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山红岭种子园湿地松基因资源引入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奋成 黄永达 +3 位作者 廖树森 张应中 黄永权 李宪政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5-232,共8页
198 9年至 1996年间 ,台山红岭种子园从美国、澳大利亚、津巴布韦引入湿地松基因资源种子共 4 0 7份 ,包括有 6个种源、2 13个全同胞家系和 188个半同胞家系。利用其中 370份材料营建种源林 1片、基因资源林 6片 ,面积共 16 .85hm2 。... 198 9年至 1996年间 ,台山红岭种子园从美国、澳大利亚、津巴布韦引入湿地松基因资源种子共 4 0 7份 ,包括有 6个种源、2 13个全同胞家系和 188个半同胞家系。利用其中 370份材料营建种源林 1片、基因资源林 6片 ,面积共 16 .85hm2 。根据这 7片测定林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新引材料的遗传品质以及选择潜力 ,并通过性状年度相关分析 ,探讨早期选择的可靠性。结果表明 ,新引材料普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造林保存率平均达 90 %以上 ;在生长量方面 ,有 6 6 .6 7%的种源、82 .14 %的家系优于台山湿地松初级种子园种 ,所有参试材料的树高、材积平均现实增益分别为 10 .0 7%和 30 .4 5% ;在家系入选率为 50 %和每个入选家系内选择 2株优树的前提下 ,入选群体树高、材积的平均预期选择增益分别为 2 8.51%和 6 0 .79% ;1年生的树高和 3年生的树高、胸径、材积与 7年生的家系生长量相关密切 ,3年生时生长不良的家系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基因资源 引种效果 种子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种子园球果害虫——微红梢斑螟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徐家雄 陈泽藩 +6 位作者 杨肇兴 李徐益 蔡选光 黄德根 罗区富 黄逾天 司徒荣贵 《广东林业科技》 1992年第1期34-40,45,共8页
微红梢斑螟是我省严重为害湿地松种子园2年生球果的害虫,被害球果种子损失率达43%以上。该虫在广东1年4~5代,以高龄幼虫和蛹越冬,翌年1月中旬40%高龄幼虫化蛹,3月下旬后85%羽化为成虫。在5月上旬开始为害球果,9月中旬为害最严重,有... 微红梢斑螟是我省严重为害湿地松种子园2年生球果的害虫,被害球果种子损失率达43%以上。该虫在广东1年4~5代,以高龄幼虫和蛹越冬,翌年1月中旬40%高龄幼虫化蛹,3月下旬后85%羽化为成虫。在5月上旬开始为害球果,9月中旬为害最严重,有虫株率达55.4%。该虫主要集中在树高8m以下树冠层内的2年生球果上和林内生势弱的母树以及缓坡地中坡底的母树上。寄生天敌有广大腿小蜂等16种。化学防治,可用2.5%溴氰菊酯浓度为8000~10000倍液喷洒,效果较好,或采用营林等措施综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球果 害虫 微红梢斑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改良种子园部分无性系的早期遗传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赵奋成 李宪政 +4 位作者 黄永达 张应中 黄永权 钟岁英 李福明 《广东林业科技》 2001年第2期1-6,共6页
利用湿地松改良种子园的建园无性系生产的 8个全同胞家系和 2 0个自由授粉家系苗木共营建子代测定林 3块。 3~ 4年生的测定林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参试的自由授粉家系和全同胞家系的平均生长量显著地大于台山湿地松初级种子园的 ,2 0个... 利用湿地松改良种子园的建园无性系生产的 8个全同胞家系和 2 0个自由授粉家系苗木共营建子代测定林 3块。 3~ 4年生的测定林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参试的自由授粉家系和全同胞家系的平均生长量显著地大于台山湿地松初级种子园的 ,2 0个自由授粉家系的树高、胸径、材积平均增益分别为 5.54 % ,7.77%和 2 3 .41 % ,初步实现了建园目标 ;同一无性系的不同采种年份的自由授粉子代生长存在着差异 ,有随着种子园母树年龄的增大而表现渐佳的趋势 ;改良园中还存在着少量的误选无性系 ,需要继续作测定和淘汰。从无性系亲子的生长量相关分析中发现 ,生长较差的自由授粉家系 ,较大部分产自生长量偏小的母本无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改良种子园 子代测定 无性系 遗传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改良种子园无性系的遗传评价及新一轮育种亲本选择 被引量:10
4
作者 邓乐平 黄婷 +6 位作者 王哲 吴惠姗 李晓华 廖仿炎 李义良 郭文冰 赵奋成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0年第4期1-7,共7页
台山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改良种子园营建于1988—1997年,为评价该种子园无性系的遗传品质,项目组在种子园内采集无性系的自由授粉种子并营建子代测定林。文章根据1块营建在台山市红岭种子园的湿地松子代测定林4、13、18 a的生长性... 台山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改良种子园营建于1988—1997年,为评价该种子园无性系的遗传品质,项目组在种子园内采集无性系的自由授粉种子并营建子代测定林。文章根据1块营建在台山市红岭种子园的湿地松子代测定林4、13、18 a的生长性状数据,分析了改良种子园的现实增益,评价建园无性系的选择效果,选择新一轮的育种亲本,结果如下:3个年份数据分析结果均显示,在生长量方面,改良种子园子代显著甚至极显著大于湿地松一代种子园子代,18 a生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平均现实增益分别为3.09%、4.70%、15.08%;根据单株材积育种值选择出优良亲本无性系6个,其育种值介于0.050 5~0.186 1 m^3,其中有5个亲本无性系的遗传品质已得到多次验证,可以作为新一轮的育种亲本甚至是核心育种亲本;新选优树15株,其单株材积育种值介于0.114 9~0.276 9 m^3,可充实到新一轮的育种群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改良种子园 现实增益 育种值 二代优树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天鸽”对湿加松无性系种子园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林昌明 车晓亮 +4 位作者 李福明 黄婷 司徒文斗 李义良 郭文冰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0年第4期53-58,共6页
2017年第13号台风"天鸽"正面袭击台山,给台山红岭种子园内的湿加松(Pinus ellittii × P.caribaea)无性系种子园造成巨大损失,一半的球果和三分之一的单株遭到严重破坏。经过调查发现,单株的受害类型可以分为两类,一种类... 2017年第13号台风"天鸽"正面袭击台山,给台山红岭种子园内的湿加松(Pinus ellittii × P.caribaea)无性系种子园造成巨大损失,一半的球果和三分之一的单株遭到严重破坏。经过调查发现,单株的受害类型可以分为两类,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枝干受损,其中主干破裂占受害株的55%,侧枝受损占36.4%,而主干破裂的类型以基部破裂为主;另一种类型表现为根系受损,只占8.7%,包括倾斜、倒伏和连根拔起。不同湿加松无性系的受灾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参与分析的53个无性系中,8个无性系(EHA10-1,EHA11-1,G3-1,G3-3,G5-1,G7-1,S95-20-1和S95-20-3)没有遭受风害,7个无性系(G11-4,G3-4,A05H06-1,B16H02-1,G1-1,G5-4,S95-54-1)受灾率超过80%,说明湿加松的抗风性在基因型间存在差异。跟踪调查2016—2019年湿加松种子园的种子品质,发现台风当年(2017年)的出种率和千粒重不受影响,但发芽率明显降低;台风次年出种率下降,但千粒重和发芽率不变。说明台风影响了球果的发育,但仍可对球果进行采摘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湿加松 种子园 风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LAF-seq技术的湿加松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6
作者 王哲 邓乐平 +5 位作者 龙永彬 谢威 曾明 欧阳曦 郭文冰 李义良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为了分析湿加松Pinus elliottii×P.caribaea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并构建核心种质,辅助湿加松高世代育种,研究以台山市红岭种子园内湿加松初级种子园的50个无性系和湿加松育种园的66个优良个体为材料,通过SLAF-seq技术开... 为了分析湿加松Pinus elliottii×P.caribaea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并构建核心种质,辅助湿加松高世代育种,研究以台山市红岭种子园内湿加松初级种子园的50个无性系和湿加松育种园的66个优良个体为材料,通过SLAF-seq技术开发126365个高质量SNP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湿加松育种群体期望杂合度(He)、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2806、0.2103,Nei多样性指数(H)、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和香浓-维纳指数(I)分别为0.2819、0.2323和0.4419。系统发育树将所有样本分为3个大分支,群体结构最佳类群数量K=6,其中类群Q4包含的种子园样本最少。评选出了23份材料构建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覆盖度超过99%,分别来自6个类群,其中只有7个来自初级种子园。该研究表明湿加松育种群体具有中等的遗传多样性和多源的遗传结构,揭示了湿加松初级种子园相较于整个育种群体在遗传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加松 SLAF-seq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加松针叶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总量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7
作者 曾韦珊 黄林旺 +4 位作者 吕欣欣 毛积鹏 冯志恒 刘天颐 黄少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2-29,共8页
【目的】松针为松科植物松属植物的针形叶,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化学活性物质,其中含有的黄酮类物质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具有抗氧化、抗癌、抑菌、抗心血管疾病等作用,在食品、医学等领域研究广泛。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一种准确、快... 【目的】松针为松科植物松属植物的针形叶,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化学活性物质,其中含有的黄酮类物质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具有抗氧化、抗癌、抑菌、抗心血管疾病等作用,在食品、医学等领域研究广泛。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一种准确、快速、高效测定湿加松针叶儿茶素(Catechin)和表儿茶素(L-Epicatechin)总量的模型,为湿加松高含量活性成分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11份湿加松松针粉为试验材料,用瑞典波通仪器公司的型号为DA7200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收集光谱范围在950~1650 nm的湿加松松针粉样本的光谱数据,其中随机选取96份样品作校正集,利用The Unscrambler软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构建回归模型,通过预处理及剔除异常值,得到最优模型。剩下的15份样品作外部验证集,对已建立的近红外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表明湿加松针叶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总量预测的最佳模型预处理方法为Smoothing S.Golay+Derivatives S.Golay,当主成分数为16时,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总量预测模型的校正相关系数R^(2)为0.9352,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为2.1458,交互验证相关系数R^(2)_(cv)=0.7545,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V)为4.3134。对已建立的近红外模型进行外部验证,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总量验证相关系数外部验证集测定值和模型预测值之间相关系数R为0.8339,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3.7391,模型预测准确度较高。【结论】本研究构建的NIRS模型校正和交互验证相关系数均较大,校正和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均较低,说明模型预测性能较好,建立的模型有助于湿加松高含量活性成分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加松 儿茶素和表儿茶素 近红外模型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加松16种黄酮总含量近红外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8
作者 司徒荣贵 钟岁英 +2 位作者 叶威方 司徒文斗 毛积鹏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1年第4期1-6,共6页
在950~1650 nm的光谱范围内,使用DA2700型近红外光谱仪采集了110个湿加松Pinus elliottii×P.caribaea松针粉末样本的光谱数据。结合实际测定值,采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法并选择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和最佳主成分数,建立湿加松松针组... 在950~1650 nm的光谱范围内,使用DA2700型近红外光谱仪采集了110个湿加松Pinus elliottii×P.caribaea松针粉末样本的光谱数据。结合实际测定值,采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法并选择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和最佳主成分数,建立湿加松松针组织16种黄酮物质总含量的快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采用一阶导数(FD)与滤波拟合(SG)相结合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且当主成分数为10时,可得最优模型。其校正集相关系数(Rc)和交互验证集相关系数(Rv)分别为0.8521和0.7059。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和交互验证集均方根误差(RMSEV)分别为6.3610和9.1509。外部验证集测定值和模型预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537。综合表明所建模型预测精度高、可靠性强,可用于湿加松松针组织16种黄酮物质总含量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加松 黄酮化合物 近红外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湿加松针叶黄芪苷含量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彭冠明 吕欣欣 +3 位作者 毛积鹏 欧惠玲 谢诺 李福明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1期62-67,共6页
研究使用DA2700型近红外光谱仪采集了112个湿加松Pinus elliottii×P.oaribaea松针粉末样本的光谱数据。结合实际测定值,采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法并选择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和最佳主成分数,建立湿加松松针黄芪苷含量的近红外快速... 研究使用DA2700型近红外光谱仪采集了112个湿加松Pinus elliottii×P.oaribaea松针粉末样本的光谱数据。结合实际测定值,采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法并选择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和最佳主成分数,建立湿加松松针黄芪苷含量的近红外快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当采用一阶导数(FD)+标准正态变量转换法(SNV)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主成分数为6,此时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校正集相关系数(R_(v))和交互验证集相关系数(R_(v))分别为0.808 2和0.710 9。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和交互验证集均方根误差(RMSEV)分别为1.931 4和2.398 8,说明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利用外部验证集对模型进行验证,得到模型的外部验证相关系数R=0.812 9,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2.973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加松 黄芪苷 近红外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实害虫为害湿地松2年生球果后种子损失率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家雄 司徒荣贵 《广东林业科技》 1994年第1期44-45,共2页
对种实害虫不同时期为害湿地松2年生球果出现的受害状作了描述,并对受害球果的种子损失率进行测定,其结果与对照比较,种子千粒重减少2.68%─61.50%,空粒率增加6.63%─60.41%。
关键词 湿地松 球果 种子 虫害 损失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山市植被覆盖时空动态变化及其地形响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超 刘扬晶 +3 位作者 黄炬峰 丁山 桂来庭 张家阳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3期38-45,70,共9页
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通过3期landsat-5 TM影像计算台山市的植被覆盖度,分析其分布、空间变化情况以及地形因子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台山市植被覆盖度以中、高植被覆盖度为主要等级,空间分布特征为中部和南部高、北部及大陆... 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通过3期landsat-5 TM影像计算台山市的植被覆盖度,分析其分布、空间变化情况以及地形因子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台山市植被覆盖度以中、高植被覆盖度为主要等级,空间分布特征为中部和南部高、北部及大陆沿海区域低;(2)台山市植被覆盖度随时间变化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特征,2020年的整体植被覆盖情况优于2010年;(3)在地形因子中,海拔和坡度对台山市植被覆盖有较大影响,主要是因为其地貌特征决定了人类活动的强度。人类活动是影响植被覆盖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政策法规的执行和有效监管对当地植被恢复有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覆盖度 时空 变化 地形因子 台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cGIS在林业遥感监测中的应用与效益分析
12
作者 叶威方 张智霖 陈绮娜 《江西农业》 2024年第15期122-124,共3页
文章研究了ArcGIS在林业遥感监测中的应用与效益,通过综合利用ArcGIS软件和遥感技术,结合实地调查数据对森林资源进行监测和分析,实现了对林地覆盖、森林生长状况以及森林环境变化的有效监测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ArcGIS在林业遥感监测... 文章研究了ArcGIS在林业遥感监测中的应用与效益,通过综合利用ArcGIS软件和遥感技术,结合实地调查数据对森林资源进行监测和分析,实现了对林地覆盖、森林生长状况以及森林环境变化的有效监测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ArcGIS在林业遥感监测中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和效益,可以为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GIS 林业遥感 监测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针刺仪测定技术的湿地松木材密度间接选择效果 被引量:19
13
作者 赵奋成 郭文冰 +6 位作者 钟岁英 邓乐平 吴惠姗 林昌明 廖仿炎 谭志强 李义良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2-179,共8页
【目的】木材密度是林木重要的经济性状,在广东湿地松第2轮遗传改良中被列为目标性状之一。本研究比较了针刺仪与传统体积法在评价湿地松木材密度上的效果,分析了湿地松材性与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选育速生优质的湿地松种质提供理... 【目的】木材密度是林木重要的经济性状,在广东湿地松第2轮遗传改良中被列为目标性状之一。本研究比较了针刺仪与传统体积法在评价湿地松木材密度上的效果,分析了湿地松材性与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选育速生优质的湿地松种质提供理论与方法。【方法】以广东省台山市18年生的32个湿地松自由授粉家系为材料,在测定林中对活立木木材阻力与去皮直径进行快速测定;并在同一株树上利用生长锥钻取木芯,以体积法测量木材基本密度。利用Asreml统计软件对研究性状间的相关性、性状的遗传力、选择效率等进行估算。【结果】1)单株木材阻力与木材密度在单株水平上呈表型正相关(0.659),为此建立了利用木材阻力原值预测木材密度的线性回归方程(模型R^2=0.393)。2)木材密度与木材阻力的遗传相关性更强(0.738),二者在家系水平受到中等程度的遗传控制;木材阻力的家系平均遗传力(0.618)高于木材密度的家系平均遗传力(0.410)。利用木材阻力值进行家系水平的间接选择,其间接选择效率为91%。表明可以利用针刺仪法进行湿地松木材密度的间接选择。3)为了消除针刺仪刺入木材过程中由于摩擦引起的阻力值上升趋势,在数据分析前,对阻力值做了校正。校正阻力值的遗传力,其与木材密度的表型与遗传相关无明显提高。4)湿地松的去皮直径遗传力在家系水平为0.596,去皮直径与木材密度和木材阻力无显著的遗传相关性,但表型相关达到显著水平,分别为0.272和0.493。这暗示着,改良湿地松生长性状,不会降低木材的密度。【结论】针刺仪法具有快速、无损、相对准确的优点,可用于湿地松活立木木材密度的间接评价与去皮直径的测定,在湿地松材性与生长性状的遗传改良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在根据木材材性或生长性状选择湿地松优良个体中,为获得较可靠的选择效果,宜采用家系选择+家系内单株选择的合并选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木材密度 针刺仪 遗传相关 间接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与洪都拉斯加勒比松的杂交效果分析 被引量:26
14
作者 赵奋成 李宪政 +3 位作者 张应中 李福明 刘宏杰 蔡坚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9-415,共7页
利用种植于广东省台山市的1块9年生杂种松测定林的生长数据,分析了湿地松与洪都拉斯加勒比松杂种家系(PEE×PCH)、湿地松全同胞家系(PEE×PEE)和自由授粉家系(PEE(op))的生长量差异,估算了杂交亲本的一般配合力(GCA... 利用种植于广东省台山市的1块9年生杂种松测定林的生长数据,分析了湿地松与洪都拉斯加勒比松杂种家系(PEE×PCH)、湿地松全同胞家系(PEE×PEE)和自由授粉家系(PEE(op))的生长量差异,估算了杂交亲本的一般配合力(GCA)、一般杂交力(GHA)和亲本间的特殊杂交力(SHA),探讨了GCA与GHA、GHA和SHA与杂种子代生长表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类型间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PEE×PCH〉PEE×PEE〉PEE(op)〉CK,杂种家系的平均材积比CK大221.36%;根据生长性状选择出国产的优良杂种家系15个,其树高、胸径、材积、每公顷蓄积量分别为10.96~12.57m、17.42~21.25cm、0.1562~0.2367m^3、141.75~233.82m^3,相对于CK的材积现实增益为216.19%~379.15%;选择出GHA效应大、可靠性高的杂交亲本4个,可用于大量制种;湿地松无性系树高性状的GCA与树高、胸径、材积性状的GHA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EE×PCH杂种家系的生长表现与其亲本的GHA密切相关,尤其与双亲的GHA之和的相关系数最大,达到0.891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洪都拉斯加勒比松 杂交育种 杂种优势 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加松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义良 赵奋成 +5 位作者 吴惠姗 张应中 李福明 钟岁英 李宪政 蔡坚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8-143,共6页
利用SSR标记对17个湿加松亲本无性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进而分析亲本遗传距离与子代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4个微卫星标记在湿加松亲本群体中均呈现高度多态,共检测到57个等位基因,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7.72%,平均杂合度为0.144 4 0... 利用SSR标记对17个湿加松亲本无性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进而分析亲本遗传距离与子代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4个微卫星标记在湿加松亲本群体中均呈现高度多态,共检测到57个等位基因,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7.72%,平均杂合度为0.144 4 0.884 1,以SSR标记遗传距离聚类,将参试亲本材料划分为2大类群,可以用于湿加松亲本遗传多样性的评价。树高、胸径、材积的杂种优势与亲本遗传距离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542 0、0.641 2、0.639 3,决定系数分别为0.293 8、0.411 0、0.408 7。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树高、胸径、材积的杂种优势相关程度较高,利用SSR标记预测湿加松杂种优势是可行的,为湿加松良种选育及亲本选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加松 SSR标记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及其杂种的体细胞胚胎发生与植株再生 被引量:11
16
作者 胡继文 郭文冰 +7 位作者 邓乐平 钟岁英 王为民 赵奋成 黄婷 吴惠姗 李义良 廖仿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7-115,共9页
【目的】明确适合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及其杂交种的体细胞胚胎发生条件,建立体胚成熟萌发的技术。【方法】以2016年6月采集的2个湿地松家系(EE1,EE2)、2个湿地松杂交种家系(EC,EH)的未成熟合子胚(含胚乳)为材料,从诱导、增殖、成熟到... 【目的】明确适合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及其杂交种的体细胞胚胎发生条件,建立体胚成熟萌发的技术。【方法】以2016年6月采集的2个湿地松家系(EE1,EE2)、2个湿地松杂交种家系(EC,EH)的未成熟合子胚(含胚乳)为材料,从诱导、增殖、成熟到萌发配制3个系列培养基,比较外植体采集时间、家系、基本培养基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用显微镜进行胚性愈伤组织鉴别后,进一步挑选诱导形成的胚性愈伤组织进行增殖、成熟、萌发,最终获得再生植株。【结果】湿地松及其杂交种合子胚的发育进程可划分为8个阶段,阶段Ⅱ、Ⅲ为未成熟胚,适合体胚发生,EC最早出现阶段Ⅲ合子胚。外植体诱导产生具有胚性胚柄团(ESM)结构的胚性愈伤组织,可进一步增殖。诱导培养基对愈伤组织形成及胚性愈伤组织占比具有较大影响,3种诱导培养基(T1、T2和T3)产生愈伤组织效率最高的为T1培养基(49.0%),胚性愈伤组织所占愈伤组织的比例最高为T2培养基(22.4%)。培养基配方的诱导率存在基因型间的差异,T1培养基整体诱导率低;T2培养基对家系EE1诱导率最高,为5.82%;T3培养基对参试材料均能诱导成功,且平均诱导率最高,为3.75%。随采样时间延后,家系EE1、EH的体胚诱导率逐渐增加,家系EE2、EC的体胚诱导率则随采样时间延后逐渐降低。体胚诱导率与合子发育阶段结果基本一致,阶段Ⅲ合子胚均出现较晚,前期诱导率低。胚性愈伤组织继代24次以后,胚活性逐渐降低。成熟培养基T1S和T3S可完成胚的成熟,平均每克成熟培养基分别成熟23.3和15.9个子叶胚,萌发率为32.1%,移栽保存率为47.8%。【结论】诱导培养基T3对参试家系均能诱导成功,T3具有较广泛适用性,各家系在阶段Ⅲ合子胚出现时表现出较大的诱导率,阶段Ⅲ合子胚可能为体细胞胚发生的最佳诱导阶段。建立了湿地松及其杂种体细胞胚发生方法并形成了再生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合子胚 体细胞胚胎发生 植株再生 杂交 胚性愈伤组织 诱导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加勒比松F_1杂种的扦插苗与实生苗早期生长比较 被引量:23
17
作者 赵奋成 张应中 +3 位作者 李福明 钟岁英 刘宏杰 黄永权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5-330,共6页
利用湿地松与加勒比松的7个杂交组合的扦插苗和实生苗营建对比试验林,扦插苗和实生苗的造林成活率分别为97 19%和97 55%;造林后第4年,杂种松无性群体和实生群体相对于湿地松种子园种的树高、胸径、材积现实增益分别达29%与26%、34%与34%... 利用湿地松与加勒比松的7个杂交组合的扦插苗和实生苗营建对比试验林,扦插苗和实生苗的造林成活率分别为97 19%和97 55%;造林后第4年,杂种松无性群体和实生群体相对于湿地松种子园种的树高、胸径、材积现实增益分别达29%与26%、34%与34%、133%与135%;杂种的无性群体在种植后的1~3a内生长比实生群体慢,但年生长量逐年增大,到第4年时可超过实生群体。初步的试验结果表明,优良杂种的扦插苗可在我国南方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加勒比松F1杂种 扦插苗 实生苗 生长状况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加勒比松杂种松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张应中 赵奋成 +3 位作者 钟岁英 李福明 王华南 刘宏杰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7-443,共7页
1999年冬 ,在广东台山红岭种子园内进行湿×加杂种松嫩枝扦插繁殖试验。采用 5个插前穗条浸渍处理、2个荫棚环境 (各设 3个重复 )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 ,在合适条件下 ,湿×加杂种松扦插生根率高 ,平均可达 95 .0 %以上 ,扦... 1999年冬 ,在广东台山红岭种子园内进行湿×加杂种松嫩枝扦插繁殖试验。采用 5个插前穗条浸渍处理、2个荫棚环境 (各设 3个重复 )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 ,在合适条件下 ,湿×加杂种松扦插生根率高 ,平均可达 95 .0 %以上 ,扦插苗根系、抽梢生长良好。荫棚环境、遗传因素对生根率、每株不定根数、抽梢长均有显著的影响 ,微型荫棚与大型荫棚相比 ,所扦插苗木的这 3个指标要分别高出 2 .2个百分点、1.39条、8.6 5cm ,但大型荫棚生根较微型荫棚要快 ;家系间这 3个指标的极差分别为 4 .2个百分点、1.4 1条、4 1.75cm。插前采用 1g·L- 1多菌灵水溶液或 5 0mg·L- 1的ABT 1号生根粉 + 1g·L- 1多菌灵水溶液浸泡穗条 4  7h可有效地提早生根时间和增加扦插苗的高生长。广东中、南部地区冬、春季荫棚内 ,插后 4 0d穗条已全部愈合 ,插后 5 1  73d、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加勒比松杂种松 扦插繁殖 扦插技术 生根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自由授粉家系松脂产量性状和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赵奋成 郭文冰 +6 位作者 林昌明 钟岁英 吴惠姗 李义良 范伟军 廖仿炎 邓乐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0-94,共5页
【目的】生长性状、木材性状和产脂性状是广东湿地松新一轮遗传改良的目标性状。分析湿地松树高、胸径、材积、松脂质量等的表型统计量、遗传力与性状相关性,为制定多性状遗传改良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东省台山市18年生的32... 【目的】生长性状、木材性状和产脂性状是广东湿地松新一轮遗传改良的目标性状。分析湿地松树高、胸径、材积、松脂质量等的表型统计量、遗传力与性状相关性,为制定多性状遗传改良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东省台山市18年生的32个湿地松自由授粉家系为材料,收集24 h内胸高处的松脂样品,称质量并调查生长量。利用Asreml统计软件估算性状的遗传力和性状间的相关系数。【结果】松脂质量(m)呈正偏态分布,其变异系数高于生长性状的变异系数,达到75.04%。转换后的松脂质量(mt)单株狭义遗传力与家系平均遗传力分别为0.2161和0.6005。生长性状单株狭义遗传力为0.2527~0.4151,家系平均遗传力为0.6483~0.7512。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之间呈极显著遗传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13~0.983,P<0.001),三者与木材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但标准误较大;上述性状与松脂质量的遗传相关均不显著。【结论】在广东选择脂、材性状优良的个体,应采用家系选择与家系内单株选择的合并选择方法;在广东现有的湿地松遗传材料中,对生长量、木材密度和松脂质量做同步改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自由授粉家系 松脂质量 遗传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半双列子代遗传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奋成 张应中 +3 位作者 李宪政 李福明 何木晋 黄永权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41-647,共7页
根据 10年生湿地松 6× 6半双列子代在两个试验地点的生长量、木材基本密度、树干通直度和抗风性数据 ,研究了该树种目的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 ,地点间存在着显著的生长差异和通直度差异 ,但两点的木材基本密度非常一致 ;... 根据 10年生湿地松 6× 6半双列子代在两个试验地点的生长量、木材基本密度、树干通直度和抗风性数据 ,研究了该树种目的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 ,地点间存在着显著的生长差异和通直度差异 ,但两点的木材基本密度非常一致 ;所有研究性状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地点与基因型互作 ,其中胸径、基本密度均达到了显著以上水平 ;在一般配合力 (GCA)均方差显著地大于特殊配合力 (SCA)均方差的前提下 ,胸径、材积、基本密度、通直度、抗风性的加性方差占总遗传方差的 96 .4 1%~ 10 0 %。但是 ,树高性状以非加性方差居优。决定子代表现的遗传因素 ,主要是亲本的GCA,SCA和反交效应也有影响 ,但程度较低 ;两块测定林中 ,树高、胸径、材积、基本密度、通直度、抗风性的单株狭义遗传力分别为 0 .0 0 1和 0 .0 74、0 .0 80和 0 .144、0 .0 6 8和 0 .137、0 .10 8和 0 .6 0 9、0 .0 5 2和 0 .2 5 2、0 .0 5 8(单地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生长性状 木材基本密度 树干通直度 配合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