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口服治疗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应小明 叶辉 +5 位作者 陈爱菊 张国华 张婷 任应鹏 卢华萍 张卫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3期617-618,共2页
目的:探讨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口服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住院足月新生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黄疸水平将其分为对照组(12.9 mg/dL≤总胆红素TBL<20 mg/dL,60例)及实验组(TBL≥20 mg/dL,n=60),均采取光疗联合茵... 目的:探讨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口服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住院足月新生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黄疸水平将其分为对照组(12.9 mg/dL≤总胆红素TBL<20 mg/dL,60例)及实验组(TBL≥20 mg/dL,n=60),均采取光疗联合茵栀黄口服退黄治疗;每隔24 h对血中的胆红素水平进行测定,直到达到目标安全胆红素水平(TBL≤20 mg/dL)。并于入院48 h内及黄疸治疗结束1个月后对两组患儿分别进行头颅MRI检查;于黄疸治疗结束1个月后进行BAEP检查。结果:本治疗方法在两组患儿中均可以很快降低总胆红素水平,且各时间点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退黄时间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均可以治疗神经系统损害的程度,其有效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具有良好的退黄疗效并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的损害,与治疗轻症组比较,具有非劣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光 茵栀黄口服液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与足月儿气胸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叶辉 马江林 +1 位作者 叶金花 吴香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6-397,共2页
气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危重症,发病急、进展快,如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早产儿出生率的增加,早产儿气胸发病亦相应增多。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各器官尤其是肺发育尚未成熟,因此,早产儿与足月儿气胸在病因、发病机制... 气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危重症,发病急、进展快,如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早产儿出生率的增加,早产儿气胸发病亦相应增多。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各器官尤其是肺发育尚未成熟,因此,早产儿与足月儿气胸在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可能不同。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气胸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新生儿气胸的认识,达到早期诊断和干预的目的,从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气胸 早产儿 足月儿 临床对比分析 发病机制 新生儿时期 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D2和Toll样受体1在哮喘大鼠中的表达及布地奈德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志刚 叶斌 +5 位作者 童夏生 亢晓冬 叶辉 王恩智 陈豪 陈琪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6期637-642,共6页
目的:观察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NOD2)和Toll样受体1(TLR1)在哮喘大鼠中的表达及布地奈德对其的影响,探讨模式识别受体在哮喘炎症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哮喘模型,随机分成哮喘组、对照组和布地奈德组,免疫组织化学法... 目的:观察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NOD2)和Toll样受体1(TLR1)在哮喘大鼠中的表达及布地奈德对其的影响,探讨模式识别受体在哮喘炎症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哮喘模型,随机分成哮喘组、对照组和布地奈德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NOD2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血中性粒细胞(NEU)TLR1的表达。结果:哮喘组(0.148±0.009,OD值)肺组织NOD2的光密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0.157±0.006,OD值)(P<0.05);布地奈德组(0.149±0.008,OD值)肺组织NOD2的光密度值分别与哮喘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哮喘组和布地奈德组(分别为74.07±6.26和78.54±4.65,OD值)NEU TLR1的平均荧光强度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84.37±4.96,OD值)(分别为P<0.01、P<0.05);布地奈德组NEU TLR1的平均荧光强度与哮喘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R1与NOD2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n=2 6,r=0.780,P<0.01)。结论:哮喘大鼠NOD2和TLR1的表达水平下降,布地奈德可能对NOD2和TLR1的上调作用较弱,模式识别受体可能参与了哮喘的炎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 TOLL样受体 模式识别受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奇霉素联合甲强龙治疗支原体肺炎肺实变患儿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文喜 刘东红 +4 位作者 赵蓓 赵佳佳 蔡俏 高未 蔡奔奔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9期1052-1055,共4页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甲强龙治疗支原体肺炎肺实变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支原体肺炎肺实变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每次10 mg·kg-1·d-1,静脉滴注,qd,持...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甲强龙治疗支原体肺炎肺实变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支原体肺炎肺实变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每次10 mg·kg-1·d-1,静脉滴注,qd,持续治疗5 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甲强龙治疗,每次1 mg/kg,静脉滴注,q12h,持续治疗5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血清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 24%(37/41)和70. 73%(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和对照组C反应蛋白(CRP)分别为(14. 73±1. 84)和(19. 64±2. 63) mg/L,IL-6分别为(50. 49±6. 05)和(69. 21±7. 42) mg/L,血沉(ESR)分别为(27. 47±3. 30)和(31. 11±4. 73) mm/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均有皮疹瘙痒、恶心呕吐发生,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 83%(11/41)和12. 19%(5/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甲强龙治疗支原体肺炎肺实变患儿的疗效优于阿奇霉素,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效果,且未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肺实变 阿奇霉素 甲强龙 随机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地奈德对哮喘大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叶辉 李昌崇 +1 位作者 陈利中 应小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7期739-742,共4页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急性哮喘大鼠肺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布地奈德的干预影响。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布地纳德治疗组,以卵清白蛋白激发法制备哮喘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碱性成纤维...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急性哮喘大鼠肺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布地奈德的干预影响。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布地纳德治疗组,以卵清白蛋白激发法制备哮喘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含量,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测定肺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肺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哮喘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显著低于哮喘组(P<0.01),但与对照组相比仍较高(P<0.01),上皮细胞为主要表达细胞。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参与了哮喘的发病机制,布地奈德可抑制哮喘急性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和mRNA的表达增加效应,这可能是布地奈德抑制哮喘气道重塑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布地纳德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起学龄前儿童化脓性中耳炎流感嗜血菌生物学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段达荣 张文喜 +1 位作者 喻长法 张虹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0-240,I0001-I0003,共4页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中耳炎流感嗜血菌的感染情况,并对其进行分型及耐药性监测,为临床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取1103份学龄前儿童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性标本进行流感嗜血菌培养,并对其进行生物学分型、β-内酰胺酶及药敏试...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中耳炎流感嗜血菌的感染情况,并对其进行分型及耐药性监测,为临床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取1103份学龄前儿童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性标本进行流感嗜血菌培养,并对其进行生物学分型、β-内酰胺酶及药敏试验。结果1103份标本中检出86株流感嗜血菌,阳性率7.8%;年龄分布中3~4岁组构成比最高,占48.8%,5-6岁组最低,占21.0%。对流感嗜血菌进行生物学分型,结果以I、II、III型为主,分别为14.0%、24.4%、54.5%,未检出VII和VIII型;用Nitrocefin纸片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有13株β-内酰胺酶阳性,阳性率15.1%(13/86),纸片法检测氨苄西林耐药率为17.4%(15/86)。流感嗜血菌对复方磺胺甲嗯唑、氨苄西林、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7.5%、17.4%、11.6%,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头孢噻肟、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分别为4.7%、4.7%、5.8%和7.0%。结论学龄前儿童化脓性中耳炎流感嗜血菌感染以2~4岁年龄组为主要人群,生物型以III型居多,药敏结果显示阿齐霉素、第二代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加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较低,可作为学龄前儿童中耳炎流感嗜血菌治疗的经验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中耳炎 流感嗜血菌 生物学分型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地奈德对哮喘大鼠中性粒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叶辉 应小明 +2 位作者 童夏生 陈利中 赵蓓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9期1008-1012,共5页
目的: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在哮喘大鼠血中性粒细胞(PMN)中的表达,探讨PMN参与哮喘炎症的可能机制,并研究布地奈德的影响。方法:采用卵白蛋白(OVA)和Al(OH)3制备大鼠哮喘模型,分离纯化血PMN,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MN中iNOS蛋... 目的: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在哮喘大鼠血中性粒细胞(PMN)中的表达,探讨PMN参与哮喘炎症的可能机制,并研究布地奈德的影响。方法:采用卵白蛋白(OVA)和Al(OH)3制备大鼠哮喘模型,分离纯化血PMN,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MN中iNOS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色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NO浓度。结果:哮喘组大鼠PMN中iNOS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布地奈德治疗组PMN中iNOS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哮喘组(P<0.01);哮喘组支气管壁iNOS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布地奈德治疗组支气管壁iNOS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哮喘组且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哮喘组BALF中NO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布地奈德治疗组BALF中NO浓度显著低于哮喘组(P<0.01);PMN中iNOS蛋白的表达水平与BALF中NO浓度呈显著正相关(n=29,r=0.754,P<0.01);支气管壁iNOS蛋白的表达水平与BALF中NO浓度呈显著正相关(n=29,r=0.760,P<0.01)。结论:哮喘大鼠PMN合成iN-OS蛋白的功能增加,PMN可能部分通过iNOS参与哮喘的发病,这种功能可以部分被布地奈德所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中性粒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肝脏损害临床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文喜 叶金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1049-1050,共2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与肝脏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35例腹泻患儿用金标法检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做肝功能检测。并按照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组)与...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与肝脏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35例腹泻患儿用金标法检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做肝功能检测。并按照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组)与对照组(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阴性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LT升高与临床脱水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常合并肝脏损害,所致的肝脏损害程度与患儿脱水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年龄越小肝功能异常发生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感染 肠炎 肝脏损害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2在大鼠哮喘中性粒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周华斐 罗冬娇 +3 位作者 童夏生 郭海渊 阮正英 叶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8期883-887,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哮喘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2(NAP-2)蛋白在中性粒细胞(NEU)上的表达及地塞米松对其的影响,探讨NEU参与哮喘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哮喘模型,随机分成哮喘组、对照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分离纯化血NEU,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观察大鼠哮喘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2(NAP-2)蛋白在中性粒细胞(NEU)上的表达及地塞米松对其的影响,探讨NEU参与哮喘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哮喘模型,随机分成哮喘组、对照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分离纯化血NEU,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支气管和血NEU中NAP-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哮喘组NEUNAP-2蛋白的平均光密度值(0.198±0.016)显著高于对照组值(0.079±0.015)(P<0.01);地塞米松治疗组的NEUNAP-2蛋白的平均光密度值(0.135±0.021)显著低于哮喘组且高于对照组(P<0.01)。哮喘组支气管NAP-2蛋白的平均光密度值(0.226±0.050)显著高于对照组值(0.140±0.012)(P<0.01);地塞米松治疗组的支气管NAP-2蛋白的平均光密度值(0.175±0.028)显著低于哮喘组且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NEUNAP-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NEU计数呈显著正相关(n=29,r=0.334,P<0.05)。结论:哮喘大鼠NEUNAP-2蛋白的表达水平增加,NEU可能通过NAP-2参与哮喘发病的炎症过程;地塞米松部分通过抑制NEUNAP-2的表达从而减轻气道炎症,NAP-2可能与NEU在肺组织中聚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2 免疫组织化学 中性粒细胞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霉素对解脲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对细胞亚群和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文喜 高未 +3 位作者 赵佳佳 蔡俏 赵蓓 郑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94-198,共5页
目的:探讨红霉素对解脲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对细胞亚群、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41例解脲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试验组,静脉滴注10 mg/kg红霉素与适量5%葡萄糖注射液,每天2次,疗程7~10 d,同期选取41例健康... 目的:探讨红霉素对解脲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对细胞亚群、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41例解脲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试验组,静脉滴注10 mg/kg红霉素与适量5%葡萄糖注射液,每天2次,疗程7~10 d,同期选取41例健康体检儿童,比较健康组与试验组治疗前后细胞亚群及肝功能,并分析试验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试验组CD4^+、CD4^+/CD8^+分别为(41.95±5.71)%、1.26±0.18,低于健康组的(48.13±7.21)%、1.79±0.20,试验组CD8^+为(35.10±4.41)%,高于健康组的(26.56±3.13)%,试验组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总胆汁酸、胆红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分别为(136.71±17.20)U/L、(439.67±54.45)U/L、(28.39±3.72)U/L、(68.05±8.95)μmol/L、(7.82±0.95)mmol/L、(1.70±0.24)mmol/L、(113.37±14.25)U/L、1.24±0.14,高于健康组的(45.26±4.88)U/L、(397.98±47.20)U/L、(22.24±2.66)U/L、(36.71±4.83)μmol/L、(4.26±0.46)mmol/L、(1.24±0.17)mmol/L、(62.51±9.19)U/L、0.77±0.12;治疗后,试验组CD4^+、CD4^+/CD8^+显著上升,CD8^+、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总胆汁酸、胆红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显著下降,且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红霉素对解脲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肯定,能够利于细胞亚群及肝功能的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支原体肺炎 红霉素 疗效 细胞亚群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哮喘大鼠血中性粒细胞TGF-β/Smad信号传导途径的调控作用
11
作者 李晨虹 叶斌 +4 位作者 罗冬娇 童夏生 叶辉 王恩智 陈豪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45-148,共4页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信号传导途径 TGF-Β 哮喘 调控作用 地塞米松 慢性炎症性疾病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外伤性儿童纵隔气肿6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赵佳佳 张维溪 李昌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01-704,共4页
目的:探讨非外伤性儿童纵隔气肿的病因、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4例非外伤性纵隔气肿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因是否明确,分为病因不明的自发性纵隔气肿组和病因明确的纵隔气肿组;根据年... 目的:探讨非外伤性儿童纵隔气肿的病因、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4例非外伤性纵隔气肿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因是否明确,分为病因不明的自发性纵隔气肿组和病因明确的纵隔气肿组;根据年龄,分为<6岁组和6~18岁组。分别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4例非外伤性儿童纵隔气肿中,自发性纵隔气肿19例,年龄(14.90±2.00)岁,男性占84.2%;病因明确纵隔气肿45例,年龄(4.26±4.45)岁,男性占55.6%,常见病因包括下呼吸道感染、哮喘和支气管异物等。自发性纵隔气肿患儿胸痛症状更突出,而病因明确的纵隔气肿患儿呼吸困难、咳嗽、皮下气肿更多见。自发性纵隔气肿患儿予卧床休息、吸氧、止咳化痰、预防感染等保守治疗;病因明确的纵隔气肿患儿予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及时行纵隔排气、皮下穿刺排气及胸腔闭式引流排气。所有患儿预后均良好。<6岁患儿35例,均为病因明确的纵隔气肿,病因以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最多见;6~18岁患儿29例,其中19例为自发性纵隔气肿。结论不同年龄段儿童纵隔气肿的病因不同,需积极寻找病因,尤其是<6岁患儿;有明确病因的非外伤性纵隔气肿治疗关键是积极治疗原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气肿 病因 治疗 预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相关癌基因α在大鼠哮喘中的表达意义及地塞米松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丽丹 金小红 +4 位作者 童夏生 王恩智 郭海渊 阮正英 叶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96-400,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哮喘生长相关癌基因α(GROα)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地塞米松对其的影响,探讨GROα和中性粒细胞(PMN)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大鼠哮喘模型,随机分成哮喘组、正常对照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分离纯化血PMN,免疫组化法测定支气管腔和血... 目的:观察大鼠哮喘生长相关癌基因α(GROα)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地塞米松对其的影响,探讨GROα和中性粒细胞(PMN)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大鼠哮喘模型,随机分成哮喘组、正常对照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分离纯化血PMN,免疫组化法测定支气管腔和血PMN中GROα蛋白的表达水平,计数肺组织PMN数目。结果:哮喘组(0.138±0.009,OD值)和地塞米松治疗组(0.105±0.012,OD值)支气管腔的GROα蛋白的平均吸光度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077±0.010,OD值)(P<0.01),地塞米松治疗组GROα蛋白的平均吸光度值显著低于哮喘组(P<0.01)。哮喘组(0.211±0.017,OD值)和地塞米松治疗组(0.128±0.012,OD值)血PMN的GROα蛋白的平均吸光度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081±0.008,OD值)(P<0.01),地塞米松治疗组GROα蛋白的平均吸光度值显著低于哮喘组(P<0.01)。三组PMN计数两两比较差异均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7±2)<哮喘组(26±6)<地塞米松治疗组(202±30)(P<0.05或P<0.01)。GROα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肺组织PMN计数在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呈显著正相关(n=19,r=0.865,P<0.01)。结论:哮喘时支气管腔和PMN的GROα蛋白的表达水平及肺组织PMN计数增加,它们参与了哮喘发病的炎症过程;地塞米松部分通过抑制GROα蛋白的表达从而减轻气道炎症,但能加剧PMN在肺组织中聚集;GROα蛋白可能与PMN在肺组织中聚集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大鼠 生长相关癌基因α 免疫组化 中性粒细胞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