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改革的省思——追求农村小校的核心价值 被引量:11
1
作者 欧用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4-87,共4页
台湾农村小学在少子化的冲击下纷纷关闭或被并校。但农村小校有没有存在的价值?解决小校的问题只有并校一途吗?被列为最贫穷的三个县之一的台湾南部的云林县,在教育环境极为不利的条件下,实施"学校优质转型计划",进行校本课... 台湾农村小学在少子化的冲击下纷纷关闭或被并校。但农村小校有没有存在的价值?解决小校的问题只有并校一途吗?被列为最贫穷的三个县之一的台湾南部的云林县,在教育环境极为不利的条件下,实施"学校优质转型计划",进行校本课程的改革,三年下来,终于使许多小校浴火重生,展现学校的新风貌。以云林县成功小学为例,探讨农村小学如何经由校本课程的改革进行学校再造,由此探讨偏远小校存在的核心价值,并申述校本课程在学校再生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农村小校 学校再生 校本课程改革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故事学”理论架构之探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林曜圣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72,77,共13页
"学校故事学"是探究学校校园内外的故事之价值与其应用的一套理论体系。学校校园内外充满故事,这些校园内部与外部的故事组合成学校的整体面貌与形象。透过校园故事的流传,社会大众对学校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学校内部人员也可... "学校故事学"是探究学校校园内外的故事之价值与其应用的一套理论体系。学校校园内外充满故事,这些校园内部与外部的故事组合成学校的整体面貌与形象。透过校园故事的流传,社会大众对学校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学校内部人员也可能会受到外部故事的正向影响。"学校故事学"理论基础的相关理论,包括:诠释学、叙事学、隐喻学、组织文化、移情同理与投射认同,以及美学等,透过这些理论基础,故事经常被运用于学校的许多方面,领导者运用故事传递价值观,发挥领导与影响力之效能,进行故事领导;教学者透过故事教学,将故事融入教学素材与方法之中,增加学习者的兴趣与注意力;学校人员透过学校故事,营销学校品牌与形象;培训者透过范例故事,进行学校教育人才之培训;教育研究者透过故事及叙说进行教育研究等。"学校故事学"概念与理论的发展,在教育研究领域中仍属于起始阶段,需要更多研究者的探究与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故事学 故事领导 故事营销 故事教学 故事培训 叙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新诗“固定行数”的格律倾向——以《台湾诗选》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林于弘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9,共5页
一、前言 文学社会学者埃斯卡皮认为:“所有文学活动都以作家、书籍和读者三者的参与为前提。总括来说,就是作者、作品及大众借着一套兼有艺术、商业、工技各项特质而又极其繁复的传播操作,将一些身份明确(至少总是挂了笔名、拥有... 一、前言 文学社会学者埃斯卡皮认为:“所有文学活动都以作家、书籍和读者三者的参与为前提。总括来说,就是作者、作品及大众借着一套兼有艺术、商业、工技各项特质而又极其繁复的传播操作,将一些身份明确(至少总是挂了笔名、拥有知名度)的个人,和一些通常无从得知身份的特定集群串联起来,构成一个交流圈。”对文化资源的分配与争夺,也就成为谁能取得文化生产与消费主导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省 新诗 诗选 格律 文学活动 社会学者 文化资源 消费主导 文化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品化与专业化之间——错综复杂的教科书品质问题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淑卿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71,共6页
台湾自实施教科书审定制之后,市场竞争的机制并未如初始的假设一般,为教科书带来质量的大幅提升。固然在物质属性上,审定本教科书皆有长足进步,但就实质内容而言与专业期待仍有所落差。评估教科书的内容质量,可由教材内容是否有助实现... 台湾自实施教科书审定制之后,市场竞争的机制并未如初始的假设一般,为教科书带来质量的大幅提升。固然在物质属性上,审定本教科书皆有长足进步,但就实质内容而言与专业期待仍有所落差。评估教科书的内容质量,可由教材内容是否有助实现课程目标、是否有清晰的教学思维及其创新性三个角度来观察。台湾的教科书由于选用者的专业素养问题、审查过程的干扰因素、作者的专业能力限制、出版社的营利倾向以及缺乏政府在教材研发上的支持,使得教科书质量难以有明显改善。教科书质量的改善涉及诸多复杂因素,并非市场化这一个简单的设计可以解决。欲使教科书从商品化的一端朝向专业化,政府不只防市场之弊,更应致力于教科书的人才培养与基础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教科书 商业化 专业化 品质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教学不足以成课程:美感认知理论的观点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淑卿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61,共4页
美感认识理论的基本论点是:人的认知活动除了逻辑思考,还包含感官知觉和情感的作用。不同的感官知觉让人藉着不同的途径由外界获得信息,细致分辨其中的特质,让人有真切的认识。基于感官知觉所发展出来的表征形式,更让人藉以将自己的知... 美感认识理论的基本论点是:人的认知活动除了逻辑思考,还包含感官知觉和情感的作用。不同的感官知觉让人藉着不同的途径由外界获得信息,细致分辨其中的特质,让人有真切的认识。基于感官知觉所发展出来的表征形式,更让人藉以将自己的知识公开化,参与社会与文化的建构。当知觉与知识相互结合,人还能发展出直觉的能力,让我们藉着"有信息基础的猜测",迅速掌握整体情境特质。学校课程若要改变孩子的心智能力,则应提供孩子通过多重表征形式去理解与建构意义的经验。如此具有美感体验的课程无法事先完全规划,而必须由教与学的历程经验来完成,所以,由美感认识理论来看,课程根本是在教学中形成的,无教学不足以成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美感认识论 美感经验 课程与教学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博物馆评估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林咏能 《中国博物馆》 2013年第2期61-70,共10页
进行博物馆绩效评估可让博物馆运作更为健全,也能检视博物馆使命达成与否,并作为拟定管理策略、唤起政府与社会大众对于博物馆部门的支持与重视。因此,建构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是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本研究检视新公共管... 进行博物馆绩效评估可让博物馆运作更为健全,也能检视博物馆使命达成与否,并作为拟定管理策略、唤起政府与社会大众对于博物馆部门的支持与重视。因此,建构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是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本研究检视新公共管理的发展与各国(地区)博物馆的因应措施;尝试区分个体与总体绩效评估及其构面;透过英、美、澳、新与台湾博物馆现有评估制度的比较,提出建立博物馆绩效评估指标的重要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绩效评估指标 博物馆事业 新公共管理 国际 社会大众 评估制度 关键词 台湾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过校本课程发展平台更新教师教学知识
7
作者 林文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66,共6页
以台湾一所小学的课程与教学发展为例,透过行动后的反思,重新思考校本课程的发展与教师教学知识成长之间的关系。透过这一个案了解老师如何从一个生手教师变成专家教师。这个研究资料的搜集,最主要是透过参与者观察、教师课程设计档案... 以台湾一所小学的课程与教学发展为例,透过行动后的反思,重新思考校本课程的发展与教师教学知识成长之间的关系。透过这一个案了解老师如何从一个生手教师变成专家教师。这个研究资料的搜集,最主要是透过参与者观察、教师课程设计档案以及教师教学档案的深度分析。研究发现,透过行动中反思以及行动后反思,教师的课程与教学的对话,对于教师教学知识的改变有深刻的影响;教师之间的教学观摩对于教学知识的改变也有显著的效果;家长及学生的意见对老师的教学知识也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改革 校本课程 教学内容知识 齿轮驱动理论 个案研究 行动理论 行动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良蕙“《心锁》事件”与台湾文学史 被引量:2
8
作者 应凤凰 《现代中文学刊》 2013年第6期93-98,共6页
2013年6月19日郭良蕙在台湾悄然辞世,享年87岁。1950、60年代,她是台湾文坛红极一时的小说作家,生前出版长短篇小说约六十部。她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外文系,1949年随新婚夫婿到台湾。1962年爆发的"《心锁》事件",不仅当时喧腾... 2013年6月19日郭良蕙在台湾悄然辞世,享年87岁。1950、60年代,她是台湾文坛红极一时的小说作家,生前出版长短篇小说约六十部。她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外文系,1949年随新婚夫婿到台湾。1962年爆发的"《心锁》事件",不仅当时喧腾港台两地,且多年来成为热门话题。本文除了铺陈《心锁》从连载到出版、从官方查禁到民间论战,整个"事件"前因后果,也叙述事件与"台湾文学史书写"的关系,呈现国民党文艺政策下的台湾文学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良蕙 《心锁》 “心锁事件” 台湾文学史 戒严时期文学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比较阅读谈文学中的色彩与声情
9
作者 孙剑秋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9,共2页
比较阅读就是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比对进行阅读。意即将两种或多种材料对照阅读,分析其异同的阅读方法。文类相同的文章,可以比较结构的异同;文类不同的文章,则可以分析章旨与写作手法的特色等。... 比较阅读就是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比对进行阅读。意即将两种或多种材料对照阅读,分析其异同的阅读方法。文类相同的文章,可以比较结构的异同;文类不同的文章,则可以分析章旨与写作手法的特色等。至于比对的重点则可从主题呈现、字句运用、表现形式、写作手法等方面来加以思索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阅读 声情 色彩 文学 写作手法 对照阅读 阅读方法 比较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贵长篇小说《旋风》接受史——“旋风研究”的三次变迁
10
作者 应凤凰 《现代中文学刊》 2014年第4期39-44,共6页
小说《旋风》完稿于1952年,两岸文学史书大多将它列为台湾"反共怀乡"文学时期代表作。海外学者夏志清曾推崇姜贵是"晚清、五四、三十年代小说传统的集大成者",认定《旋风》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两岸文... 小说《旋风》完稿于1952年,两岸文学史书大多将它列为台湾"反共怀乡"文学时期代表作。海外学者夏志清曾推崇姜贵是"晚清、五四、三十年代小说传统的集大成者",认定《旋风》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两岸文学思潮起伏变化,《旋风》从早期受到台湾文坛一片赞关,夏教授列入英文版现代小说史专章讨论,到1980年代两岸开放,大陆学者以其意识形态歧异而大加挞伐——上述三种评论现象分别出现在不同年代,以时间纵轴加以贯串,即形成战后"旋风研究"三个不同阶段。同一部小说以其特殊体质,而形成六十年来曲折的接受史。本文分三个阶段探讨其变迁过程与详细内容,并以此文悼念于2013年底辞世的夏志清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贵 旋风 50年代台湾文学 接受史 夏志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害孤岛潜势风险分群与降雨警戒值探讨
11
作者 蔡元芳 林庚翰 +2 位作者 郑于纶 刘玫婷 潘运行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34-340,共7页
台湾本身地貌特性以及近年来强降雨事件发生频繁,促使山区地带发生复合式灾害,如崩塌、泥石流与山洪等,因此灾害孤岛效应有必要仿效泥石流以及洪水灾害,制定出参考警戒值以及警戒线,将有助于防灾决策、救难资源投入以及灾害风险判释。... 台湾本身地貌特性以及近年来强降雨事件发生频繁,促使山区地带发生复合式灾害,如崩塌、泥石流与山洪等,因此灾害孤岛效应有必要仿效泥石流以及洪水灾害,制定出参考警戒值以及警戒线,将有助于防灾决策、救难资源投入以及灾害风险判释。本文针对台湾发生过灾害孤岛效应的114个村进行分析,且着重于首次发生灾害的台风降雨事件。首先通过群集分析并依照各样本的6个灾因指标进行分类,群集结果显示可分为8个群,并再以象限分布描述各群的潜势相对风险。采用2004-2015年台风降雨事件的观测雨量数据,并利用距离反比权重法,得出各村的累积降雨量(R)与最大时雨量(I)。整合各群集样本雨量数据后,使用台湾水土保持局使用的RTI模式概念,计算出各群集之RTImin、RTI30、RTI50和RTI70,以绘制低风险区(0~30%)、中风险区(30~70%)和高风险区(70%~100%),其中着重探讨灾害孤岛事件的下限值RTImin,以便可得知最易发生灾害的群集。结果显示,各群的潜势风险反映RTImin的效果良好,如潜势风险越高则其RTImin值越低,即雨量驱动灾害发生的条件较低。群集中,第1与2群为低风险群、第3、5与6群为中风险群、第4、7与8群为高风险群,仅第5群无法透过RTImin验证潜势风险关系,故本文挑选的6项灾因指标,为辨别灾害孤岛效应潜势等级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孤岛 群集分析 降雨警戒值 灾害潜势 复合式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弊病与观念之争中,现代音乐“美”在哪儿?——从出席UNESCO主办“国际作曲家演坛”说起
12
作者 赵琴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7年第1期32-41,共10页
现代音乐在音乐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但其将走向何方?美在哪里?笔者从切身参加诸多有关现代音乐展演会的观感出发,从历史与现实的层面探讨在弊病与观念之争中的现代音乐。
关键词 现代音乐 审美标准 音乐潮流 雅俗 新窘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彩纷呈的一场语文公开课
13
作者 孙剑秋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25,共3页
本刊第11期刊登了浙江省宁波教研室褚树荣老师对今年7月在广东省深圳市举行的第五届“圣陶杯”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之港台展示课的观课评价。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陆教师的观课视角及关注焦点。那么,台湾教师观课视角是什么?... 本刊第11期刊登了浙江省宁波教研室褚树荣老师对今年7月在广东省深圳市举行的第五届“圣陶杯”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之港台展示课的观课评价。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陆教师的观课视角及关注焦点。那么,台湾教师观课视角是什么?他们又集中关注什么呢?本届观摩研讨会专家报告主讲之一、台北教育大学语文与创作系孙剑秋教授全程观摩了港台这两节展示课,本刊特约孙教授也对这两节课进行了评价,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语文 公开课 观摩研讨会 中青年教师 课堂教学 关注焦点 展示课 观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