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台南艺术大学绘画作品选登
1
作者 郑晓琼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I0009-I0009,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地性、创造性与社会性:中国传统音乐“口传心授”教学的文化特性与社会价值
2
作者 刘小鼎 蔡宗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2,89,I0004,共9页
建构在我国传统音乐特性下的“口传心授”教学,早已经成为培育我国传统音乐最重要的教学方式,然而在社会文化环境巨变的今天,尽管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音乐非常重视,却因为“口传心授”教学方式与现今西方学院派主流教学体系有... 建构在我国传统音乐特性下的“口传心授”教学,早已经成为培育我国传统音乐最重要的教学方式,然而在社会文化环境巨变的今天,尽管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音乐非常重视,却因为“口传心授”教学方式与现今西方学院派主流教学体系有所差异,导致“口传心授”这种传承我国传统音乐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反而被忽略。事实上,口传心授教学具有极强的在地性、创造性与社会性等特质,而这些正是近年来“教育民族音乐学”研究的核心,其在现代社会中具有独特的文化特性与重要的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传心授 中国传统音乐 即兴演奏 教育民族音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式大和解:台湾当代电影的身份建构
3
作者 李洋 杨颖达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7,共4页
台湾电影的身份认同建构方式在近些年来呈现出多元式大和解的趋势,其中《海角七号》是颇为典型的例证。影片以在地为立足点,以呈现在地社会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冲突作为发端,经过多重努力与妥协最终实现多元式大和解,这种由混杂冲突到包容... 台湾电影的身份认同建构方式在近些年来呈现出多元式大和解的趋势,其中《海角七号》是颇为典型的例证。影片以在地为立足点,以呈现在地社会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冲突作为发端,经过多重努力与妥协最终实现多元式大和解,这种由混杂冲突到包容和解的推演过程体现在全球化与在地、多元族群、被殖民者与殖民者、传统与现代等多个面向。影片在接收与认可差异性的多元文化主义基础上,通过和平共存、彼此包容、多元融合的逻辑建构出大家都是在地人的身份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身份认同 《海角七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唐代的文殊菩萨图像试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潘亮文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6-102,共17页
透过对现存敦煌文殊作品的观察,考量其所在位置,归纳作品构成形式与图像元素的发展概况。初唐时,除第220窟外,都见有法华经变作品,说明与法华经关系较密切。盛唐时,狮子图像与初唐一样是最明确的特征,也见有一组后来常见的大菩萨与俗装... 透过对现存敦煌文殊作品的观察,考量其所在位置,归纳作品构成形式与图像元素的发展概况。初唐时,除第220窟外,都见有法华经变作品,说明与法华经关系较密切。盛唐时,狮子图像与初唐一样是最明确的特征,也见有一组后来常见的大菩萨与俗装众随侍以及昆仑奴,但未形成固定模式。昆仑奴的出现,说明佛教造像除以佛经为文本外,亦纳入社会流行的题材。中唐时,与法华经变同时出现的情形减少,见有五台山图的文殊或在背景中加入更多山水云彩表现,应与五台山文殊信仰有关。晚唐时,无论其所在位置或作品组合要素,皆延续中唐发展。五代宋时,增加于阗王驾狮子与善财童子,或佛陀波利与大圣老人的形象。依敦煌写本资料,可知是与中原往来密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殊菩萨 法华经变 昆仑奴 五台山 于阗王 善财童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一均七调”的新观念
5
作者 翁志文 周纯一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1-137,共7页
为使编钟的演奏合乎礼制、仪式,阶级,以及颗数最少的需要;周纯一由雅乐团音乐的长期实践中,悟出"一均七调"的观念,与林谦三"之、为调式"不同,可解读中国宫调理论的一些争论性问题。作者最初认为,这大概是一种赞成... 为使编钟的演奏合乎礼制、仪式,阶级,以及颗数最少的需要;周纯一由雅乐团音乐的长期实践中,悟出"一均七调"的观念,与林谦三"之、为调式"不同,可解读中国宫调理论的一些争论性问题。作者最初认为,这大概是一种赞成或反对黄翔鹏"同均三宫"的说法;但经研究后,发觉对于宫调理论的认识,能启重新思考之效,或者至少可以因而看懂某些文章。而且,此一观念有可能乃中国古代早已存在的一种音阶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调 编钟 雅乐音阶 《仁智要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石窟华严经变作品的再思考——以唐代为中心 被引量:7
6
作者 潘亮文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9,共9页
卢舍那佛造像或华严经变属于华严经美术的范畴,同时也是中国佛教美术中重要且常见的题材之一。克孜尔石窟、敦煌石窟、安阳灵泉寺石窟等地区皆可见其相关作品。其中,延续时间最长、在原地保留作品数量多,可运用当地本身的文献资料解读... 卢舍那佛造像或华严经变属于华严经美术的范畴,同时也是中国佛教美术中重要且常见的题材之一。克孜尔石窟、敦煌石窟、安阳灵泉寺石窟等地区皆可见其相关作品。其中,延续时间最长、在原地保留作品数量多,可运用当地本身的文献资料解读当地华严经美术者,首推以敦煌石窟的作品为最。因此,本文拟就以敦煌石窟中的唐代华严经变为主要考察对象,配合敦煌遗书中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其表现形式的宗教意涵进行系统性的再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石窟 唐代华严经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角色的转变与专业人才培养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国宁 《中国博物馆》 2006年第3期42-47,共6页
21世纪博物馆与社会的新关系正快速发展,博物馆的角色与经营方式受到经济价值、政治价值、人文价值、创意产业价值等面向的影响而转变。同时,在全球化的时代,人类文化的同质性正快速发展,但正因如此,多元文化个体性的不同价值更受到肯定... 21世纪博物馆与社会的新关系正快速发展,博物馆的角色与经营方式受到经济价值、政治价值、人文价值、创意产业价值等面向的影响而转变。同时,在全球化的时代,人类文化的同质性正快速发展,但正因如此,多元文化个体性的不同价值更受到肯定,而由消逝的文化元素中粹取新的创意智慧是必然的途径,因此,保存文化的场所将成为大众重要的终身学习环境。今天博物馆的角色由保存文物发展到诠释文化、由静态陈列物品发展到文化沟通与交流的场域,博物馆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已成为主导群众教育、休闲文化与旅游事业发展之要素。博物馆面对社会的新关系,博物馆是观念的传递媒介,对地方与国家认同产生相当的作用,因而受到政治圈及社会大众的关注。博物馆的转型必然面对许多问题,博物馆应该如何面对挑战?学界应如何重组博物馆的专业教育与课题内容?应如何在不同教育层次与不同的大学学系开创有关博物馆学与管理的课程,使博物馆的经营人才展向多元化,亦可由多元专业族群共同开发广大的博物馆产业市场,带动消费需求与促进博物馆文化的发展,这是近年博物馆学教育界的课题。本论文内容针对上述的博物馆现象,讨论当前博物馆的管理趋势、问题、在社会的处境与国际博物馆专业人才训练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学 专业人才培养 社会大众 旅游事业发展 经济价值 政治价值 人类文化 保存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高山族音乐研究述论 被引量:5
8
作者 叶红旗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6年第3期41-48,共8页
本文在材料收集和梳理基础上,以“日据时代”和“光复后时代”为历史分期,对20世纪百年台湾高山族音乐研究状况及其主要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和研究,并初步做出相关评价。
关键词 高山族 音乐研究 述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与社区的对话——台湾“地方文化馆计划”实施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国宁 《中国博物馆》 2008年第3期46-52,共7页
一、前言 近十年来台湾博物馆的发展,以地方的中小型博物馆最为活跃,现在有四百多所分布在各县市乡镇地方或大都会商业区。博物馆在台湾经过半世纪的发展,明显的出现了两大类型:其一,在北、中、南、东各大都会区有十几所国立的大... 一、前言 近十年来台湾博物馆的发展,以地方的中小型博物馆最为活跃,现在有四百多所分布在各县市乡镇地方或大都会商业区。博物馆在台湾经过半世纪的发展,明显的出现了两大类型:其一,在北、中、南、东各大都会区有十几所国立的大型博物馆,它们配给大额的年度预算与专业人力,针对精致的文化与自然资产从事专业的保存、研究、教育与展示工作;另一类,占了博物馆总数量的95%,却是分布在二百多个乡镇中的地方小型博物馆,它们多数缺乏经费与编制内的专业人员,但却正在努力耕耘与社区居民的生活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博物馆 社区居民 文化馆 台湾省 对话 大都会区 年度预算 自然资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的生态博物馆:发展背景与现况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誉腾 《中国博物馆》 2005年第3期68-72,共5页
关键词 生态博物馆 中国 台湾省 台北市 北投生活环境博物园区 台北县黄金博物园区 人文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峇里岛传统村落组织对其音乐舞蹈表演活动的影响
11
作者 蔡宗德 陈崇青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1-97,共7页
文章试图透过峇里岛表演艺术活动的发展过程以及实际操作情形,来探讨当地传统村落组织对于各种表演艺术活动的影响。就发展过程来说,峇里岛表演艺术型态在二十世纪下半叶的社会发展脉络影响下,历经表演内涵与形式上的转变,从宗教仪式的... 文章试图透过峇里岛表演艺术活动的发展过程以及实际操作情形,来探讨当地传统村落组织对于各种表演艺术活动的影响。就发展过程来说,峇里岛表演艺术型态在二十世纪下半叶的社会发展脉络影响下,历经表演内涵与形式上的转变,从宗教仪式的展演转变为观光场合上的例行演出,其中克恰克(Kecak)、雷贡舞(Legon)便是最好的例子。然而,在这些演出型态的变迁之中,峇里岛传统村落组织除了扮演整合峇里岛的宗教传统与各种表演艺术活动的重要角色,更成为联系峇里岛文化传统的重要管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峇里岛 传统村落组织 邦加 表演艺术活动 音乐舞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卢舍那佛像研究——以7世纪以前的中原地区发展为中心
12
作者 潘亮文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59,共21页
中国佛教美术中重要且常见题材之一的卢舍那佛相关作品,是学者长期以来关注的研究焦点,至今已累积相当丰硕的成果。就现有研究而言,依其图像特征可以分为于阗、龟兹与中原系统。然考虑中原地区幅员广阔,若能将文献资料作细致梳理与配合... 中国佛教美术中重要且常见题材之一的卢舍那佛相关作品,是学者长期以来关注的研究焦点,至今已累积相当丰硕的成果。就现有研究而言,依其图像特征可以分为于阗、龟兹与中原系统。然考虑中原地区幅员广阔,若能将文献资料作细致梳理与配合各地作品现状的观察,或可使中原各地的华严信仰发展脉络更加清晰。本文以前人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着重于作品原生场域的卢舍那佛像与相关经典的传承等宗教发展的社会背景,对其发展作一全面性的考察,建构其历史脉络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舍那佛 华严经 中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