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膨胀阻燃剂-氮化碳阻燃体系改性ABS制备与性能
1
作者 任佳豪 陈航锋 +2 位作者 王挺 陈伟 黄国波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24,共9页
针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易燃、生烟量大的缺陷,以及膨胀型阻燃剂(IFR)单独使用时需高添加量且导致力学性能劣化的问题,提出通过液相剥离法制备石墨相C3N4纳米片(CN),并将其与IFR(聚磷酸铵、双季戊四醇、三聚氰胺的质量比为2... 针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易燃、生烟量大的缺陷,以及膨胀型阻燃剂(IFR)单独使用时需高添加量且导致力学性能劣化的问题,提出通过液相剥离法制备石墨相C3N4纳米片(CN),并将其与IFR(聚磷酸铵、双季戊四醇、三聚氰胺的质量比为2∶1∶1)复配构建协同阻燃体系,经熔融共混制备ABS/CN/IFR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CN及ABS/CN/IFR复合材料进行微观结构表征,结果表明CN保留三嗪环骨架且C,N元素均匀分布,CN与IFR在ABS基体中分散均匀。结果表明,CN和IFR质量分数分别为1%,20%的复合材料(ABS/CN1/IFR20)拉伸强度达67.4MPa,较纯ABS(58.5MPa)提升15.2%,且高于单独添加IFR或CN的复合材料(61.4,64.2MPa)。ABS/CN1/IFR20复合材料的最大热失重温度由纯ABS的417℃提升至435℃,热释放速率峰值和总烟释放量与ABS相比分别降低45.2%和38.5%,残炭率由纯ABS的1.47%增至15.45%,残炭分析揭示形成了连续致密膨胀且表面相对光滑的炭层。该IFR-CN阻燃体系通过CN的物理阻隔-催化成炭效应与IFR的膨胀协同作用,在降低阻燃剂用量的同时,成功解决了阻燃效率与力学性能难以兼顾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型阻燃剂 C_(3)N_(4)纳米片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复合材料 协同阻燃机制 热稳定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凝收集-离子色谱法测定呼出气中的有机酸和阴离子 被引量:1
2
作者 甘露 周杨叶 +4 位作者 方琴琴 许健军 陈素清 朱岩 倪承珠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5-281,共7页
建立了一种非侵入式冷凝收集-离子色谱方法测定人体呼出气中乳酸、甲酸、乙酸、丙酮酸、Cl^(-)、NO_(2)^(-)、NO_(3)^(-)、SO_(4)^(2-)。搭建自制呼出气冷凝装置,该装置包括吹气口、与吹气口相连的单向阀和流量计、置于半导体冷凝装置... 建立了一种非侵入式冷凝收集-离子色谱方法测定人体呼出气中乳酸、甲酸、乙酸、丙酮酸、Cl^(-)、NO_(2)^(-)、NO_(3)^(-)、SO_(4)^(2-)。搭建自制呼出气冷凝装置,该装置包括吹气口、与吹气口相连的单向阀和流量计、置于半导体冷凝装置中的冷阱以及一次性冷凝收集管。通过呼出气冷凝装置对人体呼出气进行收集,利用离子色谱对冷凝液(EBC)中有机酸和阴离子的含量进行检测。优化采集冷阱温度和采集流量,得到冷阱最佳冷凝温度为-15℃,呼气流量为15 L/min。采用1.5 mmol/L碳酸钠和3 mmol/L碳酸氢钠混合溶液作为流动相,泵流速为0.8 mL/min,分析柱为IC-SA3(250 mm×4.0 mm),柱温为45℃。8种有机酸和阴离子的线性范围均为0.1~10.0 mg/L,相关系数均≥0.9993。在进样量为100μL时,方法的检出限为0.0017~0.0150 mg/L(S/N=3),定量限为0.0057~0.0500 mg/L(S/N=10)。方法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7.50%(n=5)。采用该方法对5位健康受试者呼出气中的有机酸和阴离子进行检测,得到8种有机酸和阴离子的含量为0.18~42.3 ng/L。在10 km的长跑运动过程中,除了一位受试者代谢异常,其余受试者呼出气中的有机酸和阴离子含量总体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减小。本方法采样过程简单,精密度好,且没有副作用,受试者不会产生任何明显不适或风险,可为日后人体代谢物的研究提供实验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 有机酸 阴离子 呼出气冷凝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及酒精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闫华 杨健国 +3 位作者 梁华定 潘富友 赵松林 李晶晶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43-546,共4页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肉桂酸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生理条件下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肉桂酸与BSA能形成1∶1复合物,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过程;与BSA分子间主要的结合作用力为疏水作用;310K下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分别为3.07×104L&...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肉桂酸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生理条件下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肉桂酸与BSA能形成1∶1复合物,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过程;与BSA分子间主要的结合作用力为疏水作用;310K下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分别为3.07×104L·mol-1和1.10;肉桂酸使BSA的构象发生了变化;另外,酒精的加入使其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酸 牛血清白蛋白 酒精 荧光光谱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光催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陈桂华 梁华定 +3 位作者 葛昌华 韩德满 王芳 杨辉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43-1248,1260,共7页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前驱体,偏钒酸铵为掺杂离子给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V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粉体;并使用TGA-DSC、XRD、BET、SEM对其晶化温度与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V掺入促进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转变、抑制晶粒长大、增大比表面积...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前驱体,偏钒酸铵为掺杂离子给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V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粉体;并使用TGA-DSC、XRD、BET、SEM对其晶化温度与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V掺入促进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转变、抑制晶粒长大、增大比表面积,纳米粉体颗粒呈分布较均匀的类球形晶粒。以亚甲基蓝为模型反应,考察了V掺杂量、煅烧温度对催化剂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V掺杂的TiO2粉体降解亚甲基蓝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晶格中V4+能够作为电荷转移物种,有效的抑制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增加了表面空穴浓度,提高TiO2纳米粉体的光催化活性,当掺杂量为1.5 mol%,煅烧温度为450℃时,TiO2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二氧化钛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胺金属(Ⅱ)配合物的结构、紫外-可见光谱和反应活性 被引量:14
5
作者 钟爱国 吴俊勇 +5 位作者 闫华 金燕仙 戴国梁 蒋华江 潘富友 刘述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67-1372,共6页
三聚氰胺是婴幼儿"肾结石事件"的重要前体.本文选取几个典型的二价金属离子与三聚氰胺(L)形成的三聚氰胺金属配合物ML2(OH)2(M=Ca,Mg,Zn,Cu,Ni,Fe),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含时DFT和概念DFT等工具,系统地计算和比较了ML2(OH)... 三聚氰胺是婴幼儿"肾结石事件"的重要前体.本文选取几个典型的二价金属离子与三聚氰胺(L)形成的三聚氰胺金属配合物ML2(OH)2(M=Ca,Mg,Zn,Cu,Ni,Fe),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含时DFT和概念DFT等工具,系统地计算和比较了ML2(OH)2的结构、紫外-可见光谱和反应性质的异同.模拟结果揭示了ML2(OH)2的结构、光谱及其反应性质是一类不同于其前体L,形成ML2(OH)2配合物后,将有较高的亲电指数和较低的化学硬度以及呈现红外吸收峰红移;在这些典型的二价金属配合物中,金属M离子电荷与配体O和N原子之间的电荷、以及与金属M离子和配体原子之间的二级微扰相互作用能,配合物最低空轨道能级与其亲电反应指数、最低空轨道能级与化学硬度指数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定量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2)达0.889-0.997;前线分子轨道模拟结果表明,ML2(OH)2体系反应活性的差异源于金属离子对前线轨道贡献有所不同,FeL2(OH)2、CuL2(OH)2、NiL2(OH)2等过渡金属离子的配合物中,金属离子贡献较多,共价性成分较多.这些结果将为进一步理解人体内三聚氰胺致结石的成因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T 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金属配合物 概念DFT 含时D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Fe/TiO_2及其光催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陈桂华 葛昌华 +3 位作者 潘富友 赵波 杨辉 王明星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33-439,共7页
以TiCl4为钛前驱体,氨水为沉淀剂,氯化铁为掺杂离子给体,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纯的与铁掺杂的TiO2纳米光催化剂。采用XRD、差热-热重等分析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苯酚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实验研究了样品的光催化性能,考察了Fe3+掺... 以TiCl4为钛前驱体,氨水为沉淀剂,氯化铁为掺杂离子给体,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纯的与铁掺杂的TiO2纳米光催化剂。采用XRD、差热-热重等分析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苯酚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实验研究了样品的光催化性能,考察了Fe3+掺杂量、苯酚溶液的pH值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e3+掺杂抑制了晶粒长大,细化了晶粒。Fe3+取代晶格中Ti4+的位置或进入间隙位置,引起晶格畸变。适量的Fe3+掺杂能减少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提高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在本实验条件下,Fe3+掺杂量为0.1 mol%,苯酚溶液的pH为9时,纳米TiO2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性能,在20 W紫外灯照射下降解16 h,降解率达到8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剂 化学沉淀法 苯酚 二氧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柱切换法测定土壤浸出液中的氟离子 被引量:13
7
作者 姜新华 倪承珠 +7 位作者 朱彬和 赵训燕 陈素清 吕伟德 张嘉捷 张培敏 李刚 朱岩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2-446,共5页
建立了离子色谱-柱切换测定土壤浸出液中氟离子的方法。使用柱切换技术,将样品通过高聚物反相色谱柱进行在线预处理,分离氟离子和小分子有机酸,同时除去水溶性有机杂质,采用收集环收集氟离子并进入分析系统分析,消除了测定氟离子时普遍... 建立了离子色谱-柱切换测定土壤浸出液中氟离子的方法。使用柱切换技术,将样品通过高聚物反相色谱柱进行在线预处理,分离氟离子和小分子有机酸,同时除去水溶性有机杂质,采用收集环收集氟离子并进入分析系统分析,消除了测定氟离子时普遍存在的干扰问题。分析系统的淋洗液为KOH溶液,流速为1.0 mL/min,采用抑制性电导检测,外标法定量。氟离子的线性范围为0.05~10.0 mg/L,相关系数为0.999 9,加标回收率为103.4%~105.3%,相对标准偏差为2.0%~2.1%,检出限(S/N=3)为5.50μg/L。该方法适用于测定复杂基体样品中的氟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 柱切换 氟离子 浸出液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键合型多糖类手性固定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金召磊 汪一波 +2 位作者 高建荣 潘富友 唐守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81-890,共10页
多糖类衍生物手性固定相因其强大的手性分离能力,在液相色谱直接拆分对映体方面应用广泛。涂敷型手性固定相因多糖衍生物与基质间无化学键,因此溶剂耐受性差,流动相的选择十分有限。而键合型多糖类手性固定相克服了涂敷型手性固定相的缺... 多糖类衍生物手性固定相因其强大的手性分离能力,在液相色谱直接拆分对映体方面应用广泛。涂敷型手性固定相因多糖衍生物与基质间无化学键,因此溶剂耐受性差,流动相的选择十分有限。而键合型多糖类手性固定相克服了涂敷型手性固定相的缺点,扩大了流动相的选择范围,提高了手性固定相的稳定性,成为近年来手性分离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对这类固定相的5种制备方法:双官能团试剂法、端基还原法、共聚法、光化学法以及分子间缩聚法进行了介绍,对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衍生物 手性固定相 键合 研究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氯苯肼盐酸盐的合成工艺 被引量:17
9
作者 潘富友 杨健国 +1 位作者 梁华定 葛昌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000-1003,共4页
p-Chlorophenylhydrazine hydrochloride was synthesized from p-chloroaniline through diazotization followed by Na 2SO 3 reduction. The p-chloroaniline is at first diazotized in dilute hydrochloride acid and PEG-600, and... p-Chlorophenylhydrazine hydrochloride was synthesized from p-chloroaniline through diazotization followed by Na 2SO 3 reduction. The p-chloroaniline is at first diazotized in dilute hydrochloride acid and PEG-600, and then the solution of diazonium hydrochloride was reduced by droping into Na 2SO 3 solution at 70 ℃, and acided in 20%~25% of hydrochloride acid. The yield was above 84 5%(with purity≥99 5% by HPLC). The following reagent ratios were used in synthesis: n(p-chlorlaniline) ∶n(sodium nitrite)∶n(hydrochloride acid)∶n(sodium sulfite)=1 0∶ 1 02∶ 3 0∶ 2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氯苯肼盐酸盐 合成工艺 重氮盐 亚硫酸钠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双极性(D-π-A)吡啶 Salophen 席夫碱锌/镍配合物的合成、表征、线性及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杰 滕明瑜 +4 位作者 戴国梁 赵松林 王佳丽 张萍 宋彤彤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9-505,共7页
通过Still偶联反应合成了吡啶取代的香草醛(1a和1b)。以过渡金属离子(Zn2+和Ni2+)作为模板,以单亚胺席夫碱2和吡啶基香草醛为原料合成和表征了新的非对称双极性(D-π-A)Salophen金属配合物(3a、3b和3c)。测定了这些金属配合物的线性和... 通过Still偶联反应合成了吡啶取代的香草醛(1a和1b)。以过渡金属离子(Zn2+和Ni2+)作为模板,以单亚胺席夫碱2和吡啶基香草醛为原料合成和表征了新的非对称双极性(D-π-A)Salophen金属配合物(3a、3b和3c)。测定了这些金属配合物的线性和三阶非线性光学(双光子吸收,TPA)性质。双极性的Salophen金属配合物的发射光谱在可见光范围内(486~516 nm),荧光寿命4.51 ns^5.18 ns,荧光量子产率在4.3%~5.3%之间。衰减时间测试表明,荧光寿命是在纳秒级范围,这表明该发射来自单线态。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热重分析,结果表明3a、3b和3c都是热稳定的,起始分解温度(Td)为333~374℃。使用开孔Z-扫描方法在800 nm处用100 fs脉冲的激光对这些双极性的Salophen金属配合物的TPA截面σ(2)进行了测试,最高可达1 403 GM,其值为目前已知席夫碱金属配合物较高值之一。测试表明,锌的Salophen金属配合物具有良好的荧光量子产率、巨大的TPA截面σ(2)、很高的热稳定性以及锌配合物公认的低毒性。因这些配合物可以被近红外或红外波长的光激发,这种光可以有效地穿透生物组织同时减轻细胞损伤,所以Salophen锌配合物作为双光子荧光发色团在生物体成像中有潜在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ophen配合物 双极性分子 线性光学性质 双光子吸收截面 Z-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对2-硝基苯酚和2,4-二氯苯酚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仙弟 梁华定 +3 位作者 赵松林 陈素清 王扬 申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40-43,共4页
研究多壁碳纳米管对水中2-硝基苯酚和2,4-二氯苯酚的吸附规律。测定不同温度下两物质的吸附等温线,研究吸附的热力学特性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对2-硝基苯酚和2,4-二氯苯酚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饱和吸附量分别达到24.54mg/g和30.... 研究多壁碳纳米管对水中2-硝基苯酚和2,4-二氯苯酚的吸附规律。测定不同温度下两物质的吸附等温线,研究吸附的热力学特性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对2-硝基苯酚和2,4-二氯苯酚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饱和吸附量分别达到24.54mg/g和30.53mg/g。用Freundlich等温方程拟合碳纳米管对两种化合物的吸附,其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5;用Clapeyron-Clausius方程拟合吸附过程,两种物质的线性相关系数都达0.99。293~353K时,碳纳米管对2-硝基苯酚吸附的ΔH、ΔG、ΔS分别为-7.74~-7.05kJ·mol-1、-6.14~-4.80kJ·mol-1、-8.33~-3.00J.mol-1.K-1;对2,4-二氯苯酚吸附的ΔH、ΔG、ΔS分别为-24.75~-17.78kJ·mol-1、-6.79~-6.22kJ·mol-1、-61.29~-32.75J.mol-1.K-1。由于对酚分子π-π共轭作用的强弱不同,碳纳米管对2,4-二氯苯酚的吸附能力大于2-硝基苯酚。本文得到的碳纳米管吸附规律,为研究碳纳米管吸附含苯环类物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 碳纳米管 2-硝基苯酚 2 4-二氯苯酚 吸附等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表面张力测定的实验数据处理分析与改进 被引量:13
12
作者 闫华 金燕仙 +1 位作者 钟爱国 林彩萍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46,共3页
对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正丁醇(n-C4H9OH)溶液表面张力的实验数据处理进行了分析与改进,用改进后的方法计算得到正丁醇分子的横截面积与文献吻合得较好。
关键词 表面张力 溶液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结构的9,9-二芳基芴类发光材料的合成、表征及性能 被引量:6
13
作者 欧阳密 项文勤 +2 位作者 张玉建 金燕仙 张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16-1524,共9页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以三苯胺结构为核心的具有推电子-拉电子(D-A)结构的9,9-二芳基芴类有机小分子.研究了介质极性对吸收与发射光谱行为的影响及分子结构与其发光能力的关系.该类化合物荧光发射波长范围在430-530nm.并在特定极性溶剂中观...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以三苯胺结构为核心的具有推电子-拉电子(D-A)结构的9,9-二芳基芴类有机小分子.研究了介质极性对吸收与发射光谱行为的影响及分子结构与其发光能力的关系.该类化合物荧光发射波长范围在430-530nm.并在特定极性溶剂中观察到双重荧光现象.溶剂效应显示该类化合物随着介质极性的增加,分子内电荷转移态(ICT)的荧光发射峰波长先红移后蓝移且荧光强度降低,表现出扭曲的分子内电荷转移(TICT)行为.该类化合物的最高占有分子轨道(HOMO)能级位于-5.24--5.50eV,且可以通过改变取代基电负性的强弱来调节.所得化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92-206°C,热重分析(TGA)表明化合物的热分解温度都在400°C以上,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光 推电子-拉电子结构 分子内电荷转移 双荧光 扭曲的分子内电荷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血藤黄酮类化合物组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葛明菊 金则新 +2 位作者 李钧敏 钟章成 张利龙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2-386,共5页
大血藤为一种传统药用植物。为了了解大血藤的药用成分,利用聚酰胺薄层层析及HPLC法分析了大血藤各器官黄酮类化合物的组成。聚酰胺薄层层析及HPLC法分析都显示大血藤叶片含有10种不同的黄酮甙,而嫩茎、叶柄与老茎中分别含有10种、8种及... 大血藤为一种传统药用植物。为了了解大血藤的药用成分,利用聚酰胺薄层层析及HPLC法分析了大血藤各器官黄酮类化合物的组成。聚酰胺薄层层析及HPLC法分析都显示大血藤叶片含有10种不同的黄酮甙,而嫩茎、叶柄与老茎中分别含有10种、8种及5种不同的黄酮甙;大血藤叶片黄酮类化合物经盐酸水解后HPLC分析显示有8种不同的黄酮类化合物。大血藤叶片及嫩茎的黄酮类化合物组成成分较多,具有一定的应用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藤 黄酮类 化合物组成 HPLC 聚酰胺薄层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3,4-三氮唑偶氮)-5-二乙氨基苯甲酸-过氧化氢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铁(Ⅲ)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素清 葛昌华 +2 位作者 梁华定 潘富友 黄莉莉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1-494,共4页
本文研究了铁(Ⅲ)催化H2O2氧化2-(1,3,4-三氮唑偶氮)-5-二乙氨基苯甲酸(TZDBA)的褪色反应及其动力学条件,建立了测定痕量铁(Ⅲ)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在pH=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褪色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488nm,催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 本文研究了铁(Ⅲ)催化H2O2氧化2-(1,3,4-三氮唑偶氮)-5-二乙氨基苯甲酸(TZDBA)的褪色反应及其动力学条件,建立了测定痕量铁(Ⅲ)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在pH=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褪色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488nm,催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42.10kJ/mol,速率常数k=8.57×10-4 s-1,Fe(Ⅲ)的质量浓度在0.01~0.20mg/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检出限为6.62×10-10 g/mL。方法用于头发和面粉中痕量铁的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法测定结果相符,相对标准偏差为1.88%~2.84%(n=6),加标回收率为96.4%~10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Ⅲ) 2-(1 3 4-三氮唑偶氮)-5-二乙氨基苯甲酸 过氧化氢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湿式氧化处理造纸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学文 王勇 葛昌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9-142,共4页
以过渡金属氧化物CuO为活性组分,采用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造纸废水,考察Cu负载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氧气分压在2.5MPa和反应时间3h,催化剂用量为3g,Cu负载量为4%,反应温度为220℃,500mL浓度为32... 以过渡金属氧化物CuO为活性组分,采用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造纸废水,考察Cu负载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氧气分压在2.5MPa和反应时间3h,催化剂用量为3g,Cu负载量为4%,反应温度为220℃,500mL浓度为3250mg/L造纸废水的COD去除率为90%,色度去除率为89%,pH值由9.6变为7.8。另外,对催化剂进行再生处理和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450℃下活化3h,在上述相同反应条件下,对原废水的COD去除率降低为88%,重复使用9次后对废水的COD去除率仍能保持在8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湿式氧化 CUO/Γ-AL2O3催化剂 造纸废水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台乌药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珍 孙骏威 +2 位作者 许海丹 钱宝英 鲍思伟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3-246,共4页
以药用植物天台乌药当年生嫩茎为外植体,新芽萌动后取材,研究不同培养基对其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的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 2.0~3.5 mg.L-1+NAA 0.2 mg.L-1+Na2S2O31.25%(蔗糖3%),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1/4 MS+IBA... 以药用植物天台乌药当年生嫩茎为外植体,新芽萌动后取材,研究不同培养基对其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的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 2.0~3.5 mg.L-1+NAA 0.2 mg.L-1+Na2S2O31.25%(蔗糖3%),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1/4 MS+IBA 1.0 mg.L-1(不加肌醇,蔗糖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药(Lindera AGGREGATE (Sims) Kosterm)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及纤维素三(3-三氟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金召磊 胡芳芳 +4 位作者 汪一波 刘贵花 王芳 潘富友 唐守万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87-1092,共6页
为了扩展多糖类手性固定相的种类,制备了基于淀粉及纤维素三(3-三氟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的涂敷型手性固定相,以正己烷-异丙醇混合液为流动相,对8种手性化合物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拆分。研究表明:虽然与应用最广泛的分别以淀粉及纤维素三(... 为了扩展多糖类手性固定相的种类,制备了基于淀粉及纤维素三(3-三氟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的涂敷型手性固定相,以正己烷-异丙醇混合液为流动相,对8种手性化合物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拆分。研究表明:虽然与应用最广泛的分别以淀粉及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为手性选择因子的商品化手性柱Chiralpak AD和Chiralcel OD相比,所制备的手性固定相的手性分离能力较低,但纤维素三(3-三氟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显示出特异的手性识别能力,一些手性化合物在此固定相上得到了比在Chiracel OD上更好的分离;所制备的手性固定相的手性识别能力随流动相中异丙醇含量的降低而变好,当流动相中正己烷与异丙醇的体积比为95∶5时所制备的手性固定相显示出相对较高的手性识别能力;总体来说,淀粉三(3-三氟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的手性识别能力稍强于纤维素三(3-三氟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同时两种手性固定相的手性识别能力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固定相 涂敷 手性识别 多糖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氟基苯亚甲基)-3,5-二羟基苯甲酰腙Ni(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晶体结构及光谱性质 被引量:6
19
作者 贾文平 杨健国 +1 位作者 李芳 潘富友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7-630,共4页
镍是生物中必要的痕量元素,能促进体内铁的吸收、红细胞的增长、氨基酶的合成,镍可能是DNA和RNA的一种结构稳定剂。大多数席夫碱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菌等生物活性,而腙类化合物因具有优良的生物活性、强配位能力和多样的配位形式,在... 镍是生物中必要的痕量元素,能促进体内铁的吸收、红细胞的增长、氨基酶的合成,镍可能是DNA和RNA的一种结构稳定剂。大多数席夫碱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菌等生物活性,而腙类化合物因具有优良的生物活性、强配位能力和多样的配位形式,在农药、医药及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受到广泛的关注。我们实验室长期以来从事席夫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我们曾报道过水杨酰腙Schiff碱配体与Cu(Ⅱ)配合的结构和生物活性,为了进一步研究镍配合物的配位构型及其性能,本文报道了标题化合物镍的四配位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配合物 2′-(4-氟苯亚甲基)-3 5-二羟基苯甲酰腙 晶体结构 光谱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导热增强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素清 黄国波 +3 位作者 鲍建设 诸葛纯 俞金娜 朱冰宇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2-267,共6页
为了提高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导热性能,以N,N,N-三甲基-1-十六烷基溴化铵(CTAB)改性剂,氧化石墨烯(GO)经有机化改性、还原反应制得功能化石墨烯(CTAB-RGO),并作为强化传热载体对癸酸-十二醇(CA-LA)共混物(相变储能材料)进行导热增强改性... 为了提高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导热性能,以N,N,N-三甲基-1-十六烷基溴化铵(CTAB)改性剂,氧化石墨烯(GO)经有机化改性、还原反应制得功能化石墨烯(CTAB-RGO),并作为强化传热载体对癸酸-十二醇(CA-LA)共混物(相变储能材料)进行导热增强改性,获得新型石墨烯导热增强相变储能材料。结果表明,CTAB-RGO的加入提高了CA-LA相变复合材料的相变潜热、导热系数、热稳定性能等。添加1%CTAB-RGO复合材料的相变潜热为164.7 J/g,相对CA-LA混合物提高了22%;导热系数为高达0.94 W/(m·K),导热增强率为1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储能材料 石墨烯 改性剂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