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全面顾客满意度管理提升医院服务质量调查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胡富宇 陈丹丹 +3 位作者 许君琴 徐彬 应莉 李国军 《中国医院》 2019年第6期48-50,共3页
目的:了解互联网+全面顾客满意度管理对医院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及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方法:采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管中心设计的问卷,对医院内部顾客与外部顾客进行满意度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医院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外部顾客满意... 目的:了解互联网+全面顾客满意度管理对医院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及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方法:采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管中心设计的问卷,对医院内部顾客与外部顾客进行满意度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医院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外部顾客满意度(患者)总体上得分较高,各级指标评价与提供服务能力呈相关性;内部顾客满意度(员工)总体上喜欢医院未考虑离开,薪酬福利、职业前景、工作内容与环境、同事及上下级关系是各员工重要的影响因素;实行互联网+全面顾客满意度管理,医院服务质量评价中3个结果指标实验组满意度红卡控制率、每万门诊患者投诉发生率和每千住院患者投诉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建立互联网+全面顾客满意度管理机制;重视内部顾客全面提升员工满意度;重视全面顾客满意度管理,提升医院服务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满意度管理 医疗服务 服务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信息控制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8
2
作者 管启康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4-39,共6页
针对现有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软件系统相互独立而形成的信息孤岛等问题,运用消息队列技术、集成平台接入模式、网络应用层的消息广播开发原理,设计对接HIS系统的信息控制平台。形成具有连接各套HIS系统、共享资源数据的控... 针对现有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软件系统相互独立而形成的信息孤岛等问题,运用消息队列技术、集成平台接入模式、网络应用层的消息广播开发原理,设计对接HIS系统的信息控制平台。形成具有连接各套HIS系统、共享资源数据的控制平台软件;达到现场问题及时处理、诊疗过程中信息系统无缝连接的效果;实现HIS系统从功能独立到联通协作的规范整合目标,提高医院整体软件系统的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系统 控制平台 消息转发 设计与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脊髓电刺激系统在小尾寒羊植入的长期安全性和组织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章沿锋 蔡世宏 +3 位作者 柳成江 李云泽 彭志友 冯智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68-577,共10页
目的:验证国产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系统的可操作性、长期安全性和组织相容性。方法:成年雄性小尾寒羊9只,其中3只为短期植入组(S组)即SCS电极植入2周;另6只为长期植入组(L组)即SCS电极和脉冲发生器植入长达26周。... 目的:验证国产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系统的可操作性、长期安全性和组织相容性。方法:成年雄性小尾寒羊9只,其中3只为短期植入组(S组)即SCS电极植入2周;另6只为长期植入组(L组)即SCS电极和脉冲发生器植入长达26周。观察术前(T_(0))、术后1周(T_(1))、2周(T_(2))、4周(T_(3))、8周(T_(4))、12周(T_(5))、20周(T_(6))、26周(T_(7))实验羊的行为学改变、实验室检查、设备电阻抗值、高频低频刺激情况、电极移位等,S组和L组分别于术后2周和26周取SCS周围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行病理性检查。结果:S组和L组植入SCS后运动正常。与术前相比,S组与L组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但与术前相比,L组实验羊血糖水平在术后2、4、8、12周均明显降低(P<0.05)。术中及术后阻抗值正常,电极未见移位。刺激节段脊髓形态结构正常,未见明显坏死、水肿、缺血、炎症等病理改变。结论:国产植入式SCS系统可操作性良好,长期植入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符合临床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电刺激 生物安全性 组织相容性 小尾寒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在溃疡性结肠炎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秀敏 赵朕雄 夏哲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9-1934,共6页
以溃疡性结肠炎为代表的结肠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疾病,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群体不断趋向年轻化。临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水杨酸类药物疗效局限且易产生不良反应。而中药单体、有效部位、复方中药在应对结肠疾病方面具有多环节、多方位... 以溃疡性结肠炎为代表的结肠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疾病,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群体不断趋向年轻化。临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水杨酸类药物疗效局限且易产生不良反应。而中药单体、有效部位、复方中药在应对结肠疾病方面具有多环节、多方位、多靶点的特点,疗效比较明显,但现有剂型的结肠靶向性能基本较差。为此,众多学者通过构建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将药物定向递送至结肠来提升药物疗效。本文对中药单体、有效部位、复方中药在溃疡性结肠炎防治中的应用及其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构建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总结,以期为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在中药领域上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靶向给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趋势分析对脑梗死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泽晶 毛玲群 +3 位作者 陈世宏 王祎 冯炜珍 徐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34-1337,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后认知功能趋势分析对脑梗死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台州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ACI患者256例,其中96例无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后认知功能趋势分析对脑梗死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台州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ACI患者256例,其中96例无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 PSCI),51例改善性PSCI,17例延迟性PSCI,92例持续性PSCI,根据PSCI情况分为PSCI组(133例)和非PSCI组(123例),对比2组ACI患者临床资料;通过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分析其认知功能趋势。结果 PSCI组年龄、女性、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及PSQI>5分比例明显高于非PSCI组(P<0.05,P<0.01)。不同认知功能趋势患者脑梗死复发、不良预后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持续性PSCI与脑梗死复发风险升高及不良预后相关(P<0.05)。持续性PSCI预测脑梗死复发、不良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3(95%CI:0.631~0.767)、0.595(95%CI:0.521~0.666)。结论 持续性PSCI可作为脑梗死复发的一项预测指标,同时持续性PSCI增加了ACI患者功能不良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认知 复发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常见炎症性皮肤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洋爱 洪佳宇 陈晋广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2-316,共5页
高频超声作为一种非侵入性诊断技术,除了广泛应用于皮肤肿瘤以外,在炎症性皮肤病中的应用也日益增多。该文概述了常见炎症性皮肤病的高频超声表现以及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如辅助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估、指导治疗方案等,为临床应用提... 高频超声作为一种非侵入性诊断技术,除了广泛应用于皮肤肿瘤以外,在炎症性皮肤病中的应用也日益增多。该文概述了常见炎症性皮肤病的高频超声表现以及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如辅助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估、指导治疗方案等,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炎症性皮肤病 回声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解毒汤抗内毒素血症的体内活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桂荣 荆婧 +2 位作者 刘雨浓 徐煜彬 张振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7-90,I0029-I0033,共9页
目的对黄连解毒汤(HJT)及其活性成分进行体内活性研究,探究HJT抗内毒素血症的药效物质。方法 BALB/c小鼠尾静脉注射LPS建立内毒素血症模型,并用HJT及其活性成分进行干预,观察小鼠死亡率,分别采用显色基质鲎试剂法和ELISA法测定体内LPS、... 目的对黄连解毒汤(HJT)及其活性成分进行体内活性研究,探究HJT抗内毒素血症的药效物质。方法 BALB/c小鼠尾静脉注射LPS建立内毒素血症模型,并用HJT及其活性成分进行干预,观察小鼠死亡率,分别采用显色基质鲎试剂法和ELISA法测定体内LPS、TNF-α和IL-6水平,并对小鼠各脏器组织进行病理研究。结果 HJT全方及其活性成分黄芩苷、小檗碱、巴马汀、栀子苷对ETM模型小鼠的死亡率、体内细胞因子水平及各脏器损伤内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结论 HJT中黄酮类成分、生物碱类成分、环烯醚萜类成分是其抗内毒素的物质基础,为抗内毒素血症的研究奠定基础及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解毒汤 活性成分 内毒素血症 药效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荠黄酮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发症-脓毒症潜在靶点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桂荣 刘雨浓 +1 位作者 徐煜彬 窦德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166-169,259,共5页
目的研究苏荠黄酮的分子特性,筛选并鉴定苏荠黄酮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发症-脓毒症的潜在靶点。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分析苏荠黄酮的药理参数和分子特性;通过Swiss Targetprediction和DRAR-CPI软件筛选苏荠黄酮抗脓毒症的潜在靶点;通过O... 目的研究苏荠黄酮的分子特性,筛选并鉴定苏荠黄酮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发症-脓毒症的潜在靶点。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分析苏荠黄酮的药理参数和分子特性;通过Swiss Targetprediction和DRAR-CPI软件筛选苏荠黄酮抗脓毒症的潜在靶点;通过OMIM、CTD和TTD数据库中已报道的与抗脓毒症相关疾病靶标进行筛选苏荠黄酮抗脓毒症的靶点,进一步通过分子对接软件鉴定苏荠黄酮抗脓毒症的潜在靶点。结果苏荠黄酮口服生物利用率为44.09%,药物相似度为0.25,具有很好的成药性;通过Swiss Targetprediction和DRAR-CPI软件共筛选到108个潜在靶点,与脓毒症直接相关的靶点有9个,经分子对接软件鉴定F9、ADORA1、ADORA2A、NOS2、NOS3、CTSG、PROC、SERPINE1和PTGS2为苏荠黄酮抗脓毒症的潜在靶点。结论苏荠黄酮能通过与筛选的9个靶标进行结合,通过调控ADORA1、ADORA2A、PTGS2、CTSG、NOS2和NOS3减少炎症,调控PROC、SERPINE1和F9抑制凝血并较少脓毒症的炎症反应及降低脓毒症凝血疾病,最终预防和治疗脓毒症。该研究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脓毒症并发症的预治研究奠定基础,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荠黄酮 靶点 计算钓靶法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烛毒素A抗脓毒症潜在靶点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桂荣 荆婧 +2 位作者 刘雨浓 徐煜彬 张振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6-138,I0028,共4页
目的研究烛毒素A的分子特性,筛选并鉴定烛毒素A抗脓毒症的潜在靶点。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分析烛毒素A的药理参数和分子特性;通过Swiss Targetprediction和DRAR-CPI软件筛选烛毒素A抗脓毒症的潜在靶点;通过OMIM、CTD和TTD数据库中已报道... 目的研究烛毒素A的分子特性,筛选并鉴定烛毒素A抗脓毒症的潜在靶点。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分析烛毒素A的药理参数和分子特性;通过Swiss Targetprediction和DRAR-CPI软件筛选烛毒素A抗脓毒症的潜在靶点;通过OMIM、CTD和TTD数据库中已报道的与抗脓毒症相关疾病靶标进行筛选烛毒素A抗脓毒症的靶点,进一步通过分子对接软件鉴定烛毒素A抗脓毒症的潜在靶点。结果烛毒素A口服生物利用度(OB)为31.81%,药物相似度(DL)为0.69,具有很好的成药性;通过Swiss Targetprediction和DRAR-CPI软件共筛选到96个潜在靶点,其中与脓毒症直接相关的靶点有4个,经分子对接软件鉴定S100A9和MAPK1为烛毒素A抗脓毒症的潜在靶点。结论烛毒素A可通过与筛选的靶标结合,调控MAPK1减少炎症反应;调节S100A9抑制TNF-α等促炎因子的释放,减少脓毒症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烛毒素A 靶点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皮素对舌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治慧 杨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8-562,共5页
目的:检测橙皮素对舌癌细胞生长及Notch1活化的影响,探讨橙皮素抑癌作用机制。方法:将培养的Tca8113细胞分为DMSO对照组和25、50、75、100和125μmol·L-1橙皮素处理组。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橙皮素作用后Tca8113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 目的:检测橙皮素对舌癌细胞生长及Notch1活化的影响,探讨橙皮素抑癌作用机制。方法:将培养的Tca8113细胞分为DMSO对照组和25、50、75、100和125μmol·L-1橙皮素处理组。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橙皮素作用后Tca8113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分布,定量PCR和免疫印迹分别用于分析橙皮素作用前后Tca8113细胞中Notch1和Hes-1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DMSO对照组比较,125μmol·L-1橙皮素处理组24、48和72hTca8113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7.88%±1.90%、26.28%±2.2%和47.05%±1.90%)(P<0.05);在橙皮素处理72h后,25、50、75、100和125μmol·L-1橙皮素处理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6.14±1.20)%、(28.69±2.10)%、(28.33±2.60)%、(45.26±3.00)%和(47.05±1.90)%,橙皮素对Tca811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橙皮素作用72h后,0、50和100μmol·L-1橙皮素处理组细胞凋亡百分率从2.9%±0.5%升高至23.4%±1.7%和35.1%±1.9%(P<0.05);G0/G1期细胞由(18.6±1.3)%升高至(33.4±1.5)%和(40.5±1.9)%(P<0.05),S期细胞百分率由(70.3±2.5)%下降至(56.8±2.0)%和(48.7±1.8)%(P<0.05)。定量PCR和免疫印迹分析,与DMSO对照组比较,橙皮素作用后Tca8113细胞中Notch1和Hes-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橙皮素能够抑制Tca8113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发生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G0/G1期阻滞,其机制可能与活化Notch1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素 舌肿瘤 NOTCH1 Hes-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术后肠麻痹小鼠肠系膜传入神经电活动的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志荣 余良英 +4 位作者 曹明华 冯佳燕 林旭红 冯雅静 李永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09-1413,共5页
目的:通过观测早期术后肠麻痹小鼠肠系膜传入神经电活动的变化,探讨早期术后肠麻痹的发生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通过经典小肠操作方法建立术后肠麻痹和假手术对照组的模型。术后3 h,进行离体细胞外多元肠系膜传入神经电活动的记录(n=6... 目的:通过观测早期术后肠麻痹小鼠肠系膜传入神经电活动的变化,探讨早期术后肠麻痹的发生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通过经典小肠操作方法建立术后肠麻痹和假手术对照组的模型。术后3 h,进行离体细胞外多元肠系膜传入神经电活动的记录(n=6)。结果:术后肠麻痹时小鼠离体小肠收缩的振幅明显减少(P<0.05)。假手术对照组浆膜外给予5-羟色胺(5-HT)刺激,肠系膜传入神经电位活动明显高于术后肠麻痹组;在低压力扩张(肠腔压力为10-20 mmHg和20-30 mmHg)时,假手术对照组小肠传入神经放电明显高于术后肠麻痹组。结论:早期术后肠麻痹时肠道运动明显受抑,小肠肠系膜传入神经对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后者可能参与早期术后肠麻痹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肠麻痹 肠系膜传入神经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介导光动力疗法治疗胆管癌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昆鹏 熊力 +7 位作者 张子建 刘锴 黄云鹏 杨鑫 李清龙 陈伟 邹恒 文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75-1280,共6页
胆管癌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困难,绝大多数患者被确诊时已不可行手术切除,患者生存质量低,生存周期短,传统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且不良反应大,因而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 胆管癌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困难,绝大多数患者被确诊时已不可行手术切除,患者生存质量低,生存周期短,传统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且不良反应大,因而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诊断和治疗胆道疾病的重要手段,而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作为胆管癌的一种新的局部治疗方法优势明显。近年来,ERCP介导的PDT治疗胆管癌的研究在国外逐渐兴起。其可有效缓解胆管癌患者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有望成为治疗胆管癌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光动力疗法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高辛对人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与原位移植瘤抗肿瘤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佳南 汪紫易 +6 位作者 卢洪胜 陈浩轩 陶玲珑 王峥涛 陈晨 汪旭明 胡琼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71-1577,共7页
目的建立人肺癌裸鼠皮下与原位移植瘤模型,比较地高辛对两种模型抗肿瘤作用的差异,初步探讨地高辛抗肺癌的机制。方法裸鼠皮下接种H460组织块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后,测量肿瘤体积,瘤组织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将H460-Luc细胞悬液穿刺... 目的建立人肺癌裸鼠皮下与原位移植瘤模型,比较地高辛对两种模型抗肿瘤作用的差异,初步探讨地高辛抗肺癌的机制。方法裸鼠皮下接种H460组织块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后,测量肿瘤体积,瘤组织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将H460-Luc细胞悬液穿刺注射到裸鼠肺部建立原位移植瘤模型,活体成像并记录荧光值,解剖后观察裸鼠脏器肿瘤病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皮下移植模型中吉西他滨组有明显抑瘤效果(P<0.05),地高辛各剂量组均无明显抑瘤效果(P>0.05);各给药组的肿瘤细胞排列密度降低,坏死、纤维增生明显,并且p-p38、p-ERK、Nur77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原位移植模型中,吉西他滨和地高辛中(P<0.05)、低剂量组均有抑瘤效果,但地高辛高剂量组加速肿瘤发展(P<0.05)。结论地高辛对原位移植瘤敏感性优于皮下移植瘤,可能通过上调肿瘤组织的p-p38、p-ERK、Nur77蛋白的表达来抑制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原位移植模型 皮下移植模型 地高辛 P38 ERK Nur7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对丙型肝炎初治患者标准化治疗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勇 应莉 +3 位作者 徐佳佳 丁世雄 胡爱荣 高国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7期809-813,共5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 HLA-G)对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就诊的63例CHC患者,分别采用基因芯片法、RT-PCR法和ELISA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 目的:探讨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 HLA-G)对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就诊的63例CHC患者,分别采用基因芯片法、RT-PCR法和ELISA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HCV RNA和s HLA-G。所有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皮下注射,联合口服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分析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影响因素。结果:SVR组女性和非基因1型比例均显著高于非持续病毒学应答(NSVR)组(女性:70.59%vs.44.83%,χ2=4.285;非基因1型:82.76%vs.55.88%,χ2=5.217,P均<0.05),其余基线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NSVR组患者治疗前血浆s HLA-G水平显著高于SVR组[1.85(1.49-16.00)ng/L vs.1.53(1.36-2.80)ng/L;U=329.00,P<0.05]。经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 HLA-G和HCV基因型是与治疗结局相关的独立影响因子,Exp(B)(95%CI)分别为0.922(0.868-0.978)、14.204(1.898-106.289)。结论:s HLA-G对丙型肝炎初治患者标准化治疗疗效有重要影响,特别是低水平者更容易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利巴韦林 治疗 聚乙二醇干扰素 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4通过调控活化转录因子2影响胰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及其可能的机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璐彦 孙耀 +2 位作者 许朱镕 姚军 钱翠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探讨Notch4调控活化转录因子2(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2,ATF2)对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 PC)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台州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2月至2019年7月手术切除的PC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组... 目的:探讨Notch4调控活化转录因子2(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2,ATF2)对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 PC)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台州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2月至2019年7月手术切除的PC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标本各60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Notch4的表达水平。采用siRNA技术敲减PC细胞系MiaPaCa-2和PANC-1中Notch4基因的表达,Transwell法分析Notch4敲减对细胞侵袭及迁移的影响,q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otch4敲减对细胞中Notch4和ATF2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Notch4在P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转染Notch4 siRNA后,MiaPaCa-2和PANC-1中Notch4和ATF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均P<0.01)。与Control siRNA组比较,Notch4 siRNA组的P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Notch4在PC组织中呈高表达,敲减Notch4可在转录水平下调ATF2的表达,进而抑制PC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NOTCH4 活化转录因子2 SIRNA 基因敲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和布托啡诺对剖宫产产妇吗啡所致瘙痒影响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冯艳 李高炜 +3 位作者 金琪琪 蔡伟茶 林学正 李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425-1430,共6页
目的:评估艾司氯胺酮、布托啡诺对剖宫产产妇吗啡硬膜外注射所致术后不同时限瘙痒的影响。方法:选取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行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62例,随机分为艾司氯胺酮组(K组)、布托啡诺组(B组)... 目的:评估艾司氯胺酮、布托啡诺对剖宫产产妇吗啡硬膜外注射所致术后不同时限瘙痒的影响。方法:选取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行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62例,随机分为艾司氯胺酮组(K组)、布托啡诺组(B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待胎儿剖出断脐5 min后,K组予以3 mg吗啡稀释液经硬膜外导管注射,同时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2 mg/kg,B组、C组予以相同剂量吗啡,同时分别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0μg/kg或同体积生理盐水。比较三组产妇术后不同时间瘙痒发生率、瘙痒程度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产妇瘙痒在术后4 h内发生率最高。K组和B组产妇术后4 h瘙痒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3.7%vs.3.7%vs.29.6%,P<0.05),术后48 h瘙痒总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13.0%vs.11.1%vs.40.7%,P<0.05),且中重度瘙痒发生率也明显低于C组(5.6%vs.3.7%vs.31.5%,P<0.05);而K组与B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产妇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的发生率和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布托啡诺均可降低产妇吗啡硬膜外注射所致瘙痒的发生率及瘙痒程度,不影响吗啡镇痛效果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艾司氯胺酮对剖宫产术后瘙痒的预防效果、安全性与布托啡诺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布托啡诺 剖宫产 产妇 术后瘙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毒神经毒素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田自有 陈赛贞 +1 位作者 周金明 梁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2-240,共9页
肉毒神经毒素(BoNT)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大的生物毒素,分为血清型A^G,具有高专一性地使表面神经末梢迟缓性麻痹的特点。由于BoNT具有简单易得和特殊的作用机制,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美容和临床治疗及研究,存在由于过量使用引起中毒的风险。同... 肉毒神经毒素(BoNT)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大的生物毒素,分为血清型A^G,具有高专一性地使表面神经末梢迟缓性麻痹的特点。由于BoNT具有简单易得和特殊的作用机制,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美容和临床治疗及研究,存在由于过量使用引起中毒的风险。同时,由于其高毒性,BoNT也是潜在的恐怖分子比较青睐的生化武器。因此,对于BoNT抑制剂的研究刻不容缓。本文综述了BoNT的结构及其引起中毒的分子机制,重点综述了近年来靶向A型BoNT轻链锌活性位点的8-羟基喹啉类、异羟肟羧酸类小分子抑制剂、A型BoNT轻链共价结合的不可逆小分子抑制剂、靶向A型BoNT轻链外结合位点的小分子非竞争抑制剂,以及靶向B、E型BoNT轻链的小分子抑制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神经毒素 肉毒神经毒素中毒 迟缓性麻痹 小分子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af-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益波 陈冠桦 +4 位作者 戴岳楚 伍慧慧 麻怀露 俞盛健 梁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5-61,共7页
目的:探讨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m RNA与蛋白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并比较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癌旁组织中Apaf-1的m 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并... 目的:探讨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m RNA与蛋白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并比较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癌旁组织中Apaf-1的m 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PTC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通过下调CGTHW-3细胞中Apaf-1表达量,验证Apaf-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在PTC组织中,Apaf-1的m 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 <0. 05);下调Apaf-1表达增强了CGTHW-3细胞的增殖活性(P <0. 05)。结论:Apaf-1在PTC中低表达,抑制其表达可增强CGTHW-3细胞的增殖能力。Apaf-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可能发挥抑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 甲状腺乳头状癌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胃肠间质瘤合并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一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红燕 吴波 +1 位作者 董千铜 陈赛贞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40-844,共5页
胃、十二指肠、空肠3个部位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鲜有报道,多发GIST合并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Ⅰ)更是临床罕见,本文报道了1例有NF-Ⅰ家族史的GIST病例。患者面部、躯干和四肢皮肤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状肿物,入院腹部增强CT提示上腹... 胃、十二指肠、空肠3个部位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鲜有报道,多发GIST合并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Ⅰ)更是临床罕见,本文报道了1例有NF-Ⅰ家族史的GIST病例。患者面部、躯干和四肢皮肤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状肿物,入院腹部增强CT提示上腹多发占位性病变伴腹壁皮下多发小结节,不排除神经纤维瘤病、肠道间质瘤。手术病理结合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证实腹腔内多发肿物为GIST,通过基因检测确诊为野生型GIST。患者术后至今近1年,恢复良好。关注家庭史和现病史,通过胃肠镜检查并行组织活检,是诊断此类少见病的有效方法,而进一步的基因检测可以精准指导后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联合常规治疗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3
20
作者 夏哲林 章欣 +1 位作者 金礼通 陈华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72-1774,共3页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常规治疗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甘油、阿托伐他汀钙等),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常规治疗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甘油、阿托伐他汀钙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疗程12周。检测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血脂指标(HDL⁃C、LDL⁃C、TC、TG)、CT⁃1、ROS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LDL⁃C、TC、TG、CT⁃1、ROS降低(P<0.05),HDL⁃C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常规治疗可安全有效地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可能与改善脂质代谢,抑制CT⁃1、ROS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常规治疗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