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原始创世神话的创造类型与文化底蕴 被引量:4
1
作者 杨丽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2-117,共6页
创世造人神话属释源神话,包括宇宙起源神话和人类起源神话。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宇宙的初始状态;第一个事物的出现;相继出现的事物的创造途径;神与人的联系;神与神、人与人及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人具有的特点;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地... 创世造人神话属释源神话,包括宇宙起源神话和人类起源神话。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宇宙的初始状态;第一个事物的出现;相继出现的事物的创造途径;神与人的联系;神与神、人与人及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人具有的特点;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等。创世造人神话是人类先民对万物起源的深深思索和郑重的解释,是人类对世界和自身的一种终极探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世 造人 三界 自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孚诗歌论 被引量:3
2
作者 何方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6-111,共6页
陈孚在有元一代时见高节,为人称颂,在山水诗、咏史诗等领域各有所成。陈孚诗歌意趣丰富,天趣自成,呈现出一种回归唐风的美学努力,展示了元代诗坛的变革路向。但是,陈孚及其诗歌创作长期以来为文学史家所遗忘,实为憾事。
关键词 陈孚 元代文学 山水诗 咏史诗 唐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丝作家群:地域色彩与文化定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嘉良 罗华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76,共6页
探讨"浙江潮"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语丝作家群是一个重要视角。这个以鲁迅、周作人领衔的作家群体有鲜明的浙江地域色彩,其创作业绩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浙江文学精神。语丝作家群的启蒙文化立场、平民知识分子心态、自由主义的... 探讨"浙江潮"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语丝作家群是一个重要视角。这个以鲁迅、周作人领衔的作家群体有鲜明的浙江地域色彩,其创作业绩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浙江文学精神。语丝作家群的启蒙文化立场、平民知识分子心态、自由主义的政治态度,在现代知识分子中有一定代表性,由此确定其在现代文化思想史上的历史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丝作家群 浙江潮 启蒙立场 平民姿态 书生论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评的剖析》与文学的文化批评的建构 被引量:2
4
作者 杨丽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8-114,共7页
诺斯洛普·弗莱的著作《批评的剖析》被很多人推崇为原型批评的经典著作。然而这并非该书的全部价值所在。弗莱所要阐述的并非某一具体的批评流派,这正如他在书的标题中所反映出来的那样。实际上,弗莱是力图以原型批评为中心,建立... 诺斯洛普·弗莱的著作《批评的剖析》被很多人推崇为原型批评的经典著作。然而这并非该书的全部价值所在。弗莱所要阐述的并非某一具体的批评流派,这正如他在书的标题中所反映出来的那样。实际上,弗莱是力图以原型批评为中心,建立起独立于其他学科之外、同时又能打破文学批评内部各流派之间围栅的一种综合性开放式的文化批评体系。在该书中,他虽未能完全实现这一意图,但他的这一宗旨和视角的巨大价值却是不可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批评 神话批评 社会学批评 文化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语言陌生化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田文强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43-47,共5页
"陌生化"是实现艺术目的一种审美方式,对文学审美有着重要意义。文学语言因自身的"自主性"特点和审美功能,其陌生化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语言意象的可感性、语言组合的超常性、语言表现的体验性。
关键词 文学语言 陌生化 审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台桃源意象与古代小说戏曲中的性描写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天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133-141,共9页
唐代文人将刘阮遇仙与武陵桃源附会并相互混融,遂产生了天台桃源意象;天台桃源意象开始承袭刘阮遇仙的艳遇特质被用来叙写男女艳情,天台桃源意象就此走上了艳化之路。宋元以后,天台桃源意象被小说戏曲作家广泛用于性描写。天台桃源意象... 唐代文人将刘阮遇仙与武陵桃源附会并相互混融,遂产生了天台桃源意象;天台桃源意象开始承袭刘阮遇仙的艳遇特质被用来叙写男女艳情,天台桃源意象就此走上了艳化之路。宋元以后,天台桃源意象被小说戏曲作家广泛用于性描写。天台桃源意象在古代小说戏曲的性描写中起着隐喻、象征的作用,悬置了对性行为的刻画,既突显了男女性爱的美好,也诗化了古代小说戏曲的性描写,突出地代表了中国文学性描写含蓄蕴藉一路的审美特色。天台桃源意象在古代小说戏曲性描写中所体现的美学价值历久弥新,启示今天的文艺工作者仍应把含蓄隽永和富有启发力的性描写作为遵循的基本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台桃源意象 古代小说戏曲 性描写 审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神圣观照世俗——对但丁《神曲》“两重性”的另一种理解 被引量:6
7
作者 蒋承勇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7-9,24,共4页
但丁作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 ,对旧时代具有总结性意义 ,而且他是站在旧时代那“神圣”的基督教文化土壤上前瞻新时代的曙光的。他倡导人文主义 ,但又不一味地予以肯定 ,而是以基督教文化中具有人文性的合理因素 ,去规范与评判世俗... 但丁作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 ,对旧时代具有总结性意义 ,而且他是站在旧时代那“神圣”的基督教文化土壤上前瞻新时代的曙光的。他倡导人文主义 ,但又不一味地予以肯定 ,而是以基督教文化中具有人文性的合理因素 ,去规范与评判世俗生活和人文主义的个性自由乃至人欲放纵。因此 ,作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人文主义的先驱 ,但丁是伟大的 ,而作为“从神圣观照世俗”的“最后一位诗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但丁 《神曲》 人文主义 两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复古诗学思想述评 被引量:1
8
作者 何方形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2-75,共4页
戴复古的诗学精神,总体上流转着杜甫式的情感溪流,呈现出对唐代诗学的回复与规慕,讲求遵循艺术创作的基本法则,主要表现为诗要有正脉、诗为人伴侣、诗思费斟酌、诗味求隽永、诗风尚雄浑等方面,深蕴艺术三昧,凸现语意两工,表现出极强的... 戴复古的诗学精神,总体上流转着杜甫式的情感溪流,呈现出对唐代诗学的回复与规慕,讲求遵循艺术创作的基本法则,主要表现为诗要有正脉、诗为人伴侣、诗思费斟酌、诗味求隽永、诗风尚雄浑等方面,深蕴艺术三昧,凸现语意两工,表现出极强的审美意义。换言之,戴复古也建构起一定的诗学体系,从古今诗歌美学思想传承、流变的角度来看,自有其不灭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复古 诗学精神 诗学体系 审美意义 语意两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美感教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郑友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语文 美感教学 文学教学 审美教育 课程标准 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人的书香情结——“神仙考验”母题与“红袖添香”意象别解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正 《浙江学刊》 CSSCI 2004年第1期128-132,共5页
书香 ,实际上凝结着书与读者的精神血缘关系。“神仙考验”试的是门徒的“慧根” ,实质上试的就是“师徒”之间的缘分。有了缘分 ,也就有精神交往的通道 ,也就有了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而文人读书时渴望“红袖添香” ,不仅是通常意义上... 书香 ,实际上凝结着书与读者的精神血缘关系。“神仙考验”试的是门徒的“慧根” ,实质上试的就是“师徒”之间的缘分。有了缘分 ,也就有精神交往的通道 ,也就有了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而文人读书时渴望“红袖添香” ,不仅是通常意义上的“享受艳福” ,而且是为了托付精神 ,就是在理想世界里期待自己的精神趣味终能被某一“知己”读解。文人希望自己是原书作者的有缘人和知音 ,能够承传前人的精神传统 ;文人又希望自己的作品得以精神流芳 ,希望有后人成为自己的有缘人和知音 ,使文化的精神链得以绵延。纵向的历时性的精神链延伸 ,一旦在横向的共时性的“红颜知己”身上得到确证 ,就增添了“书香”源远流长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因而也增添了文人的读书、写作的激情与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仙考验” “红袖添香” 书香情结 精神传承 李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约翰·巴斯《敦亚佐德》对《一千零一夜》的戏仿与重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靖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3-225,共3页
约翰·巴斯的《敦亚佐德》取材于《一千零一夜》,因此它的重述痕迹是十分明显的,无论是故事框架还是作品中人物的名字都是相同的。但约翰·巴斯将这个古老的故事放在现代社会背景之下,并将之当成一个罗兰·巴特所说的"... 约翰·巴斯的《敦亚佐德》取材于《一千零一夜》,因此它的重述痕迹是十分明显的,无论是故事框架还是作品中人物的名字都是相同的。但约翰·巴斯将这个古老的故事放在现代社会背景之下,并将之当成一个罗兰·巴特所说的"可写文本",来进行重述或者说是改写,从故事的内容到讲故事的形式均构成了对原作的戏仿,并在这种戏仿之中颠覆和解构作品的意义,使之变成了一个现代寓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巴斯《敦亚佐德》 《一千零一夜》 滑稽模仿 框架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浙东文派的散文史价值与文章学贡献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建军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1-87,共7页
宋代浙东文派是北宋中叶至宋元之际流衍于浙东地区的散文流派,根源于浙东事功学派,并逐渐从传义理的学派,嬗变为重辞章的文派。该文派作为南宋最为重要的散文派,宋文优良传统的持守者和文坛最具事功特色的议论派,在中国散文史上具有重... 宋代浙东文派是北宋中叶至宋元之际流衍于浙东地区的散文流派,根源于浙东事功学派,并逐渐从传义理的学派,嬗变为重辞章的文派。该文派作为南宋最为重要的散文派,宋文优良传统的持守者和文坛最具事功特色的议论派,在中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文派构建文章批评理论体系,推动了文章学走向成熟;开创评点式选本批评法,丰富了文章学批评体式;编出文章经典选本,影响了后世文选活动。文派从理论建树、批评体式、文选活动三个维度,又为中国文章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东文派 文章批评 文话著述 文选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美学原则”的当代学理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艺声 《东南学术》 2004年第5期150-154,共5页
孙绍振新美学原则的当代性反思判断,其契机主要指涉“美是生活”论、“生活决定”论与“政治一元”论等三大传统观念提出挑战、质疑与反拨;其学理则进一步指涉机械反映论、二元对立论与非审美论等三大形而上悖论作出批判与超越。
关键词 新的美学原则 反思判断的契机 学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成人函授学历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友霄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7-39,共3页
从决策者的初衷看 ,成人函授学历教育是一项投入少、见效快、资源充分利用的高效益的事业。但在心身浮躁、急功近利的不良心态弥漫的社会大背景下 ,成人函授学历教育存在着诸如招生秩序混乱、教风学风严重滑坡的种种令人忧虑的现象 ,它... 从决策者的初衷看 ,成人函授学历教育是一项投入少、见效快、资源充分利用的高效益的事业。但在心身浮躁、急功近利的不良心态弥漫的社会大背景下 ,成人函授学历教育存在着诸如招生秩序混乱、教风学风严重滑坡的种种令人忧虑的现象 ,它的直接危害是文凭的贬值和诚信的流失。笔者以为 ,只有规范 ,才有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函授学历教育 现状 出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杜甫早期诗歌的审美情趣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方形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7期97-99,共3页
诗圣杜甫在早期诗歌创作中即表现出丰富而高尚的审美情趣,脱弃凡近,卓荦不群,主要呈现方式为注重色彩、崇尚飞动、讲求韵律,这一切都对诗人以后的审美实践活动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杜甫 早期诗歌 审美情趣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国纵横家书》书牍文学性刍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龙建春 《江淮论坛》 2002年第6期89-93,共5页
《战国纵横家书》是保存书牍最多的先秦古籍。其书牍按功用可分为三类,其文学性各不相同:说谏书牍诡丽而不失质朴,陈情书牍宛曲而不失真率,简报书牍,简截而不失透辟。但就总体而言,朴实明达是其主要特征。这些书牍孕育了后世书牍的文学... 《战国纵横家书》是保存书牍最多的先秦古籍。其书牍按功用可分为三类,其文学性各不相同:说谏书牍诡丽而不失质朴,陈情书牍宛曲而不失真率,简报书牍,简截而不失透辟。但就总体而言,朴实明达是其主要特征。这些书牍孕育了后世书牍的文学基素,我们理应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纵横家书》 书牍 文学性 朴实明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国纵横家书》理性美刍论
17
作者 龙建春 《江淮论坛》 CSSCI 2003年第4期137-142,112,共7页
《战国纵横家书》的理性美展现在三个方面:情理的忠信美;事理的周至美;辞理的朗畅美。这种特殊的理性美以情理之挚为灵魂,以事理之真为骨架,以辞理之当为血肉。它昭示我们:理性美是一种自发的、没有范式的、自由的创造美。
关键词 《战国纵横家书》 理性美 忠信美 周至美 朗畅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