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知识的危机与重塑——基于汉语载体的分析
1
作者 孔苏 王晓晓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2,共10页
教育知识正面临危机,表现为缺乏学科特质与文化特质,具体包括教育知识学科特质的外来移植性、异质性与庞杂性以及缺失文化视域和民族性格。从语言载体入手对教育知识的样态进行考察,发现汉语中的教育知识存在重思想轻实践、重道德轻科... 教育知识正面临危机,表现为缺乏学科特质与文化特质,具体包括教育知识学科特质的外来移植性、异质性与庞杂性以及缺失文化视域和民族性格。从语言载体入手对教育知识的样态进行考察,发现汉语中的教育知识存在重思想轻实践、重道德轻科学、重解释轻创新、模糊与精确相辅相成、具象和隐喻兼而有之等特征。探究汉语承载的教育知识是为了合理运用它,形成契合汉语思维的教育知识观,习得在语音、词类、语法和表意等方面具有独特性的汉语教育知识与中国教育传统,立足比附式、直觉式、融通式、整体式、天人合一式等汉语思维观照我国文化心理,增强教育知识的中国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知识 汉语 中国教育学 文化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训化教育中教师角色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9
2
作者 蒋茵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32-34,共3页
现代社会教师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与使命,但教师的教育职能和功效却在趋向简单化。规训化的教育主要功能是训练和操纵,它并不关心个体的精神理念与个性,教师在"全景敞式"教育中逐渐沦为规训的工具,在算度量化中成为技术的奴仆... 现代社会教师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与使命,但教师的教育职能和功效却在趋向简单化。规训化的教育主要功能是训练和操纵,它并不关心个体的精神理念与个性,教师在"全景敞式"教育中逐渐沦为规训的工具,在算度量化中成为技术的奴仆,人的自由发展受到了压制。反思中超越,目的在于使教育成为一种符合人性及生命意义生成的社会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训 教育 教师 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术话语体系的自主建构 被引量:13
3
作者 崔允漷 周文叶 +5 位作者 雷浩 郭洪瑞 张紫红 王少非 安桂清 吴刚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4-170,共17页
课程改革学术话语体系的自主建构彰显了中国特色与智慧。课程目标上,从“双基目标”到“核心素养”,育人导向的课程目标愈加突显与清晰,经历两次迭代的课程标准日臻完善;课程结构上,从“单一类型”到“多元均衡”,基于均衡理念的课程结... 课程改革学术话语体系的自主建构彰显了中国特色与智慧。课程目标上,从“双基目标”到“核心素养”,育人导向的课程目标愈加突显与清晰,经历两次迭代的课程标准日臻完善;课程结构上,从“单一类型”到“多元均衡”,基于均衡理念的课程结构愈加合理,中国式课程综合化道路初步形成;课程内容上,从“教材内容”到“学习经验”,推进学习经验结构化成为内容建设的共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材学取得较大发展;课程实施上,从“关注课堂转型”到“关注方案转化”,层级协同的实施观与课程思维的系统理念深度嵌入,素养导向的“新教案”应运而生;课程评价上,从“考试考查”到“课程评价”,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逐步成熟,新高考变革取得重要进展;课程管理上,从“教学管理”到“课程治理”,系统化、民主化的课程治理体系不断建构,校本课程的本土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未来,要以实践性、清晰性、独创性为引领,持续推进中国课程学术话语体系的自主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改革 学术话语体系 核心素养 课程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工作倦怠的人口统计学分析——基于浙江台州市400名教师的调查 被引量:3
4
作者 梅敏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4-117,16,共5页
本文采用修订的倦怠问卷(BM)对浙江台州市402名教师进行调查,探讨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对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在工作倦怠的各个维度上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学校层次、年龄和工龄对于教师的工作倦怠具... 本文采用修订的倦怠问卷(BM)对浙江台州市402名教师进行调查,探讨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对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在工作倦怠的各个维度上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学校层次、年龄和工龄对于教师的工作倦怠具有重要的影响;性别和学历层次对于教师的工作倦怠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工作倦怠 耗竭 人格解体 成就感降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边界感测验中文版测评大学生的效度和信度
5
作者 朱佳隽 刘勇 赵建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2,共7页
目的:引进身体边界感测验(SBBS),在大学生群体检验效度和信度。方法:选取大学生701人检验SBBS中文版的结构效度及内部一致性信度;另选取大学生154人完成感知身体边界的视觉模拟量表(VASAPBB)、心理界线测量问卷(PBQ)、中文身体羞耻量表(... 目的:引进身体边界感测验(SBBS),在大学生群体检验效度和信度。方法:选取大学生701人检验SBBS中文版的结构效度及内部一致性信度;另选取大学生154人完成感知身体边界的视觉模拟量表(VASAPBB)、心理界线测量问卷(PBQ)、中文身体羞耻量表(CBSS)、二维自尊量表(SLCS)和自我客体化信念与行为量表(SOBBS)的效标关联效度测试,对其中117人间隔4周重测。结果:SBBS中文版为双因子结构,公共因子为身体边界感,特殊因子为屏障性和渗透性。双因子模型拟合良好(χ^(2)/df=3.93,CFI=0.91,TLI=0.91,RMSEA=0.07,AIC=368.05,BIC=482.36)。SBBS得分与VASAPBB、PBQ、SLCS得分正相关(r=0.77、0.66、0.38),与CBSS、SOBBS得分负相关(r=-0.61、-0.56),均P<0.001。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4,重测信度为0.73。结论:身体边界感测验中文版测评大学生显示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边界感 身体边界感测验(SBBS) 双因子模型 效度 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课程的评价:教师课程能力的支撑点 被引量:8
6
作者 冯翠典 朱卫平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33,共5页
基于课程的评价有别于传统的"防教师"的高厉害测试,是依赖于教师深度参与、基于课程的评价模式。其评价任务设计直接来自于课程标准和课程材料,依靠预制性的等值性任务检核学生在所学内容上的一般性成果。并通过持续的评价提... 基于课程的评价有别于传统的"防教师"的高厉害测试,是依赖于教师深度参与、基于课程的评价模式。其评价任务设计直接来自于课程标准和课程材料,依靠预制性的等值性任务检核学生在所学内容上的一般性成果。并通过持续的评价提供关于教学和学习的具体信息,从而为教学的决策提供证据。基于课程的评价,本质上是教师课程能力的支撑点。实施基于课程的评价的过程,是教师理解课程、开发课程和评价课程的能力得以体现的过程,也是教师这些方面能力的提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课程 评价 课程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教师评价素养现状及归因分析 被引量:36
7
作者 王少非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6,8,共5页
评价是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本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的评价实践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的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考试,也经常将相当大的一部分课堂时间花在与评价相关的活动上,但遗憾的... 评价是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本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的评价实践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的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考试,也经常将相当大的一部分课堂时间花在与评价相关的活动上,但遗憾的是,教师的评价素养却处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上。本文试图考察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素养的现状,进而对这种现状进行归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评价 归因分析 现状 素养 教育实践 学校管理者 学业成就 评价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育特色化发展的理论阐释 被引量:20
8
作者 吴银银 洪松舟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21,共5页
乡村教育特色化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其内涵包含了“为了乡村”的教育目的、“服务乡村”的教育功能、“源于乡土”的教育内容、“基于乡村”的教育实践。研究认为:乡村教育特色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乡村振兴建设基... 乡村教育特色化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其内涵包含了“为了乡村”的教育目的、“服务乡村”的教育功能、“源于乡土”的教育内容、“基于乡村”的教育实践。研究认为:乡村教育特色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乡村振兴建设基于乡村特色化发展,为乡村教育特色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乡村教育特色化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是特色化乡村振兴之路的重要基石。实践中,要通过重释“乡村教育”概念、重建乡村教师信念、扎根乡土文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措施,全面助推乡村教育实现特色化、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教育 特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被引量:11
9
作者 吴银银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8-113,共6页
教师在课堂中的良好表现取决于教师知识的完备性及其灵活运用,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性知识以内隐的方式存在,结构具有动态生成性,是关涉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持续不断反思积淀... 教师在课堂中的良好表现取决于教师知识的完备性及其灵活运用,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性知识以内隐的方式存在,结构具有动态生成性,是关涉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持续不断反思积淀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并提高其品质,为此,他要具有生活化的教育意识,积极改善教学行为,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使用各种课程资源,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师 实践性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专业知识:职前教师实践教学的基石 被引量:15
10
作者 蒋茵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6期35-39,共5页
教师专业知识是体现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的核心,不仅能强化教师职业的专业特质,也可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而当下实践教学中所呈现出的一些问题都与专业知识或缺有关,如教育学专业知识边缘化所造成的价值意蕴缺失、学科知识工... 教师专业知识是体现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的核心,不仅能强化教师职业的专业特质,也可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而当下实践教学中所呈现出的一些问题都与专业知识或缺有关,如教育学专业知识边缘化所造成的价值意蕴缺失、学科知识工具化所导致的专业特性下降以及PCK建构方式的局限映射出的专业指导缺乏等。实践教学必须基于专业知识,通过研究儿童以彰显专业品性,建构“PCKg”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教学实践指导专业化以保障实践教学有效性,以此突显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实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知识 职前教师 实践教学 学科教学知识 师范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STS教育的指向与实践 被引量:15
11
作者 陈亦人 《当代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49,共3页
STS教育是对传统科学教育进行审视与反思,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综合科学素质教育。20多年来STS教育的指向渐行渐明,指向于全体公民科学素养和能力的提高,成为当代科学素质教育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在STS... STS教育是对传统科学教育进行审视与反思,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综合科学素质教育。20多年来STS教育的指向渐行渐明,指向于全体公民科学素养和能力的提高,成为当代科学素质教育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在STS教育实践过程中通过设置课程、建构内容、教学实践等方式有效地提高科学素养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S教育 实践 科学素养 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与思考 被引量:11
12
作者 粟高燕 赵雯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21,共4页
社会发展与社会需求导致我国高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学前教育本科专业面临着专业重构问题。文章从招生对象、培养机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师资背景方面对中美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总... 社会发展与社会需求导致我国高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学前教育本科专业面临着专业重构问题。文章从招生对象、培养机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师资背景方面对中美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为建构更理想的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 学前教育本科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多重障碍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少非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1-34,共4页
教师专业发展上的迟缓和停滞归咎于教师有失公平。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外部障碍,包括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原发性障碍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体制性、文化性、事务性障碍,甚至教师自身的心理障碍也能从外部环境中找到原因。
关键词 教师 专业发展 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高师传统教育实习模式的演进及新模式构想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叔新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1-113,共3页
我国传统教育实习模式的沿革大致可分五个阶段,分别是清末仿日教育实习模式、民国学期制教育实习模式、民国学年制教育实习模式、新中国仿苏教育实习模式和自主应用型教育实习模式。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趋势和以实践创新为主基调的... 我国传统教育实习模式的沿革大致可分五个阶段,分别是清末仿日教育实习模式、民国学期制教育实习模式、民国学年制教育实习模式、新中国仿苏教育实习模式和自主应用型教育实习模式。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趋势和以实践创新为主基调的新世纪教育背景下,传统的教育实习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师资培养要求,时代呼唤着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优质高效的创新型教育实习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实习 模式 演进 构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一种幸福而完满的生活:教师发展的内源性动力 被引量:9
15
作者 蒋茵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27-30,共4页
教育生活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幸福而完满的教育生活应该是充满精神自由的、有德性的、具有生命价值意义的生活。而现实的教育生活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教师自我放弃和缺乏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气。教师发展就是为了让自己拥有充实而有意义的幸... 教育生活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幸福而完满的教育生活应该是充满精神自由的、有德性的、具有生命价值意义的生活。而现实的教育生活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教师自我放弃和缺乏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气。教师发展就是为了让自己拥有充实而有意义的幸福生活。教师应该学会感悟生命价值,在追求完满生活中促进专业发展;强化自我发展意识,在学会优雅生活中提升专业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幸福 教师发展 教育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步渐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战略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要悟 曹俊军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2009年第5期13-15,84,共4页
课程改革是一种复杂系统的演化,其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突变,而应当是脚踏实地的"渐进"过程。"渐进"战略强调在时间上"分步到位"地达成最终的改革目标,在空间上"由点及面"地逐步推广改革的成果... 课程改革是一种复杂系统的演化,其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突变,而应当是脚踏实地的"渐进"过程。"渐进"战略强调在时间上"分步到位"地达成最终的改革目标,在空间上"由点及面"地逐步推广改革的成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采取稳步改良的"战略"不仅是基于"中国改革"及中国教育改革的经验,而且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也在证明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稳步渐进 总体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教师表现和发展框架简介 被引量:2
17
作者 冯翠典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8-52,共5页
2012年8月,澳大利亚发布《澳大利亚教师表现和发展框架》,该框架包括两个层次八个要素。首先是外部的"表现和发展文化",包括关注学生成就、清晰地理解有效的教学、领导、灵活性和连贯性。其次是内部的"表现和发展循环&qu... 2012年8月,澳大利亚发布《澳大利亚教师表现和发展框架》,该框架包括两个层次八个要素。首先是外部的"表现和发展文化",包括关注学生成就、清晰地理解有效的教学、领导、灵活性和连贯性。其次是内部的"表现和发展循环",包括反思和目标制定、专业实践和学习、反馈和回顾。框架本身并不能保证教学实践的改进,需要教师和学校积极的参与以及监控和评价等活动的持续开展,特别是该框架应和各层面的其它政策和实践相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表现和发展框架 文化 循环 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新观念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华女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5-46,共2页
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必须有先进的观念为之指导。确保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持续稳步发展,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树立先进的观念:科学的发展观;学习型社会观;新时代知识观;大职业教育观;人性化技术观。
关键词 职业教育与培训 科学发展观 大职业教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育史学的人文价值及其实现 被引量:1
19
作者 粟高燕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135,共5页
彰显教育史学的人文价值是应对当前教育史学发展困境的必然选择。在教师教育方面,教育史学应对教师教育具有重要的人文启示;在普通教育方面,教育史学应为理解与解释教育提供人文维度及历史理性,应有助于揭示教育的属人性及人性界面;在... 彰显教育史学的人文价值是应对当前教育史学发展困境的必然选择。在教师教育方面,教育史学应对教师教育具有重要的人文启示;在普通教育方面,教育史学应为理解与解释教育提供人文维度及历史理性,应有助于揭示教育的属人性及人性界面;在社会发展方面,教育史学应加强教育历史的社会影响研究,关注人类命运,增进各民族的相互理解与尊重,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教育史学的人文价值必须以教育史学工作者知性、悟性以及善性三方面的人文素养作保证,只有融合了人文价值的教育史学才能生机勃发,活力无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史学 人文价值 人文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融入对城市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获得感的作用机制——基于北上广调查数据的分析
20
作者 谢劲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4,共8页
基于北京、上海、广州1 250名城市老年人的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回归模型分析数字融入、体育参与及数字反哺对城市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获得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促进老年人体育参与和提高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获得感提供参考。研... 基于北京、上海、广州1 250名城市老年人的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回归模型分析数字融入、体育参与及数字反哺对城市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获得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促进老年人体育参与和提高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获得感提供参考。研究发现:数字融入对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获得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体育参与在数字融入对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获得感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数字反哺在数字融入对老年人体育参与和公共体育服务获得感影响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即数字反哺支持水平越高,数字融入水平对老年人体育参与及公共体育服务获得感的积极影响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融入 体育参与 老年人 公共体育服务 获得感 数字反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