足,对稻飞虱的防效分别达到97.02%、95.61%、93.45%,防治效果比较理想,弥雾机防治效果明显差于其它3种药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械 药液量 稻飞虱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栽期对甘薯浙薯70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俞永达 刘伟明 何贤彪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10期1366-1367,共2页
食用型甘薯浙薯70从5月中旬开始到8月9日每隔15 d移栽1期进行分期移栽试验,结果表明,产量以第2期为最高,其次为第1期,但差异不显著;6月中旬后随着移栽期的推迟,产量逐渐降低,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以立秋后移栽产量为最低。浙薯70在浙江... 食用型甘薯浙薯70从5月中旬开始到8月9日每隔15 d移栽1期进行分期移栽试验,结果表明,产量以第2期为最高,其次为第1期,但差异不显著;6月中旬后随着移栽期的推迟,产量逐渐降低,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以立秋后移栽产量为最低。浙薯70在浙江中东部以5月底或6月上旬移栽最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薯70 移栽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肥组合在甘薯商薯19的高效利用试验 被引量:6
19
作者 彭栌以 林海忠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1期21-22,共2页
以甘薯为试验材料,探究水溶复合肥代替传统固体复合肥的可行性,并探究硅水溶肥、钙镁水溶肥、腐植酸水溶肥与水溶复合肥组合对甘薯产量及植株营养的影响。试验在高桥三童岙和上郑岭后2个试点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高桥试点喷施水溶复合肥... 以甘薯为试验材料,探究水溶复合肥代替传统固体复合肥的可行性,并探究硅水溶肥、钙镁水溶肥、腐植酸水溶肥与水溶复合肥组合对甘薯产量及植株营养的影响。试验在高桥三童岙和上郑岭后2个试点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高桥试点喷施水溶复合肥+腐植酸水溶肥处理的667 m2甘薯产量为1344.4 kg,比常规施肥增20.5%,喷施钙镁水溶肥处理的甘薯全钙含量为2.53%,比常规处理增0.37百分点;上郑试验点,喷施水溶复合肥的产量最高,为1534.5 kg,相比常规施肥增32.3%,喷施钙镁水溶肥处理的甘薯全钙含量为2.41%,比常规处理增0.31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肥 硅肥 钙镁肥 腐植酸 甘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叶峰 孙标 《农业与技术》 2015年第4期126-126,共1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加之我国政府对农业生产的大力支持,我国的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之一,水稻的产量关乎全国人民吃饭的问题,所以,一定要保障水稻的产量。台州市黄岩区作为水稻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加之我国政府对农业生产的大力支持,我国的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之一,水稻的产量关乎全国人民吃饭的问题,所以,一定要保障水稻的产量。台州市黄岩区作为水稻产量大区,水稻病虫害常年发生面积在5.33万hm2次以上,每年危及产量占水稻总产的25%~30%,受气候、种植制度、栽培方式、生态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台州市黄岩区水稻病虫暴发频繁,危害程度加重,为了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就必须要做到对重大病虫害防控的预见性、提高防治效果,实行综合防治,从而保证水稻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 水稻综合防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