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
8
1
作者
林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4期2378-2380,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建立神经细胞缺氧缺糖/再灌注损伤模型(OGSD),在加入VEGF基础上,加入VEGFR-2/Flk-1受体抑制剂SU1498;检测(1)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建立神经细胞缺氧缺糖/再灌注损伤模型(OGSD),在加入VEGF基础上,加入VEGFR-2/Flk-1受体抑制剂SU1498;检测(1)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2)细胞活力;(3)线粒体跨膜电位;(4)凋亡相关蛋白Bc1-2和Bax表达。结果:(1)OGSD组、VEGF164+SU1498组细胞损害重,VEGF组细胞损害轻(P<0.05);(2)OGSD组、VEGF164+SU1498组细胞活力下降明显(P<0.05),而VEGF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区别;(3)OGSD组、VEGF164+SU1498组线粒体跨膜电位不稳定(P<0.05),VEGF组线粒体跨膜电位稳定;(4)OGSD组、VEGF164+SU1498组Bcl-2、Bax蛋白表达均增多,VEGF组Bcl-2蛋白表达增多最明显(P<0.01),而Bax蛋白表达增多最不明显(P<0.01)。结论:VEGF对神经元起直接的保护作用,并通过与VEGFR-2受体结合减少了缺血、缺氧下培养的体外神经元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神经细胞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葛根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
13
2
作者
谢江文
马甲
+3 位作者
颜颖颖
韩春赓
董伟
毛玲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6-24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葛根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葛根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葛根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葛根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79.59%),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脑梗死体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和CRP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明显较对照组治疗后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均未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葛根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且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葛根素
阿替普酶
疗效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细胞色素P450 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及脑梗死预防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
7
3
作者
陶涛涛
郑珂
+3 位作者
黄睿
毛玲群
金姣蕾
张丹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2C19(CYP2C19)基因681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及相关因素与氯吡格雷抵抗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5年5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33例,均服...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2C19(CYP2C19)基因681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及相关因素与氯吡格雷抵抗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5年5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33例,均服用氯吡格雷治疗。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为GG、GA、AA型,不同基因型患者检测治疗前及治疗7d后血小板聚集率。患者随访12个月,动态观察随访期内主要临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GG基因型患者血小板聚集率降低幅度明显高于GA基因型和AA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GA+AA基因型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较GG基因型患者明显升高(41.8%vs25.8%,P<0.01)。平均随访(13.4±8.9)个月,GA+AA基因型患者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为31.3%(缺血性脑卒中18例,出血性脑卒中2例,死亡1例);GG基因型患者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为9.1%(缺血性脑卒中5例,出血性脑卒中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935,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不良脑血管事件再发的危险因素(OR=3.270,95%CI:1.902~5.171,P=0.000)。结论 CYP2C19基因681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及相关因素与氯吡格雷抵抗及临床预后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脑梗死
血小板聚集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
8
1
作者
林霞
机构
浙江省
台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4期2378-2380,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建立神经细胞缺氧缺糖/再灌注损伤模型(OGSD),在加入VEGF基础上,加入VEGFR-2/Flk-1受体抑制剂SU1498;检测(1)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2)细胞活力;(3)线粒体跨膜电位;(4)凋亡相关蛋白Bc1-2和Bax表达。结果:(1)OGSD组、VEGF164+SU1498组细胞损害重,VEGF组细胞损害轻(P<0.05);(2)OGSD组、VEGF164+SU1498组细胞活力下降明显(P<0.05),而VEGF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区别;(3)OGSD组、VEGF164+SU1498组线粒体跨膜电位不稳定(P<0.05),VEGF组线粒体跨膜电位稳定;(4)OGSD组、VEGF164+SU1498组Bcl-2、Bax蛋白表达均增多,VEGF组Bcl-2蛋白表达增多最明显(P<0.01),而Bax蛋白表达增多最不明显(P<0.01)。结论:VEGF对神经元起直接的保护作用,并通过与VEGFR-2受体结合减少了缺血、缺氧下培养的体外神经元细胞的凋亡。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神经细胞
作用机制
分类号
R363 [医药卫生—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葛根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
13
2
作者
谢江文
马甲
颜颖颖
韩春赓
董伟
毛玲群
机构
宁波市鄞州第二
医院
神经
内科
余姚市人民
医院
神经
内科
台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6-248,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葛根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葛根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79.59%),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脑梗死体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和CRP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明显较对照组治疗后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均未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葛根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且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葛根素
阿替普酶
疗效
安全性评价
Keywords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uerarin
alteplase
efficacy
safety evaluation
分类号
R74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细胞色素P450 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及脑梗死预防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
7
3
作者
陶涛涛
郑珂
黄睿
毛玲群
金姣蕾
张丹红
机构
台州
学院医学院附属
医院
台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台州
学院医学院附属
医院
台州市
中心医院
儿科
出处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8-90,共3页
基金
台州市科技局课题(2012A33212)
文摘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2C19(CYP2C19)基因681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及相关因素与氯吡格雷抵抗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5年5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33例,均服用氯吡格雷治疗。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为GG、GA、AA型,不同基因型患者检测治疗前及治疗7d后血小板聚集率。患者随访12个月,动态观察随访期内主要临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GG基因型患者血小板聚集率降低幅度明显高于GA基因型和AA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GA+AA基因型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较GG基因型患者明显升高(41.8%vs25.8%,P<0.01)。平均随访(13.4±8.9)个月,GA+AA基因型患者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为31.3%(缺血性脑卒中18例,出血性脑卒中2例,死亡1例);GG基因型患者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为9.1%(缺血性脑卒中5例,出血性脑卒中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935,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不良脑血管事件再发的危险因素(OR=3.270,95%CI:1.902~5.171,P=0.000)。结论 CYP2C19基因681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及相关因素与氯吡格雷抵抗及临床预后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脑梗死
血小板聚集
基因型
分类号
R743.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林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葛根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谢江文
马甲
颜颖颖
韩春赓
董伟
毛玲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细胞色素P450 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及脑梗死预防的疗效观察
陶涛涛
郑珂
黄睿
毛玲群
金姣蕾
张丹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