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D2和Toll样受体1在哮喘大鼠中的表达及布地奈德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志刚 叶斌 +5 位作者 童夏生 亢晓冬 叶辉 王恩智 陈豪 陈琪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6期637-642,共6页
目的:观察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NOD2)和Toll样受体1(TLR1)在哮喘大鼠中的表达及布地奈德对其的影响,探讨模式识别受体在哮喘炎症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哮喘模型,随机分成哮喘组、对照组和布地奈德组,免疫组织化学法... 目的:观察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NOD2)和Toll样受体1(TLR1)在哮喘大鼠中的表达及布地奈德对其的影响,探讨模式识别受体在哮喘炎症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哮喘模型,随机分成哮喘组、对照组和布地奈德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NOD2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血中性粒细胞(NEU)TLR1的表达。结果:哮喘组(0.148±0.009,OD值)肺组织NOD2的光密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0.157±0.006,OD值)(P<0.05);布地奈德组(0.149±0.008,OD值)肺组织NOD2的光密度值分别与哮喘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哮喘组和布地奈德组(分别为74.07±6.26和78.54±4.65,OD值)NEU TLR1的平均荧光强度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84.37±4.96,OD值)(分别为P<0.01、P<0.05);布地奈德组NEU TLR1的平均荧光强度与哮喘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R1与NOD2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n=2 6,r=0.780,P<0.01)。结论:哮喘大鼠NOD2和TLR1的表达水平下降,布地奈德可能对NOD2和TLR1的上调作用较弱,模式识别受体可能参与了哮喘的炎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 TOLL样受体 模式识别受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肠癌患者血CK19 mRNA水平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黎明 吴晓宇 +2 位作者 赖卫强 朱珊珊 李招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目的:了解结肠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肠癌患者75例、炎症性肠病(IBD)患者30例、健康志愿者41例外周血CK19mRNA的水平。结果:75例结肠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的水平... 目的:了解结肠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肠癌患者75例、炎症性肠病(IBD)患者30例、健康志愿者41例外周血CK19mRNA的水平。结果:75例结肠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的水平为(12600±73100)copies/mL,其中39例阳性,阳性率为52%。健康志愿者未检测到CK19mRNA。CK19mRNA水平与肿瘤病理分期和分化程度相关;CK19mRNA阳性组中CK19蛋白阳性者显著多于CK19mRNA阴性组(P<0.05)。结论:外周血CK19mRNA可作为结肠癌辅助诊断指标,定量检测外周血CK19mRNA有助于结肠癌微转移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肿瘤转移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CK19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检查在儿童睾丸附件扭转和急性附睾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史春娟 蔡燕娥 王乐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8-38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儿童睾丸附件扭转和急性附睾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睾丸附件扭转和14例急性附睾炎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总结两者鉴别要点。结果睾丸附件扭转超声表现为睾丸与附睾头之间或睾...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儿童睾丸附件扭转和急性附睾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睾丸附件扭转和14例急性附睾炎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总结两者鉴别要点。结果睾丸附件扭转超声表现为睾丸与附睾头之间或睾丸旁高回声或中等回声结节,常伴附睾增大、阴囊壁增厚、鞘膜积液,附睾或睾丸内血流轻度增多。急性附睾炎超声表现为附睾增大,回声减低或增高,常伴阴囊壁增厚、鞘膜积液。附睾内血供丰富,并发睾丸炎时,睾丸增大,回声减低,但是睾丸与附睾头之间或睾丸旁未探及高回声或中等回声结节。结论超声检查在儿童睾丸附件扭转和急性附睾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其中睾丸与附睾头之间或睾丸旁出现高回声或中等回声结节是两种疾病的鉴别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疾病 附睾炎 超声检查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宫颈癌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王攀 李招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0期2263-2265,共3页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分子细胞学遗传技术,具有快速、安全、高灵敏度及探针可长期保存等优点,在分子细胞遗传学、肿瘤生物学、产前诊断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从FISH与常规宫颈癌检测技术比较、荧光探针类型及标记方...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分子细胞学遗传技术,具有快速、安全、高灵敏度及探针可长期保存等优点,在分子细胞遗传学、肿瘤生物学、产前诊断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从FISH与常规宫颈癌检测技术比较、荧光探针类型及标记方法和在宫颈癌中的应用做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宫颈癌 HTERC基因 HER-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瘦素、可溶性瘦素受体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3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胡迪聃 徐彤彤 +1 位作者 王文艳 顾婉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2676-2680,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血清瘦素(LP)、可溶性瘦素受体(SLR)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3(SIRT3)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AS)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及特需病区住院的EH患者60例为EH...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血清瘦素(LP)、可溶性瘦素受体(SLR)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3(SIRT3)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AS)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及特需病区住院的EH患者60例为EH组,及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成年人60例为对照组。根据高血压分级将EH组患者分为高血压1、2、3级,各20例。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将所有受试者分为cIMT正常组55例、cIMT增厚组52例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组13例。采用ELISA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LP、SLR及SIRT3水平,以cIMT来评估AS程度,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素氮(BUN)、肌酐(Cr)等相关指标。结果 EH组患者血清LP、SIRT3水平及cIMT均高于对照组,血清SL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高血压分级患者血清LP、SLR、SIRT3水平及cIMT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血压3级患者血清LP、SIRT3水平及cIMT高于高血压1、2级患者,血清SLR水平低于高血压1、2级患者;高血压2级患者血清LP、SIRT3水平高于高血压1级患者,血清SLR水平低于高血压1级患者。不同cIMT分组患者血清LP、SLR、SIRT3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颈动脉斑块形成组患者血清LP、SIRT3水平高于cIMT正常组、增厚组,血清SLR水平低于cIMT正常组、增厚组;cIMT增厚组患者血清LP、SIRT3水平高于cIMT正常组,血清SLR水平低于cIMT正常组。cIMT与LP、SIRT3呈直线正相关(r值分别为0.725、0.683,P<0.05),与SLR呈直线负相关(r=-0.720,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P、SIRT3是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SLR是cIMT增厚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清LP、SLR、SIRT3水平与高血压及cIMT密切相关,说明瘦素抵抗、SIRT3可能参与了EH及AS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受体 瘦素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3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慧君 陈贤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29-130,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2年3月平稳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18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戒烟,避免或防止粉尘、烟雾及有害体吸入,辅助药物治疗氧疗等,观...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2年3月平稳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18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戒烟,避免或防止粉尘、烟雾及有害体吸入,辅助药物治疗氧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辨证治疗,早晚分服,疗程3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生存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1年时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22%、生存质量总分(90.34±15.34)分,高于对照组的83.33%、(70.60±12.34)分;观察组年发作次数(0.98±0.45)次、住院时间(14.67±3.56)天,低于对照组的(1.77±0.67)次、(24.56±4.45)天(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能提高疗效及生存质量、减少发作次数与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西医结合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