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示教型工业机械手实验平台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范剑 李绣峰 李军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2-74,共3页
介绍了一套开放式示教型工业机械手实验教学平台的结构。基于该实验平台,以揭示示教型工业机械手产品研发过程为目标,设计了一系列展示研发过程的实验课题,通过在该实验平台上实施开放实验教学,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信心得到明显提高。
关键词 工业机械手 实验平台 产品研发过程 单片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光谱技术结合CARS算法的库尔勒香梨可溶性固形物定量测定 被引量:40
2
作者 詹白勺 倪君辉 李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752-2757,共6页
由于高光谱数据量大、维数高,光谱噪声明显、散射严重等特征导致光谱建模时关键变量提取较为困难,同时,高光谱图像的获取会受非单色光、杂散光、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使高光谱数据与待测性质之间有一定非线性关系。为此,提出采用... 由于高光谱数据量大、维数高,光谱噪声明显、散射严重等特征导致光谱建模时关键变量提取较为困难,同时,高光谱图像的获取会受非单色光、杂散光、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使高光谱数据与待测性质之间有一定非线性关系。为此,提出采用正自适应加权算法(CARS)对可见-近红外高光谱高维数据进行关键变量筛选,并与全光谱和经典变量提取方法SPA,MC-UVE,GA和GA-SPA方法进行比较。以200个库尔勒香梨为研究对象,采用SPXY方法将样本划分为校正集和预测集,校正集和预测集分别包含150个和50个样本。基于不同方法筛选的变量,分别建立线性PLS模型及非线性LS-SVM模型,r2,RMSEP和RPD用于模型性能的评估。综合比较发现,GA,GA-SPA和CARS变量筛选方法能够有效地筛选出原始高光谱数据中具有强信息且对外界影响因素不敏感的变量,适用于高光谱数据关键变量的提取,其中CARS变量筛选效果最佳,基于CARS获取的关键变量构建的非线性LS-SVM库尔勒香梨SSC含量预测模型获得了最优的预测结果,r2pre,RMSEP和RPD分别为0.851 2,0.291 3和2.592 4。研究表明,CARS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高光谱关键变量筛选方法,利用高光谱数据,非线性LS-SVM模型比线性PLS模型更适合于香梨品质的定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高光谱 库尔勒香梨 可溶性固形物 变量选择 建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沉积Fe基涂层的组织及耐磨性能 被引量:9
3
作者 董晨竹 刑斌赛 +3 位作者 郝杰 余龙芬 高玉新 方淳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39,共3页
通过电火花沉积技术在P20模具钢表面制备了Fe基涂层,利用SEM,XRD及摩擦磨损试验机等分析了涂层的组织结构、显微硬度及耐磨性能。结果表明:电火花沉积Fe基涂层组织均匀、致密;涂层中靠近界面处的组织为柱状枝晶,而涂层中上部组织为超细... 通过电火花沉积技术在P20模具钢表面制备了Fe基涂层,利用SEM,XRD及摩擦磨损试验机等分析了涂层的组织结构、显微硬度及耐磨性能。结果表明:电火花沉积Fe基涂层组织均匀、致密;涂层中靠近界面处的组织为柱状枝晶,而涂层中上部组织为超细晶粒。涂层的平均硬度为637.1HV0.1,相比基体提高了1倍;涂层耐磨性优于基体,涂层中弥散分布的Cr7C3,CrB及Fe3C等硬质是Fe基涂层硬度及耐磨性提高的主要原因。涂层的磨损机理主要为磨粒磨损的微切削和疲劳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Fe基合金涂层 显微组织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FeCoCrxNiB高熵合金涂层的组织结构与耐磨性 被引量:26
4
作者 黄标 张冲 +3 位作者 程虎 唐群华 饶湖常 戴品强 《中国表面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88,共7页
为探究Cr元素对高熵合金涂层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在45钢基体上用激光熔覆方法制备了FeCoCrxNiB高熵合金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微硬度和耐磨测试等方法研究了Cr含量对FeCoCrxNiB激光熔覆高熵合金涂层组... 为探究Cr元素对高熵合金涂层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在45钢基体上用激光熔覆方法制备了FeCoCrxNiB高熵合金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微硬度和耐磨测试等方法研究了Cr含量对FeCoCrxNiB激光熔覆高熵合金涂层组织结构、硬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熔覆态高熵合金的组织均由先共晶M2B相和共晶组织(面心立方结构相(FCC)+M2B相)组成。随着Cr含量的增加,共晶组织含量增多,M2B相减少,先共晶硼化物形态呈现不规则颗粒状到树枝状再到条块状的变化,共晶组织形貌由蜂窝状向片层状转变。涂层平均硬度随着Cr含量增加逐渐降低,FeCoCr0.5NiB涂层平均硬度最高为860HV0.2。涂层的耐磨性能与硬度呈正相关关系,即FeCoCr0.5NiB涂层耐磨性最高,FeCoCr3NiB涂层耐磨性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高熵合金 硬度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鱼群算法的水库优化调度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正初 周慕逊 +1 位作者 李军 孙宝军 《继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43-46,50,共5页
针对当前各种启发式算法,如遗传算法(GA),粒子群算法(PSO),模拟退火算法(SA)等在求解水库优化调度中的不足,提出了将新型的集群智能算法-人工鱼群算法AFSA(Artificial Fish School Algorithm)用于求解水库优化调度问题。该算法通过模拟... 针对当前各种启发式算法,如遗传算法(GA),粒子群算法(PSO),模拟退火算法(SA)等在求解水库优化调度中的不足,提出了将新型的集群智能算法-人工鱼群算法AFSA(Artificial Fish School Algorithm)用于求解水库优化调度问题。该算法通过模拟鱼群的一些基本行为,如捕食、聚群、追尾,来求解问题的最优解。根据水库优化调度问题的情况及数学模型,给出了基于人工鱼群算法的水库优化调度的求解策略,详细讨论了求解步骤,最后给出了实验仿真结果。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强的局部搜索能力,同时也有更高的搜索效率,与其它方法相比,该算法能够找到更优解,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调度 人工鱼群算法 水库 动物自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K80模具钢表面激光熔覆钴基合金涂层的组织和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4
6
作者 程虎 戴晟 +2 位作者 方志刚 赵先锐 高玉新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7-41,共5页
采用激光熔覆方法在NAK80模具钢表面制备钴基合金熔覆层,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熔覆层的显微组织,通过干滑动摩擦试验研究了熔覆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分析了其磨损机制,并用三维表面形貌仪观察磨损试样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熔覆... 采用激光熔覆方法在NAK80模具钢表面制备钴基合金熔覆层,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熔覆层的显微组织,通过干滑动摩擦试验研究了熔覆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分析了其磨损机制,并用三维表面形貌仪观察磨损试样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熔覆层的主要组成相为Cr23C6、Co3Mo2Si、MoC、FeCr和γ-Co;熔覆层由涂层与基体界面处的平面晶区、涂层中部的胞状树枝晶区和表层的网状等轴晶粒区组成;经激光熔覆处理后的NAK80模具钢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得到了显著改善,与NAK80模具钢相比,熔覆层表面的平均摩擦因数降低了约34%,比磨损率下降了约91.3%;熔覆层的磨损机制为粘着磨损和轻微的显微切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钴基合金 NAK80模具钢 组织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项目教学的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综合改革 被引量:36
7
作者 倪君辉 詹白勺 余伟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2-185,共4页
针对传统液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开展了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构建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引入Fluid SIM仿真系统,推进基于典型液压元件的现场实践教学,增加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机会,拉近课堂和现实... 针对传统液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开展了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构建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引入Fluid SIM仿真系统,推进基于典型液压元件的现场实践教学,增加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机会,拉近课堂和现实的距离。实施模块化液压项目教学,独创性地将课程整体分化为典型液压元件的拆装测绘及造型、液压回路的设计仿真讲解及调试、液压系统实例讲解仿真及调试、气动系统实例讲解仿真及调试4个项目任务,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使学生自觉地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参与项目工作。完善液压项目教学考核评价方法,实行组内评价、组间互评、教师考核"三位一体"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与气压传动 教学改革 现场教学 项目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横向稳定性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立标 李军 +1 位作者 范剑 李岳林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3-496,共4页
设计了一种"前馈+反馈"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器,通过直接横摆力矩和前轮主动转向的复合控制来提高车辆横向稳定性。反馈控制器采用PD控制策略,以实际横摆角速度与目标横摆角速度的偏差为输入量;前馈控制器采用RBF神经网络,以反... 设计了一种"前馈+反馈"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器,通过直接横摆力矩和前轮主动转向的复合控制来提高车辆横向稳定性。反馈控制器采用PD控制策略,以实际横摆角速度与目标横摆角速度的偏差为输入量;前馈控制器采用RBF神经网络,以反馈控制器的输出为误差进行学习,而实现自适应控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上述复合控制,能有效跟踪目标横摆角速度并降低质心侧偏角,提高了车辆在高速急转向时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横向稳定性 前轮主动转向 横摆力矩 自适应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近红外可见光谱快速测量柴油十六烷值 被引量:8
9
作者 詹白勺 杨建国 +1 位作者 刘雪梅 章海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49-1753,共5页
快速测量十六烷值对检测柴油品质及控制炼制工艺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对采集到的381份柴油样品进行近红外可见光谱波段全光谱扫描,利用小波分析(WT)对原始数据进行去噪声处理,应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进行特征波长选择,将CARS提... 快速测量十六烷值对检测柴油品质及控制炼制工艺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对采集到的381份柴油样品进行近红外可见光谱波段全光谱扫描,利用小波分析(WT)对原始数据进行去噪声处理,应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进行特征波长选择,将CARS提取的22个特征波长输入至LS-SVM预测模型,决定系数r2为0.723,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1.878%。结果表明,使用WT-CARS变量选择算法获取光谱特征波长,结合LS-SVM建模,可以快速、准确的测量柴油中的十六烷值,为进一步实现柴油十六烷值的在线检测以及其他性能参数的快速测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可见光谱 十六烷值 CARS LS-S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Cr_3C_2-Ni复合涂层的减摩性能 被引量:6
10
作者 俞佳 朱流 +1 位作者 罗来马 郦剑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6-88,共3页
以粉末化学镀法制备的Cr3C2-Ni复合粉末作为预置层,在Q235钢板表面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了减摩复合涂层。研究了Cr3C2-Ni涂层在干摩擦条件下的减摩性能,并对磨损形貌进行了SEM观察,对涂层的硬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涂层组织均匀致密... 以粉末化学镀法制备的Cr3C2-Ni复合粉末作为预置层,在Q235钢板表面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了减摩复合涂层。研究了Cr3C2-Ni涂层在干摩擦条件下的减摩性能,并对磨损形貌进行了SEM观察,对涂层的硬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涂层组织均匀致密、硬度较高;涂层的摩擦性能稳定,摩擦系数为0.44;硬质Cr3C2粒子与金属粘结相的配合能有效提高熔覆层的承载能力,减小摩擦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3C2-Ni复合涂层 激光熔覆 摩擦系数 磨损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螺旋角度立铣刀切削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涂志标 任巨涛 +1 位作者 郑宝增 马红亮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39-43,共5页
主要介绍在特定的铣削条件下,不同螺旋角度铣刀如何影响其切削性能。先利用DEFORM软件仿真不同螺旋角度立铣刀的铣削过程,得到了切削力变化曲线,从切削力大小变化来分析铣刀的切削性能。接着进行实体铣削实验,用不同螺旋角度铣刀铣削不... 主要介绍在特定的铣削条件下,不同螺旋角度铣刀如何影响其切削性能。先利用DEFORM软件仿真不同螺旋角度立铣刀的铣削过程,得到了切削力变化曲线,从切削力大小变化来分析铣刀的切削性能。接着进行实体铣削实验,用不同螺旋角度铣刀铣削不同材质的工件,除了螺旋角度外,其他的参数如前后角等规定统一,铣削完后观察不同螺旋角度的铣刀对已铣削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并记录数据。最后对比两者数据,分析得出螺旋角度越大切削力越小、工件表面越光滑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铣刀 螺旋角度 切削性能 DEFROM-3D仿真 表面光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三文鱼肉水分含量的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詹白勺 章海亮 杨建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32-1236,共5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检测三文鱼水分含量并实现其可视化的新方法。采集不同水分含量的共100个鱼肉样本的高光谱图像,并提取样本感兴趣区域(ROI)的平均光谱。75个样本用于建模集,采用连续投影算法对原始光谱提取特征波长,利用... 提出了一种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检测三文鱼水分含量并实现其可视化的新方法。采集不同水分含量的共100个鱼肉样本的高光谱图像,并提取样本感兴趣区域(ROI)的平均光谱。75个样本用于建模集,采用连续投影算法对原始光谱提取特征波长,利用提取的特征波长替代原始光谱,采用PLS建立预测模型,对25个预测集样本的水分含量进行预测,预测决定系数(R2)为0.904,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1.169%,获得了满意的预测精度。最后,用所建模型对预测集图像上每个像素点的水分含量进行预测,利用Matlab语言编程,三文鱼肉表面不同部位的水分分布采用不同颜色表示,进而实现三文鱼肉水分含量的可视化。结果表明,高光谱成像技术与化学计量学结合可以准确预测鱼肉的水分含量,与图像处理方法结合可以实现预测时间的可视化,能形象、直观地展示出鱼肉的水分含量分布情况,为实现水产品加工的自动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 三文鱼 水分含量 偏最小二乘回归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铁电火花沉积WC-8Co超细涂层的组织及性能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玉新 赵程 +1 位作者 易剑 朱流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95-1598,共4页
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铸铁表面制备WC-8Co沉积涂层。利用XRD、SEM、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涂层的微观组织及耐磨性能。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的沉积工艺参数可以获得组织均匀、致密且与基体呈冶金结合的沉积层。沉积层主要由Co3... 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铸铁表面制备WC-8Co沉积涂层。利用XRD、SEM、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涂层的微观组织及耐磨性能。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的沉积工艺参数可以获得组织均匀、致密且与基体呈冶金结合的沉积层。沉积层主要由Co3W3C、Fe3W3C、W2C和Fe7W6相组成;沉积层中弥散分布有大量的超细碳化物颗粒。沉积层的最高硬度为1512.1Hv,其耐磨性能是基体的2.3倍;沉积层的磨损机制主要是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涂层中弥散分布的超细硬质相是沉积层硬度及耐磨性能提高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超细涂层 铸铁轧辊 组织结构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沉积Ni-Cr合金涂层的组织及性能 被引量:12
14
作者 高玉新 赵程 易剑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4-78,共5页
利用电火花沉积技术,采用自制电极在P20钢基材表面沉积Ni-Cr合金涂层,研究了沉积层的组织特征、显微硬度分布及耐磨、耐蚀性能。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沉积工艺参数可以获得厚度高达430μm的沉积层。电火花沉积层与基体的结合界面属于非均... 利用电火花沉积技术,采用自制电极在P20钢基材表面沉积Ni-Cr合金涂层,研究了沉积层的组织特征、显微硬度分布及耐磨、耐蚀性能。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沉积工艺参数可以获得厚度高达430μm的沉积层。电火花沉积层与基体的结合界面属于非均匀混合互熔结晶型界面,沉积层与基体呈现良好的冶金结合;涂层中下部组织为细小的枝晶组织,而上部组织为纳米晶结构。沉积层的硬度呈梯度分布,涂层外层硬度值最高。涂层的耐磨、耐蚀性能比基体有较大提高,涂层上部超细的纳米晶结构是其耐磨性能及耐蚀性能提高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Ni-Cr合金涂层 微观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音速火焰喷涂氧化铬陶瓷涂层的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4
15
作者 程虎 戴品强 易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0-134,140,共6页
采用箱式电阻炉对超音速火焰喷涂氧化铬陶瓷涂层进行热处理,利用显微硬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和摩擦磨损试验机等设备,研究热处理温度对氧化铬涂层室温条件下干摩擦性能的影响,并讨论涂层的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在... 采用箱式电阻炉对超音速火焰喷涂氧化铬陶瓷涂层进行热处理,利用显微硬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和摩擦磨损试验机等设备,研究热处理温度对氧化铬涂层室温条件下干摩擦性能的影响,并讨论涂层的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500℃热处理涂层的综合耐磨减摩性能最好。热处理未能改变涂层的磨损机制,在10N载荷下,涂层的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为主,并伴有轻微的剥落磨损;而在25N载荷下,涂层的磨损机制则以剥落磨损为主,并伴有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铬涂层 热处理 超音速火焰喷涂 耐磨减摩性能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预置法电火花沉积WC-8Co涂层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高玉新 赵程 易剑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9-52,115,共4页
针对传统电火花沉积技术存在电极制备工艺复杂、涂层存在较多裂纹及孔洞的不足,把WC-8Co粉末置于电极与基体之间的脉冲放电通道内,利用电火花沉积工艺制备了WC-8Co涂层.对比分析了新工艺与传统工艺制备的涂层表面形貌、显微组织及摩擦... 针对传统电火花沉积技术存在电极制备工艺复杂、涂层存在较多裂纹及孔洞的不足,把WC-8Co粉末置于电极与基体之间的脉冲放电通道内,利用电火花沉积工艺制备了WC-8Co涂层.对比分析了新工艺与传统工艺制备的涂层表面形貌、显微组织及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用新工艺制备的涂层表面平整、粗糙度低、组织致密,与基体呈冶金结合.与传统工艺相比,新工艺制备的涂层有良好的耐磨粒磨损性能.用粉末预置法制备涂层能提高电火花沉积效率,适于制备大面积的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预置粉末 粉末工艺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应力影响冷拉拔钢丝强度梯度的数值仿真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天章 张士宏 +2 位作者 张凌云 张光亮 张帅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6-102,共7页
针对通过剥离表面材料和后续单向拉伸试验得到的冷拉拔钢丝的局部强度沿半径方向分布不均匀,存在一定的强度梯度的问题,利用ABAQUS构建了二维轴对称的冷拉拔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拉拔后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将数值结果赋予拉拔后续的... 针对通过剥离表面材料和后续单向拉伸试验得到的冷拉拔钢丝的局部强度沿半径方向分布不均匀,存在一定的强度梯度的问题,利用ABAQUS构建了二维轴对称的冷拉拔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拉拔后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将数值结果赋予拉拔后续的单向拉伸模型,对比无残余应力的模型,残余应力的存在显著降低了钢丝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但对均匀硬化阶段影响较小。去除钢丝表面材料后残余应力会自平衡,但不会消失,导致后续单向拉伸行为明显不同。随着去除材料的增加,钢丝的弹性模量逐渐增加,而屈服强度不断降低。因此,残余应力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冷拉拔钢丝的强度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丝 拉拔 残余应力 数值模拟 强度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钢钻头电火花沉积Ti(C,N)/Al_2O_3复合涂层的组织及切削性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玉新 易剑 方淳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32,共4页
目的在高速钢钻头表面电火花沉积Ti(C,N)/A12 O3复合涂层,以提高其切削性能。方法利用电火花沉积技术,以Ti(C,N)/A1 2O3作为电极材料,在高速钢钻头表面制备Ti(c,N)/A12 O3涂层,考察涂层的物相组成、组织形貌及横截面硬... 目的在高速钢钻头表面电火花沉积Ti(C,N)/A12 O3复合涂层,以提高其切削性能。方法利用电火花沉积技术,以Ti(C,N)/A1 2O3作为电极材料,在高速钢钻头表面制备Ti(c,N)/A12 O3涂层,考察涂层的物相组成、组织形貌及横截面硬度分布,并进行切削试验。结果涂层组织均匀,厚度约32~36μm,物相主要为C0.3 N0.7 Ti,A12O3,A1Ti3,Fe7W6,Fe4N,TiN和A1N,平均硬度是基体高速钢的2.6倍。结论在高速铜钻头表面制备Ti(C,N)/A12O3涂层可以提高刀具的切削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高速钢钻头 TI(C N) A12O3复合涂层 切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三维连通网络结构的多孔SiC/C材料的电磁损耗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志刚 李处森 +2 位作者 孙家言 张洪涛 张劲松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21,共7页
通过有机泡沫浸渍/高温炭化和热压固化/高温炭化两种工艺分别制备了具有宏观三维连通网络结构的SiC/C泡沫和显微三维连通多孔结构的SiC/C泡沫同质压制块。使用谐振腔微扰法对比测试了2450MHz频率下两种材料的电磁参数随电导率的变化。... 通过有机泡沫浸渍/高温炭化和热压固化/高温炭化两种工艺分别制备了具有宏观三维连通网络结构的SiC/C泡沫和显微三维连通多孔结构的SiC/C泡沫同质压制块。使用谐振腔微扰法对比测试了2450MHz频率下两种材料的电磁参数随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电导率的增加,SiC/C泡沫及其同质压制块的介电常数实部εr′均逐渐增加;电损耗tgδe均先增加,达到最大值后逐渐减小;SiC/C泡沫的磁损耗tgδm不断增加,而其同质压制块的tgδm值则先快速增加,达到最大值后缓慢下降。当二者具有相同有效电导率时,SiC/C泡沫的εr′值比其同质压制块约小1/2,tgδe值至少大2倍,而压制块的tgδm值超过SiC/C泡沫4倍多。SiC/C泡沫及其同质压制块是非磁性的,它们的磁损耗均由其特殊结构与电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是一种非本征磁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C泡沫 三维连通网络结构 电磁损耗 微扰法 非本征磁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沉积Ni基涂层的质量过渡及电极损失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程 高玉新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1-53,共3页
采用逐层沉积的方法,在基材表面获得了1-8层Ni基电火花涂层,探讨了电火花沉积过程中Ni基电极的质量过渡规律及电极材料的流失形式。结果表明:Ni基电极向基材的平均质量过渡系数为0.76;电极的损失有气化、液态溅射和氧化三种形式;氩气保... 采用逐层沉积的方法,在基材表面获得了1-8层Ni基电火花涂层,探讨了电火花沉积过程中Ni基电极的质量过渡规律及电极材料的流失形式。结果表明:Ni基电极向基材的平均质量过渡系数为0.76;电极的损失有气化、液态溅射和氧化三种形式;氩气保护在沉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随着沉积层厚度的增加,基材对涂层的稀释越来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质量过渡 电极损失 NI基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