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州市610007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郑新灵 祝莎莎 +1 位作者 季燕 罗丽丹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分析2011~2018年台州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探讨该市免费及自费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及耳聋检出率。方法对台州市2010年10月~2018年9月出生的新生儿于出生后48小时后至出院前进行筛查型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 目的分析2011~2018年台州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探讨该市免费及自费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及耳聋检出率。方法对台州市2010年10月~2018年9月出生的新生儿于出生后48小时后至出院前进行筛查型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听力筛查(2011~2012年为自费,2013~2018年为免费),初筛未通过者30~42天左右复筛,复筛未通过者3月龄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DPOAE、声导抗、听性稳态反应(ASSR)等测试进行听力诊断。结果 2010年10月~2018年9月台州市共出生新生儿621 032例,其中610 007例新生儿进行了听力筛查,筛查率98.22%,共有53 959例未通过初筛,初筛未通过率为8.85%;完成复筛47 794例,复筛率为88.57%;复筛未通过8 051例,复筛未通过率为16.85%,其中6 869例进行了听力学诊断,诊断率为85.32%;共确诊听力障碍患儿979例,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58‰(979/621 032)。采用DPOAE筛查的447 489例中确诊听力障碍患儿728例(1.63%),采用AABR筛查的162 518例中确诊听力障碍患儿251例(1.54%),两种方法听力障碍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方法初筛未通过率(10.17%和5.21%)、复筛未通过率(16.28%和19.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1~2012年为自费组,共有活产新生儿170 806例,有164 894例进行听力初筛,筛查率96.54%;初筛未通过17 822例,其中14 498例进行了复筛,复筛率81.35%;复筛未通过2 948例,其中2 060例进行了听力学诊断,诊断率69.88%;共确诊听力障碍患儿223例,检出率为1.31‰(223/170 806)。2013~2018年度为免费组,共有活产新生儿450 226例,有445 113例进行听力初筛,筛查率98.86%,初筛未通过36 137例,其中33 296例进行了复筛,复筛率92.14%,复筛未通过5 103例,其中4 809例进行了听力学诊断,诊断率94.20%,共确诊听力障碍患儿756,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68‰(756/450 226);自费组和免费组初筛率、复筛率、诊断率、听力损失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政府出资免费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明显提高听力筛查率和耳聋检出率,早期筛查、诊断、康复干预是减少听力障碍所致残疾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筛查 听力障碍 耳声发射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药结合奖励法语言训练对孤独症语言障碍的改善效果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朱俊丽 姜志梅 +5 位作者 聂颖 郭岚敏 杨秀明 刘洋 聂姣姣 李佳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奖励法语言训练对孤独症患儿语言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4月医院收治的孤独症患儿106例,依据随机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应用奖励法语言训练干预,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在对视...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奖励法语言训练对孤独症患儿语言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4月医院收治的孤独症患儿106例,依据随机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应用奖励法语言训练干预,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在对视、注意力、手势及动作模仿、口部肌肉等方面设计针对性的训练。1次训练控制在30 min左右,2~3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药结合治疗。30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疗程、治疗后2个疗程Gesell量表评分、CARS量表评分和S-S语言发育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运动和语言表达能力改善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个疗程和2个疗程后Gesell量表评分和S-S语言发育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Gesell量表评分和S-S语言发育评分时间效应、分组效应与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1个疗程和2个疗程后CARS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CARS量表评分时间效应、分组效应与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运动和语言表达能力改善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奖励法语言训练可有效的减轻孤独症患儿的孤独症状,改善语言障碍,治疗效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明显,有助于孤独症患儿的预后,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黄地黄汤 奖励法语言训练 孤独症 语言障碍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新生儿异戊酸血症筛查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胡真真 杨建滨 +4 位作者 胡凌微 赵云飞 张超 杨茹莱 黄新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6-564,共9页
目的:了解浙江省新生儿异戊酸血症(IVA)的患病率、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采用串联质谱技术对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的3510004名新生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结合尿有机酸分析及IVD基因检测进行IVA诊断。... 目的:了解浙江省新生儿异戊酸血症(IVA)的患病率、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采用串联质谱技术对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的3510004名新生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结合尿有机酸分析及IVD基因检测进行IVA诊断。IVA确诊患儿进行饮食和生活管理,补充左卡尼汀和甘氨酸治疗,长期随访观察并评估患儿的生长和智能发育情况。结果:共确诊IVA患儿15例,3例为急性新生儿型,其余无临床症状,患病率为1/234000。所有患儿的血异戊酰基肉碱浓度均不同程度增加。12例患儿进行尿有机酸分析,其中11例异戊酰甘氨酸升高,4例伴3-羟基异戊酸升高。11例患儿进行基因检测,9例为IVD基因复合杂合突变,1例为IVD基因纯合突变,1例只检测出一个IVD基因位点。发现IVD基因突变19种(错义突变14种、内含子突变3种、移码突变1种、同义突变1种),其中11种突变未见报道。15例患儿中1例死亡,2例在当地随访,其余暂未发现明显临床症状(随访时间2~79个月),其中3例生长发育落后,其他患儿体格和智力发育均正常。结论:IVA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基因谱分散。使用串联质谱开展IVA新生儿筛查,实现早期诊断和治疗能纠正代谢缺陷及其引发的病理生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戊酸血症 IVD基因 新生儿筛查 串联质谱法 患病率 基因型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递送及储存条件对新生儿干血斑标本中氨基酸和肉碱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胡凌微 胡真真 +5 位作者 杨建滨 张玉 施叶珍 祝莎莎 杨茹莱 黄新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65-573,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递送和储存条件对新生儿干血斑标本中氨基酸和肉碱浓度的影响,为提高串联质谱筛查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不同递送和储存条件将1 254 616名在浙江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新... 目的:探讨不同递送和储存条件对新生儿干血斑标本中氨基酸和肉碱浓度的影响,为提高串联质谱筛查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不同递送和储存条件将1 254 616名在浙江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新生儿的干血斑标本分为3组:室温递送储存(室温组,n=338 467)、冷链递送+低温储存(冷链+低温组,n=480 021)、冷链递送+低温低湿储存(冷链+低温低湿组,n=436 128)。应用串联质谱技术检测干血斑标本中氨基酸和肉碱浓度,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析递送和储存过程中温度和湿度对氨基酸和肉碱浓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三组样本氨基酸和肉碱浓度均呈偏态分布,氨基酸和肉碱浓度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酪氨酸浓度中位数冷链+低温组与冷链+低温低湿组相近,室温组较冷链+低温组和冷链+低温低湿组分别降低18%和16%;室温组的蛋氨酸浓度中位数与冷链+低温组相近,分别较冷链+低温低湿组降低15%和11%;3组精氨酸浓度中位数均有差异,室温组和冷链+低温组分别较冷链+低温低湿组降低12%和25%。室温组的游离肉碱浓度中位数与冷链+低温组相近,较冷链+低温低湿组增高12%。冷链+低温组的乙酰肉碱、丙酰肉碱、丙二酰肉碱+3-羟基-丁酰肉碱、戊二酰肉碱+3-羟基-己酰肉碱、十六碳酰肉碱等浓度中位数与冷链+低温低湿组相近,室温组较冷链+低温组和冷链+低温低湿组降低21%~64%。其他氨基酸和酰基肉碱浓度组间差异较小。除瓜氨酸、甲基丙二酰肉碱+3-羟基-异戊酰肉碱、戊酰基肉碱外,室温组其他氨基酸和肉碱浓度月中位数变异系数均高于冷链+低温组和冷链+低温低湿组。结论:使用冷链递送和低温低湿储存可以有效延缓干血斑标本中部分氨基酸和肉碱的降解速度,提高串联质谱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血斑检测 冷链运输 储存 温度 湿度 氨基酸类 肉碱 遗传代谢病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中益气颗粒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及对尿动力学指标水平影响 被引量:37
5
作者 刘水清清 叶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2-205,共4页
目的研究补中益气颗粒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及对尿动力学指标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来医院就诊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 目的研究补中益气颗粒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及对尿动力学指标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来医院就诊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中益气颗粒,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尿流动力学指标、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平均排尿次数和日平均尿失禁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疲、气短、懒言、自汗评分和总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较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最大膀胱容量、充盈期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闭合压、最大尿流率显著升高,残余尿量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平均单次尿量显著升高,日平均排尿次数和日平均尿失禁次数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社会功能、情感功能和生理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0.05);并且治疗组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补中益气颗粒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对尿动力学指标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中益气颗粒 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尿动力学指标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