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瓣海桑的开花特性和繁育系统
1
作者 殷陈陈 华炜文 +3 位作者 蔡文炘 张雪娜 李锐峰 张勇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71,共8页
为阐明红树植物无瓣海桑的开花特性和繁育系统,揭示其生殖规律,以实现对无瓣海桑的种群控制和有效利用,对其花部特征、开花进程、开花物候进行观测,用碘化钾法测量单花整个开花进程的花粉活力变化,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量整个开花进程... 为阐明红树植物无瓣海桑的开花特性和繁育系统,揭示其生殖规律,以实现对无瓣海桑的种群控制和有效利用,对其花部特征、开花进程、开花物候进行观测,用碘化钾法测量单花整个开花进程的花粉活力变化,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量整个开花进程柱头可授性变化,计算花粉胚珠比和杂交指数判断无瓣海桑繁育系统类型,开展多种方式的授粉试验和对访花昆虫及其访花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无瓣海桑群体花期为5—6月和9—10月,呈现双高峰集中开花模式,单花花期为(41.8±4.6)h;总状花序,两性花,花瓣缺失,具香味和花蜜,柱头明显高于雄蕊;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随开花时间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都在盛花期达到峰值。P/O值为1843.13,杂交指数为4,结合不同授粉试验结果,表明其繁育系统为异交型,但同时自交亲和。无瓣海桑具有虫媒为主、风媒为辅的2种传粉机制,它的有效传粉昆虫有中华蜜蜂、黄猄蚁、棕腿斑目蚜蝇、栗黄枯叶蛾。无瓣海桑的花部特征与其异交型、自交亲和的繁育系统相适应,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总体较高,且具有风媒和虫媒2种传粉机制,这些都是其能快速适应新环境成功引种和种群扩大的关键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瓣海桑 开花特性 花粉活力 传粉 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半同胞家系对轮伐中期追肥的生长响应 被引量:2
2
作者 郭文冰 赵奋成 +6 位作者 钟岁英 邓乐平 谭志强 容仁立 李振 李义良 吴惠姗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5,共6页
【目的】分析轮伐中期施肥处理对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半同胞家系生长的影响,比较磷肥与石灰的肥效差异。【方法】对13年生的湿地松半同胞子代测定林设置氮钾(对照)、氮钾+钙镁磷肥、氮钾+石灰3种施肥处理,分析了土壤和针叶的养分以及... 【目的】分析轮伐中期施肥处理对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半同胞家系生长的影响,比较磷肥与石灰的肥效差异。【方法】对13年生的湿地松半同胞子代测定林设置氮钾(对照)、氮钾+钙镁磷肥、氮钾+石灰3种施肥处理,分析了土壤和针叶的养分以及湿地松生长性状。【结果】轮伐中期施肥对株高、胸径及单株材积均有显著性影响,处理与家系的互作效应不显著。与对照相比,钙镁磷肥和石灰均促进了株高的生长,分别提高37.1%和29.5%;石灰可以促进材积增量,与对照相比,材积增量提高了22.5%,且石灰处理的胸径增长高于钙镁磷肥处理。【结论】轮伐中期可通过追施氮钾+石灰增加湿地松出材量;石灰对湿地松生长的促进可能与磷有关,与钙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轮伐中期 肥效 石灰 裂区设计 生长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白骨壤群落上的广州小斑螟生物学特性及种群数量消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徐家雄 林广旋 +9 位作者 邱焕秀 林明生 黄木养 陆旭 陈瑞屏 赖锦超 刘宏杰 陈惠胜 赵丹阳 黄理顺 《广东林业科技》 2008年第3期8-16,共9页
广州小斑螟是白骨壤群落上的重要害虫。室内饲养1年可完成7代,第1代至第6代虫历时33~42d,越冬代虫历时122d。幼虫危害嫩芽、嫩叶、叶片和果实,严重受害的白骨壤林成片枯死。在白骨壤群落,各地受害嫩芽和受害叶片数量变化规律不相... 广州小斑螟是白骨壤群落上的重要害虫。室内饲养1年可完成7代,第1代至第6代虫历时33~42d,越冬代虫历时122d。幼虫危害嫩芽、嫩叶、叶片和果实,严重受害的白骨壤林成片枯死。在白骨壤群落,各地受害嫩芽和受害叶片数量变化规律不相同,广州小斑螟种群数量消长规律与受害嫩芽和受害叶片数量变化规律成正相关,受害嫩芽和受害叶片全年平均数保持为10.8—21.5片叶(个嫩芽)/m2,害虫数量全年平均数保持在4.4~20.4头/30个1m2样方。捕食性蜘蛛是控制广州小斑螟种群的重要天敌,蜘蛛数量全年平均数保持在5.9—10.8头/30个1m2样方,广州小斑螟种群数量与捕食性蜘蛛种群数量的比例为1:0.29~2.45,捕食性蜘蛛的比例越高,对广州小斑螟种群的控制作用就越大,害虫暴发成灾的可能性就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白骨壤 广州小斑螟(海榄雌瘤斑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与加勒比松杂交制种技术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应中 赵奋成 +5 位作者 李福明 刘宏杰 钟岁英 陈贰 何木晋 全国栋 《广东林业科技》 2008年第4期5-8,共4页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系统开展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ann)与加勒比松(P.caribaea Morelet)杂交育种的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文章在以往杂交育种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加勒比松花粉的收集、处理、保存、人工控制授粉和...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系统开展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ann)与加勒比松(P.caribaea Morelet)杂交育种的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文章在以往杂交育种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加勒比松花粉的收集、处理、保存、人工控制授粉和球果与种子的收集、处理、贮藏等技术方法。该技术可为其它针叶树种的人工制种提供技术和方法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加松 杂交 花粉 控制授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霉菌在油茶饼粕的固态发酵生长对比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晖 王炳新 +1 位作者 董斌 黄永芳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0年第5期48-53,共6页
试验通过对比鲁氏毛霉Mucor roxianus、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3种菌在未脱茶皂素与已脱茶皂素两种油茶饼粕中的接种比较,观察3种霉菌在不同温度(20、30、40℃)和油茶饼粕含水量(40%、50%、60%、70%)... 试验通过对比鲁氏毛霉Mucor roxianus、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3种菌在未脱茶皂素与已脱茶皂素两种油茶饼粕中的接种比较,观察3种霉菌在不同温度(20、30、40℃)和油茶饼粕含水量(40%、50%、60%、70%)下的生长状况。经过30天的观察,发现3种霉菌在未脱茶皂素油茶饼粕中起始生长较慢,其菌丝未能完全遍布到油茶饼粕,在含水量为60%和70%油茶饼粕中会出现黄色油状层;然而,3种霉菌在已脱茶皂素油茶饼粕中生长较快,含水量40%、50%和60%处理中菌丝均能布满在茶粕中。结论认为油茶饼粕在作微生物发酵处理时应通过前处理将大部份茶皂素从油茶饼粕中除去,并且油茶饼粕含水量控制在不高于60%,温度适宜控制在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鲁氏毛霉 哈茨木霉 黑曲霉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加勒比松人工林优树选择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义良 赵奋成 +5 位作者 林昌明 王丙新 屈明 李宪政 郭文冰 吴惠姗 《广东林业科技》 2015年第6期29-34,共6页
以树高、胸径、材积为生长量指标,结合干形、冠幅、皮厚等形质指标,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对40 a生湿地松(Pinus elliottii)、13~40 a生加勒比松(P.caribaea)人工林开展优树选择研究,提出优树选择标准。40 a生湿地松优树树高、胸径、单株... 以树高、胸径、材积为生长量指标,结合干形、冠幅、皮厚等形质指标,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对40 a生湿地松(Pinus elliottii)、13~40 a生加勒比松(P.caribaea)人工林开展优树选择研究,提出优树选择标准。40 a生湿地松优树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大于5株优势木平均值的1%、15%、35%以上,树干通直,共选择出优树10株,入选率为43.48%。13~40 a生加勒比松优树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比5株优势木平均值大8%~12%、15%~22%、49%~70%,树干通直,共选择出优树77株,入选率为49.19%。湿地松、加勒比松优树选择应以生长性状为主要目标,同时注重木材密度、产脂等性状的选择,进而丰富其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加勒比松 人工林 优树 选择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种选择和滩地高程对红树林修复早期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彭逸生 庄雪茵 +4 位作者 赵丽丽 王梓豪 高均超 王炳新 何姿莹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46,共10页
发展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高效碳汇能力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方法之一,而红树林的固碳效率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研究探究了树种及滩地高程条件对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早期的固碳效果的影响,为基于碳汇功能的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选址、选种... 发展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高效碳汇能力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方法之一,而红树林的固碳效率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研究探究了树种及滩地高程条件对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早期的固碳效果的影响,为基于碳汇功能的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选址、选种提供参考。选取广东省汕头市牛田洋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中3个种植块为研究对象,分别为高潮位区桐花树(HAc,high-intertidal Aegiceras corniculatum)、低潮位区无瓣海桑(LSa,lowintertidal Sonneratia apetala)和高潮位区无瓣海桑(HSa,high-intertidal S.apetala)。在造林2,3 a后,分别测定及估算植物生长指标、生物量、碳储量以及表层土壤(0~60 cm)的理化性质指标及碳储量等参数,分析树种与滩地高程对红树林群落储碳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树林定植发育过程带来了土壤的酸化、盐化及养分(TOC、TN、TP)积累,同时碳的外源供给比例随着造林时间增加而增加。造林3 a后,在相同潮位条件下,相比外来树种无瓣海桑[植物碳密度(16.00±3.76)t·hm^(-2);系统碳密度(48.54±2.38 t·hm^(-2))],乡土树种桐花树凭借较高的植株密度获得了更高的单位面积碳储量[植物碳密度(36.16±2.35)t·hm^(-2);系统碳密度(70.14±3.15)t·hm^(-2)]。而淹水胁迫促进了无瓣海桑幼苗生物量及碳储量的积累,长时间的潮汐冲刷则降低了土壤有机碳的数量和稳定性。因此,低潮位无瓣海桑群落的碳密度[植物碳密度(34.59±8.85)t·hm^(-2);系统碳密度(61.03±2.57)t·hm^(-2)]显著高于高潮位,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及颗粒态碳含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碳储量 红树林 树种选择 滩地高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植物在滨海湿地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赵美儒 黄婷 +1 位作者 冯少平 王炳新 《南方农业》 2022年第16期75-78,共4页
滨海湿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战略资源,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已成为我国环境生态修复工程的重点,而乡土植物的应用是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为提升和丰富滨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基于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概况,从乡土植物在滨海湿地生态修复中... 滨海湿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战略资源,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已成为我国环境生态修复工程的重点,而乡土植物的应用是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为提升和丰富滨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基于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概况,从乡土植物在滨海湿地生态修复中的优势、乡土优势树种及配置原则等方面探讨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修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植物 生态修复 滨海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