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华顶杜鹃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
4
1
作者
吴倩
汤紫依
+6 位作者
田盛野
何海叶
潘伟伟
王军峰
鲍洪华
张慧娟
蒋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3,共7页
华顶杜鹃是浙江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分布区域十分狭窄,植株数量稀少,该植物亟待保护。以不同居群华顶杜鹃的叶片为材料,采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
华顶杜鹃是浙江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分布区域十分狭窄,植株数量稀少,该植物亟待保护。以不同居群华顶杜鹃的叶片为材料,采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从140个组合中筛选出8对扩增多态性高、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SRAP引物,利用这些引物对50份华顶杜鹃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共得到263个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261个,多态性比率(PPB)为99.24%;在物种水平上,观测等位基因数(N_(a))为1.992 4,有效等位基因数(N_(e))为1.340 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21 5,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357 9,表明华顶杜鹃在物种水平上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居群水平上,5个自然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G_(st))为0.459 6,基因流(N_(m))为0.587 8,表明居群间存在一定的基因分化和基因交流,而大部分遗传变异出现在居群内;UPGMA聚类结果表明,5个居群的样品可分为5组,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该珍稀物种的保护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顶杜鹃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珍稀植物浙江七子花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
1
2
作者
朱晏
周梦亚
+4 位作者
朱怡诺
何海叶
鲍洪华
张慧娟
蒋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120,共9页
炭疽病是浙江七子花(Heptacodium miconioides subsp.jasminoides)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并威胁该珍稀物种的生存。为明确引起浙江七子花炭疽病病原菌的种类,以病叶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病原真菌,在确定致病...
炭疽病是浙江七子花(Heptacodium miconioides subsp.jasminoides)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并威胁该珍稀物种的生存。为明确引起浙江七子花炭疽病病原菌的种类,以病叶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病原真菌,在确定致病性的基础上,利用形态学和多基因联合法对炭疽病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叶片中共分离到3个菌株,经柯赫氏法则验证,证实仅1个菌株(QZH)能引起炭疽病;病原菌的形态特征与果生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一致。多基因联合分析结果显示,菌株QZH与果生刺盘孢菌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一支,并具有较高的支持率。综合形态学特征与多基因鉴定鉴定结果,确定引起浙江七子花炭疽病的病原菌为果生刺盘孢菌。浙江七子花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为后续开展该病害的有效防治和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七子花
炭疽病
果生刺盘孢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华顶杜鹃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
4
1
作者
吴倩
汤紫依
田盛野
何海叶
潘伟伟
王军峰
鲍洪华
张慧娟
蒋明
机构
台州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华东药用植物园科研管理中心
台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局路桥分局
出处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3,共7页
基金
台州市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021年度)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2110350015)。
文摘
华顶杜鹃是浙江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分布区域十分狭窄,植株数量稀少,该植物亟待保护。以不同居群华顶杜鹃的叶片为材料,采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从140个组合中筛选出8对扩增多态性高、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SRAP引物,利用这些引物对50份华顶杜鹃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共得到263个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261个,多态性比率(PPB)为99.24%;在物种水平上,观测等位基因数(N_(a))为1.992 4,有效等位基因数(N_(e))为1.340 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21 5,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357 9,表明华顶杜鹃在物种水平上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居群水平上,5个自然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G_(st))为0.459 6,基因流(N_(m))为0.587 8,表明居群间存在一定的基因分化和基因交流,而大部分遗传变异出现在居群内;UPGMA聚类结果表明,5个居群的样品可分为5组,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该珍稀物种的保护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华顶杜鹃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Keywords
Rhododendron huadingense
genetic diversity
relationship
分类号
S685.21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珍稀植物浙江七子花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
1
2
作者
朱晏
周梦亚
朱怡诺
何海叶
鲍洪华
张慧娟
蒋明
机构
台州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台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局路桥分局
出处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120,共9页
基金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2110350016)。
文摘
炭疽病是浙江七子花(Heptacodium miconioides subsp.jasminoides)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并威胁该珍稀物种的生存。为明确引起浙江七子花炭疽病病原菌的种类,以病叶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病原真菌,在确定致病性的基础上,利用形态学和多基因联合法对炭疽病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叶片中共分离到3个菌株,经柯赫氏法则验证,证实仅1个菌株(QZH)能引起炭疽病;病原菌的形态特征与果生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一致。多基因联合分析结果显示,菌株QZH与果生刺盘孢菌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一支,并具有较高的支持率。综合形态学特征与多基因鉴定鉴定结果,确定引起浙江七子花炭疽病的病原菌为果生刺盘孢菌。浙江七子花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为后续开展该病害的有效防治和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浙江七子花
炭疽病
果生刺盘孢菌
Keywords
Heptacodium miconioides subsp.jasminoides
anthraconse disease
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
分类号
S436.8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S763.15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华顶杜鹃遗传多样性
吴倩
汤紫依
田盛野
何海叶
潘伟伟
王军峰
鲍洪华
张慧娟
蒋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珍稀植物浙江七子花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朱晏
周梦亚
朱怡诺
何海叶
鲍洪华
张慧娟
蒋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