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神经梅毒1例 被引量:5
1
作者 江毅卿 蒋辉华 金笑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4期4193-4193,共1页
患者男,46岁,农民.因右上睑下垂5年余.视物双影20余天入院。5年前出现右上睑下垂,未予重视,症状逐渐加重。20余天前出现左上睑下垂,视物双影。10余年前有冶游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查体:神志清,对答切题,反应正常.记忆... 患者男,46岁,农民.因右上睑下垂5年余.视物双影20余天入院。5年前出现右上睑下垂,未予重视,症状逐渐加重。20余天前出现左上睑下垂,视物双影。10余年前有冶游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查体:神志清,对答切题,反应正常.记忆力、计算力、判断力和理解力均正常。左上睑轻度下垂,左瞳孔直径约7mm,对光反射消失,左眼球外展位固定,右上睑下垂,右瞳孔直径约6mm,对光反射迟钝,右眼球向上、向下及向内活动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症状 动眼神经麻痹 神经梅毒 左上睑下垂 瞳孔直径 对光反射 糖尿病史 轻度下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对急性癫痫小鼠海马GABA能神经元电生理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倪红 郑卜真 +5 位作者 王恩 金笑平 马传花 柯绍发 周元林 储照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5期505-509,共5页
目的:研究癫痫小鼠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电生理变化及使用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干预治疗后的变化。方法:将FVB-Tg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左乙拉西坦干预组。左乙拉西坦采用灌胃给药。在造模成功后直接断... 目的:研究癫痫小鼠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电生理变化及使用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干预治疗后的变化。方法:将FVB-Tg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左乙拉西坦干预组。左乙拉西坦采用灌胃给药。在造模成功后直接断头取脑,制作脑片,在人工脑脊液中孵育后,利用膜片钳技术,进行全细胞记录。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动作电位的绝对不应期延长(P<0.05),电位能障(Vts-Vr)值上升(P<0.05),动作电位间距延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左乙拉西坦干预组动作电位的绝对不应期缩短(P<0.01),电位能障(Vts-Vr)值下降(P<0.01),动作电位间距缩短(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左乙拉西坦组干预后癫痫小鼠海马CA1区GABA能神经元内在特性和编码能力增强,GABA能神经元功能增加可能在癫痫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乙拉西坦 海马 GABA能神经元 癫痫 动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非心源性轻型脑卒中患者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冬娟 周欢 +10 位作者 胡梦梦 沈依蕾 李鸿飞 韦潋滟 徐婧 蒋壮壮 邵晓莉 奚振华 何松彬 楼敏 柯绍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83,共9页
目的:探讨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非心源性轻型脑卒中患者早期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方法:从多中心登记数据库中纳入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3分及以下且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排除需... 目的:探讨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非心源性轻型脑卒中患者早期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方法:从多中心登记数据库中纳入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3分及以下且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排除需要抗凝治疗或存在其他抗血小板治疗禁忌证者。短期安全性结局为院内出血事件,长期安全性结局为1年全因死亡,短期神经功能结局使用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评价。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抗血小板治疗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最终共1868例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非心源性轻型脑卒中患者纳入本研究。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相比未接受抗血小板治疗,单抗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出院时mRS评分0~1分的比例(OR=1.657,95%CI:1.253~2.192,P<0.01),且不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OR=2.359,95%CI:0.301~18.503,P>0.05)。而相比于单抗治疗,双抗治疗并没有带来更多的神经功能获益(OR=0.923,95%CI:0.690~1.234,P>0.05),反而增加了胃肠道出血风险(OR=2.837,95%CI:1.311~6.136,P<0.01)。对于血小板计数75×10^(9)/L及以下和90×10^(9)/L以上的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显著改善了神经功能结局(均P<0.05),而对于血小板计数为(>75~90)×10^(9)/L的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显著改善了1年生存曲线(P<0.05)。即使患者同时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单抗治疗也未增加各种类型出血风险(均P>0.05),且能改善神经功能结局(均P<0.01)。对于单抗药物的选择,无论使用阿司匹林还是氯吡格雷,在各类出血事件、1年全因死亡风险以及神经功能结局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非心源性轻型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仍是合理的,且单抗治疗相比双抗治疗神经功能结局改善效果相当、胃肠道出血风险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源性脑卒中 血小板减少症 抗血小板治疗 安全性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朱宗亚 朱向香 +2 位作者 周元林 林青 刘素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512-2515,共4页
目的:研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幕上性高血压脑出血)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我院近3年来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根据术后6个月的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方... 目的:研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幕上性高血压脑出血)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我院近3年来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根据术后6个月的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其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s分析显示,基线血浆和肽素水平、年龄、GCS评分、脑血肿量、出血部位是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基线血浆和肽素水平、年龄、GCS评分、脑血肿量、脑出血部位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的远期预后密切相关;以上指标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为手术决策提供参考指标,对指导临床、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和肽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早期护理 被引量:42
5
作者 陈巧玲 卢爱金 杨伟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10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早期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台州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00例符合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吞咽功能障碍轻、中、重程度实施相应...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早期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台州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00例符合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吞咽功能障碍轻、中、重程度实施相应的进食训练、各吞咽肌群的功能训练、管饲等康复与指导,并实施人文关怀。结果入院时,有36例患者为轻度吞咽功能障碍,42例为中度吞咽功能障碍,22例为重度吞咽功能障碍。出院2周后,轻度吞咽功能障碍53例、中度吞咽功能障碍35例、重度为吞咽功能障碍12例。结论对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眩晕发病的脑梗死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郑海滨 马莉亚 +1 位作者 蒋辉华 余玲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3-703,共1页
眩晕(vertigo)是神经科常见症状,对于临床无明确体征且头颅CT无阳性发现的患者临床上常首先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现将我科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36例单纯眩晕发病、神经系统无明确定位体征而最终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 眩晕(vertigo)是神经科常见症状,对于临床无明确体征且头颅CT无阳性发现的患者临床上常首先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现将我科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36例单纯眩晕发病、神经系统无明确定位体征而最终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临床分析 单纯眩晕 发病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患者资料 定位体征 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OX5AP基因SG13S114A/T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9
7
作者 何颖蕾 朱敏 +1 位作者 金笑平 周元林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0-633,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ALOX5AP基因SG13S114A/T多态性,探讨ALOX5AP基因SG13S114A/T的多态性与ACI的关系,以及SG13S114A等位是否为ACI的易感基因。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分析412例确诊的... 目的:通过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ALOX5AP基因SG13S114A/T多态性,探讨ALOX5AP基因SG13S114A/T的多态性与ACI的关系,以及SG13S114A等位是否为ACI的易感基因。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分析412例确诊的ACI和368例同时与其基础疾病相匹配的非ACI者的ALOX5AP基因SG13S114A/T的多态性,比较两组间该基因多态性的差异。结果:ACI组ALOX5AP基因SG13S114AA基因型频率以及A等位基因均高于对照组,但是两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OX5AP基因SG13S114A/T的多态性与ACI的发生没有明确的关系,也不能得出该基因的A等位基因为ACI的易感基因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遗传学 基因型 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遗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8
作者 何金峰 徐小辉 +3 位作者 茆红霞 王罗丹 陈慧 王文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63-765,共3页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应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将本组纳入医院8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观察组...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应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将本组纳入医院8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失语严重程度改善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语言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应用针灸配合康复治疗疗效显著,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性失语 针灸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对脑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柯绍发 张丹红 陈秋月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10期911-911,共1页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脑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尼莫地平30 mg,银杏叶片2片,tid,对照组30例,口服银杏叶片2片,tid,均用药6个月。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进行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脑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尼莫地平30 mg,银杏叶片2片,tid,对照组30例,口服银杏叶片2片,tid,均用药6个月。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进行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价。结果尼莫地平治疗后认知功能有显著进步,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尼莫地平对脑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痴呆 脑血管性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质量管理模式防范住院患者跌倒的实施与体会 被引量:31
10
作者 陈巧玲 卢爱金 缪滔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1期871-872,共2页
关键词 住院患者 跌倒 质量管理模式 防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感染继发伴有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的临床症状轻微的脑炎/脑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江毅卿 金国飞 +1 位作者 周灵芳 刘素芝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263-2266,共4页
目的分析肺部感染继发伴有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的临床症状轻微的脑炎/脑病(MER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收治的2例肺部感染继发MER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 2例患... 目的分析肺部感染继发伴有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的临床症状轻微的脑炎/脑病(MER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收治的2例肺部感染继发MER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 2例患者均为年轻男性,发病前均有发热、咳嗽等肺部感染症状,随后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精神异常等神经系统症状,早期均行左氧氟沙星针抗感染治疗。颅脑MRI均表现为胼胝体压部的T1加权像(T1WI)低信号、T2加权像(T2WI)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的病灶,腰椎穿刺示脑脊液压力增高,实验室检查正常,予抗感染、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治疗后好转,复查颅脑MRI胼胝体压部病变消失。结论本组2例患者发病前均有肺部感染症状,随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结果均与既往文献的资料相符。肺部感染是继发MERS的病因之一,可能与早期使用左氧氟沙星针治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炎症 胼胝体 脑炎 体征和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鼠脑缺血再灌注后P-选择素、人髓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倪红 储照虎 刘新亚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12期1335-1339,共5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P-selectin表达及人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组(CIR)、阿托伐他汀组(ATO)。阿托伐他汀采用灌胃的方式给药。CIR组按制作模型后断头时程不同又分为6、12、2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P-selectin表达及人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组(CIR)、阿托伐他汀组(ATO)。阿托伐他汀采用灌胃的方式给药。CIR组按制作模型后断头时程不同又分为6、12、24、48、72h共5个亚组。阿托伐他汀组按给药时间不同分为给药4周、2周、3d和造模后即时组4个亚组,每亚组分别于造模后12、24h检测。断头取脑,制作标本,连续切片作P-selectin免疫组化染色,脑组织匀浆测定MPO。结果:CIR组可见P-selectin阳性表达血管数6h开始上升,12h达到高峰,至第3天仍有少量表达,阿托伐他汀进行干预后,P-selectin表达明显下调(P<0.01),阿托伐他汀组内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CIR组MPO含量明显高于Sham组(P<0.01),P-selectin表达与MPO含量呈线性正相关,给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干预后脑组织匀浆MPO含量下降,阿托伐他汀组内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P-selectin表达和MPO含量明显升高,使用阿托伐他汀干预后P-selectin、MPO含量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P-SELECTIN 人髓过氧化物酶 阿托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治疗急性脑梗死87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斌 李海军 梁海燕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1期1454-1456,共3页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87例和对照组8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组给予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10μg静脉滴注,qd,14d为1个疗...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87例和对照组8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组给予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10μg静脉滴注,qd,14d为1个疗程。治疗7,14,21d后评定疗效,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监测用药前后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14,21d后神经功能改善有效率分别为60.4%和62.1%,对照组分别为18.3%和29.3%;治疗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有效率分别为54.0%和57.5%,对照组分别为36.6%和39.0%,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2例、对照组1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增高。结论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丹参注射液 脑梗死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痹性痴呆2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元林 王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85-85,共1页
关键词 麻痹性痴呆 治疗 TPPA 记忆力减退 性格改变 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脑脊液 思维 发现 衣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易患基因FTO多态性与汉族人群脑梗死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邱玲玲 胡中扬 宋治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5期4298-4302,共5页
目的探讨肥胖易患基因FTO基因位点rs8050136多态性与汉族人群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7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351例(脑梗死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汉族健康人群417例(对照... 目的探讨肥胖易患基因FTO基因位点rs8050136多态性与汉族人群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7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351例(脑梗死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汉族健康人群417例(对照组),收集受试者基本资料,并采集其血液,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对FTO基因位点rs8050136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对照组和脑梗死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高血压病史、体质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尿酸(UA)和空腹血糖(FB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脑梗死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因位点纯合子AA分别与BMI(b=0.004,b'=0.088,t=2.420,P=0.016)、体质量(b=0.001,b'=0.072,t=1.993,P=0.047)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肥胖及超重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尚未发现位点rs8050136 A等位基因对脑梗死发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O基因rs8050136多态性可能与汉族人群脑梗死发病无关;FTO基因rs8050136可能是与汉族人群BMI及体质量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多态性 单核苷酸 FTO基因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相关血清蛋白质标志物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婷 刘池波 +1 位作者 徐小辉 梁海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64-669,共6页
目的:探讨并初步鉴定帕金森病患者血清中相关蛋白质作为特异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结合纳米磁珠技术检测44例帕金森病和60例健康对照的血清标本,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差异蛋白峰,... 目的:探讨并初步鉴定帕金森病患者血清中相关蛋白质作为特异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结合纳米磁珠技术检测44例帕金森病和60例健康对照的血清标本,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差异蛋白峰,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出差异蛋白,酶解后进行液质联用串联质谱(LC-MS/MS)分析,利用Xcalibur的程序组件BioWorks 3.2完成蛋白质序列数据库鉴定分析。结果:经SELDI-TOF-MS结合纳米磁珠技术筛选出质荷比m/z位于8 937的蛋白质在帕金森病中高表达(帕金森病组表达强度为27.47±16.58,正常组表达强度为5.01±3.47),有显著差异(P<0.01);6 636和8 697的蛋白质在帕金森病中低表达(帕金森病组表达强度为5.43±2.66和20.22±9.57,正常组表达强度为18.85±7.56和51.13±26.22),有显著差异(P<0.01)。联合上述3种潜在蛋白质标志物,可区分帕金森病组和对照组,其中帕金森病患者检出率为90.0%(27/30),健康者检出率为92.5%(37/40)。对m/z为6 636、8 697和8 937的标志物进行鉴定,结果分别为载脂蛋白C-I、载脂蛋白C-III和补体成分3a。结论:鉴定出的载脂蛋白C-I、载脂蛋白C-III和补体成分3a在帕金森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蛋白质组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拮抗高同型半胱氨酸对脑血管病的致病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海军 张雄 +1 位作者 于盈 刘松涛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0期1207-1209,共3页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拮抗高同型半胱氨酸对脑血管病的致病作用。方法将212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所导致的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6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2、维生素B6、叶酸治疗,治疗组加用辛伐他汀20 mg.d-1口服直至出院后...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拮抗高同型半胱氨酸对脑血管病的致病作用。方法将212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所导致的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6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2、维生素B6、叶酸治疗,治疗组加用辛伐他汀20 mg.d-1口服直至出院后2 a,比较两组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治愈率、病死率、2 a内的复发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辛伐他汀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远期效果好于维生素B12、维生素B6和叶酸治疗,治疗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 a复诊期间治疗组患者死于脑血管意外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复诊时有伴随症状人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高同型半胱氨酸所致脑血管病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对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所致的脑血管病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高同型半胱氨酸 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干预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玉 王灵芝 +2 位作者 郭宗明 金国飞 曹笑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1752-1753,共2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心理干预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8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及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入院第2、14天进行心理测评。结果:(1)入院时,干预组与对照组心理测评无...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心理干预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8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及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入院第2、14天进行心理测评。结果:(1)入院时,干预组与对照组心理测评无明显差异(P>0.05),与全国常模数据相比明显升高(P<0.01);入院第14天,干预组心理测评得分明显降低(P<0.01),恐惧的得分与全国常模数据已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与入院时比有所降低(P<0.05),但较心理干预组仍高(P<0.01),抑郁测评得分则较入院时有所上升(P<0.05)。(2)入院第14天,干预组生活能完全自理或大部分能自理患者占73/,对照组占51/,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常伴有恐惧、焦虑、抑郁心理,心理干预可明显缓解患者病后的心理障碍,促进躯体症状的改善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心理疗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增强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纤维帽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琼 李政 +3 位作者 丁建荣 柯绍发 樊树峰 滕皋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60-962,共3页
目的:探讨MR增强扫描诊断CAS病变斑块纤维帽的价值。方法:对20例CAS病变患者行颈动脉MR高分辨扫描,检查序列包括(QIR)T1WI、(FSE)T2WI/PDWI、3D-TOF和增强,比较各序列纤维帽显示情况。结果:纤维帽在T1WI、PDWI的显示多在I级以下,纤维帽... 目的:探讨MR增强扫描诊断CAS病变斑块纤维帽的价值。方法:对20例CAS病变患者行颈动脉MR高分辨扫描,检查序列包括(QIR)T1WI、(FSE)T2WI/PDWI、3D-TOF和增强,比较各序列纤维帽显示情况。结果:纤维帽在T1WI、PDWI的显示多在I级以下,纤维帽显示达到Ⅱ级以上的层面比例,T2WI高于3D-TOF,增强扫描也高于3D-TO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纤维帽显示达到Ⅲ级的层面比例,增强扫描高于T2W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D-TOF、T2WI适合纤维帽显示,增强扫描可以进一步提高MRI对纤维帽的显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纤维帽 增强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多分类预后预测的深度集成优化方法 被引量:6
20
作者 叶伟 陶永军 +1 位作者 陈锡程 伍亚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5-105,共11页
诊疗前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预后分级,有利于揭示预后转归水平并指导治疗策略,提升方法的预测性能是实现精准医疗的重要指导。利用临床和影像组学的融合特征实施脑卒中的多分类预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融合特征的深度集成优化方法(... 诊疗前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预后分级,有利于揭示预后转归水平并指导治疗策略,提升方法的预测性能是实现精准医疗的重要指导。利用临床和影像组学的融合特征实施脑卒中的多分类预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融合特征的深度集成优化方法(IABC-DEL)模型,其特征选择方法为Embedded嵌入法和卡方检验,数据不平衡处理方式为Borderline-SMOTE算法,利用Stacking构建深度集成优化模型,基学习器包括深度神经网络(DNN)、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和门控循环单元(GRU),优化方法为改良人工蜂群算法(IABC)。研究结果表明,深度集成优化方法的预后预测性能优于经典方法和既往研究,Macro-F1 score为87.88%,Macro-AUC为96.27%,ACC为88.02%。因此,基于深度集成优化学习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模型可对临床诊治和预后康复提供指导意义,并为研究预测提供新的建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集成学习 人工蜂群算法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