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参碱对人髓母细胞瘤D341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开宇 毛天明 +1 位作者 陈茜 罗永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29-634,共6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在体外对人髓母细胞瘤D341细胞凋亡及Bax、Bcl-2、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和磷酸化Akt(p-Akt)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D341细胞分为实验组(加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和对照组(不加苦参碱),用CCK-8法检测苦参碱对D341细胞增... 目的:探讨苦参碱在体外对人髓母细胞瘤D341细胞凋亡及Bax、Bcl-2、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和磷酸化Akt(p-Akt)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D341细胞分为实验组(加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和对照组(不加苦参碱),用CCK-8法检测苦参碱对D341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苦参碱对D341细胞Bax、Bcl-2、Akt和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苦参碱在体外能明显地抑制D341细胞的生长,作用呈量效与时效关系;随着作用药物浓度的增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其凋亡率逐渐升高,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可见染色质趋边固缩,胞浆中空泡增多、变大,并且出现凋亡小体;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药物能使瘤细胞Bax蛋白的表达水平增强,却使Bcl-2和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结论:苦参碱可诱导D341细胞的凋亡而发挥体外抗肿瘤作用,其诱导瘤细胞的凋亡与上调Bax蛋白、下调Bcl-2及PI3K/Akt信号通路中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髓母细胞瘤 BAX蛋白 BCL-2蛋白 丝氨酸 苏氨酸激酶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并发症及防治 被引量:14
2
作者 周开宇 王广涛 +2 位作者 罗永康 金杭煌 蔡志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9月~2008年8月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12例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尿崩症11例,8例在术后1个月内恢复正常,2例在术后...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9月~2008年8月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12例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尿崩症11例,8例在术后1个月内恢复正常,2例在术后半年内恢复正常,1例术后2年存在轻度尿崩症;电解质紊乱9例,出院时均纠正;脑脊液鼻漏1例,内镜下经蝶手术修补后治愈;脑膜炎2例,经内科对症处理治愈;垂体功能低下1例,激素替代治疗后好转;鼻中隔穿孔2例,未经特殊处理;鞍内形成小血肿1例,2周后CT复查血肿自行吸收消失。12例随访4~60个月,(32±7)月,1例术后2年仍存在轻度尿崩症,1例术后3年存在垂体功能低下,其余10例均正常。结论扎实的解剖知识、娴熟的显微操作、严密的术后观察、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经蝶手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患者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池波 梁勇 +2 位作者 潘春琴 王海宝 牟思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63-1766,共4页
筛选并鉴定了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的血清差异表达蛋白.采用蛋白芯片及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对正常人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患者术前血清分别进行检测,共发现了44个差异蛋白,其中21个上调,23... 筛选并鉴定了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的血清差异表达蛋白.采用蛋白芯片及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对正常人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患者术前血清分别进行检测,共发现了44个差异蛋白,其中21个上调,23个下调.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其中表达差异最明显的蛋白,并进行质谱鉴定.通过蛋白功能结果分析表明,这些蛋白的差异表达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的发生机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 蛋白质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体外对人髓母细胞瘤D341细胞增殖、凋亡和自噬的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周开宇 吉海龙 +1 位作者 毛天明 白志强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0-246,共7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在体外诱导人髓母细胞瘤D341细胞增殖、凋亡和自噬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苦参碱0.5,1.0,1.5和2.0 g·L-1组,作用时间为24,48和72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 目的探讨苦参碱在体外诱导人髓母细胞瘤D341细胞增殖、凋亡和自噬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苦参碱0.5,1.0,1.5和2.0 g·L-1组,作用时间为24,48和72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结构,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Bax、Bcl-2、胱天蛋白酶3及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Bcl-2同源结构域蛋白抗体beclin1蛋白表达。随后在苦参碱作用前1 h加入终浓度为5 mmol·L-1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观察细胞beclin1和LC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苦参碱0.5~2.0 g·L-1能明显抑制D341细胞增殖,具有浓度效应关系(r24 h=0.994,r48 h=0.992,r72 h=0.996,P〈0.01),而且可诱导D341细胞凋亡(r24 h=0.937,r48 h=0.947,r72 h=0.987,P〈0.01);苦参碱浓度为2.0 g·L-1时,对D34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r=0.999,P〈0.01)和凋亡的诱导作用(r=0.990,P〈0.01)具有时间效应关系。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苦参碱2.0 g·L-1作用24 h,D341细胞出现气穴样的空泡结构,细胞染色质浓缩、边缘化;作用48 h,细胞核染色质浓缩明显,细胞胞浆中可见空泡;作用72 h,细胞核固缩明显,部分细胞可见核裂解,空泡明显增大。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实验结果表明,苦参碱0.5~2.0 g·L-1增强D341细胞Bax蛋白表达(r24 h=0.981,r48 h=0.967,r72 h=0.998,P〈0.01),抑制Bcl-2蛋白表达(r24 h=-0.977,r48 h=-0.989,r72 h=-0.968,P〈0.01)。苦参碱作用48 h可增强D341细胞胱天蛋白酶3的表达(r48 h=0.995,P〈0.01),作用24,48和72 h能增强D341细胞beclin1蛋白的表达,具有浓度效应关系(r24 h=0.989,r48 h=0.986,r72 h=0.966,P〈0.01),自噬抑制剂3-MA可抑制此作用(P〈0.05)。苦参碱能使D341细胞LC3-Ⅰ蛋白表达减少,LC3-Ⅱ表达增加,LC3-Ⅰ/LC3-Ⅱ比值降低(r24 h=-0.795,r48 h=-0.886,r72 h=-0.901,P〈0.05);自噬抑制剂3-MA可抑制苦参碱对LC3-Ⅰ和LC3-Ⅱ蛋白表达的影响(P〈0.05)。结论苦参碱体外具有抑制D341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和促进自噬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相关血清蛋白质标志物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婷 刘池波 +1 位作者 徐小辉 梁海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64-669,共6页
目的:探讨并初步鉴定帕金森病患者血清中相关蛋白质作为特异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结合纳米磁珠技术检测44例帕金森病和60例健康对照的血清标本,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差异蛋白峰,... 目的:探讨并初步鉴定帕金森病患者血清中相关蛋白质作为特异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结合纳米磁珠技术检测44例帕金森病和60例健康对照的血清标本,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差异蛋白峰,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出差异蛋白,酶解后进行液质联用串联质谱(LC-MS/MS)分析,利用Xcalibur的程序组件BioWorks 3.2完成蛋白质序列数据库鉴定分析。结果:经SELDI-TOF-MS结合纳米磁珠技术筛选出质荷比m/z位于8 937的蛋白质在帕金森病中高表达(帕金森病组表达强度为27.47±16.58,正常组表达强度为5.01±3.47),有显著差异(P<0.01);6 636和8 697的蛋白质在帕金森病中低表达(帕金森病组表达强度为5.43±2.66和20.22±9.57,正常组表达强度为18.85±7.56和51.13±26.22),有显著差异(P<0.01)。联合上述3种潜在蛋白质标志物,可区分帕金森病组和对照组,其中帕金森病患者检出率为90.0%(27/30),健康者检出率为92.5%(37/40)。对m/z为6 636、8 697和8 937的标志物进行鉴定,结果分别为载脂蛋白C-I、载脂蛋白C-III和补体成分3a。结论:鉴定出的载脂蛋白C-I、载脂蛋白C-III和补体成分3a在帕金森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蛋白质组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ELDI-TOF-MS技术结合WCX纳米磁珠筛选原发性胆囊癌患者血清蛋白指纹图谱的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邢人伟 牟永华 刘池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1期2486-2488,共3页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筛选胆囊癌患者外周血清中生物标记蛋白,初步探讨其对胆囊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对45例胆囊癌患者及50例对照者(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清蛋白质进行...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筛选胆囊癌患者外周血清中生物标记蛋白,初步探讨其对胆囊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对45例胆囊癌患者及50例对照者(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清蛋白质进行检测,应用蛋白质芯片软件对蛋白质谱进行分析,建立诊断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胆囊癌患者外周血清蛋白质表达谱与对照组相比,(5913Da,6181Da,13752Da)3个蛋白质荷比峰(M/Z)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灵敏度为86.7%,特异性为93.3%,这3个蛋白质峰数据建立蛋白质谱模型,用样本进行盲法测试。其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90%。结论:应用SELDI-TOF-MS技术可有效筛选胆囊癌患者血清中特异性蛋白标记物,为胆囊癌患者的诊断提供了一条可靠的高灵敏度及特异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胆囊癌 生物标记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腺瘤E-钙黏素和β-连环素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周开宇 王广涛 +1 位作者 金杭煌 杨伯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1期2337-2339,共3页
目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钙黏素和β-连环素在人类侵袭性、非侵袭性及复发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相关关系,为进一步了解人类垂体腺瘤的生物学行为提供依据。方法:对56例垂体腺瘤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以单克隆抗体... 目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钙黏素和β-连环素在人类侵袭性、非侵袭性及复发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相关关系,为进一步了解人类垂体腺瘤的生物学行为提供依据。方法:对56例垂体腺瘤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以单克隆抗体直接检测E-钙黏素、β-连环素的表达。按染色强度和阳性范围评估免疫组化结果,分析黏附分子表达程度与垂体腺瘤有无侵袭性及术后复发的相关关系。结果:E-钙黏素在侵袭性、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之间阳性表达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2.36,P<0.05),β-连环素在侵袭性、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之间阳性表达程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uc=2.41,P<0.05)。在术后复发、未复发垂体腺瘤中,E-钙黏素阳性表达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2.42,P<0.05),β-连环素阳性表达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2.14,P<0.05)。结论:E-钙黏素、β-连环素的低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相关;E-钙黏素、β-连环素较低表达的垂体腺瘤,术后更易出现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侵袭性 肿瘤复发 E-钙黏素 Β-连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