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时间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张聪聪 楼敏 +10 位作者 陈智才 陈红芳 徐冬娟 王志敏 胡海芳 吴承龙 张晓玲 马小董 王亚仙 胡海涛 浙江省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临床行为干预研究协作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0-266,共7页
目的:比较医院内卒中与医院外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的差异以及医院内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浙江省71家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30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医院内卒中(101例)... 目的:比较医院内卒中与医院外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的差异以及医院内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浙江省71家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30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医院内卒中(101例)与医院外卒中(2949例)患者溶栓治疗各时间点的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医院内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3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医院内卒中患者比医院外卒中患者的入院至影像时间长[53.5(32.0,79.8)min vs 20.0(14.0,28.0)min, P < 0.01]、影像至溶栓时间长[47.5(27.3,64.0)min vs 36.0(24.0,53.0)min, P <0.01]、入院至溶栓时间长[99.0(70.5,140.5)min vs 55.0(41.0,74.0)min, P < 0.01 ]。在医院内卒中患者中,高级卒中中心比初级卒中中心入院至影像时间更长[59.5(44.5,83.3)min vs 37.5 (16.5,63.5)min, P < 0.01 ],入院至溶栓时间更长[110.0(77.0,145.0)min vs 88.0(53.8,124.3)min, P < 0.05],但影像至溶栓时间更短[36.5(23.8,60.3)min vs 53.5(34.3,64.8)min, P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OR = 0.934,95 % CI: 0.882~ 0.989, P <0.05)和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OR = 0.912,95 % CI: 0.855~0.973, P <0.01)是医院内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3个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与医院外卒中相比,医院内卒中存在一定延误,未来需要建立更加流畅的医院内卒中溶栓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病人 卒中/影像诊断 卒中/治疗 脑缺血/治疗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时间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6
2
作者 陶晓晓 彭飞飞 +5 位作者 黄阳萍 陈捷 王俊 王新量 王志敏 胡美铃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首次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在标准化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疗组在标准化治疗基础上联合尼莫地...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首次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在标准化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疗组在标准化治疗基础上联合尼莫地平片和丁苯酞软胶囊。神经心理学评估采用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分别在基线、治疗后1、3个月进行。在基线时完善血液学及头颅MRI检查,1、3个月时再次完善血液学检查,以评估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月MMSE和MoCA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4.17±0.61)分vs(2.31±0.72)分,P=0.021;(3.23±0.71)分vs(1.24±0.93)分,P=0.029]。治疗组治疗3个月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命名、注意力及延迟记忆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力及延迟记忆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3个月注意力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尼莫地平可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尼莫地平 痴呆 血管性 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规抗癫痫治疗与老年癫痫患者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郑娴 王志敏 +6 位作者 陈金莹 彭霜霜 陶晓晓 金云龙 辛花平 肖雨 叶佳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795-798,共4页
目的观察抗癫痫药物规范化治疗后,老年患者抑郁状态的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初诊或未曾规范化治疗的≥65岁的癫痫患者45例,男性19例,女性26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 目的观察抗癫痫药物规范化治疗后,老年患者抑郁状态的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初诊或未曾规范化治疗的≥65岁的癫痫患者45例,男性19例,女性26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根据HAMD评分分为抑郁组14例,非抑郁组31例,患者进行规范化抗癫痫治疗,随访2年,再次评定HAMD评分,并收集相关资料。结果抑郁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21.14±3.66)分vs(12.19±3.00)分]及癫痫发作频率[(2.39±0.96)次/月vs(1.39±0.68)次/月]均明显高于非抑郁组(P=0.00)。2年正规用药后,抑郁组HAMD评分高于非抑郁组[(18.00±3.26)分vs(12.09±2.68)分,P=0.00],2组癫痫发作频率无显著差异[(0.05±0.12)次/月vs(0.07±0.18)次/月,P=0.73],抑郁组8例HAMD评分下降为正常(P〈0.05),6例仍抑郁患者HAMD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但无明显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HAMD评分及治疗前癫痫发作频率与抑郁改善呈正相关(r=0.77、0.55,P=0.00)。结论正规抗癫痫治疗能良好控制癫痫发作情况,并明显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帮助恢复社会功能。治疗前癫痫发作越频繁,抑郁程度越重患者改善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惊厥药 癫痫 发作 抑郁 发病率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并发脑卒中病人对富含缓释淀粉肠内营养制剂的治疗反应 被引量:8
4
作者 黎敏 薛玉峰 王志敏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脑卒中病人的肠内营养(EN)支持方法。方法:将50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卒中的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给予富含缓释淀粉的EN制剂瑞代)和对照组(给予普通EN制剂能全力),每组各25例。在相等热量[104.6 kJ/(kg·d)]摄入...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脑卒中病人的肠内营养(EN)支持方法。方法:将50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卒中的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给予富含缓释淀粉的EN制剂瑞代)和对照组(给予普通EN制剂能全力),每组各25例。在相等热量[104.6 kJ/(kg·d)]摄入条件下,进行不同配方EN支持2周,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在营养支持治疗后第14天,试验组病人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2hBG)水平明显低于支持前和对照组(P<0.05),而糖化血红蛋白无显著改变。治疗14 d后,两组病人血清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NIHSS评分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EN支持后血脂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富含缓释淀粉的EN制剂能降低2型糖尿病并发脑卒中病人的血糖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和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2型糖尿病 肠内营养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鹏 徐程华 +2 位作者 应江鲜 王新量 王志敏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4期381-384,共4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是静脉溶栓后又一血管再通疗法,一线治疗技术为支架取栓,抽吸取栓是相对支架取栓的另一种技术。文章对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中的疗效进行综述。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目前仍以...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是静脉溶栓后又一血管再通疗法,一线治疗技术为支架取栓,抽吸取栓是相对支架取栓的另一种技术。文章对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中的疗效进行综述。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目前仍以支架取栓作为一线技术,作为补充技术的抽吸取栓从股动脉穿刺到再灌注的时间较短,未来研究可能更着重于按特定部位或病因采取不同的取栓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大动脉闭塞 血管内治疗 抽吸取栓 支架取栓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心房颤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陶安阳 王志敏 +9 位作者 陈红芳 徐冬娟 胡海芳 吴承龙 张晓玲 马小董 王亚仙 胡海涛 楼敏 浙江省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临床行为干预研究协作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4-259,共6页
目的:分析合并心房颤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浙江省71家医院3272例静脉溶栓患者的资料。静脉溶栓后24 h影像学检查提示颅内出血表现定义为颅内出血转化。根据患者是否出现... 目的:分析合并心房颤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浙江省71家医院3272例静脉溶栓患者的资料。静脉溶栓后24 h影像学检查提示颅内出血表现定义为颅内出血转化。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533例)和未出血转化组(2739例),采用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心房颤动是否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相关。结果:出血转化组患者的年龄、起病至溶栓时间、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线血糖水平、心房颤动患者比例高于未出血转化组( P <0.05或 P <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房颤动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发生独立相关( OR = 2.527 ,95 % CI :2.030~3.146, P <0.01)。结论:心房颤动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增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治疗 脑缺血/治疗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心房颤动/病因学 颅内出血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钟晚思 陈智才 +10 位作者 陈红芳 徐冬娟 王志敏 胡海芳 吴承龙 张晓玲 马小董 王亚仙 胡海涛 楼敏 浙江省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临床行为干预研究协作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1-246,共6页
目的:分析浙江省院前急救医疗服务(EMS)是否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预后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70家医院中行静脉溶栓治疗的212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通过急救车途径到达医院急诊室分为EMS组(808例)和非EMS... 目的:分析浙江省院前急救医疗服务(EMS)是否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预后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70家医院中行静脉溶栓治疗的212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通过急救车途径到达医院急诊室分为EMS组(808例)和非EMS组(1315例)。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及以下定义为预后良好。比较EMS组和非EMS组起病至溶栓时间(ONT)、起病至入院时间(ODT)、入院至溶栓时间(DNT)和预后的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患者3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非EMS组比较,EMS组年龄更大、病情更重、合并心房颤动病史比例更高(均 P < 0.05),两组ONT、ODT、DN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EMS与患者3个月预后良好无相关性( OR =0.856,95 % CI :0.664~1.103, P > 0.05 )。结论:目前EMS途径尚不能缩短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的ONT等,也未能改变其3个月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医疗服务 卒中/治疗 脑缺血/治疗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时间因素 预后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时间提前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的预后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红芳 龚筱弦 +10 位作者 徐冬娟 王志敏 胡海芳 吴承龙 张晓玲 马小董 王亚仙 胡海涛 楼敏 陈智才 浙江省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临床行为干预研究协作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7-253,共7页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时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浙江省卒中急救平台上报的71家医院中接受单纯静脉溶栓或者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229例。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2分及以下为...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时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浙江省卒中急救平台上报的71家医院中接受单纯静脉溶栓或者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229例。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2分及以下为预后良好。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入院至溶栓时间(DNT)、入院至再灌注时间(DRT)与患者治疗后3个月预后的关系。结果: DNT和DRT分别是单纯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OR = 0.994,95 % CI :0.991~0.997, P < 0.01;OR = 0.989 ,95 % CI :0.983~0.995, P < 0.01 )。对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DNT每减少1 h,3个月预后良好的比例提高约4.7 %;而对于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患者,DRT每减少1 h,3个月预后良好的比例提高约11.4 %。结论:缩短时间窗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DNT或DRT,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患者再灌注治疗3个月预后良好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治疗 脑缺血/治疗 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再灌注 血管内治疗 时间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卒中单元对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治疗的疗效观察及卫生经济学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郑海兰 王雷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42-644,共3页
目的观察康复卒中单元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急性脑梗死伴有吞咽困难患者162例,进入卒中单元病房84例,普通病房78例。卒中单元病房组吞咽困难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普通病房组无吞咽困难康复训练计... 目的观察康复卒中单元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急性脑梗死伴有吞咽困难患者162例,进入卒中单元病房84例,普通病房78例。卒中单元病房组吞咽困难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普通病房组无吞咽困难康复训练计划和专业治疗小组,依患者意愿辅助进食。治疗前后评价吞咽困难改善情况、误吸性肺炎发生率及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结果卒中单元病房组疗效优于普通病房组(P<0.05),误吸性肺炎发生率低于普通病房组(P<0.05),住院费用(P<0.05)及住院时间(P<0.05)较普通病房组减少及缩短。结论康复卒中单元有利于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恢复,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减少平均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单元 脑梗死 吞咽困难 肺炎 卫生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作时间段就诊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泮飞虎 楼敏 +10 位作者 陈智才 陈红芳 徐冬娟 王志敏 胡海芳 吴承龙 张晓玲 马小董 王亚仙 胡海涛 浙江省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临床行为干预研究协作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7-274,共8页
目的:比较不同工作时间段就诊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71家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30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资料。比较周末组与非周末组、工作日夜间组与白... 目的:比较不同工作时间段就诊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71家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30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资料。比较周末组与非周末组、工作日夜间组与白天组、非常规工作时间组与常规工作时间组的基线资料及预后,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周末、工作日夜间、非常规工作时间是否为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周末组与非周末组、工作日夜间组与白天组、非常规工作时间组与常规工作时间组患者7 d病死率、 3个月病死率和3个月预后良好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周末、工作日夜间、非常规工作时间均不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3个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 P >0.05)。结论:浙江省周末与非周末、工作日夜间与白天、非常规工作时间与常规工作时间接受静脉溶栓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治疗 脑缺血/治疗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时间因素 预后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顺应性球囊在颈内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新量 徐程华 +2 位作者 应江鲜 肖雨 王志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24-1127,共4页
目的观察非顺应性球囊在颈内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20年5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采用血管内治疗开通颈内动脉闭塞患者103例,术中用半顺应性球囊预扩张(半顺应性球囊组)50例和非顺应性球囊... 目的观察非顺应性球囊在颈内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20年5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采用血管内治疗开通颈内动脉闭塞患者103例,术中用半顺应性球囊预扩张(半顺应性球囊组)50例和非顺应性球囊预扩张(非顺应性球囊组)53例,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非顺应性球囊组最狭窄处直径较半顺应性球囊组明显增宽[(1.89±0.16)mm vs(1.69±0.14)mm,P=0.000];远端滤网装置一次通过率均较半顺应性球囊组明显增高(98.1%vs 80.0%,P=0.003),2组动脉夹层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顺应性球囊组与非顺应性球囊组新发脑梗死和血管再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vs 17.0%,P=0.801,24.0%vs 28.3%,P=0.660)。结论术中使用非顺应性球囊预扩张辅助颈内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安全有效,且增加球囊扩张后远端滤网装置一次通过率,球囊扩张后最狭窄处直径较半顺应性球囊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血管舒张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脑梗死 血管内操作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血管痉挛与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徐程华 陶安阳 +3 位作者 王新量 应江鲜 王志敏 尤丽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0-242,共3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血管痉挛与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2020年6月31日于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支架置入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222例,根据术后1年内随访复查的影像资料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分为ISR... 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血管痉挛与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2020年6月31日于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支架置入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222例,根据术后1年内随访复查的影像资料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分为ISR组42例和无ISR组180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和术中血管痉挛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ISR组饮酒(35.7%vs 18.3%,P=0.021)和术中血管痉挛比例较无ISR组更高(42.9%vs 15.6%,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血管痉挛与ISR的发生独立相关(OR=4.237,95%CI:1.971~9.106,P=0.000)。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血管痉挛与术后ISR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支架 血管痉挛 颅内 颈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东菱克栓酶对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蒋义翔 陈方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3030-3032,共3页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联合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10年1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联合组51例和单用组47例。联合组以依达拉奉和东菱克栓酶联合治疗;单用组以东菱克栓酶治疗...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联合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10年1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联合组51例和单用组47例。联合组以依达拉奉和东菱克栓酶联合治疗;单用组以东菱克栓酶治疗;评价两组治疗前后及7、14、21d的欧洲脑卒中量表(E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21d后疗效。结果:联合组痊愈率和有效率高于单用组(P<0.05),而且作用快。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比东菱克栓酶单用治疗效果好,且作用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依达拉奉 东菱克栓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肢良肢位摆放预防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郑风君 叶澄萍 罗云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6期73-73,共1页
目的探讨上肢良肢位摆放对脑血管意外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影响。方法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68例,观察组34例,入院后即予上肢良肢位摆放;对照组34例,按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无肩关节半脱位发生,对照组发生3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目的探讨上肢良肢位摆放对脑血管意外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影响。方法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68例,观察组34例,入院后即予上肢良肢位摆放;对照组34例,按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无肩关节半脱位发生,对照组发生3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对脑血管意外患者上肢进行良肢位摆放,并坚持全过程,能有效预防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偏瘫 肩半脱位 良肢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