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卫敏 鲍文卿 +1 位作者 陈咏梅 叶爱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6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的自尊水平、应对方式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因素。方法用自行设计的个人一般情况调查表、自尊量表(SES)、应对方式问卷对1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SES...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的自尊水平、应对方式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因素。方法用自行设计的个人一般情况调查表、自尊量表(SES)、应对方式问卷对1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SES均分为(24.68±6.34)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2,P<0.01)。高自尊组5例(5%),中等自尊组25例(25%),低自尊组70例(70%);文化程度与自尊水平呈负相关(r=-0.57,P<0.01);兴趣爱好与自尊水平呈正相关(r=0.63,P<0.01)。患者积极应对维度平均分显著低于国内常模(t=2.83,P<0,01);消极应对维度平均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t=2.64,P<0.01);病程长短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r=-0.67,P<0.01),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69,P<0.01);不同爱好与应对方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积极应对与自尊水平呈正相关(r=0.91,P<0.01);消极应对与自尊水平呈负相关(r=-0.92,P<0.01)。结论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住院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的自尊水平;善于识别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的应对方式,帮助他们调整应对行为;运用认知与行为疗法改变应对方式,提高患者的自尊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缓解期 自尊水平 应对方式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被引量:26
2
作者 王卫君 许菊青 +1 位作者 叶爱明 鲍文卿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2期30-32,共3页
目的了解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与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的关系,以便为制定护理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个人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00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 目的了解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与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的关系,以便为制定护理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个人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00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低等水平,与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呈正相关。结论在设计和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时,应将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社会支持水平作为目标,以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社会支持水平作为解决护理问题的视角和切入点,从而提高该类患者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主观幸福感 自我效能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行为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卫君 许菊青 +1 位作者 叶爱明 鲍文卿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0期4-6,9,共4页
目的探讨健康行为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 2009年1-6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系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实施健康行为教育,并随访... 目的探讨健康行为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 2009年1-6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系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实施健康行为教育,并随访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自编服药依从性调查表及统计疾病复发率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1年后BPRS、SDSS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教育前后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服药依从性及疾病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健康行为教育能明显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对改善社会功能、提高服药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维持身心健康水平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行为教育 精神分裂症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健康促进行为水平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庞秋霞 鲍文卿 +2 位作者 王卫敏 裴锦飞 袁慧萍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12期38-40,共3页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健康促进行为水平的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以期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6-8月,采用自制问卷对在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住院的102例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精神...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健康促进行为水平的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以期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6-8月,采用自制问卷对在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住院的102例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健康促进行为水平总得分为0~170分,平均(105.08±21.25)分,102例患者中,健康促进行为水平差者20例(19.6%),一般54例(52.9%),良好27例(26.5%),优秀1例(1.0%)。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为(33.85±7.35)分,其中客观支持为(8.16±2.62)分、主观支持为(18.15±4.67)分、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为(7.18±2.58)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行为总分以及6个维度与社会支持总分及3个维度均呈正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的健康行为水平不甚理想,社会支持度不高,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应重视社会支持对患者健康促进行为水平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缓解期 健康促进行为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改良电抽搐治疗对不同年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许蔚倩 齐钢桥 +4 位作者 陈兴阳 齐文耀 朱新 陈红英 郭晓芸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5-659,共5页
目的探讨单纯药物治疗及合并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性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4例,根据年龄分为低年龄组(18~26岁,n=52)和高年龄组(39~46岁,n=52),两... 目的探讨单纯药物治疗及合并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性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4例,根据年龄分为低年龄组(18~26岁,n=52)和高年龄组(39~46岁,n=52),两组再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别分为单纯药物组和合并MECT组。对各组患者进行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6、12周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以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3周后,低年龄层合并MECT组患者PANSS减分值显著高于单纯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3周和6周后,高年龄层合并MECT组PANSS减分值也显著高于单纯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治疗3周后的WCST测验中,低年龄层合并MECT组患者的完成应答数、正确应答数和完成分类数均明显高于单纯用药组,高年龄层合并MECT组患者的持续错误数明显低于单纯用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CT能较快改善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并能相应提高不同年龄患者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电抽搐 首发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期精神病病人焦虑情绪和应对方式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鲍文卿 章明慧 +1 位作者 许霞 施恩鸿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4期294-296,共3页
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病病人的焦虑情绪和应对方式及相互关系 ,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 80例康复期精神病病人应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病人 SAS均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 ,焦虑发生率 4 8.75 % ,女性... 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病病人的焦虑情绪和应对方式及相互关系 ,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 80例康复期精神病病人应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病人 SAS均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 ,焦虑发生率 4 8.75 % ,女性及文化程度较低者发生率高 ;应对方式多为消极应对 ,积极应对不足 ;积极的应对方式与焦虑程度呈负相关 ,消极的应对方式与焦虑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应对方式与焦虑程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积极应对能降低焦虑程度。应运用社会认知疗法帮助病人调整认知结构 ,改善应对方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焦虑 应对方式 认知疗法 康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女性精神病病人进行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7
作者 林爱娥 陈丹丹 曹飞芹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2期137-138,共2页
关键词 女性精神病人 健康教育 精神科护理 自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西汀对抑郁症迟滞与精力缺乏症状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陆强 徐松泉 +2 位作者 应益飞 何发香 朱桂东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6期615-618,共4页
目的比较氟西汀与阿米替林对抑郁症迟滞与精力缺乏症状的疗效。方法抑郁症患者55例,分为氟西汀组29例,给予氟西汀20 mg,po,qd;阿米替林组26例,给予阿米替林75 mg,po,bid。6周为1个疗程。以汉密尔顿(HAMD)迟滞因子评分为依据,将患者按基... 目的比较氟西汀与阿米替林对抑郁症迟滞与精力缺乏症状的疗效。方法抑郁症患者55例,分为氟西汀组29例,给予氟西汀20 mg,po,qd;阿米替林组26例,给予阿米替林75 mg,po,bid。6周为1个疗程。以汉密尔顿(HAMD)迟滞因子评分为依据,将患者按基线评分水平划分为低迟滞亚组(HAMD评分<8分)和高迟滞亚组(HAMD评分≥8分)。采用HAMD迟滞因子评分以及SCL-58中有关精力项目评价精力的改变。结果两组治疗6周后,HAMD总分、迟滞因子以及SCL-58中有关精力项目评分均显著下降,而氟西汀组下降较阿米替林组更为明显,且在治疗1,2周末差异即有显著性(P<0.05或0.01)。氟西汀组中高迟滞与低迟滞两亚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阿米替林组中高迟滞亚组疗效较低迟滞亚组差(P<0.05);与阿米替林组相比,高迟滞亚组接受氟西汀治疗效果更佳(P<0.05)。结论早期应用氟西汀能有效改善抑郁症的精力缺乏症状,对HAMD迟滞因子分高的患者具有更明显的镇静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西汀 阿米替林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