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膝降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26
1
作者 郑和平 林涧 +1 位作者 陈超勇 张发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探讨膝降动脉穿支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膝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一种新的术式。方法在4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上,以股骨内侧髁下缘、收肌结节为观测标志点,手术放大镜下重点解剖观测:①膝降动脉穿支的起源、分支与分布... 目的探讨膝降动脉穿支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膝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一种新的术式。方法在4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上,以股骨内侧髁下缘、收肌结节为观测标志点,手术放大镜下重点解剖观测:①膝降动脉穿支的起源、分支与分布;②穿支与周围血管间吻合关系。另1侧新鲜标本进行摹拟手术设计。结果膝降动脉穿支于股骨内侧髁下缘上约4cm,在股内侧肌、大收肌腱与股骨内侧髁所围成的三角形凹陷内穿过深筋膜至皮下,并分出众多的细小血管与邻近的髌骨周围血管网、缝匠肌前缘及后缘的穿血管、股内侧皮神经的神经旁和神经干血管链的分支密切吻合,在膝关节内侧上部形成顺沿缝匠肌和股内侧皮神经纵轴的血管丛。结论以膝降动脉穿支为蒂,可形成轴型皮瓣或跨区域供血皮瓣转位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降动脉穿支 穿支血管 外科皮瓣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与儿童乳酸林格氏液液体动力学的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军会 李玉红 +1 位作者 茹国美 丁倩男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8期909-914,932,共7页
目的:探讨成人和儿童术前乳酸林格氏液液体动力学的差别。方法:本研究是随机,双盲前瞻性研究。择期盆腔、肛肠或者下肢小手术患者28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级,其中儿童14例,成人14例。所有患者给予镇静药后在20 min内恒速输入10 m L... 目的:探讨成人和儿童术前乳酸林格氏液液体动力学的差别。方法:本研究是随机,双盲前瞻性研究。择期盆腔、肛肠或者下肢小手术患者28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级,其中儿童14例,成人14例。所有患者给予镇静药后在20 min内恒速输入10 m L/kg的乳酸林格氏液体,通过血红蛋白(Hb)稀释-时间曲线和尿量采用Matlab 4.2软件包计算液体动力学参数。结果: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显示,与成人相比,在输入林格氏液体后90 min内儿童的血浆稀释程度明显降低(0.16 vs 0.07,P=0.000),儿童将输入液体的43%通过肾脏排出,显著高于成人(18%)(P=0.011)。按公斤体重计算儿童和成人对乳酸林格氏液的血浆清除率分别是2.2 m L·min-1·kg-1和0.5 m L·min-1·kg-1(P=0.016),而肾脏对乳酸林格氏液体的清除率两组分别是0.76 m L·min-1·kg-1和0.10 m L·min-1·kg-1,(P=0.000)。结论:儿童对乳酸林格氏液体血浆和肾脏清除率分别是成人的4倍和7倍,术前给儿童输液,按照体重计算量可以参照成人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动力学 血浆清除率 肾脏清除率 乳酸林格氏液体 成人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内侧肌穿支蒂股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
3
作者 林加福 郑和平 林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4-617,共4页
目的为股内侧肌穿支蒂股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以髌骨中点、收肌结节为观测标志解剖观测:①股中间皮神经走行与分布;②股内侧肌穿支与股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间的吻合关... 目的为股内侧肌穿支蒂股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以髌骨中点、收肌结节为观测标志解剖观测:①股中间皮神经走行与分布;②股内侧肌穿支与股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间的吻合关系。另用1侧新鲜标本进行摹拟手术。结果①股中间皮神经前支体表投影相当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与髌结连线(髌骨中点至收肌结节的连线)中点的连线;②股内侧肌穿支穿出点位于股内侧肌支体表投影线(腹股沟中点与收肌结节连线中、下1/3交界点至髌骨中点的表线)中点附近,相当于收肌结节上(9.4±2.4)cm、髌骨中点垂线内(4.1±1.0)cm处。穿支穿过深筋膜至皮下,并分出众多的细小血管与股中间皮神经的神经旁和神经干血管链(网)密切吻合,在大腿前内侧形成顺沿股中间皮神经纵轴的血管丛。结论可形成股内侧肌穿支蒂股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内侧肌穿支 股中间皮神经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前穿支蒂跨区供血皮瓣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正理 张天浩 +1 位作者 王之江 林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踝前穿支皮瓣解剖基础与临床疗效,为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提供选择。方法根据踝前穿支皮瓣解剖学特征,按照足踝部创面皮肤缺损的大小、形状,在小腿下段前面设计并切取踝前穿支皮瓣转位修复足踝创面15例,皮瓣面积最大为15.0 ... 目的探讨踝前穿支皮瓣解剖基础与临床疗效,为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提供选择。方法根据踝前穿支皮瓣解剖学特征,按照足踝部创面皮肤缺损的大小、形状,在小腿下段前面设计并切取踝前穿支皮瓣转位修复足踝创面15例,皮瓣面积最大为15.0 cm×6.0 cm,最小面积为4.0 cm×3.5 cm。结果本组15例皮瓣,术后成活顺利,其中Ⅰ期愈合14例,皮瓣远端皮缘坏死1例(换药治疗后愈合)。术后常规随访3~24个月,皮瓣外形及颜色优良,供区无溃疡,患足负重行走无障碍。结论踝前穿支血管较为恒定、血供可靠,可设计4种类型穿支皮瓣或穿支蒂跨区供血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是临床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较为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部 踝前穿支血管 外科皮瓣 创面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选祛痹消痛胶囊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1
5
作者 禹建春 李勇 张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7期1463-1464,共2页
目的:对祛痹消痛胶囊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方法:以牡荆苷的提取总量、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筛选。结果:金莲花等药材加水提取2次,即第1次加入10倍量的水煮沸1.5h,第2次加入8倍量的水煮沸1.0h为最佳的提取工艺。结论... 目的:对祛痹消痛胶囊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方法:以牡荆苷的提取总量、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筛选。结果:金莲花等药材加水提取2次,即第1次加入10倍量的水煮沸1.5h,第2次加入8倍量的水煮沸1.0h为最佳的提取工艺。结论:优选出的工艺是科学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祛痹消痛胶囊 牡荆苷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泻灵合剂与潘生丁联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裴文利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0期2528-2530,共3页
目的:探讨秋泻灵合剂与潘生丁联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16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儿均给与止泻、退热、调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潘生丁[5 mg/(kg·day),分2~... 目的:探讨秋泻灵合剂与潘生丁联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16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儿均给与止泻、退热、调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潘生丁[5 mg/(kg·day),分2~3次口服]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秋泻灵合剂(5~10 mL/次,4次/日),两组均连续治疗3 d,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8%,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各生理指标复常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秋泻灵合剂与潘生丁联合用于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可明显改善患儿的生理指标,具有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泻灵合剂 潘生丁 小儿秋季腹泻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痹消痛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被引量:1
7
作者 禹建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3期580-581,共2页
目的:建立祛痹消痛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IJ,对祛痹消痛胶囊菌落计数方法及控制菌检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回收率均达到70%以上,... 目的:建立祛痹消痛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IJ,对祛痹消痛胶囊菌落计数方法及控制菌检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回收率均达到70%以上,可采用常规的平皿法进行菌落计数,但金黄色葡萄球菌部分被抑制,常规计数法对这种菌的计数结果是无效的。经过验证,采用培养基稀释法进行菌落计数,结果是有效的,控制菌检查方法可采用常规法。结论:经验证祛痹消痛胶囊的微生物菌落计数法可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控制菌检查法可采用常规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痹消痛胶囊 微生物限度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内巨大异物误诊一例
8
作者 王宏艳 马国 +1 位作者 周斌 包张宇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37-637,共1页
关键词 眼眶内巨大异物 开放性创口 抗生素治疗 化脓性感染 误诊 伤口愈合 眼睑红肿 切开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实验优选祛风成骨胶囊的喷雾干燥工艺
9
作者 禹建春 罗向华 +1 位作者 吴昌枝 张文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8期1670-1671,共2页
目的:优化祛风成骨胶囊的喷雾干燥最佳工艺。方法:用正交设计法考察进风温度、喷雾压力、浸膏相对密度对产品中川芎嗪含量、干粉得率、含水量的影响。结果: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70℃、喷雾压力为0.6MPa、药液相对密度为1.10... 目的:优化祛风成骨胶囊的喷雾干燥最佳工艺。方法:用正交设计法考察进风温度、喷雾压力、浸膏相对密度对产品中川芎嗪含量、干粉得率、含水量的影响。结果: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70℃、喷雾压力为0.6MPa、药液相对密度为1.10(60℃热测)。结论:该喷雾干燥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祛风成骨胶囊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风成骨胶囊 喷雾干燥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骨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10
作者 禹建春 罗向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4期840-841,共2页
目的:通过验证试验寻求活骨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方法。结果:活骨胶囊可采用常规的平皿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结论:本法不会对活骨胶囊可能存在的各类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可用平皿法进行活骨胶囊... 目的:通过验证试验寻求活骨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方法。结果:活骨胶囊可采用常规的平皿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结论:本法不会对活骨胶囊可能存在的各类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可用平皿法进行活骨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骨胶囊 微生物限度 平皿法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手法复位、中药熏洗联合固定对胫骨骨折患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朝辉 孙传 赵吉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34-137,共4页
目的研究中医手法复位、中药熏洗联合内固定对胫骨骨折患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台州市博爱医院收治的200例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50例。A组给... 目的研究中医手法复位、中药熏洗联合内固定对胫骨骨折患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台州市博爱医院收治的200例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50例。A组给予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手法复位,C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D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手法复位和中药熏洗,对4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功能恢复情况、炎症因子水平及骨转换生化标志物进行分析。结果观察4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和功能恢复情况发现,A组和B组的术后疼痛评分相近(P>0.05),C组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A组和B组(P<0.05),D组的术后疼痛感评分低于A组、B组和C组(P<0.05);A组和C组的膝关节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相近(P>0.05)。观察4组患者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发现,A组和B组的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水平相近(P>0.05),C组和D组的IL-5、IL-6、IL-10和hs-CRP指标水平相近(P>0.05),C组和D组的IL-5、IL-6、IL-10和hs-CRP指标水平低于A组和B组(P<0.05)。观察4组患者术后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发现,B组和C组的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β-CTX)指标水平相近(P>0.05),且BGP、BALP、PICP、bFGF、BMP-7、TGF-β1均高于A组(P<0.05),β-CTX低于A组(P<0.05)。结论通过研究中医手法复位、中药熏洗联合内固定对胫骨骨折患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影响发现,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内固定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中药熏洗联合内固定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和炎症反应,中医手法复位、中药熏洗联合内固定的效果更佳,不仅可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和减轻炎症反应,还可更好地促进患者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手法复位 中药熏洗 内固定 胫骨骨折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腹部伤一体化救治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乘平 王贵清 +2 位作者 周文 王天兴 潘烨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49-1350,共2页
目的探讨严重腹部伤一体化救治的临床效果,提高严重腹部伤的救治水平。方法采用院前院内多学科一体化综合救治的方法对112例严重腹部伤患者进行救治,分析其临床救治效果。结果治愈103例,占92.0%;转院3例,占2.6%%;死亡5例,占4.4%。结论... 目的探讨严重腹部伤一体化救治的临床效果,提高严重腹部伤的救治水平。方法采用院前院内多学科一体化综合救治的方法对112例严重腹部伤患者进行救治,分析其临床救治效果。结果治愈103例,占92.0%;转院3例,占2.6%%;死亡5例,占4.4%。结论院前院内多学科一体化综合救治模式和畅通的急救绿色通道能提高严重腹部伤患者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损伤 急救医疗服务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袁氏外展承重运动塑形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
13
作者 崔永锋 袁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21期1760-1762,共3页
目的研究塑形疗法在股骨头坏死(ONFH)治疗中的作用及使患者早期负重的可行性。方法对52例ONFH患者的67个髋关节在行各种保髋手术和药物治疗的同时,按照塑形疗法的指导原则,早期在塑形疗法指导下进行外展承重功能锻炼,随访时间平均13个月... 目的研究塑形疗法在股骨头坏死(ONFH)治疗中的作用及使患者早期负重的可行性。方法对52例ONFH患者的67个髋关节在行各种保髋手术和药物治疗的同时,按照塑形疗法的指导原则,早期在塑形疗法指导下进行外展承重功能锻炼,随访时间平均13个月,对治疗前、后X线片进行评估。结果64髋塌陷改善或塌陷无加重,优良率为95.5%。结论塑形疗法可使ONFH患者早期负重而不会使病情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袁氏外展承重运动塑形疗法 功能锻炼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